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七年秋-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世昭没有冲过船来,他一铳射倒荷夷,便急急忙忙的再次装弹,但因为心急,装填的速度反而慢了下来。
一名荷兰人的头目一剑刺死了身前的水手,正好看见方才放铳的吴世昭,便提着剑向船舷走来,好不容易装好弹药的吴世昭,正准备瞄准,忽然看见那荷夷,便立刻打出一铳。
荷夷猛然后退一步,没有扑倒,弹丸打在他的胸甲上,火星四溅,在甲胄上留下一个凹印,但却没有破甲。
中铳了不倒,这让吴世昭有些慌了起来,他毕竟第一次经历厮杀,放放冷枪还成,这直面敌人,手便又抖了起来,连药罐的火药都洒出大半,他一面装药,一面看着那荷夷越走越近,他想跑,但脚却跟注了铅一样。
两艘船的船舷护板,基本在炮战中打烂,只是福船的构造上,船头甲板要高于夷船一点,吴世昭眼看着荷夷要跳上福船,而他弹药还没装好,脸上正恐惧之间,一柄战刀忽然从后面穿过了那荷夷的身体,却是韩桦解决对手,过来支援。
他双手握住刀柄,从荷夷后背没有甲胄的地方插入,鲜血随着血槽流出,然后双手握刀一绞,那荷夷顿时利剑脱手,血泡从嘴里溢出。韩桦将刀一抽,那荷夷身子一颓,便软绵绵的扑倒在吴世昭的面前。
吴世昭还没来得及感激,从船仓内便忽然冲出两个荷夷,一人提着剑穿着胸甲,一人就更加夸张,浑身上下,全包在了铁甲中,连眼睛都看不见。
这种盔甲一般都是西方贵族,或是骑士所有,此时西方随着骑士逐渐没落,这种盔甲更多是沦为收藏,这幅盔甲大多也是船主收藏之物,刚刚让人帮他穿了起来。
这忽然出现的两人,让韩桦吓了一跳,他回身就是一刀向那铁疙瘩砍来,火星四溅,没有造成杀伤,于是忙一步跳开,拉开了距离。
此时船上,荷夷虽然高大,但在狭窄又布满了帆索和杂物的甲板上反而不够灵活,而靖海商号的护卫,大多是从军中退役下来,是经历过征战的士卒,配合起来,已经占据优势,船上的荷夷已经死了大半,土人们则窝在一角,不敢接站,但这个铁疙瘩出现,却又有了一些变数。
很快一名护卫砍死一名荷夷腾出手后,也向这两名荷夷逼来,他牵制住了那名胸甲荷夷,韩桦对着铁疙瘩却无从下手,他们也遇见过清兵的重甲骑兵和重甲步兵,但多是用钝器解决。
韩桦哪里想到船上还有这么个玩意,他左右看了看,大伙儿拿的大多是便于砍杀的刀剑,眼看铁疙瘩逼上来,他只能咬牙接战,但进攻不起作用,只能被动防守,那荷夷力气又大,一剑剑砍下来,逼得他连连后退,手臂发麻。
吴世昭装好火药,瞄准那铁人开出一铳,但鸟铳威力太小,根本没有效果。
铁人占尽优势,杀得韩桦节节后退,眼看着要被避入死角,船老大一手捂住冒血的腹部,一手提刀砍向铁人后背,砍的叮当直响,另一名护卫也赶来帮忙,但却也无可奈何。
韩桦见此却一边后退,一边大喊,“用绳索,找钝器敲死他!”
此时韩桦已经快要被逼到船头,吴世昭听了呼喊忙拿起一条绳索,他正跳上夷船,那躲在船头的一名土人,见韩桦退了过来,却忽然拿起一根短矛,插入了韩桦后背。
吴世昭脑海里顿时一振,这一路上韩桦对他的照顾,纷纷在脑海里涌现,他两个眼眶一下湿润起来。
………………………………
第682章火枪
甲板上的土人都是荷兰人在南洋抓的奴隶,在船上从事最简单最苦的工作,他们在混乱中,见福船上杀过来中国人来势凶猛,便全都躲在角落里,不敢出来做战,以免中国人占领荷兰商船后,报复他们,但这铁甲人的出现,铳打不死,刀砍不倒,跟无敌了一样,这土人难免就有了想法。
那土人拿着短矛一下刺入韩桦后背,却没敢拔出来,但这一刺,却让韩桦身体一滞,铁甲人便有了机会,瞬时一剑插入韩桦的胸膛。
船上众人都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纷纷惊呼“韩大哥!”“头领!”。
鲜血从韩桦胸口涌出,那铁甲人拔出利剑,韩桦身体立刻软了下来,扑倒在地。
几乎就在同时,一个身影突然跑来,一脚就将那微微发楞的土人踹的撞到船舷上,然后又跌倒下来。
那土人一声惨叫,还没反应过来,便见一人双目赤红的站到他身前,他连忙撑着手往后退,那人却将手中的倭刀向上一刀提砍,然后又反拉回来,土人身上立刻出现两道深深伤痕,胸口都被剥开,抽搐两下便断气了。
这身影正是吴世昭,不知怎么地,一下居然爆发出这样的狠劲儿。
铁人见此,便提剑向他杀来,一旁的船老大连忙提醒:“秀才,绳索!”
