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七年秋-第5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鲁王打着平定唐、楚内乱的旗号而来,可是他旗号都撑起来了,唐、楚却还没打起来,这他娘的就尴尬了。

    一时间,鲁王仿佛吃了一嘴苍蝇一样难受。

    而这时,随着他的人马开进南直,浙江兵马越境的消息,便很快就被传到南京,朝廷质问的使者转眼便撞上了鲁王。

    内阁作为中央政府,对鲁王率领浙兵入境,进行了责问,让他马上率兵返回浙江,入京接受询问。

    同内阁使者一同来的,还有唐王写给他的明信,开头便斥责他造反,斥责他不顾大局,为了私利,置百姓于水火之中。

    这几乎就是鲁王檄文中质问唐、楚的言词,现在唐王直接拿过来指责他,鲁王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他肺都快要气炸,大骂唐王无耻。

    这时,他大军已经开出浙江,开弓没有回头箭,哪里还有回头的道理。

    鲁王虽然知道自身遭了算计,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这时他已经没有后路,也就只有继续向南京挺近。

    既然计谋不成,那就直接用强,他有朱慈焕在手,强打下南京,也不是不行。

    南京内阁见劝阻鲁王退回浙江无效,随即一面通过平叛议案,一面传告四方,鲁王谋反,令各地起兵勤王。

    这时鲁王骑虎难下,随即争锋相对,重新发布靖难檄文,由平定唐、楚内乱,改为清君侧,言权奸破坏大明祖宗之法,唐藩窃剧大统,四万大军鼓躁喧天地往南京推进。

    大军一路张贴榜文,评击南京朝廷,重商轻士,迫害宗室的罪行,声明,凡配合大军者,不抄家,不抽丁,性命家财予以保全。能献地而降者,依官阶不同,视情况进行升迁,并给予房产、田地、金银等奖励。

    此文一出,鲁藩明确针对南京朝廷现行的国策,又祭出朱慈焕这面大旗,江南立时大震。

    早就看不惯一群商人爬到自己头上,在王彦的改革中,因为守旧而未参与进来,逐渐失势的守旧士绅,终于找到了机会,纷纷响应鲁王,他们不仅出钱出粮,甚至组织族人支援鲁王,欲推翻明朝现行的国策。

    七月二十二日,浙军沿着秦淮河北上,进抵金陵南郊,由上方门进入外郭城,占据大祀坛和大校场,大军暂时驻扎下来。

    鲁王在南京待了四年,对于南京的情况了如指掌,知道金陵城高墙厚,护城河之宽广冠绝天下,城墙上各种设施之复杂,配套之完备,根本不是什么府城州城可以相提并论的。

    这些都是南京的优势,可是南京也有不足,就是城墙太长,守军要防备的地方实在太多。

    虽说中央军放弃了恐怖的外郭城,退入了内城,可长达数十里长的内城,还是太长,守军根本就站不满,这便是鲁王的机会,也是他唯一的机会。

    他现在等于是彻底撕破了脸皮,就是一个字“干!”,只有在中央的援军赶到南京之前,或者是唐王的人马杀来之前,攻下南京,控制大明的首脑,才能取得胜利,否则就只有失败。

    四万浙兵在大校场一线扎下营盘,鲁王朱以海在众多将领的簇拥下,绕城查看,正当他打算细看之时,从城中冲出一支马军,只有一两百骑,迎着向他而来。

    鲁王隔着老远视之,看见为首一人,顿时火冒三丈,他一夹马腹便挥鞭迎上。两支马军人数差不多,疾驰着靠近,眼见着要撞到一起之时,两方却纷纷勒住了战马。

    “无耻之徒,安敢诓我!”鲁王拉着马缰,破口大骂,战马暴躁的盘旋着。

    唐王在一众明军的簇拥下,面对鲁王的愤怒,脸上却保持着微笑。以眼前的情况来看,他似乎已然成了最大的赢家,唐王自是有些自得。

    “鲁王说话,好没道理,你不是也留了一手么?”唐王双手拉着马绳,笔直的坐在马背上,冷笑道:“那朱慈焕是怎么回事,你真当孤不知道么?”

    鲁王闻语一阵语竭,到嘴的话又憋了回去,他也算计了唐王,只不过没有成功,两人之间确实没有谁更高尚,谁站在道德制高点这么一说。

    “好!这次算你厉害,但你也休要得意!”鲁王咬牙切齿,一抬手用马鞭指着唐王道:“孤大军临城,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你要能守住南京,才算本事!”

    说完,鲁王一拔马缰,便领着马军,疾驰回营!

    (本章完)


………………………………

第1103章准备收网

    “奉天靖难,皇明兴亡,在此一战!”

