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经注-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枝津出焉。又东谓之大白渠。《地理志》所谓首受绵蔓水者也。白渠水又东南迳

关县故城北,《地理志》常山之属县也。又东为成郎河,水上有大梁,谓之成郎

桥。又东迳耿乡南,世祖封前将军耿纯为侯国,世谓之宜安城。又东迳宋子县故

城北,又谓之宋子河。汉高帝八年,封许瘛为侯国,王莽更名宜子。昔高渐离击

筑佣工,自此入秦。又东迳敬武县故城北。按《地理志》,钜鹿之属县也。汉元

帝封女敬武公主为汤沐邑。阚骃《十三州记》曰:杨氏县北四十里,有敬武亭,

故县也。今其城,实中、小邑耳,故俗名之曰敬武垒,即古邑也。白渠水又东,

谓之斯洨水,《地理志》曰:大白渠东南至下曲阳入斯洨者也。东分为二水,

枝津右出焉,东南流,谓之百尺沟。又东南,迳和城北,世谓之初邱城,非也。

汉高帝十一年,封郎中公孙耳为侯国。又东南迳贳城西,汉高帝六年,封吕博为

侯国。百尺沟东南散流,迳历乡东,而南入泜湖,东注衡水也。斯洨水自枝

津,东迳贳城北,又东,积而为陂,谓之阳縻渊。渊水在左纳白渠枝水,俗谓之

祗水。水承白渠于藁城县之乌子堰,又东迳肥累县之故城南,又东迳陈台南。台

甚宽广,今上阳台屯居之。又东迳新丰城北,按《地理志》云:钜鹿有新市县,

侯国也。王莽更之曰乐市,而无新丰之目,所未详矣。其水又东迳昔阳城南,世

谓之曰直阳城,非也,本鼓聚矣。《春秋左传·昭公十五年》,晋荀吴帅师伐鲜

虞,围鼓,三月,鼓人请降。穆子曰:犹有食色,不许。军吏曰:获城而弗取,

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穆子曰:获一邑而教民怠,将焉用邑也。贾怠无卒,弃

旧不祥。鼓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率义不爽,好恶不愆,城可获也。有死

义而无二心,不亦可乎?鼓人告食竭力尽而后取之。克鼓而返,不戮一人,以鼓

子鸢鞮归,既献而返之。鼓子又叛,荀吴略东阳,使师伪籴,负甲息于门外,袭

而灭之,以鼓子鸢鞮归,使涉佗守之者也。《十三州志》曰:今其城昔阳亭是矣。

京相г唬喊椎抑鹨病O虑粲泄木郏使淖庸病0浊λ侄汕舫潜保

又迳安乡县故城南,《地理志》曰:侯国也。又东迳贳县,入斯洨水。斯洨

水又东,迳西梁城南,又东北,迳乐信县故城南。《地理志》钜鹿属县,侯国也。

又东入衡水。

衡水又北为袁谭渡,盖谭自邺往还所由,故济得厥名。

△又东北过下博县之西。

衡水又北,迳邬县故城东。《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年,秦封卫鞅于邬,

改名曰商。即此是也,故王莽改曰秦聚也。《地理风俗记》曰:县北有邬阜,盖

县氏之。又右迳下博县故城西,王莽改曰闰博。应劭曰:太山有博,故此加下。

汉光武自呼沱南出,至此失道,不知所之。遇白衣老父曰:信都为长安守,去此

八十里。世祖赴之,任光开门纳焉。汉氏中兴,始基之矣。寻求老父不得,议者

以为神。

衡漳又东北,历下博城北,逶迤东北注,谓之九争曲。西迳乐乡县故城南,

王莽更之曰乐丘也。又东,列葭水注之。

△又东北过阜成县北,又东北至昌亭,与虖池河会。

《经》叙阜成于下博之下,昌亭之上,考地非比,于事为同。渤海阜城又在

东昌之东,故知非也。漳水又东北迳武邑郡南,魏所置也。

△又东迳武强县北。

又东北,迳武隧县故城南。按《史记》,秦破赵将扈辄于武隧,斩首十万。

即于此处也。王莽更名桓隧矣。白马河注之。水上承虖池,东迳乐乡县北,饶阳

县南,又东南迳武邑郡北,而东入衡水,谓之交津口。衡漳又东,迳武邑县故城

北,王莽之顺桓也。晋武帝封子于县,以为王国,后分武邑,武隧、观津为武邑

郡,治此。

衡漳又东北,右合张平口故沟,上承武强渊,渊之西南,侧水有武强县故治,

故渊得其名焉。《东观汉记》曰:光武拜王梁为大司空,以为侯国。耆宿云,邑

人有行于途者,见一小蛇,疑其有灵,持而养之,名曰担生。长而吞噬人,里中

患之,遂捕系狱。担生负而奔,邑沦为湖,县长及吏咸为鱼矣。今县治东北半许

落水。渊水又东南,结而为湖,又谓之郎郡渊。耆宿又言,县沦之日,其子东奔,

又陷于此,故渊得郎君之目矣。渊水北通,谓之石虎口。又东北为张平泽,泽水

