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不能到死的时候,身份居然还是个夷狄小国之臣,那有什么脸面在地下见人。

    王彦懂吴晋锡的意思,时势本就变幻无测,就像他与隆武,当初多么和谐,现在却搞成这样,典型的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但他却不能因为今天,就否认当初拥戴隆武是错误的。

    还有现在的鲁王,与他合作多次,相处还算融洽,但王彦可以预见,一旦鲁王势力做大,多半也是要与他翻脸的。

    这是人性使然,天下间能共患难的多,能共富贵的少,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不管豪格内部的汉臣,今后怎么样,但现在还是值得他去联合的,毕竟大家都想先搞死多尔衮再说。

    王彦想了想,点了点头,“这件事情,孤知晓了。吴大人先按着孤说的去办即可。”

    “下官领命。”吴晋锡行礼后入座。

    王彦又把目光投降余太初,吩咐一句道:“在西安的情报点,要尽快建立起来,豪格政权的一举一动,都要及时禀报。”

    余太初站起来,应道:“诺!”

    王彦挥了挥手,正了正身子,“方才张侍郎的话,诸位也都听了,现在豪格忙于西征,无暇南顾,孤认为可以发兵,诸位以为如何?该做些什么准备?”

    王彦这么说,那就是有意发兵了。

    在座的官员们一阵交头接耳,而这么重大的事情,怎么少得了何腾蛟。

    众人还在交谈,他便先力挺王彦一句,“本官觉得机会难得,可以打上一打,至少能夺几个县过来。”他停了下,接着又道:“殿下建藩后与朝廷不和,这几个月来各地人心动荡,正好借这一战,宣誓抗清救国的立场没变,使得地方上迅速安定下来。”

    王彦想听的是怎么打,要做些什么准备,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到底是以光复南京为目标,还是以为鲁王解围为目标,这不同的目标,便有不同的准备。

    他原以为何腾蛟就前面一句没营养的话,但后面的话说出来,境界便不一样了。

    现在地方上动荡,许多人多是害怕王彦与隆武内讧,就像当年左良玉东叛一样,要是王彦内叛,那湖广、广东、江西、福建估计要打成一锅粥,极有可能重演弘光朝的悲剧,便宜了北面的满清,所以人心非常不稳。

    此时打这一仗,就可以像地方表明,王相还是王相,依然是抗清的大支柱。虽然与朝廷不和,但做的事情依然是抗清。

    如此一来,便有利于稳定人心,为他争取培养心腹,扎根地方的时间。

    王彦赞许的看了何腾蛟这个精通政治,洞察人心的老官僚一眼,郑重的说道:“何大人说的不错,这仗不仅要打,还要打的漂亮。”

    众人听了王彦的话语,交谈了一阵。

    陈邦彦这时站起说道:“殿下,最近地方上一直十分动荡,原先制定的备战计划,都受到了影响,若是想大规模兴兵的话,恐怕不太现实。”

    黎遂球也站起来说道:“殿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殿下想要光复南京的话,至少要给下官半年时间准备,才有可能准备足够大军使用的兵器、火药、粮草!”

    智囊和后勤都不赞成兴大兵,王彦转头看向戴之藩道:“新募的人马训练如何呢?”

    戴之藩被王彦点名,忙起身回道:“回禀殿下,新卒训练以有大半年,虽然之前有些基础,但末将以为至少还要再练一段时间,才能承担大任。”

    王彦微微皱眉,那他的目标就不能定的太高了。

    :“看来只能派遣一支精锐。”王彦沉吟一下,问道:“现在武昌的储备,可以支持多少兵马出战?”

    黎遂球当即回道:“殿下,仓库中的火药、箭矢可供两万人马经历三场大规模的战斗,不过再过一个多月,会有一批火药和装备,从广东运来,到时候便可出动更大规模的人马!”

    去年两场大战,消耗十分巨大,后来又招募新卒,编练府兵,库房早就耗费一空,许多士卒连衣甲和兵器都没有。

    这半年多来,黎遂球能够攒出够两万人出征的储备,已经十分不错了。

    这两万人能够干什么?王彦心中正在犹豫,大堂外却忽然来了一名将官。

   

………………………………

第696章皇帝亲征

    王彦正思考着,忽然抬头看见堂外的陆士逵,见他像是有事,便让人唤了进来。

    陆士逵疾步进了大堂,给王彦行了一礼,将一封信送呈上,说道:“殿下,广京来的书信,刚送到王府,卑职急忙送来。”

    广京来的书信?王彦微微一愣,接过来取出信纸慢慢展开,看了几行,眼睛顿时放大了不少。

    这封信是广东巡抚何刚所写,里面的类容是皇帝已经准备在总兵林察和唐王的护卫下移住赣州,并且朝廷派往北京的使者黄人龙,到了北京便被多尔衮软禁,可副使却悄悄跑了回来,谈判已经彻底破裂。