    轰隆隆的炮响和呼喊声,在南京城外起伏绵延。

    攻下南京,成为鲁王能够翻盘的唯一胜算,在他的号召下,被王彦排挤的理学门人,还有些对于眼下社会状况不满的守旧派,纷纷跳了出来,不少人开始组织人手,支援鲁王靖难。

    在浙江水师,从镇江杀出,控制了南京附近的江面之后,南京朝廷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唐王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局面,现在南京朝廷还以为王彦还在,可是一旦王彦身死的消息传来,那朝廷就只能和他谈判,同他妥协,求他出力平定鲁王的叛乱,他便能窃取南京的大权。

    城外,鲁王知道他的时间并不多,水师虽然能够阻拦江北的明军回援南京,可是却挡不住江西的金声桓,还有正在北上的郑成功。

    如果金声桓伏击王彦得手,必然会立刻挥师东下,那时他与南京理应外合,那他就只能失败了。

    所以留给鲁王的时间并不多,在浙军到达南京不久,他们便开始炮轰南京,大军试探着攻击南京城。

    在大胜关之西,由南直往湖广的管道,是除了长江航道之外,大明内部东西联络的重要通道。

    崇祯朝时期,朝廷因为财政困乱,裁撤了不少驿站,但这对于财政的节流并没有帮助,反而会使得中央与地方的沟通变得困乱,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事件,给中央的财政,带来巨大的伤害。

    王彦主政以后,特别注重驿站和官道的建设,他要求官道能连接所有的府城,而各省的省道,则要通到每个县。

    道路通畅,出行方便,货物能够运出来,经济和商业自然也就带动起来,而发达的官道,也便于朝廷军队的调动和政令军情的传送,使得朝廷和地方都能快速做出反应,紧密的连接起来。

    一个大帝国,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就得将权力收归中央,强中央而弱地方。

    这样的好处,在于防止分裂割据,防止地方叛乱,但他也有他的缺点,就是地方权力被中央收取之后,造成很多事情都需要中央批示之后地方才能做。

    王彦这几年加强中央集权,到军制改革,将军队国家化后,可以说中央集权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鲁王和唐王为什么要拿南京,就是因为明朝的权力,已经逐渐集中到了南京,控制了南京等于就控制明朝。这就像后世许多国家的军事政变一样,控制首都,地方就可以传檄而定。

    在王彦的设想中,南京就是大明帝国的首脑,地方是四肢,而脑子怎么控制四肢,就要靠遍布全国的官道网络。

    在大胜关西南方向百里之外,通往湖广的官道,从矗立着的马鞍山脚下经过。

    这里山高谷幽,森林茂盛,官道从大山南面绕过,一直通向西面,经过江西联系湖广。

    此时,一支二十人的队伍,在官道旁的树林里,已经等了几日的时间。

    时至正午,他们正在林中吃饭,为首的一人,二十出头,名叫朱广溶,是一名底层宗室,是唐王下属捧日军的一员。

    他身体十分健硕,也很精明能干,原本是跟随豫王,但是豫王被逼到台岛之后,他便一直跟在唐王身边,很受唐王的器重。

    作为明朝的宗室,虽然只是底层宗室,但对于王彦依然深恶痛绝。

    自从宗室迁台事件后,捧日军上下都憋了一口气,军中所有的宗室子弟都奋发努力,准备有朝一日,拿回宗室应得的利益。

    几天前,南京内阁和议事堂通过了授权王彦调兵平叛的议案,给予王彦指挥平叛的大权,内阁的任命将通过快马送到王彦手中。

    虽说按着计划,王彦很快就会落入金声桓的包围之中,内阁的任命不可能送达,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唐王还是派遣了一队人马前往截杀。

    朱广溶便奉命领着属下,来到此地埋伏等候,他们坐在官道旁一片树林内的草地上休息吃饭,朱广溶则坐在一块大石前查看地图,确定了埋伏的位置,是信使的必经之地。

    算上今日,他们在此埋伏了近两天时间,朱广溶旁边的一名手下,一边啃着肉饼,一边说道:“百户,传令的会不会不走南岸啊?要是他们走北岸,我们岂不白等了。”

    捧日军中有爵位的宗室很多,向朱广溶就是镇国将军,但是在军中,他们都不称爵位,而是军职。

    “不可能,殿下给的消息,绝对不会错,他们肯定走南岸。”朱广溶回头狠狠瞪了他一眼,“你吃你的饼吧!”

    周围几名士卒立刻哄笑,而就在这时,朱广溶忽然一挥手,让大家安静下来,周围的士卒立刻静声,便听见远处隐隐传来了马蹄声。“有情况,快上马!”

