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崴伤傻某硕仑肺暮舐罚枚嗤蛩尘艿奈薇绕嗖遥詈笸跹迦氤帕ν炜窭健�

    虽然他的军事才能一团糟,指挥起来纯属添乱,但身为湖广第一把交椅,只要露个面儿,便能鼓舞士气。

    此时清军兵临城下,十万大军,数十万民夫,在城下安营扎寨,那营帐绵延直到天际,像是刚出笼的大白包子,摆满了江汉平原,蔚为壮观。

    要是见过钱塘江汹涌而来的大潮,便勉强可以形容清军兵势之盛,城头上的士卒,放眼看去,但凡目力能及的地方,全他娘的一片人头在攒动,就跟夏夜臭水沟里铺天盖地的蚊虫一样。

    在这人潮涌动的清营中,一座座如山丘般耸立的器械云梯、鹅车、冲车,光眼睛能看见的,恐怕就得就近千架之多。

    这便是洪贼近一年来的成果,何腾蛟加强湖广防御之时,身在江南的洪承畴也没歇着,除了大造船只,抢夺长江的控制权外,就是打造器械,准备反扑湖广。

    这些器械中,那攻城锤显得尤为狰狞,巨大的圆木被铁链吊在车架上,怕是要近百人才能推动,而他一旦靠近城门,一人抱不住的圆木撞在门上,也不知道城门能承受几下。

    同器械相比,最让守军担心的还是那些用炮衣遮住的红衣大炮,那铁弹砸来,砖石飞溅,在坚固的城墙,被打了一阵也得残破不堪。

    就清军这个架势,胆子小点的人见了,定是要吓得两腿发颤。

    何腾蛟心中也是怕的紧,但他多少也见过世面,去岁他与王彦合兵围武昌时,也是这幅画面。

    说来也是巧,当初武昌城中佟养和、图赖被他们围困,现在却正好反了过来。

    此时他想起了武昌城破后,一众清廷官员的下场,不禁一阵肝颤,但怕归怕,他既然被送上了风口浪尖,还是穿了件醒目的金漆山纹铠,带着红羽凤翅盔,身后还披上绯红披风,来到城上巡视。

    当下何腾蛟带领一班将领,从城墙上走过,穿的这么风骚,将士们都能看见,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恭敬的行礼,口中唤一声,“督师!”

    崇祯年间以来,武昌城虽然遭受多次毁坏,弘光年左良玉毁城东叛,之后清兵占领武昌,还没修缮完成,明军便杀了过来,战乱中城池又被破坏,但大城就是大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经过何腾蛟这一年的经略,加固修缮,城墙的高大坚固自然不用说,诸如望楼、敌楼、箭楼、女墙、马面这些也不用提,每座城门都修了瓮城,何腾蛟看了一圈,还是勉强找到了一丝底气。

    除此之外,武昌的护城河引长江之水,颇为宽广,清军想要扣城,先要解决的就是怎么渡过护城河。

    自古水火最无情,清兵如果架桥冲击,那么一旦被射下去,掉入水中,会个狗刨还好,要是不通水性,那就只能喂鱼,不过以清兵的德行,肯定会驱赶百姓填河,不然那么多器械,怎么送到城下来。

    就在何腾蛟巡城之时,回到营中的多铎已经拿着傅上瑞献上的图纸,同众多将领研究起来。

    说实话,清兵入关之后,运气确实很好,在一片石打了一场清兵擅长的野战,之后李自成弃城而逃,北京这样的坚城,不费一兵一卒就给占了,此后一路追击,西安、潼关、襄阳这样的雄关坚城,都是李自成主动放弃。

    清兵南下时也一样,除了王彦守扬州之外,沿途全部望风而降,南京城也稀里糊涂的落入清兵之手。

    打的最激烈的赣州,也是金声恒的绿营,清兵并没有多少攻打坚城的经验,特别想南京这样的大城,基本一座没打过,多铎虽然得了城防图纸,但要打武昌这样的城池,还是极副挑战性。

    多铎与众将看了看图纸,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方才绕城而走,就觉得武昌不小,现在看看图纸上的标注,还真他娘的够大,四面城墙周长二十多里,高三丈三尺,宽两丈,虽然比不上号称百里的南京外郭城,但却快要与内城并肩了。

    怪不得临行前,洪承畴一定要让他带足攻城器械,哪怕走慢点也要把红衣大炮带来。

    多铎与一众清将看完图纸,让众人发表意见,汉蓝旗固山佟图赖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王爷,这武昌这般高大,城上器械估计也不会少,怕是不好打。”

    佟家人几乎已经满化和爱新觉罗快成一家人,所以佟图赖敢在多铎面前,发表意见。

    多铎听了,见帐中将领都漏出赞同之色,觉得有必要给这些人打打气,“佟固山多虑了,不必长敌威风,本王驱使十万众,武昌便是铜墙铁壁,大清的勇士也能踩过去!再者,这武昌是够大,但同样明军要防守二十多里长的城墙,这么长的防守区域,压力也必然巨大,何腾蛟要动用多少兵力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众人听了勉强吃下多铎发的这颗定心丸,但多铎自己却清楚,这武昌确实不好打,汉人兵法上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根据傅上瑞的情报,他现在的兵力也就是明军的两倍左右,围城和强攻兵力都有些不够,那该怎么破城呢?