    信上说庞天寿似乎准备将谈判失败的原因,推脱到他和鲁王当时没有从长江撤兵上,以此他洗脱他的罪责,而皇帝已经决议亲提六师,发兵攻取江南。

    这信上内容十分繁杂,一下透漏出了许多信息,但都是些只言片语,并不清晰,需要时间消化,不过王彦有一点可以肯定,皇帝脑羞成怒之下,江南的局势要变得复杂了。

    王彦看完,让亲卫将信拿下去,给何腾蛟等人看一看,他自己也重新思考起来,出兵的问题是不是该缓一缓,才好行成配合。

    几位官员看了一遍,过了一会儿,陈邦彦起身说道:“殿下,如果陛下要发兵,那局势就复杂了,咱们是否该联系一下朝廷,以便制定一个统一的计划。”

    此时武昌这边能出两万兵,当人硬要带着长矛大刀就上,那拉出去十多万人都没问题,但战力会大大折扣,这是不智的行为。

    清廷在江南和两淮驻有重兵,他这两万人搅不起什么风雨,但如果朝廷准备发兵,那联合万元吉、金声桓、郑成功,说不定还能搞出一件大事,最大程度上打击满清。

    王彦当即正了正身,然后说道:“发兵一事先放下来,看看朝廷的动向后再作决定,但诸位要把准备做好,大军要随时能动。令外传令襄阳的郝摇旗,让他加强防备,上墉的马进忠也要给本藩打起精神。”

    “遵命!”众人起身行礼。

    王彦随即又对吴晋锡道:“联系江西的事情,就由吴大人去办了。”

    吴晋锡行礼领命,王彦随即挥手让众人散去,他坐了一会儿后,与何腾蛟道了声别,便回到临时的王府。

    王彦的势力虽然从朝廷中撤出来,但他与朝廷之间,其实依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做了些什么,隆武皇帝能很快得知,而隆武朝廷的动向,也会有许多与他交好的官员写信告知。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彦先后收到了十多封信件,内容大多是关于皇帝移驻赣州,或者是皇帝准备亲征的事情。

    其中有两封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左懋第说明议和失败的过程,还有皇帝吐了次血,然后又满怀忧郁的询问了攻伐江南的胜算,二是姜曰广提及了谢迁的使者到了安庆后,金声桓将消息传给朝廷,皇帝已经传旨江西准备出征。

    各方的消息汇集过来,王彦逐渐理清了整个事件的脉络。

    满清在议和后,便一直没有消息传来,说是要交接江南、淮南,也没了下文,而朝廷派往北京的使者又没有半点消息传回,便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和怀疑。

    在王彦退出中央后,庞天寿借着皇帝的宠幸,在朝中开始安插党羽,许多楚党的位置都被阉党占据,引起了文官集团的不满,开始质疑议和的策略,以此来攻击庞天寿。

    正好这时有海商表明,发现满清正在向荷兰人购买枪炮备战,而不久之后,出使北京的副使逃了回来,宣告谈判彻底破裂,大明朝被摆了一道,已经不用怀疑。

    朝堂上,原本是王彦与庞天寿斗,但王彦走后,文官集团就只能挽起袖子自己上了。

    整个明朝的历史,从英宗开始,其中最浓墨重彩的就是宦官和文臣集团的争斗。

    两方的争斗蔓延了几任皇帝,进行了近百年的博弈,直到崇祯朝时,文臣才彻底占据上风。

    这是先辈们斗争得来的成果,岂能让庞天寿反了天,朝中文臣借着和谈失败这件事,便猛烈的攻击庞天寿,弄得他与皇帝的压力都十分巨大。

    庞天寿为了推卸责任,迅速将副使下狱,不久副使便莫名其妙死在狱中,而供状上则说是王彦与鲁王破坏了议和,想把自身的责任洗刷干净,但陈子壮等人却不买帐。

    这时金声桓又传来消息,两淮的义军向他求救,同时也向鲁藩和衡阳藩请援,皇帝恼怒被满清戏弄,而且迫切需要转移内部矛盾,所以做出决定,移住赣州,亲征北伐,光复南京,以此来打破被动的局面。

    当年隆武在福京被郑芝龙掌控时,便想着要亲征,可却一直不能实现,而这一次他终于要行动了。

    王彦对于皇帝亲征并没有意见,但对于能否光复南京,他却心存疑虑。

    从他自身的军备来看,他大概可以估计江西和福建的准备也并不充足。

    江西去年也打了一场大战,虽然在安庆抢了不少物资,但是想要攻打南京,显然实力不够,郑成功的情况比江西应该要好一些,但他手中水师厉害,步军却不多,皇帝想要光复南京,恐怕没什么希望,除非三方联合,或许会有机会,可三家都各有各的心思,很难尿到一个壶里。