    还在吃饭的士卒,纷纷将手中的吃食丢了,飞快的起身上马,向树林外奔去,他们刚奔出树林,只见东面官道上奔来三个小黑点,似乎是三名骑兵。“快!用绊马索!”朱广溶当即挥手道。

    几名士卒立刻钻入对面的草丛,拉出三条绊马索,剩下的人便都埋伏在官道两旁的灌木丛内。????不多时,三名插着背旗的骑兵疾奔而来,马蹄在官道上激起滚滚黄尘,朱广溶对手下低声道:“来了!准备动手!。”

    躲在灌木中的士卒,立刻弯弓搭箭,锋利的箭头对准了疾驰而来的骑兵。

    这时,三名骑兵已经奔至他们身前,地面上顿时弹起几根绊马索,前面两名骑兵猝不及防,战马和人一同摔倒,后面一名骑兵反应很快,猛的一拉马缰,战马一跃而起,可是还没落地,两边就射出几箭,战马一声惨叫,骑兵也摔在地上,滚出一丈多远。

    两侧的士卒顿时纷纷冲出来,控制三名骑兵,从身上一阵乱搜,摸了半响,却什么都没有。“百户,没有!”

    朱广溶闻语脸色一变,而就在这时,不远处的树林里忽然窜出一枚响箭,他便见十多个锦衣卫从林子里钻了出来。


………………………………

第1104章釜底抽薪

    得到清军增兵河南的消息之后,王彦见鲁王与唐王已经暴露出来,随即决定迅速收网。

    大军按着原定计划,从武昌启程,返回南京。

    王彦虽然担心自身的安全,但是他并没有真的害怕金声桓,他纵横天下多年,威名著世,岂会胆怯,他走江北,绕过江西去湖广,其实是故意示弱,给金声桓壮胆而已。

    从甲申国变开始,王彦数次陷入险地,他被多铎率三十万众包围在扬州,在湖广与勒克德浑十万众激战于野,他都没有恐惧,而金声桓不过是他招降的一员降将,他岂会惧怕。

    七月十五日,几乎就在鲁王在西子湖畔祭祀岳王庙,准备起兵之时,王彦率领一万大军,亦从武昌出发,返回南京。

    大军依然沿着北岸而行,而王彦一动,自然便有亲近唐王的官员,将王彦的行踪,告知了江西方面。

    安庆附近,密集的河网和起伏的丘陵之中,金声桓将三万大军隐藏于此,布置了一个巨大的口袋,等着王彦送上门来。

    王彦按着原定的路线,一万人马沿着长江而下,不几日就到了九江对岸,而大军到此之后,便忽然停了下来。

    江岸边,白色的营寨蔓延,旌旗在江风吹拂下猎猎翻飞,士卒们在营寨内操练,马军在旷野上飞驰。

    从打下南京之后,王彦便一直担心政变,所以四年之间,很少离开南京,最多只是在周边转一转,便返回南京坐镇。

    以他的威名,他在南京一天,谁也不敢轻易动弹,这虽然使得天下安宁了四载,但是毕竟只是将隐患压制下来,并没有彻底解决。

    堵不如疏,压制始终不是办法,迟早会爆发出来,所以他才故意离开南京,想出这么一条引蛇出动的计策来。

    此时,王彦身穿金甲,披着猩红的披风,骑着火炭骏马立在江边。

    他这身装扮,可以说深入人心,引领潮流,风骚的很,不仅给清军留下了深刻的映象,也引起了鲁王的效仿。

    这身金甲伴随着王彦东征西讨,可是四年间,却再未上过战场,只能在秋操时才有机会穿上。

    众将士看着一身戎装的王彦,立在江边,心中也是一翻感慨。

    江风徐徐,吹动着猩红的披风鼓荡,王彦望着江面,回首问道:“船只抽调的怎么样呢?”

    在他的身后,陆士逵立刻回道:“殿下,船只早已准备妥当,只等殿下一声令下,人马立刻可以过江。”

    王彦这次要一劳永逸的解决明朝内部的问题,而且不能拖延太多的时间,他知道金声桓在安庆等他,自然不可能一头扎进去,真的打上一场。

    内战始终太耗费帝国的元气,他要的是以势迫降。以他的声望和威名,对上金声桓,他可以说信心十足。

    唐王和鲁王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南京,他却要给他们来个釜底抽薪。

    王彦点了点头,忽然问道:“谁向金声桓泄露了孤的回京路线,查清楚了吗?”

    “查到了,我们在这里扎营,忽然停下不走,那人果然慌了,昨夜派遣属下偷偷出营,想要去通知金声桓,但是被巡哨的士卒抓了。”

    王彦脸沉了一下,扭头过来问道:“是谁?”

    “是虎捷营同知张光翠!”

    王彦皱了下眉头,随即反应过来,估计是因为堵胤锡的关系,他沉默了一下,“先将他看关起来,待大军过江之后,放他离去。”

    两人正说着,东面的旷野上,一队十多人的骑兵,突然从天际疾驰而来,扬起一片黄尘,直接冲到营寨前。

    陆士逵远远注视着骑兵背后的旗帜,急声说道:“殿下,是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