    “傅巡抚,去岁王彦怎么破的武昌?”多铎突然问道。

    傅上瑞听了,见有表现的机会,目光转动死命回想,但他当时在岳州,并没经历那场战事,只知道一个大概,“回禀王爷,王逆当时填河筑台,架炮轰城,最后由城中叛贼为内应,才攻破武昌。”

    多铎听了微微皱眉,看着武昌这样的城池想从正面攻破,确实不容易,他转过身来,直盯着帐内众将,大声道:“武昌之战,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大清兵破城!要么守军投降!无论如何都必须拿下武昌,没有第三个选择。从明日开始,先行填河,筑台,工事完备之后,全军猛攻,务必使守军丧胆,献城投降。”

    (感谢王达爷的五百书币,感谢悦冻窝芯,gdrthg,幸福啄木鸟,东华东小客的打赏)

   

………………………………

第565章大炮轰城

    次日清晨,天刚刚亮,清军大营便号角连营,鼓声冲天而起,城上巡城的官兵都被吸引,陈友龙几个大步窜到敌台最外面,朝清营张望,只见那一座座红夷炮的炮衣被揭开,在清兵的推动下徐徐向前,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响彻大地!清军终于行动了!

    这是清兵准备炮击城池了,那铁弹砸来,可不长眼睛,亲兵百户担心陈友龙的安危,上前抱拳道:“请将军下城。”

    陈友龙挥了挥手,“不急,上瓮城看看。”

    城池防守,城门往往是最薄弱之处,城门一破,也就可以宣告城池失守,所以许多大城都在城门外面在修建一道城墙,再安个门,把城门保护起来。

    陈友龙领着亲兵,往翁城走去,一路上,各处敌台、马面上的将士们都紧张地戒备着,士卒将一支火箭装入一窝蜂中,佛郎机炮队也在装填弹药。

    这些武器自然够不着清军的红衣大炮,他们要打的是无数从清营内涌出来,推车挑担准备掘土填河的民夫。

    战争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忍不忍心的问题。

    陈友龙一行到了东门翁城时,何腾蛟也在,他听见城外的动静,心中害怕,但不亲眼看看,又着实不安心,所以匆匆来到了城上。

    陈友龙见他连忙抱拳行了一礼,然后站在何腾蛟身后,一旁的马进忠,却把头靠过来,指着城下道:“陈总兵,你看!”

    陈友龙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便见城下清兵的火炮群,几乎全都对准了东城南段的城墙,他顿时大怒,日'他娘的傅上瑞,武昌的城墙有老有旧,清军火炮对准的正是一段老城墙,傅上瑞这个叛贼,算是帮了多铎的大忙了。

    “傅贼对满清主子,还真是掏心掏肺,咱们的情况,这厮估计全告诉多铎了。”马进忠脸上虽笑,牙齿却咬得嘎嘎直响,心里显然恨极了傅贼。

    陈友龙脸上一阵懊悔,“当初某就是拼了性命,也该把这厮杀了。”

    这些汉奸实在让人窝火,大到洪承畴,小到普通的绿营兵,都他娘'的混蛋。

    从八大皇商以铁器、粮食资敌,到三顺王为满清带去火炮,以及后来的各镇降兵,正是这些数典忘祖的禽兽一点点的把这群野人壮大。

    看看这进攻武昌的人马,那些器械,都是出自汉贼之手,这群人投降就算了,少了他们,官军照样打仗,照样和鞑子拼命。

    可他们不仅自己不抵抗,还给满清送兵,送地,送钱,送粮,送工匠,把老祖宗的东西全他'妈的送给鞑子,自己一点不心疼,搞得火炮这种利器,官军反而比清兵少。

    何腾蛟脸色也不好看,傅上瑞是湖北巡抚,被他倚为心腹,湖广的事务比他还要清楚,就跟肚子里的蛔虫一样。

    有这么一个了解他的人,站在清廷一边,他是睡觉都睡不安。

    这时他正仔细观察清军动向时,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了一声“当心”,他身子便被压了下去,他微微抬头,但见一枚铁弹直飞过来,眨眼之间便从头顶上呼啸而过,便听身后传来一声剧响。

    陈友龙与马进忠直起身上来,帮何腾蛟拍了拍身上灰尘,何腾蛟回头一看,身后的城门楼子,已经被削去一角,瓦片木屑哗哗的落下来。

    这是清军炮队中,有人看见翁城上站了一撮人,顺手来了一炮,还好今天何腾蛟穿的比较朴素,不然可能就不是一炮了。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一众何腾蛟的亲兵吓得半死,齐刷刷的冲上来,用盾牌将他护了起来。