所泛,北决堤口,谓之张刀沟。北注衡漳,谓之张平口,亦曰张平沟。水溢则南

注,水耗则辍流。

衡漳又迳东昌县故城北,《经》所谓昌亭也,王莽之田昌也,俗名之曰东相,

盖相昌声韵合,故致兹误矣。西有昌城,故目是城为东昌矣。

衡漳又东北,左会滹池故渎,谓之合口。衡漳又东北,分为二川,当其水泆

处,名之曰李聪涣。

△又东北至乐成陵县,别出北。

衡漳于县无别出之渎,出县北者,乃虖池别水,分虖池故渎之所缠络也。

衡漳又东,分为二水,左出为向氏口,渎水自此决出也。

衡漳又东,迳弓高县故城北。汉文帝封韩王信之子韩隤当为侯国,王莽之乐

成亭也。

衡漳又东北,右合柏梁溠,水上承李聪涣,东北为柏梁溠,东迳蒲领县

故城南。汉武帝元朔三年,封广川惠王子刘嘉为侯国。《地理风俗记》云:修县

西北八十里有蒲领乡,故县也。又东北,会桑社枝津,又东北,迳弓高城北,又

东,注衡漳,谓之柏梁口。

衡漳又东北,右会桑社沟,沟上承从陂,世称卢达从薄,亦谓之摩诃河,东

南通清河,西北达衡水。春秋雨泛,漳泽津渚,今观津城北方二十里,尽为泽薮,

盖水所钟也。其渎迳观津县故城北,乐毅自燕降赵,封之于此邑,号望诸君。王

莽之朔定亭也。又南屈,东迳窦氏青山南,侧堤东出。青山即汉文帝窦后父少翁

冢也,少翁是县人,遭秦之乱,渔钓隐身,坠渊而死。景帝立,后遣使者填以葬

父,起大坟于观津城东南,故民号曰青山也。又东迳董仲舒庙南。仲舒,广川人

也。世犹谓之董府君祠,春秋祷祭不辍。旧沟又东,迳修市县故城北。汉宣帝本

始四年,封清河纲王子刘寅为侯国。王莽更之曰居宁也,俗谓之温城,非也。

《地理风俗记》曰:修县西北二十里,有修市城,故县也。又东会从陂。陂水南

北十里,东西六十步,子午潭涨,渊而不流,亦谓之桑社渊。从陂南出,夹堤东

派,迳修县故城北,东合清漳,漳泛则北注,泽盛则南播,津流上下互相迳通。

从陂北出,东北分为二。一川北迳弓高城西,而北注柏梁溠。一川东迳弓高城

南,又东北,杨津沟水出焉。左渎北入衡漳,谓之桑社口。

衡水东迳阜城县故城北,乐成县故城南,河间郡治,《地理志》曰,故赵也。

汉文帝二年,别为国。应劭曰:在两河之间也。景帝二年,封子德为河间王,是

为献王。王莽更名郡曰朔定,县曰陆信。褚先生曰:汉宣帝地节二年,封大将军

霍光兄子山为侯国也。章帝封子开于此。桓帝追尊祖父孝王开为孝穆皇,以其邑

奉山陵,故加陵曰乐成陵也。今城中有故池,方八十步。旧引衡水北入城注池。

池北对层台,基隍荒芜,示存古意也。

△又东北过成平县南。

衡漳又东迳建成县故城南。按《地理志》,故属渤海郡。褚先生曰:汉宣帝

五凤三年,封丞相黄霸为侯国也。成平县故城在北,汉武帝元朔三年,封河间献

王子刘礼为侯国,王莽之泽亭也。城南北相直。衡漳又东,右会杨津沟水,水自

泽东迳阜城南。《地理志》,渤海有阜城县,王莽更名吾城者,非《经》所谓阜

城也。建武十五年,世祖更封大司马王梁为侯国。杨津沟水又东北,迳建成县左,

入衡水,谓之杨津口。

衡漳又东,左会虖池别河故渎,又东北合清河,谓之合口。又迳南皮县之北

皮亭,而东北迳浮阳县西,东北注也。

△又东北过章武县西,又东北,过东平舒县南,东入海。

清、漳迳章武县故城西,故濊邑也。枝渎出焉,谓之濊水。东北迳参户亭,

分为二渎。应劭曰:平舒县西南五十里有参户亭,故县也。世谓之平虏城,枝水

又东注,谓之蔡伏沟。又东,积而为淀。一水迳亭北,又迳东平舒县故城南。代

郡有平舒城,故加东,《地理志》勃海之属县也。《魏土地记》曰:章武郡治。

故世以为章武故城,非也。又东北,分为二水。一水右出为淀,一水北注呼

池,谓之濊口。清漳乱流,而东注于海。

○清漳水

△清漳水出上党沾县西北少山大要谷,南过县西,又从县南屈。

《淮南子》曰:清漳出揭戾山。高诱云:山在沾县。今清漳出沾县故城东北,

俗谓之沾山。后汉分沾县为乐平郡,治沾县。水出乐平郡沾县界。故《晋太康地

记》曰:乐平县,旧名沾县,汉之故县矣。其山亦曰鹿谷山。水出大要谷,南流

迳沾县故城东,不历其西也。又南迳昔阳城。《左传·昭公十二年》,晋荀吴伪

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杜预曰:乐平沾县东有昔阳城者是也。其水

又南,得梁榆水口。水出梁榆城西大嵰山。水有二源。北水东南流,迳其城东

南,注于南水。南水亦出西山,东迳文当城北,又东北迳梁榆城南,即阏与故城

