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4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社会也就没了稳定的基础。

    可法理也并不是说就有道理,明朝宗室不为朝廷天下作出贡献,就享有那么多土地和权利,显然对于整个天下,没有益处,那就是不合理,法就需要改。

    治国以来,王彦也有领悟,整个天下,统治阶级要享受特权,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但是这个特权得有度,统治阶层享受的特权越多,庶民的负担就越重,而当着个度超过了庶民的承受能力之后,李自成、张献忠之辈,便会蜂起。

    所以统治阶层要拿捏好这个度,不能超过,那么就要看统治阶层,在这个度内,如何去分配这个利益,而在明朝,宗室无疑是占了大头。

    有人说士绅不是东西,确实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明朝每三年才取进士三百多人,明朝二百七十余年,所取举人总数不过八万人左右,而明末宗室人数确是二十多万人,宗室分得的利益,比士绅要多得多。

    明朝士绅有没有特权,自然是有,士绅不纳税,但这个不纳税,不是真的不交税,而是中了功名之后,有一定的限免额度,只是每个王朝后期,都面临官僚集团腐化,相互勾结的现象,限免的只是小头,大头是被隐瞒和未上报的土地,这是吏治腐败的问题,而不是士绅有特权的问题。

    历朝历代,士绅都是有特权的,宋朝士绅也有限免,也有特权,没特权谁考功名,谁治理国家,谁会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岳飞出身于普通农家,做官之后,家中两千多亩土地,一下成为大地主,韩世忠更是有几万亩地,但宋朝运转却比较正常,这是统治阶层享受的特权,在这个尺度之内,宋没有明朝宗室这个大包袱。

    明朝的现实就是,朱家没有给干活的士绅阶层足够的利益,官员俸禄少的可怜,宗室站了绝大多数好处,却又不做贡献,士绅便突破这个度,将负担转给了庶民。

    至于后世吹嘘满清的官绅一体纳粮,其实也没什么可吹嘘的,不要忘了满清的八旗和王族,满清不过是拿走汉族士绅的利益,去养几十万满人,八旗,创建他们的盛世而已,而拿走了汉族官绅的好处,那士绅为什么还要当官,“贪”嘛,最后官绅还是将负担转给了庶民,否则哪里来的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此时,摆在整个南京朝廷面前的饼就只有那么大,王彦肯定要给治理国家的官绅,而不是毫无贡献的宗室,他铁定是不能为宗室收回封地,否则士绅占一块,宗室在占一块,那庶民就又该反了。

    王彦沉吟一阵,挥手让几人先不要争,然后对朱常巢说道:“朝廷今岁要提高官员俸禄,今后财政支出必然增长,宗室想要占据大片封地,不向朝廷纳税,肯定是行不通。孤今天就给宗室一个说法,朝廷有迁藩的权利,这次不仅要迁藩,还要收税。那个在浙江打死人的越藩旁支,宗人府要贬为庶民,然后交三法司会审,当然闹事的百姓,也要抓起来一同查办,朝廷不会袒护任何人。”


………………………………

第855章高薪养廉

    太祖皇帝对于朱家子孙那是相当的照顾,对于宗室犯罪的处罚也是相当宽厚,有专门的监狱凤阳“高墙”来关押宗室犯人,而待遇多是闲宅安置,伴守祖坟,等于宗人犯罪,几乎是绕开了国家的司法机构。

    朱存枢(书友提醒朱常巢前面已经写死了,作者泪崩,所以改成孙守法在陕西拥戴的末代秦王)听了王彦的话,脸色一白,王彦要用三法会审,还要宗人府除籍,一旦此例一开,宗室今后在司法上的特权就没有了。

    况且,王彦除了说要迁藩,还要征宗藩的税,若是他同意了,恐怕会被宗室的口水给淹死。

    朱存枢也是宗室,对于王彦的政策自然不满,沉着脸说道:“楚王殿下,此举不合祖宗法度吧。”

    明朝宗室犯罪也是一个大问题,几十万人跟清末享受治外法权的洋大人一样,是人上之人,国家法度治不了他们,他们行事起来自然没有轻重。

    一群没有约束,又没有受到什么教育的人,会作出多少恶事来,是不敢想象的。

    而他们做的每一件恶事,都会让百姓与朝廷对立,损害官府的形象。

    南京打下来之后,南北对持之势以成,外部********稍微缓和,内部的矛盾又逐渐显现出来。

    现在除了打击满清,王彦还面临一个更大的威胁,就是官僚集团的腐化,以及百姓与朝廷的关系。

    十多万宗室,王彦是必须要纳入朝廷法度之下,犯事之后,地方官员就能审理,这样才能制住这些宗藩。

    在这件事情上,王彦并不准备退让,他脸色也沉了下来,温怒道:“天变不足惧,祖宗之法不足守,若是真要法祖,也是追溯本源,法三皇法五帝。”

    王彦顿了顿,锐利的目光看着朱存枢,眯眼道:“到底是祖宗之法不可变,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小算盘,你知我知,整个天下都明白。朝廷到今日,宗室不该反省么?现在还要用祖宗之法这块遮羞布,来睁眼说瞎话,自诩为光明正大,冠冕堂皇,不顾天下,只想着宗室私欲,宗室是想毁掉大明朝么?秦王你是左宗正,你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在籍宗人,宗室手中又握有多少地契么?不改革,谁养得起?朝廷还有多少可征之地?”