    陈友龙见此却连忙把他们驱散,盾牌可挡不住红夷炮,“督师,快点下城。”

    何腾蛟也脸色惨白,显然被吓的不轻,想要立刻下城,但这么一走,难免在众将面前漏出怯意,影响士气。

    王允成见何腾蛟模样,十分明白长官的心思,当即拉着他,“督师身兼楚地安危,怎么以身犯险,速速随末将下城。”

    何腾蛟见梯就下,但还是不忘回头交代了一句,“城上就拜托几位了。”

    红衣大炮是国之利器,清军自己能造,在辽东、在北京、南京又缴获甚多,湖广之前并非九边重地,反到少一些,武昌大将军炮,虎尊炮,佛郎机都不少,但红衣大炮却不到十门,同清兵差距甚大。

    此时城下清军火炮,开始炮轰城墙,隆隆的炮声中,青烟弥漫,一枚枚弹丸砸在城上,砖墙碎裂,被砸的纷纷凹陷。

    城头的马面敌楼,成为清军火炮打击的重点,一炮砸来,墙垛就被削掉一半,六十门火炮轮流轰击,齿垛被击碎,敌楼被砸倒。

    城上的十门老炮,也被明军拉到东城,一名炮队百户,焦急着看着城外,他见清军一炮砸中城上马面,顿时催促道:“你们都给老子麻利点,老子要轰死那帮撮鸟。”

    两军火炮对射,金军占据了数量的优势,半空之中,好似下起了弹雨一般。

    城上城下,硝烟弥漫,从炮口冒出的青烟,一朵朵的升上天空,然后又被风刮散,在这片青烟之下,数以万计的民夫被清兵驱赶这向前,如蚂蚁搬家一般,肩抗手推的把一堆堆泥土倒入河里。

    炮弹砸在城上,城墙微微震动,像是地震了一样,但守军将士们却没有恐惧,专注着自己的任务,弓箭手不停的向下射箭,阻止民夫填河,佛郎机也不时打上一炮,无数民夫倒在路上。

    一名民夫刚将一带泥土丢入护城河,便被一箭射中,直接滚入河中,让后面的人可以少跑了几趟。

    天下乱了十多年,多铎带来的都是精锐之兵,但武昌城内的人马也并不差,陈友龙从崇祯年间就征黎平苗同人干仗,马进忠、王进才两人,官军流贼做了遍,什么场面没见过,要是同八旗野战,心里或许没底,但凭借城池抵抗绿营,心中自然不惧。

    清军虽然得到傅上瑞的指点,以六十门红衣大炮,毫不间断地轰击老城墙,但想要轰塌却不是一两日的事情。

    (感谢某人像条狗的五百书币)

   

………………………………

第566章书信招降

    清军炮击持续整整十天,武昌城在密集的炮弹之下,城头被砸的千疮百孔,守军虽然开炮还击,但毕竟炮少,没能形成压制,反而有不少炮位被清军轰翻。

    多铎这次带来的绿营兵,那都是历经战阵的老卒,像高镇李本深,以前就是流贼出身,最擅长的就是攻城拔寨,抢完就跑。

    这些绿营将领都是老行伍,在长期的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大批擅长攻城的将领,他们根据傅上瑞提供的情报,找准了城墙的薄弱处,死命轰击,每天都有上千枚铁弹砸上城墙。

    在这种情况下,守军几乎随时都要面对不间断飞过来的炮弹,哪怕是吃饭,头顶上都是“嗖嗖”飞着铁弹。

    红衣大炮并没有很大的杀伤力,砸中了才能死人,城上明军并没有多少伤亡,但红衣大炮对城池的损坏却不可估量。

    东城南段的老城墙,城头上各处突起的马面、敌楼、箭楼、近半被毁,翁城上的城门楼子,也被砸的彻底坍塌,还有一炮弹飞入城中,许多民居也被砸毁,使得城中百姓出现了慌乱。

    城下付出了数万民夫的伤亡后,清兵终于将护城河填平一段,高耸的土堆也被推到了城前。

    七月八日,清军停止炮击以后,各种攻城器械开始运到最前沿,明军朝城外眺望,可以看见密密麻麻的鹅车、冲车、云梯已经推出大营,金军全面扣城,即将到来。

    清军兵力不战绝对优势,所以多铎选择了重点突破,猛攻施压。

    从七月八开始,连续三天,清军各部轮番攻城,伏尸数千,虽然没有破城,但却数次攻上城头,给了守军巨大的压力。

    城内随着城池被围的日子越长,城中军民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首先几十万人困着,虽说米粮还够,但是新鲜的蔬菜肯定没有,军民的日子开始不好过起来,而且城每日遭受炮击,这几天清兵又数次杀上城头,恐慌还是再所难免地在城里漫延开来。

    城中各种物资紧缺,而人总是有些私心,哪里都有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