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经注-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志》曰:令支有孤竹城,故孤竹国也。《史记》曰:孤竹君之二子伯夷、叔齐,

让国于此,而饿死于首阳。汉灵帝时,辽西太守廉翻梦人谓己曰:余孤竹君之子,

伯夷之弟。辽海漂吾棺椁,闻君仁善,愿见藏覆。明日视之,水上有浮棺,吏嗤

笑者,皆无疾而死。于是改葬之。《晋书地道志》曰:辽西人见辽水有浮棺,欲

破之。语曰,我孤竹君也,汝破我何为?因为立祠焉。祠在山上,城在山侧。肥

如县南十二里,水之会也。

△又东南过海阳县,西南入于海。

濡水自孤竹城东南,迳西乡北,瓠沟水注之。水出城东南,东流注濡水。濡

水又迳牧城南,分为二水。北水枝出,世谓之小濡水也。东迳乐安亭北,东南入

海。濡水东南流,迳乐安亭南,东与新河故渎合。渎自雍奴县承鲍邱水,东出,

谓之盐关口。魏太祖征蹋顿,与泃口俱导也,世谓之新河矣。陈寿《魏志》云,

以通河海也。新河又东北,绝庚水,又东北出,迳右北平,绝巨梁之水,又东北

迳昌县故城北,王莽之淑武也。新河又东,分为二水,枝渎东南入海。新河自枝

渠东出,合封大水,谓之交流口。水出新安平县,西南流迳新安平县故城西,

《地理志》辽西之属县也。又东南流,龙鲜水注之。水出县西北,世谓之马头水,

二源俱导,南合一川,东流注封大水。《地理志》曰:龙鲜水东入封大水者也。

乱流南会新河,南注于海。《地理志》曰:封大水于海阳县南入海。新河又东出

海阳县,与缓虚水会。水出新安平县东北,世谓之大笼川,东南流迳令支城西,

西南流与新河合,南流注于海。《地理志》曰:缓虚水与封大水皆南入海。新河

又东与素河会,谓之白水口。水出令支县之蓝山,南合新河;又东南入海。新河

又东至九濄口,枝分南注海。新河又东迳海阳县故城南,汉高祖六年,封摇毋

馀为侯国,《魏土地记》曰:令支城南六十里有海阳城者也。新河又东,与清水

会,水出海阳县,东南流迳海阳城东,又南合新河,又南流一十许里,西入九

濄,注海。新河东绝清水,又东,木究水出焉,南入海。新河又东,左迤为北

阳孤淀,淀水右绝新河,南注海。新河又东会于濡。濡水又东南至累县碣石山。

文颖曰:碣石在辽西累县。王莽之选武也。累县并属临渝,王莽更临渝为凭德。

《地理志》曰: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骊成县西南,王莽改曰碣石也。汉武帝亦尝登

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今枕海有石如埇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

如柱形,往往而见,立于巨海之中,潮水大至则隐,及潮波退,不动不没,不知

深浅,世名之天桥柱也。状若人造,要亦非人力所就。韦昭亦指此以为碣石也。

《三齐略记》曰:始皇於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求与相见。神曰:我

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

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

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濡水于此南入

海,而不迳海阳县西也,盖《经》误证耳。又按《管子》齐桓公二十年,征孤竹,

未至卑耳之溪十里,闟然止,瞠然视,援弓将射,引而未发,谓左右曰:见前乎?