也。秦伐韩,军于阏与。惠文王使赵奢救之。奢纳许历之说,破秦于阏与。谓此

也。司马彪、袁山松《郡国志》,并言涅县有阏与聚。卢谌《征艰赋》曰:访梁

榆之虚郭,吊阏与之旧都。桓亦云,阏与,今梁榆城,是也。汉高帝八年,封冯

解散为侯国。其水左合北水,北水又东南,入于清漳。

清漳又东南,与轑水相得,轑水出轑河县西北轑山,南流迳轑河

县故城西南,东流至粟城,注于清漳也。

△东过涉县西,屈从县南。

按《地理志》,魏郡之属县也。漳水于此有涉河之称,盖名因地变也。

△东至武安县南黍窖邑,入于浊漳。

 卷十一

○易水

△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乡西山。

易水出西山宽中谷,东迳五大夫城南。昔北平侯王谭,不同王莽之政。子兴,

生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旧居,世以为五大夫城,即此。潘岳《赞》

云:五王在中,庞葛连续者也。

易水又东,左与子庄溪水合。水北出子庄关,南流迳五公城西,屈迳其城南。

五公即王兴之五子也。光武即帝位,封为五侯:元才,北平侯;益才,安喜侯;

显才,蒲阴侯;仲才,新市侯;季才,唐侯,所谓中山之五王也,俗又以五公名

居矣。二城并广一里许,俱在罡阜之上,上邪而下方。其水东南入於易水。

易水又右会女思谷水。水出西南女思涧,东北流注于易,谓之三会口。

易水又东届关门城西南,即燕之长城门也,与樊石山水合。水源西出广昌县

之樊石山,东流迳覆釜山下,东流注于易水。

易水又东历燕之长城,又东迳渐离城南,盖太子丹馆高渐离处也。

易水又东迳武阳城南。盖易自宽中历武夫关东出,是兼武水之称,故燕之下

都,擅武阳之名。左得濡水枝津故渎。武阳大城东南小城,即故安县之故城也。

汉文帝封丞相申屠嘉为侯国。城东西二里,南北一里半。高诱云,易水迳故安城

南外东流,即斯水也。诱是涿人,事经明证。今水被城东南隅。世又谓易水为故

安河。武阳盖燕昭王之所城也,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七里,故傅逮《述游赋》曰:

出北蓟,历良乡,登金台,观武阳,两城辽廓,旧迹冥茫,盖谓是处也。易水东

流而出于范阳。

△东过范阳县南,又东过容城县南。

易水迳范阳县故城北。秦末,张耳、陈馀为陈胜略地燕、赵,命蒯通说之,

范阳先下,是也。汉景帝中三年,封匈奴降王代为侯国,王莽之通顺也。易水又

东与濡水合,水出故安县西北,穷独山南谷。东流与源泉水合,水发北溪,东南

流注濡水。濡水又东南,迳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流,

迳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尊轲上卿,馆之于此。二馆之城,涧曲泉清,

山高林茂,风烟披薄,触目怡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濡水又东

迳武阳城西北旧堨濡水枝流南入城,迳柏冢西。冢垣城侧,即水塘也。四周茔

域深广,有若城焉。其水侧有数陵坟高壮,望若青丘,询之古老,访之史籍,并

无文证。以私情求之,当是燕都之前故坟也,或言燕之坟茔,斯不然矣。其水之

故渎南出,屈而东转,又分为二渎。一水迳故安城西,侧城南注易水,夹塘崇峻,

邃岸高深,左右百步,有二钓台,参差交峙,迢递相望,更为佳观矣。其一水东

出注金台陂,陂东西六、七十步,南北五十步,侧陂西北有钓台,高丈馀,方可

四十步。陂北十馀步有金台,台上东西八十许步,南北如减,高十馀丈。昔慕容

垂之为范阳也,戍之,即斯台也。意欲图还上京,阻於行旅,造次不获遂心。北

有小金台,台北有兰马台,并悉高数丈,秀峙相对,翼台左右,水流径通,长庑

广宇,周旋被浦,栋堵咸沦,柱础尚存,是其基构,可得而寻。访诸耆旧,咸言

昭王礼宾,广延方士,至於郭隗、乐毅之徒,邹衍、剧辛之俦,宦游历说之民,

自远而届者多矣。不欲令诸侯之客,伺隟燕邦,故修建下都,馆之南垂。言燕

昭创之于前,子丹踵之于后,故雕墙败馆,尚传镌刻之石,虽无经记可凭,察其

古迹,似符宿传矣。濡水自堰又东,迳紫池堡西,屈而北流。又有浑塘沟水注之,

水出遒县西,白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