这时已经赶来了几名护卫,吴世昭听了反应过来,忙把绳索一头丢出,一名护卫接过,两人立刻一甩,绳索飞过铁甲人的头顶,两头立刻绷直,绳索搁在铁人脖子处,几名护卫上来帮忙,一起奋力往后一拉。
那铁甲人的盔甲不像中原的鳞甲那么灵活,全是由一块块的铁板组成,防御虽好,但活动不便,没法子下腰,下腰了也起不来,整个人晃动几下,顿时重重的摔倒,甲板都被砸的微微震动。
几名护卫立刻扑上,他们对付过清兵重甲,这种铁罐头对于土人而言不可战胜,但护卫们却有办法,一人一脚踢飞铁人手中的利剑,几人压住他的四支,便用刀柄猛锤,但这幅铠甲显然要比清兵的重甲要精良许多,众人锤的叮当响,里面的荷夷依然还在挣扎。
就在这时,从望斗下来的王富贵,拿来了一柄短斧头,骑在铁人身上照头砸下,铁盔顿时凹下去一块,里面的人一声哀嚎,猛然挣扎几下,最终还是被砸死在铁甲之中。
这个异数一除,甲板上便大局已定,铁甲里面的应该是这艘夷船的船长,他一死,剩下不到八名荷夷,全部放下武器投降,十几个土人也纷纷跪地,而福船一方亦只剩下二十多号人。
整条船损失超过七成,可以说十分惨烈。
船老大腹部被人捅了一剑,靠在船舷上命人将兵器收起来,把八名荷夷关到船仓内,又忽然招手叫王富贵过来,在他耳边说了几句,王富贵听了向蹲在船角的十多名土人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吩咐完,他便提着步子向韩桦的尸体走去,甲板上都是血水,脚下打滑,一名水手连忙把他扶住。
吴世昭与几名护卫跪坐在尸体旁,两眼发红,船老大看了看已经完全没了生机,叹了口气,“海葬吧!”
海上机会大,风险也大,既然选择下海,那就得有这样的准备。
汉人讲究入土为安,但在海上条件却不允许,南洋本就天气炎热,船只又不知到什么时候靠岸,尸体放在船上,几日就会腐烂,引起疫病,只能抛尸大海。
就在船老大说话时,甲板角落里,却一阵阵惨叫声传来,王富贵领着几名水手,将十几名土人全部砍杀。
整条福船上只剩二十来人,俘虏的数目超过的剩下的护卫和水手,这是个不小的隐患,船老大不能大意,小心起见只能将这些土人全部砍杀,只留下八名会操船的荷兰人。
等众人将船上尸体清理完,荷夷和土著直接丢入海中,福船上的水手、护卫登记好后,在日落时,将尸体用帆布包裹并绑上重物,剩下的人站在甲板上,为他们简单送别,然后将一具具尸体滑入大海。
吴世昭将一份海图和罗盘放入包裹韩桦的帆布内,看着尸体从倾斜的木板上滑下,沉入蔚蓝的大海,他的心中不禁稍微有些改变。
船老大受伤不清,清点荷夷货物的事便交给会记账的吴世昭来进行,他依然不善于同下面的人交流,但却不在拒人于千里之外。
在一名水手带领下,吴世昭下到船舱,水手耗开一个木箱,里面齐刷刷的摆着十多杆火枪,吴世昭眉头一皱,问道:“这种火枪有多少?”
水手说道:“每箱十支,一共三十箱,至少三百杆!”
吴世昭从木箱里拿出一杆,在手上看了看,应该就是之前荷夷使的那种枪,不用点火,属于自生火铳,这种火铳衡阳王的军队都没有大规模装备,荷兰人这是要运去哪里?
想着商会中流出的消息,这次衡阳王之所以要对荷兰人开战,据说就是因为荷兰人与清廷走到了一起,难道这批火枪是荷兰人要运给满清?
