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啾ǎ攵喽蛩俜⑸蕉舷轮健

    王彦虽然暂时守住了扬州,但是一场更加凶猛的攻击却在酝酿之中,扬州定然要迎来一场惨烈的大决战。
………………………………

第54章风云变,天下时局

王威同王彦分开后,便催着忠义营的四千步军往扬州赶,但是因为携带炮队和辎重,加上连日阴雨,所以行进的十分缓慢。

    王威一路冒雨拖泥,奔至镇江时,却已经是五月一日,扬州城内王彦已经坚守了六天。

    在王威到达之际,刘良佐部也赶至扬州城外。

    刘良佐是山西大同左卫人,崇祯年间统兵在宿松、庐州、六安一带同农民军作战,升为总兵官,北都覆亡时,他驻军河南正阳附近,便不曾勤王。

    甲申之变后,凤阳总督马士英为了防备顺军攻打江淮,招刘良佐率部入卫南直隶,他便一路烧杀抢掠,进入江淮地带。

    刘良佐兵至临淮时,百姓闻他军纪极差,沿途都被他麾下兵马淫劫,不敢让他入城。

    刘良佐见百姓固守城池,顿时大怒,发兵攻之,却久攻不下,马士英连忙出面调停,让他移住寿县一带。

    福潞之争时,刘良佐觉得拥福有利可图,得封广昌伯,划分驻地后,便一直以武力要挟朝廷,要钱要粮。

    左部东下时,他也未尽全力,虽然刘良佐名义上是大明之臣,本质却是一投机军阀,根本没有什么忠义之心。

    刘良佐降清并非偶然,除了他本是投机之人,趋利避害之外,他的弟弟刘良臣也起来很大作用。

    崇祯四年(1631年),大凌河之役时,刘良臣是祖大寿麾下的游击将军,战败后,就投降了清廷。

    清军南下,兵围扬州,刘良佐觉得大明大势已去,适逢清庭派遣其弟刘良臣前来说降,许以抬旗封爵之利。

    刘良佐本就欲另寻出路,逃离大明这艘破船,双方顿时一拍即合,他出了池州不过几日,就写下降表,投了多铎。

    刘良佐一镇除了从池州带出四万兵马外,其江北驻地寿州一带还有兵近六万,合计十万人马,全部归了清庭。

    王威兵至镇江,刘良佐也带着四万人马赶至扬州,听候新主子多铎的调遣。

    扬州久攻不下,多铎担心南岸明军过江支援,正焦急之际,刘良佐就领兵到来,让他平添四万战兵,使得多铎心中大喜。

    刘良佐的四万人马被布置于江北沿岸,而镇江城中的大明援军,却仅仅只有王威带来的四千忠义营步军,守为南岸还嫌不足,哪里还有能渡江支援。

    自郑鸿逵上报朝廷请发援兵以来,镇江城内除了王威部外,便在无一兵支援,反观扬州城外的清军实力却在不断增强。

    自多铎上奏多尔衮,请发山东援兵,南下攻扬之后,清庭便全速运转起来。

    五月二日,多尔衮令山东的固山额真准塔统领偏师由山东南下,收李成栋等高部将领。

    四镇之一的东平候刘泽清,在听闻清兵直逼淮阳,也没有抵抗之心,匆匆将淮阳十四州县的土地、百姓、兵马、钱粮交给麾下总兵柏永馥,本人却同山东总督王永吉,总漕都御史田仰等一批文武乘船逃往海上。

    王彦被困于扬州,消息闭塞,不知大明面临的局势,并没有因为他占据扬州,而改变多少,依然的风雨飘摇,依然的危如累卵。

    这时他正在西城上,看着炮队,同西城高坡上的清军炮阵,进行炮战。

    清军火炮,摆放在西城外的高坡上,可以俯视城内,指哪打哪,对于西城守军十分不利,特别是西北缺口,至今尚未修复,每天拉锯都会战死成百上千的守军,比其他方向战死的明军总数还要多,对守城极为不利。

    王彦要改变不利的局势,要么打下西城外的高地,要么用城上火炮压制清军炮阵,但多铎深知高坡的重要性,早就派遣重兵守卫,加之城内明军多是新卒,拒城而守尚可,出城浪战却打不过清军,他无机可乘,便只能依靠城上火炮,同清军对轰。

    王彦并不精通炮战,因此之前一直被清军火炮压着打,幸得何刚向他推荐,兵部司务陈于阶,才慢慢扭转劣势,勉强和清军战个平手。

    王彦见陈于阶指挥炮队得心应手,强他百倍,心里自然高兴,一番了解,才知陈于阶乃是大明已故重臣余光启的外甥。

    徐光启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又是有名的科学家,精通西学,擅长铸炮和火器,陈于阶自小便受其影响。

