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即将到来的伊朗战争-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剑颐怯Φ崩渭嵌鞲袼构赜凇氨┝Φ氖だ且晕淦鞯纳〉摹泵院兔蠖赜凇熬录也荒艹镏侍跫砜傻姆段馄笸颊秸氖だ钡慕痰肌�
其实,美军也是很注重战法研究的。一个明显的证据是,无论在哪场战争中,美军伤亡的人数都很少,这固然与政治、美军的装备先进有关,但也与美军讲究作战方法有关。近年来,美军为了适应高技术武器装备作战的需要,大力研究探索新战法,提出了“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这是信息时代的崭新战法,它侧重解决的问题是:在强大的技术、经济和军事优势支持下,美军在联合作战中以什么样的作战行动和方法,以最符合美国利益的方式结束战争,获取最大效益。
“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强调对军事力量以及国家其他力量的综合运用,谋求整体作战;强调在敌人无法进行对抗的方向和维度上实施不对称攻击,追求作战最大效费比;强调以快速、高强度的作战行动,集中地攻击那些对敌方领导层的抵抗意志有决定影响的“重心”目标,震慑或击溃敌人的抵抗意志;强调由美军来确定作战行动的形式和节奏,迫使敌方领导层服从美国的意志和要求,从而在不实施持久战役或大规模集结兵力的情况下,快速而决定性地胁迫、屈服或击败敌人。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法,是美军达成战争主动权的基本手段。
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被逼处于被动地位,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又强调了军队自由权的重要性,他说:“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面对美军这样一支信息化军队,如果伊军贯彻持重待机的战略指导思想,企图击破美军“以高制低”的作战方略,除了“退避三舍”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官兵的主动能动性,保持军队行动的自由权,否则就只能是被动挨打,拖延战争失败的时间,而不会使给美军造成任何麻烦。如果战争在无声无息中失败,这是伊军的耻辱,伊朗民众不会答应。
作战中的主动或被动地位,是和军事力量的优势或劣势相联系的。伊朗战争中,美军处于主动的地位,但这种主动地位不是时时处处、任何作战行动都有的,不是绝对的主动地位,只是总体的、相对的主动地位。具体的作战行动,要看具体情况,美军作战行动也会受到限制,受到诸如地理、天候、政治、军事等因素的限制,这就为伊军谋求一定程度的军队自由权提供了机会。伊军保持军队行动自由权的基本方法,除了贯彻“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作战原则外,关键是看伊军的作战指导是否正确。这就需要伊军尽量做到“知彼知己”,少犯错误,至少不犯重大错误,同时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地造成美军的错误,或者最大程度地利用美军的错误,通过灵活地运用和变换各种战术,给予美军以沉重打击。
《孙子兵法·地形篇》曰:“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意思是:所以遵照战争规律分析,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说不打,坚持打是可以的;遵照战争规律分析,没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说一定要打,不打也是可以的。孙子这里说的“战道”,指的就是战争规律,孙子认为,战争有其自身的规律,指挥打仗应该从战争实际出发,按战争规律办事,而不能从统治者的意志和喜恶出发,如果伊朗统治者不随意干预伊军的作战行动,伊军应当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国土防御作战的优点,充分发挥某些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性能,予美国以沉重打击。作为一支中等强国的军队,我们相信伊军指挥官的作战指导能力,相信伊军能给美军制造自从四场局部战争以来所能遇到的最大麻烦。
军队作战主动权与军队行动自由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拥有军队行动自由权,不一定就拥有军队作战主动权,但至少拥有军队作战的保障;拥有军队作战主动权,通常自身就有了军队行动自由权,但不一定能够使敌人没有军队行动自由权。致人而不致于人,主要是就军队行动自由权而言。在绝对优势的美军面前,伊军可能没有全局的作战主动权,但只要有了信息化作战力量的军队行动自由权,就可能重创美军。




第一节 空袭与反空袭

2018年3月23日夜,伊朗当地时间,美国总统下达作战命令。24日,周日,凌晨,夜色深沉,德黑兰一片寂静,人们仍然在睡梦之中,随着数声剧烈的爆炸声,美军开始展开空袭行动,人们久久猜测的战争序幕终于被无情地拉开。
该来的终究来了,毕竟战争而不是和平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人们还是睁大眼睛,透过战火硝烟,关注战争进程的点点滴滴,关怀并默默祝福那些为战争伤害的人们。
第一节 空袭与反空袭
1时50分,数架F…35战机从巴林某美国空军基地腾空而起。2时20分,一枚枚导弹准确地投向伊朗的各个重要目标。美国空军再一次成为维护美国利益的急先锋,它昭示着,伊朗战争,仍然是空军主导的战争。
美军的空袭模式,承袭科索沃战争,依据的就是“五环目标打击理论”。不过,取代其他目标,伊朗的核设施被置于最优先打击的对象。
伊朗的“两山一水一核”是美军重点作战区域和对象,两山指的是厄尔布尔士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这两座山脉在伊朗西北部相连,两山周边地区,约占伊朗国土面积的1/4,既是伊朗的政治中心,又是伊朗的“粮仓”和“油库”,是国之根本,对这一地区的打击,可以彻底削弱伊朗的国力和战争潜力,使其未来几十年都难以恢复元气;一水指的是波斯湾,波斯湾不仅是世界“油库”,而且是世界能源第一战略通道,海湾地区的石油经此流向世界各国,不打击伊朗在波斯湾沿岸的军事力量,将会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一核指的是伊朗的核设施,这是美国发起战争的初衷,不彻底毁灭伊朗的核设施,美国和以色列将不能安枕。
面对血腥的空袭,人们在震颤中感受着美国的强大和野蛮!