这三百支火枪虽然对于战事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关键是怕满清进行仿造,那对于大明将是个巨大的威胁。
这眼下朝廷还在与满清议和,但满清却在勾结荷夷,买枪购炮,看来此事,必须要向上面禀报。
吴世昭将枪放回箱中,又在船仓内看了看,其他都是些南洋的香料、象牙等物,他一一记下,然后计算价值,可以预见这次活下来的人,都将发一笔横财。
这有了银钱,还要出海吗?还是回去参加科举?吴世昭心中第一次犹豫起来。
第二日,船上剩下的人商议后,认为商船上的人手,已经不能继续南下,大多数人都赞同这个意见。
这也是船上和陆地上的不同,许多事情都要和别人商议,因为只要有人不配合,船便走不了,预见风浪便要沉。
吴世昭慢慢适应这一点,船只按着大多数人的意愿北返,但因为水手大量死亡,船只操作不便,归途却十分不顺。
十日后,他们才在安南阮氏控制的顺化城附近的海面上,被明军水师船队与遇见,并把并把两艘船一起拖回了顺化修复。
船上的货物只能在顺化销售,然后装上安南的米粮返航。
这是一个循环,久而久之,南洋诸邦在经济上,就会对明朝形成依赖,最后成为明朝的粮食和原料产地。
不过那艘夷船上的三十门红夷大炮,以及三百杆火枪,却被水师留了下来。
此时明军联合阮氏和真腊攻打占城的战事已经进入了激烈的阶段,占城人抵抗十分强烈,明军物资消耗很大,正好需要补充一批火器。
最后商船只带着那一幅铠甲,一杆火枪回到广京,并通过商会的渠道,向广东官府禀报。
………………………………
第683章围剿义军
隆武三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对于北面的清廷是如此,南面的明朝也是一样。
从年初的闽东战役,到上半年的入援川陕,以及后来的楚赣大战,鲁监国两入长江,战事一波接着一波,似乎马上就要推向明清决战的大高氵朝,但就在此时,情况却忽然急转,明清居然议和了。
这前戏已经做足,忽然不打了,总让人觉得有些怪异。
十二月初时,两边达成协议,明朝一边为了敦促清廷赶快履行和议,欲让大学士礼部尚书何吾驺北上,但何吾驺却称病不往,几个大学士也都不愿北上,最后只得提拔从江西调入广京的黄人龙,给他加礼部左侍郎,令其前往。
两方朝廷打的火热,可就坑苦了两淮的义军,以及山西的姜瓖。
凤阳府泗州附近的龟山、都梁山、洪泽湖一带,这里活动着一只抗清义军。
免去三省总督的马光辉,被从新启用后,正率领两万绿营兵围剿这支淮河附近最大的乱匪。
这支义军的首领乃是原来寿张练总丁维昌,是跟随谢迁从山东南下的一只武装,本来他们已经跳入淮南,但随着漕运被洪承畴打通,多铎得了粮食,便能长期对躲入苏北丘陵地带的义军进行围剿,谢迁压力太大,因而派出几支人马,又跳出了多铎的封锁,杀到外围,以求能够分散清军兵力,缓解谢迁的压力。
丁维昌只带着一千下属,跳出了包围,杀到了盱眙、泗州,但袭破了盱眙后,裹挟百姓很快将队伍扩充到一万多人,他们处在淮安、凤阳、扬州三府之间,打家劫舍,掠夺粮食,严重破坏了满清在三府的根基。
马光辉现在被任命为江北提督,多铎主力对付谢迁,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灭掉这支跳出包围的乱匪。
从一月初开始,洪承畴为了稳定各处,平定内乱,便开始对外宣传明清议和之事,本来江南、两淮、山东等地,并不相信洪承畴的宣传,但不久之后,明使黄人龙等人出现在南京,洪承畴大张旗鼓的为其接风,而后又派遣人马敲锣打鼓的送其北上,跟游街表演一样,各地人士便不能不信了。
反正都议和了,那还拼什么命,这使得各地抗清势力,便慢慢蛰伏下来,不愿意在消耗自身的势力,也打乱了原来会师长江的大计划,整个抗清斗争的大环境,开始恶化。
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士绅暗中给义军提供的粮草减少了。
丁维昌部到了泗州、盱眙后,随着队伍的扩张,而两淮破败,已经很难坚持。
在盱眙东南面,凤阳府与滁州府之间大苍岭附近,马光辉领着两万人马埋伏在山林之间。
一块大石头后面,马光辉显得有些忧心忡忡,这是他被撸下来后,从新指挥的第一仗,他得到情报,丁国维准备撤出两淮,到靠近湖广的大别山发展,但他已经埋伏了一天,乱匪还没出现,他便有些担心起来。
旁边的谋士李犹龙笑道:“军门不用担心,乱匪想要流窜进入楚地,大道必不敢走,只有走凤阳与滁州交界这种两不管的地带。这一战军门必定能大功告成。”
马光辉向远处望了望,叹了口气,“但愿吧!”
随着洪承畴打通漕运,满清围剿大军粮食充足,两淮集聚了大批围剿大军,清廷兵力雄厚,两淮已经不适合义军流窜作战,丁维昌想要撤出两淮,这在他的意料之中。
那藏在苏北山区的谢迁,怕是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这时李犹龙又低声对马光辉说道:“军门这批乱匪如今至少有一万多人,军门如果能收编一批,选精锐收入军中,军门的兵力可以扩充不少啊。”
马光辉也想壮大自身实力,但他害怕清廷会因此怪罪于他,摄政王对于汉将的监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