左右对曰:不见。公曰:寡人见长尺而人物具焉,冠,右祛衣,走马前,岂有人

若此乎?管仲对曰,臣闻岂山之神,有偷儿,长尺,人物具。霸王之君兴,则岂

山之神见。且走马前,走导也,祛衣,示前有水,右祛衣,示从右方涉也。至卑

耳之溪,有赞水者,从左方涉,其深及冠,右方涉,其深至膝。已涉,大济。桓

公拜曰:仲父之圣至此,寡人之抵罪也久矣。今自孤竹南出则巨海矣。而沧海之

中,山望多矣,然卑耳之川,若赞溪者,亦不知所在也。昔在汉世,海水波襄,

吞食地广,当同碣石,苞沦洪波也。

○大辽水

△大辽水出塞外卫白平山,东南入塞,过辽东襄平县西。

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王莽之长说也。屈而

西南流,迳襄平县故城西。秦始皇二十五年灭燕,置辽东郡,治此。汉高帝八年,

封纪通为侯国,王莽之昌平也,故平州治。又南迳辽队县故城西,王莽更名之曰

顺睦也。公孙渊遣将军毕衍拒司马懿于辽队,即是处也。辽水又南历县,有小辽

水,其流注之也。

△又东南过房县西。

《地理志》:房故辽东之属县也。辽水右会白狼水。水出右北平白狼县,东

南迳广成县,北流,西北屈,迳广成县故城南,王莽之平虏也,俗谓之广都城。

又西北,石城川水注之,水出西南石城山,东流迳石城县故城南。《地理志》右

北平有石城县,北屈迳白鹿山西,即北狼山也。《魏书·国志》曰;辽西单于蹋

顿尤强,为袁氏所厚,故袁尚归之,数入为害。公出卢龙,堑山堙谷五百馀里。

未至柳城二百里,尚与蹋顿将数万骑逆战。公登白狼山,望柳城,卒与虏遇,乘

其不整,纵兵击之,虏众大崩,斩蹋顿,胡汉降者二十万口。《英雄记》曰:曹

操于是击马鞍,于马上作十片,即于此也。《博物志》曰:魏武于马上逢狮子,

使格之,杀伤甚众。王乃自率常从健儿数百人击之。狮子哮呼奋越,左右咸惊。

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貍,超上王车轭上。狮子将至,此兽便跳上狮子头上,

狮子即伏不敢起,于是遂杀之,得狮子而还。未至洛阳四十里,洛中鸡狗皆无鸣

吠者也。其水又东北入广城县,东注白狼水。白狼水北迳白狼县故城东,王莽更

名伏狄。白狼水又东,方城川水注之。水发源西南山下,东流,北屈迳一故城西,

世谓之雀目城。东屈迳方城北,东入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迳昌黎县故城西。

《地理志》曰交黎也,东部都尉治,王莽之禽虏也。应劭曰:今昌黎也。高平川

水注之,水出西北平川,东流迳倭城北,盖倭地人徙之。又东南迳乳楼城北,盖

迳戎乡邑,兼夷称也。又东南注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自鲁水注之,水导西北

远山,东南注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迳龙山西,燕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

福地也,使阳裕筑龙城,改柳城为龙城县。十二年,黑龙、白龙见于龙山,皝亲

观龙,去二百步,祭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悦,大赦,号新宫曰

和龙宫。立龙翔祠于山上。白狼水又北迳黄龙城东。《十三州志》曰:辽东属国

都尉治,昌黎道,有黄龙亭者也。魏营州刺史治。《魏土地记》曰:黄龙城西南

有白狼河,东北流,附城东北下,即是也。又东北,滥真水出西北塞外,东南历

重山,东南入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出,东流,分为二水,右水疑即渝水也。

《地理志》曰:渝水首受白狼水,西南巡山,迳一故城西,世以为河连城,疑是

临渝县之故城,王莽曰凭德者矣。渝水南流,东屈与一水会,世名之曰{栱血}伦

水,盖戎方之变名耳。疑即《地理志》所谓侯水北入渝者也。《十三州志》曰:

侯水南入渝。《地理志》盖言自北而南也。又西南流注于渝。渝水又东南迳一故

城东,俗曰女罗城。又南迳营丘城西。营丘在齐,而名之于辽、燕之间者,盖燕

齐辽迥,侨分所在。其水东南入海。《地理志》曰:渝水自塞外南入海。一水东

北出塞,为白狼水,又东南流至房县,注于辽。《魏土地记》曰:白狼水下入辽

也。

△又东过安市县西南,入于海。

《十三州志》曰:大辽水自塞外,西南至安市,入于海。

○小辽水

△又玄菟高句丽县有辽山,小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水也。

县故高句丽胡之国也。汉武帝元封三年平右渠,置玄菟郡于此。王莽之下句

丽。水出辽山,西南流迳辽阳县,与大梁水会。水出北塞外,西南流迳辽阳县,

注辽水,故《地理志》曰: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郡国志》曰:县故属辽东,

后入玄菟。其水西南流,故谓之为东梁水也。小辽水又西南,迳襄平县,为淡渊。

晋永嘉三年,涸。小辽水又迳辽队县,入大辽水。司马宣王之平辽东也,斩公孙

渊于斯水之上者也。

○浿水

△浿水出乐浪镂方县,东南过临浿县,东入于海。许慎云:浿水出镂

方,东入海,一曰,出浿水县。《十三州志》曰:浿水县在乐浪东北,镂方

县在郡东,盖出其县南迳镂方也。昔燕人卫满,自浿水西至朝鲜。朝鲜,故箕

子国也。箕子教民以义,田织信厚,约以八法,而不知禁,遂成礼俗。战国时,

满乃王之,都王险城,地方数千里。至其孙右渠,汉武帝元封二年,遣楼船将军

杨仆、左将军荀彘讨右渠,破渠于浿水,遂灭之。若浿水东流,无渡浿之

理。其地今高句丽之国治。余访番使,言城在浿水之阳,其水西流,迳故乐浪

朝鲜县,即乐浪郡治,汉武帝置。而西北流,故《地理志》曰:浿水西至增地

县入海。又汉兴,以朝鲜为远,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考之今古,于事差

谬,盖《经》误证也。

 卷十五

○洛水

△洛水出京兆上洛县讙举山。

《地理志》曰:洛出冢岭山。《山海经》曰:出上洛西山;又曰:讙举之山,

洛水出焉。东与丹水合,水出西北竹山,东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尸水注之。

水北出尸山,南流入洛。洛水又东得乳水,水别出良馀山,南流注于洛。洛水又

东,会于龙馀之水。水出蛊尾之山,东南流入洛。洛水又东,至阳虚山,合玄扈

之水。《山海经》曰:洛水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是也。又曰:自鹿蹄之山,

以至玄扈之山,凡九山。玄扈亦山名也,而通与讙举为九山之次焉。故《山海经》

曰:此二山者,洛间也。是知玄扈之水,出于玄扈之山,盖山水兼受其目矣。其

水迳于阳虚之下。《山海经》又曰:阳虚之山,临于玄扈之水。是为洛汭也。

《河图·玉版》曰: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

书,丹甲青文以授之,即于此水也。洛水又东,历清池山傍,东合武里水,水南

出武里山,东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门水出焉。《尔雅》所谓洛别为波也。洛

水又东,要水入焉。水南出三要山,东北迳拒阳城西,而东北流,入于洛。洛水

又东与获水合,水南出获舆山,俗谓之备水也。东北迳获舆川,世名之为却川。

东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迳熊耳山北。《禹贡》所谓导洛自熊耳。《博物志》

曰:洛出熊耳,盖开其源者是也。

△东北过卢氏县南。

洛水迳隖渠关北。坞渠水出南坞渠山,即荀渠山也。其水一源两分,流半

解。一水西北流,屈而东北入于洛。《山海经》曰:熊耳之山,浮豪之水出焉,

西北流,注于洛。疑即是水也。荀渠盖熊耳之殊称,若太行之归山也。故《地说》

曰:熊耳之山,地门也。洛水出其间,是亦总名矣。其一水东北迳坞渠城西,故

关城也。其水东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迳卢氏县故城南。《竹书纪年》:晋出

公十九年,晋韩龙取卢氏城,王莽之昌富也。有卢氏川水注之,水北出卢氏山,

东南流,迳卢氏城东,而流注于洛水。又东,翼合三川,并出县之南山,东北注

洛。《开山图》曰:卢氏山宜五谷,可避水灾,亦通谓之石城山。山在宜阳山西

南,千名之山,咸处其内,陵阜原隰,易以度身者也。又有葛蔓谷水,自南山流,

注洛水。洛水又东,迳高门城南,即《宋书》所谓后军外兵庞季明入卢氏,进达

高门木城者也。洛水东与高门水合。水出北山,东南流,合洛水枝津,水上承洛

水,东北流,迳石勒城北,又东迳高门城北,东入高门水,乱流南注洛。洛水又

东,松阳溪水注之。水出松阳山,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迳黄亭南,又东,合

黄城溪水。水出鹈鹕山,山有二峰,峻极于天,高崖云举,亢石无阶,援徒丧其

捷巧,鼯族谢其轻工,及其长霄冒颠,层霞冠峰,方乃就辨优劣耳。故有大、小

鹈鹕之名矣。溪水东南流,历亭下,谓之黄亭溪水,又东南,入于洛水。洛水又

东,得荀公溪口,水出南山荀公涧,即庞季明所入荀公谷者也。其水历谷东北流,

注于洛水。洛水又东,迳檀山南,其山四绝孤峙,山上有坞聚,俗谓之檀山坞。

义熙中,刘公西入长安,舟师所届,次于洛阳。命参军戴延之与府舍人虞道元,

即舟逆流,穷览洛川,欲知水军可至之处。延之届此而返,竟不达其源也。洛水

又东,库谷水注之。水自宜阳南山,三川并发,合为一溪,东北流注于洛。洛水

又东,得鹈鹕水口,水发北鹈鹕涧,东南流,入于洛。洛水又迳仆谷亭北,左合

北水,水出北山,东南流,注於洛。洛水又东,侯谷水出南山,北流入于洛。洛

水又东,迳龙骧城北。龙骧将军王镇恶,从刘公西入长安,陆径所由,故城得其

名。洛水又东,左合宜阳北山水。水自北溪,南流注洛。洛水又东,广由涧水注

之。水出南山由溪,北流迳龙骧城东,而北流入于洛。洛水又东,右得直谷水,

水出南山,北迳屯城西,北流注于洛水也。

△又东北过蠡城邑之南。

城西有坞水,出北四里,山上原高二十五丈,故黾池县治。南对金门坞,水

南五里,旧宜阳县治也。洛水右会金门溪水,水南出金门山,北迳金门坞西,北

流入于洛。洛水又东合款水,有二源并发,两川迳引,谓之大款水也。合而东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