    王彦在武昌等着消息,没几日,皇帝的旨意便到了武昌,可内容却出乎了王彦的预料。

    一是训斥他插手议和,致使议和失败,这点他在之前的信件中已经看到,庞天寿和皇帝想把锅甩给他,他不想接,但不在朝中也不好去辩。

    二是让他发兵攻打河南,牵制河南的两顺王,吸引两淮的清兵北上,配合皇帝亲征江南。

    河南的两顺王,不仅要防备襄阳,还要防备豪格,不用发兵攻打,河南的清兵也不敢随便乱动。

    王彦这一听就明白过来,皇帝想要自己打下南京,怕他插手进来,所以让他去打河南。

    (就这几天要回家,大龄单身男青年,大家懂的,我尽力保证每天四千字。)

   

………………………………

第697章三家争功

    王府里,王彦抱着小儿,许嫣嫣抱着女儿,何枝枝挺着微微隆起的小腹,一旁站着几名嬷嬷,在院子里的亭子内说话。

    这时一名亲兵来报,说何腾蛟过来,王彦便将儿子交给老嬷嬷,又逗乐一下女儿,然后离开。

    他来到客厅,何腾蛟正在喝茶,见他进来,便起身行了一礼。

    何腾蛟在王彦面前一直喜欢摆长辈姿态,但王彦封王,特别是建藩后,他便很少摆丈人的架子,该行礼就行礼,比较规矩。

    王彦坦然受之,坐下后,何腾蛟便直接开口说道:“殿下,听说皇帝下旨让殿下打河南,可有此事?”

    这圣旨上午才来,何腾蛟消息到是十分灵通。

    王彦点了点,叹了口气,“确实如此。泰山有什么想法?”

    “这是皇帝害怕殿下夺取光复南京的功劳,所以才想出这么一条。”何腾蛟注视着王彦,身子往王彦的方向倾了倾,改变声调,似乎是怕人听到,低着声音道:“殿下现在既然已经建藩,又与朝廷矛盾重重,我认为这光复南京的功劳还是要争一争,甚至得想法打压朝廷。”

    从地缘上来讲,王彦就是去打四川,也不会去打河南。

    这地方一马平川,没有强大的骑兵,他可不敢去打,而且就算能打下,他的地盘拉的跟一根面条一样,太容易被斩断。

    再加上一边多尔衮,一边豪格,两边对持着刚好,他插一杆子去打河南,等于把头插到两者间,使得两方对持缓解,反而过来把他爆捶,王彦怎么可能接这样的圣旨。

    这时,他微微一笑,便挥手道:“泰山多虑了,孤并没有接旨。”

    何腾蛟听了点点头,现在何枝枝有了身孕,生下男孩就是嫡长子,身上有一半何家的血,将来是要袭爵,是要继承王彦的基业的。

    王彦的事业有他何家一半,他现在就是何家的长工,何腾蛟可不能让他瞎折腾。

    何腾蛟见王彦没有接旨,松了口气,他沉默了一下,又道:“那殿下可是准备争一争南京?”

    王彦没有隐瞒,正色道:“争,自然要争!”

    何腾蛟说的没有错,隆武不想让他光复南京,他同样也不想隆武光复南京。

    “殿下准备发大兵抢先进攻吗?”何腾蛟身子一震。

    王彦也算久经战阵,自然知道不能含怒兴师,作战必须要做好准备才行,“前些天黎侍郎也说了,武昌的物资并不能支持大举兴兵,陛下要打江南,就让他先打,本藩按部就班就行了。”

    何腾蛟微微皱眉,这人怎么那么不急,他忙道:“若是皇帝先打下呢?朝廷一旦掌控江南,威望必定如日中天,皇帝反过身来,就可以进行削藩。”

    王彦沉声道:“陛下最多能动用十万人,光江南就有十五万清兵,怎么可能打的到南京。”

    何腾蛟一想也是,虽说这两年来明朝打了不少胜仗,但大多是防守反击,王彦与郑成功攻打福建的时候,那也是兵力占优。

    清兵若是那么好打,南京恐怕早被光复了。

    皇帝这领着十万人去打江南,不会反过来让洪承畴给揍了吧。

    何腾蛟想了想,问道:“那殿下的意思是让皇帝打头阵喽?”

    王彦点点头,“本藩已经发令从两广和湖南抽调精锐过来,并让黎侍郎加紧准备物资,只要时机成熟,本藩便立刻发兵,将光复南都之功揽入手中。”

    何腾蛟见王彦心中早有决策,点了点头,没提其他意见。

    王彦见他不说话了,却有事情要与他商量。

    “泰山,西南贵州川南川东军阀林立,有皮熊、侯永锡、马应试等人各据一地,又有弘光朝的大学士王应熊、樊一蘅,还有黔国公沐天波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