    他知识广博,通晓天文,熟知西方使用枪炮的秘密,精于城防,曾为朝廷立过大功,被朝廷封为钦天监博士。

    烈皇帝殉国后,弘光帝继位,他流落南方,被史可法招到扬州,以兵部司务之职,负责训练士兵使用火枪、火炮。

    清军围困扬州时,他正好被困城中,为忠义营官兵所救。

    火器是守城的利器,王彦能得到陈于阶这样的人才,自然要加以重用,随命之为炮队指挥。

    扬州城内外炮声不绝,上演着关系大明生死存亡的大战,在湖北、江西一带,另一场关系大顺生死的大战,也进入了尾声。

    三月间,左良玉借口接到烈皇帝“太子”密诏,扯起造反大旗,全军乘船东下,放火焚毁武昌。

    李自成带领大军进驻已成一片赤地的武昌城,不久后阿济格部清军追踪而至,兵围武昌。

    李自成命刘宗敏、田见秀领五千人马出战,被清军击败,他顿时惊恐万分,不敢再同清军交战,随放弃武昌继续东下。

    这时的大顺军,处境已经十分艰难,荆襄四府轻易落入清军之手,不仅没有阻滞清军,反而后勤补给之地尽失。

    大顺军及要保护随军家眷,又要防备清军,还要想法为十多万大军随地筹粮,指挥顿时混乱。

    大顺军上犯荆、岳,下走蕲、黄,四处筹粮,一片混乱,已经没有了一个明确的作战方向,原本制定的水陆并进,直下南京之策,也因此而耽搁,更加不能甩掉身后的清兵。

    四月上旬,大顺军在阳新富池口,再次被阿济格追上,毫无防备之下,大营被清军冲破,损失惨重。
………………………………

第55章自成死,大顺崩塌

葵未年(1643年),李自成于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击败大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随乘胜进占西安。

    甲申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古都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不久后,大顺军便席卷天下,逼得崇祯皇帝煤山自缢,二百多年基业的老大帝国,被打得落花流水,李自成大有改朝换代之势。

    新生的大顺政权,兵威之盛,占据整个黄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一带,令南方残明势力赫赫发抖,偏安江左,顿兵不进。

    一个老帝国倒下,一个新帝国将在他的尸体上建立起来,取代他的地位,成为中华正统,傲世天下,李自成同他的大顺朝,顿时不可一世,蔑视天下。

    一时间,他们意气风发,座龙床,睡宫阙,山珍海味,美酒佳肴,美人相拥,歌舞不绝,一朝登极,天下俱有。

    老婆孩子热炕头,家中再有几亩好田,这时普通百姓的向往,然而李自成这样的英雄,却也不能幸免,一朝乍富,控制不住,他的雄心被眼前的成就所蒙蔽,身边又缺少能直言进谏的文臣,使他迷失在大国天子的美梦中。

    大明朝一直两线作战,大顺在占据北京后,却没有重视大明留下来的问题,中原大地王朝更替,关外胡虏却虎视眈眈,窥视神器,而李自成大对此尽然全无防备。

    繁华落尽,温柔之乡,东虏一来,梦碎了。

    一片石之役,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平西伯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

    大顺军一战而溃,大好局势,毁于一旦,李自成匆匆退出京师,而后率军一路败退,葵未甲申以来的基业,丢失一空。

    神器易手,天子梦碎。

    京师、太原、西安、襄阳、武昌,李自成被清军一路追至江西九江,他立于江边,看着麾下十几万残兵,心中不由一叹。

    他不是没败过,他一生经历风雨,先后被曹文昭,卢象升,杨嗣昌,洪承畴等人逼入绝境,数万大军鸟作兽散不是一次两次,最惨的时候身边只剩下十几人而已。

    李自成几次起伏,经历不知多少失败,最后都在逆境中再次崛起,他本应该是位百折不饶之人,如今他身边还有大军十多万,比之当年商洛山中时,强上千倍万倍,但此时的他,却似乎已经没了当年的雄心。

    他未到英雄迟暮时,头上却布满了白丝。

    这位在崇祯年间,搅动风云,欲夺神器的农民领袖,这位曾短暂的登上天子之位的大顺皇帝,已经锐气尽失。

    九江附近,联营十里,战船无数,这是李自成最后的希望,他已经不再想争霸天下,而只求取一地偏安。

    天下大势,此消彼长,大顺军一路败退,清军一路高歌猛进,李自成欲偏安,却不得矣。

    四月下旬,就在这九江城边,清军再次尾随而至,攻破大顺军的老营,大顺军久历战阵的武将之首,汝候刘宗敏,文官之首宋陷策,大批随军将领的家属,也被清军俘获。

    李自成的两位叔父赵候和襄南候,被虏至清军大营,阿济格曰:“降吾圣朝,不失高官厚禄。”赵候怒斥曰:“化外蛮夷,岂可枉自称圣。”襄南候曰:“吾侄乃中土天子,吾不降虏。”阿济格闻之大怒,随杀之。