一、核
空袭第一阶段,自3月24日起,至4月2日止,历时10天,空袭的重点是清除伊朗的核设施、工厂和研究机构。为确保空袭顺利进行,压制和摧毁伊朗战略指挥和防空系统,夺取制空权,也是盟军空袭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不管有没有核武器,伊朗发展几十年的核计划,还是让西方国家恐惧。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推测,尽管伊朗公布了其绝大部分核设施,并自觉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但伊朗仍然隐瞒了一些核设施。战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向美国通告了可能是伊朗秘密核设施的地方,美军通过技术和人工侦察,很快掌握了这些秘密核设施的位置信息,摧毁这些秘密核设施,并不需要美军很费力气。
人类为万物之长,世间最宝贵的就是人类,人类中最宝贵的是人才,人才是人类的精华,有了人才,就能创造人间的奇迹。因此,与伊朗的核专家相比,伊朗的核设施、核工厂并不重要。在战争中,美国需要关注的是伊朗的核专家,而不是核设施、核工厂。所以,轰炸伊朗的核研究机构,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轰炸伊朗的核设施、核工厂。摧毁伊朗核研究机构,清除伊朗顶尖核科学家,造成的伤亡不多,却可以长久消除伊朗的核研究能力,这一点,想必美国政府早已想到。战争中,伊朗需要加强对核研究机构的防护,疏散核科学家,重点保护人才,而不是核设施、核工厂。
在第一阶段,盟军共进行了两轮空袭。首轮空袭,目标主要是伊朗的核设施、核工厂和核研究机构,作战方针是:重锤猛击,斩草除根。
从24日到30日,在7天时间内,盟军共投入作战飞机400余架,出动3000余架次,发射各型信息化弹药2000余枚,对伊朗所有公开的和可能的秘密核设施实施密集轰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对一个国家的核设施进行打击,而且这种打击不考虑灾难后果。
在首轮攻击中,盟军还重点打击了伊军的防空导弹阵地、雷达站、机场、指挥控制中心和通信系统,由于伊朗战前准备较充分,盟军未能成功瘫痪伊军的防空体系,夺取作战空域的绝对制空权,对于一些非隐形作战飞机而言,伊朗上空仍然充满危险。空袭时,盟军还出动了数架EA—6B、EC—130等电子战飞机,对伊军实施强大的电子干扰和压制,使伊军战役指挥体系陷入混乱之中,无法对作战部队实施有效的指挥和控制,全国无线电通讯联系曾一度中断。
据美军评估,首轮空袭中,基本摧毁了伊朗所有的核设施、工厂和研究机构,初步实现了战前预定作战目标。事实上,也基本达成了预定的战争军事目的,西方国家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核,为一个国家带来的不仅是好处,还有灾难。25日,盟军空袭了伊朗布什尔核电站,当场因辐射致死20人,产生了严重核泄露,造成周围方圆10公里的核沾染区,引发了附近10万居民大恐慌。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核灾难,有军事专家认为,这是美国故意为之。随后,受到攻击的剩余几座反应堆,也陆续发现了核泄露,伊朗全国民众陷入恐慌之中,这种恐慌传染到海湾其他国家。
从3月31日到4月2日,在3天时间内,盟军共出动作战飞机1000余架次,对伊朗实施第二轮空袭,共发射各型信息化弹药1000余枚,继续对伊朗保持高强度空中打击态势。由于首轮空袭中,盟军遭受了较大损失,此次盟军加强了对伊军防空系统的打击,但其主要打击目标,仍然是伊朗的核设施、核工厂和核研究机构,目标是通过重复打击,彻底摧毁伊朗核能力。
战争即将爆发之际,伊朗军民在政府领导下,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迅速转入战时体制,实施全国战争动员,准备与强敌血战到底。当第一轮攻击响彻德黑兰,总统得到战报后,立即向全国军民发表电视讲话,号召全国民众团结一致,进行圣战,使用全部力量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让罪恶的“十字军”在伊朗受到严惩。伊朗最高领袖授权政府全力组织抵抗,要求民众团结一致,使用一切手段击败敌人,呼吁全世界穆斯林共同抗击“大撒旦”及其盟友。