    宗室的要求说穿了,就是想像以前一样,白吃白喝白拿,还不交税,让天下供养,祖宗之法,确实不过是他们的一条薄的透光的遮羞布。

    朱存枢未想到王彦会忽然发怒,他心中立时有些慌乱,因为只要会算帐,就知道宗室问题肯定得改,不然明朝迟早要亡。

    清醒的宗室也都能看到这一点,可屁股决定脑袋,十多万素质低劣的既得利益者怎么可能轻易妥协。

    十多万宗室,总会出些人才,除了唐、鲁之外,朱存枢陕西抗过清,也算是比较有能力的宗室,他知道王彦说的有理,但作为宗室,对于楚王如此打压朱姓之人,他心中自然也十分不快。

    “殿下,宗室的问题确实要改,但宗室毕竟是皇族,殿下也该多少考虑下宗室的情绪。”朱存枢站起来给王彦行了一礼,朱家有朱家的尊严,他有些豁出去了,“况且,大明的事情,也不能全怪宗室,朝廷已经缩减了宗室俸禄,现在又要迁藩,还要征税,下官无法向宗室交代,再者,朝廷行事,是否过于偏袒,官绅也占据了大片田地,为何不迁他们的田,不征收他们的税,而只盯着宗室?”

    朱存枢本来是秦肃王庶子,之前被孙守法、贺珍拥护抗清,朝廷一直也没功夫承认,他能继爵还是王彦攻占南京之后,帮他敲定此事,而王彦是摄政,职务要远远高于他,所以当受他一礼。

    他这话出来,等于一下得罪了一票人,内堂几位大臣脸都沉了下来,只是碍于对方爵位不好发作。

    王彦明白了他的意思,宗室心里不平衡,朝廷帮着士绅收回了土地,对宗室封地却没有理睬,本来就令宗室心中不平,现在朝廷又要将他们迁藩到台湾,还要收他们的税,宗室心中自然难以接受,充满怨气。

    王彦其实也是屁股决定脑袋,逼迫这群对天下完全没有什么好处和贡献的宗室,总比逼反百姓要好,不过朱存枢的消息并不灵通,没处于权力核心,并不知道王彦其实也逼了士绅。

    云南孙可望的改革让他触动很大,孙可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云南,练兵号称十万。他这是通过打压士绅,快速获取了银钱和钱粮,才有此成就。

    王彦不可能像他那样对士绅下狠手,但对于士绅,也必须要开始一定打压,特别是严惩不法,以保持官僚队伍的廉洁自律。

    江南是个好地方,人容易滋生享乐奢靡之气,加上朝廷现在重商,官员难免被腐蚀,这些都是人力不能扭转的,但朝廷必须加以控制,采取手段,不能任由事态发展。

    首先,就是要提高官员俸禄,否则以明朝官员的俸禄,你让他们怎么保持清廉?

    加俸,不仅是学宋朝********,也是王彦换取官绅在其他方面进行妥协的策略。

    王彦让朱存枢座下,然后说道:“宗室不必有怨气,这次官府借着更换田契的机会,以经对浙江,南直的土地,进行了重新测量,清查田亩,今后官绅除去朝廷规定的免赋田亩外,兼并的土地,都必须按亩收税。宗室也是一样,除了爵位享有的免税封地外,兼并购买的土地也需要缴税,一旦发现漏税,隐瞒田亩不报,宗室夺爵废为庶人,士绅革除功名,永不录用。”

    朱存枢听王彦这么说,明白了王彦要整顿吏治,革除弊端的决心,这让他心中很无奈,“可是台湾荒芜,宗室迁入岛上,要怎么生活,就算有万顷之地,也没有用处啊!”