    刘宗敏被俘获,亦是破口大骂,阿济格将他转送于吴三桂,三桂大喜。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顿时涌上心头,三桂亲自操刀,将刘宗敏凌迟,宗敏大骂不止,血尽而亡。

    刘宗敏乃是大顺朝武将之首,他一死,李自成如断一臂。

    大顺朝的文武相比,文臣无疑要逊色太多。

    大顺军的文臣本就缺乏,且质量堪忧,宋献策不过一算命方士,牛金星不过一落魄举人。

    打天下,靠武将,治天下却要文臣,李自成身边就是却少文人士大夫的支持,儿歌编的好,却治不了天下。

    “吃闯王,喝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和后世的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的一句台词:“要是红军来了多好,我们欠地主的租子可以不交了。”几乎是如出一辙。

    造反的时候可以吃大户,可以抢劫官绅富豪来筹集粮饷,所以流民百姓很容易被“不纳粮”的虚伪口号忽悠,但等到他们真的上台,穷人还能“不纳粮”吗?

    大户总有一天会吃尽,所以百姓该纳还得纳。,大顺朝并不能给百姓多少恩惠,却在占据北京后,用助饷之策得罪了士绅阶层。

    他们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身份,已经从流贼变成同大明争正统的新兴王朝,却依然用流贼的方式来统治广大疆域,没有完成从流贼到正统王朝的转变,文官系统的失职可想而知。

    自古武死战,文死谏,则王朝兴盛,大顺朝能战之将,不畏生死之将甚多,文官却人才凋敝,没有什么能力。

    事实也正明李自成身边的文官是何其不堪,宋献策之流,被俘之后,立马变节,靠着算命策字的江湖把戏,在满清贵族府中,做一小丑,苟且偷生。

    李自成麾下的另一位文臣牛金星更是不堪,他本是心胸狭窄之辈,只因为大顺被士绅阶层视为贼寇,得不到士人的支持,他才能已区区一举人得到高位。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牛金星便以宰相弄权,他无治国才能,献媚却是一把好手,不劝君王治国,反而热衷于登极礼仪,劝进李自成登极。

    李自成一片石战败后,败军途中,牛金星又进谗言,杀大将李岩,使得大顺军心涣散。

    汝候刘宗敏对牛金星的阴险狠毒切齿痛恨,大骂:“你这厮没有一箭的功劳,居然敢擅自杀害两名大将,我一定要诛杀你。”

    九江之败后,牛金星见大顺已经大势已去,便偷偷逃离,前往襄阳投靠满清,但其名声败坏,特别是北京时助饷之事,使之在明朝官绅中名声极坏,连清廷也不敢给他安排职务,只能给其子牛佺一县令,让他靠其子的微薄俸禄,苟延残喘。

    由此可见,李自成麾下的文臣素质,可见一斑,他的失败,只能后人长叹。

    九江一败后,大顺军损失惨重,准备用来东下的三千多条船只,也统统被清军夺去,加之多铎从河南直逼南京,大顺取南京为根基的战略已经无法实现,李自成顿时心灰意冷。

    五月十七日,一代农民军领袖,大顺朝的开国之君李自成,在在湖北通城九宫山元帝庙被村击杀。

    开国,亡国,可悲,可叹!

    农民军领袖,死于两个农民之手,这是历史的玩笑,还是对于脱离农民,迅速腐化的大顺政权的讽刺。
………………………………

第56章守孤城,独木难支

“放!”一名年轻的小旗脸上满是硝烟,凄厉的吼声从已经沙哑的嗓子中发出,透露出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果决和无畏。

    随着他的命令,身边的明军立马点火,而后几人合力将一门佛朗机小炮抬起,炮口下压,对着城下蚁附登城的清兵就是一炮。

    “轰隆”一声响,硝烟弥漫,守军们连忙将小佛朗机放下,换上装好火药的子统。

    这时小旗将自己眼睛瞪得大大地,看看刚才一炮打掉多少清军,又看看哪里清军密集,需要炮火支援。

    “轰隆!”一声炮响,碎石飞溅,却是清军的一枚炮弹砸在墙朵之上。

    那小旗还没来得及指挥手下再放一炮,便被碎石击中,浑身是血的跌下城墙。

    操炮的几名明军见此,脸上却没有什么变化,显得十分麻木,他们已经不是普通青壮,而是三十天的守城战,磨炼出的大明官军。

    死亡每天都在身边发生,他们已经来不及为谁悲伤,因为下一个倒下,就是他们其中一个。

    “放!”一名守军很快顶替了小旗的位置,挥手指挥着身边小队,再次抬起佛朗机小炮,对着攀爬云梯的清兵就是一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