伊军防空部队对盟军战机或巡航导弹实施了拦截。战争第一天,中国制“红旗”—9地空导弹系统击落一架F—16战机,俄罗斯“道尔”防空系统击落18枚巡航导弹。27日,俄罗斯制S—400防空系统,在德黑兰郊区击落一架F—35战机。该型战机首次投入实战,就惨遭折戟沉沙之命运,大大鼓舞了伊朗军民的士气,也使美国大为震惊,被迫采取各种电子对抗措施以及战术手段,加强对各型作战飞机的防护,5000米以下中低空,被列入危险空域。
为保证指挥稳定,伊军在无线电通讯受到强烈干扰的情况下,立足于有线通信,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战略战役指挥的畅通。此外,在伊军强有力的组织下,民众在海湾方向和两伊边境地区建立了多层观察哨,对盟军空袭动向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目视和光学侦察,随时报告伊军总部。
空袭期间,双方发生数次空战,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作战飞机技术水平存在“代差”、“时代差”,伊军无力与美军在空中争胜,损失惨重。据美军宣称,共击落苏—24MK、F—14A各4架,摧毁数处伊军导弹阵地,美军自身被击落一架F—16,因机械故障损失一架F—15。
在第一阶段,北约共出动战机4000余架次,发射巡航导弹、精确制导弹药3000余枚,摧毁了伊朗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数十处核设施,以及尖端技术研究机构,基本达成作战目的。
空袭第一阶段结束后,欧盟进行政治斡旋,要求美伊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伊朗愤怒地拒绝了。由于伊朗战前购买了大量先进的防空系统,而且采取了“藏、走、打”等措施,伊朗弹道导弹、防空系统并未受到太大损失,盟军并未完全掌握制空权,空袭仍然需要继续加强。
二、防空系统与弹道导弹
空袭第二阶段,自4月3日起,至4月17日止,历时15天。盟军作战任务的重点,是打击伊朗全境的防空系统,追歼伊朗的弹道导弹,并开始打击伊朗的基础设施,迫使伊朗按照美国的要求结束战争。美军的作战方针是:瘫痪交通,制敌机动;轰炸城市,引敌出现;全天侦察,实时摧毁。
当美国决定以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后,开始加大了对伊朗的侦察力度,北约盟军以60余颗侦察卫星、数架EA…8侦察机以及各种侦察设备,从太空、空中、地面对伊朗实施24小时不间断侦察,捕捉伊朗弹道导弹和防空系统的踪迹。战争爆发后,盟军以隐形飞机为先导,以攻击机、轰炸机为主体,在预警机、侦察机、电子战飞机的配合下,开始攻击伊朗的主要交通枢纽、大城市、弹道导弹和防空系统。
面对盟军的狂轰滥炸,为鼓舞民众斗志,在政府强烈要求下,伊军不顾敌我力量悬殊,不顾自身伤亡,奋勇反击。4月4日,在布什尔和哈马丹附近地域,“红旗”…9 防空导弹,击落一架A…10攻击机和一架F…15战斗机,S…400防空系统又击落一架F…35战机,道尔防空系统击落两架“捕食者”无人机。伊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数套本国研制的防空系统和弹道导弹被摧毁,“红旗”…9 防空系统损失1套,S…400防空系统损失1套,道尔防空系统损失2套,许多防空雷达系统遭到盟军反辐射导弹的摧毁。
在第二阶段,美国出动作战飞机7000余架次,发射巡航导弹、精确制导弹药4000余枚,轰炸了伊朗几乎所有大城市,以及与核计划有关的城市,伊朗从西北到东南的发达地区,几乎全部笼罩在战火之中,人员伤亡惨重,物资损失无数,交通陷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