    “朝廷将迁百万难民,前往台岛,只要吃三五年之苦,台岛就能开发出来,宗室只要在岛上善于经营,日子不会比中原差。”王彦放缓语气,朱存枢毕竟是与他亲近的宗室,他需要朱存枢来说服其他宗室,所以才召其来议事,“当然,如果有宗室不愿意去台湾,也可以将土地转租或者卖给士绅、百姓,朝廷并不阻止。”

    听王彦这么说,朱存枢只能点了点头,但心里却一点底也没有,想要说服宗藩去台岛,恐怕就是有三寸不烂之舌,也难以说动啊。


………………………………

第856章安土重迁

    宗藩换地迁台的决策出来后,王彦自己先带头,将他在湖广的封地置换到台湾,并且将初步开发过的大员等地,优先加倍封给唐、鲁,但两王明显都不想帮王彦带节奏,对此并没表态。

    王彦政策出来之后,没有人响应,让楚党内阁比较尴尬。

    不仅如此,连在江北棚户区的难民,也不给他这个摄政面子,居然还出现了骚乱,拒绝乘船前往台湾。

    楚党一派,因为参与南洋贸易,获取了不少利益,观念有所改变,对于出海并不是特别排斥,就算去趟南洋也不是什么的大事,但对于其他地区,特别是从北方逃来的难民来说,去南洋,去台湾,那便和去死没什么两样。

    中国人安土重迁,生活之地是世界中心,号为中原,台湾是什么地方,蛮荒之地,连流放犯人的地方都不算,去了那里,还能活着回来?

    南京城,迁藩和安置难民前往台湾的政策,已经下达半个月,荷兰人的使者都到了南京,但事情还是没有什么进展。

    眼下大明亲藩尚有二十多个,除了楚、桂将地换到台湾之外,其它唐、鲁、桂、豫、襄、邓、周、益、辽等亲藩都没有到户部、礼部去办理换地事宜,这些亲王、郡王不带头,下面几万宗室自然也没动静。

    宗室这个包袱,大明朝必须甩掉,这是稍有远见之人,都能达成的朝野共识,即便唐、鲁主政,他们也要对宗室进行改革,但这次改革的主持者却不是他们,两人立时又和起稀泥。

    楚王府,王彦在书房中踱步,一旁座着几员心腹。

    “殿下,唐王和鲁王那边是什么态度?”王夫之开口问道。

    王彦停下步子,抿了下嘴,“孤与他们谈了一阵,他们也知道宗藩的事情必须处理,但却没有帮忙说服宗室的意思。这两位殿下,不给孤使绊子,下黑手,就不错了,哪里会帮我们。”

    “这明明是大利于天下的事情,可做起来为何就那么难呢?”顾炎武皱了皱眉头。

    每个朝代,都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权者难道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想必是知道的,只是改起来难,风气如此,不愿意割肉而已。

    “难,这件事情也要办下去!”王彦微微握拳,然后转身看着顾炎武道:“礼部理藩院那边和荷兰人谈的怎么样呢?”

    “正要禀报殿下!”礼部堂官是唐藩属下的顾元镜,王彦指使起来不方便,所以将顾炎武放在礼部做左侍郎,他听王彦问起,忙行礼回道:“这次荷兰人,十分守规矩,我们提出的条件,荷兰人没有提出异议,协议已经签了下来。”

    顾炎武说完,想了一下,又补充道:“殿下,现在荷兰人已经从台湾撤走,朝廷还需尽快向台湾输送人口,若是及时,今岁还能种上一季稻米,否则朝廷便还要再养难民大半年!”

    本来下半年就可以打扬州了,但是从去年底开始北方就不断有难民逃荒而来,现在江北的难民已经快接近百万,直到最近夏收之后,逃荒的人才少了一些,而这些难民消耗了朝廷大批的粮食、布匹、帐篷等资源,使得朝廷备战的速度被拖延下来。

    王夫之听顾炎武这么说,解释道:“这一点,户部和吏部已经在做,但难民对于前往台湾,却比较抵制,到时候可能需要兵部插手,才能完成安置。”

    “情况这么严重?”居然要兵部插手,王彦微微一愣,随即脸色一沉。

    王夫之点点头,忧郁道:“户部已经掉了船只,但难民不愿意上船,还发生了冲突。”

    “这其中有鲁王的身影没有?”王彦忽然问道。

    江北是浙系的地盘,安置难民居然到了需要兵部配合的地步,王彦自然怀疑是不是有人再给他下绊子,有意煽动难民,使得他安置难民的决策无法施行。

    这话王夫之达不上来,坐在末尾的余太初起身说道:“回殿下,据锦衣卫在江北探报,到是没发现鲁王一派参与的迹象,张名振还派出军队,帮着户部官员稳定秩序。江北难民不愿上船,应该是自发行为,不过南京城的宗室,最近时常聚集,似乎有意对抗殿下迁藩入台的政令!”

    王彦听后,不禁微微沉吟,挥手让余太初坐下,然后自己也走回了座位。

    若是唐、鲁两王不插手,没有他们的影子参与其中,那事情就好办许多,一帮没权没势的宗室,岂能斗得过他,他关键还是担心那近百万的难民。

    王彦正了下身子,扫视几人一眼,然后吩咐道:“安置难民,最好还是不要出动军队,这些难民情绪本就不稳,万一发生冲突,激起民变反而不美。”

    王彦看着王夫之,说道:“那些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