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经注-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山夹立,相去百馀步,道从中出,此乃故关城,非所谓白超垒也。是垒在缺门

东一十五里。垒侧旧有坞,故冶官所在。魏、晋之日,引谷水为水治,以经国用,

遗迹尚存。谷水又东,石默溪水出微山东麓,石默溪东北流,入于谷。谷水又东,

宋水北流,注于谷。谷水又东,迳魏将作大匠母邱兴墓南,二碑存焉,俭父也。

《管辂别传》曰:辂尝随军西征,过其墓而叹,谓士友曰:玄武藏头,青龙无足,

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备,法应灭族。果如其言。

谷水又东,迳函谷关南,东北流,皂涧水注之。水出新安县,东南流,迳母

邱兴墓东,又南迳函谷关西。关高崄峡,路出廛郭。汉元鼎三年,楼船将军杨仆,

数有大功,耻居关外,请以家僮七百人,筑塞徙关于新安,即此处也。昔郭丹西

入关,感慨于其下,曰:不乘驷马高车,终不出此关也。去关十二年,果如志焉。

皂涧水又东流,入于谷。

谷水又东北,迳函谷关城东,右合爽水。《山海经》曰:白石山西五十里曰

谷山,其上多谷,其下多桑,爽水出焉。世谓之纻麻涧,北流,注于谷,其中多

碧绿。

谷水又东,涧水注之。《山海经》曰:娄涿山西四十里,曰白石之山,涧水

出焉,北流注于谷。自下通谓之涧水,为谷水之兼称焉。故《尚书》曰:伊、洛、

瀍、涧既入於河,而无谷水之目,是名亦通称矣。刘澄之云:新安有涧水,源出

县北,又有渊水,未知其源。馀考诸地记,并无渊水,但渊、涧字相似,时有字

错为渊也。故阚骃《地理志》曰:禹贡之渊水,是以知传写书误,字谬舛真,澄

之不思所致耳。既无斯水,何源之可求乎?

谷水又东,波水注之。《山海经》曰:瞻诸山西三十里曰娄涿之山,无草木,

多金玉,波水出于其阴。世谓之百答水。北流注于谷,其中多茈石、文石。谷水

又东,少水注之。《山海经》曰:廆山西三十里,曰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

多文石。少水出于其阴,控引众溪,积以成川。东流注于谷。世谓之慈涧也。

谷水又东,俞随之水注之。《山海经》曰:平蓬山西十里曰廆山,其阳多

琈之玉。俞随之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谷。世谓之孝水也。潘岳《西征赋》

曰:澡孝水以濯缨,嘉美名之在兹。是水在河南城西十馀里,故吕忱曰:孝水在

河南郡。而戴延之言在函谷关西,刘澄之又云:出檀山。檀山在宜阳县西,在谷

水南,无南入之理。考寻兹说,当承缘生《述征》谬志耳。缘生从戍行旅,征途

讯访,既非旧土,故无所究。今川澜北注,澄映泥泞,何得言枯涸也?皆为疏僻

矣。

△东北过谷城县北。

城西临谷水,故县取名焉。谷水又东,迳谷城南,不历其北。又东,洛水枝

流入焉,今无水也。

△又东过河南县北,东南入于洛。

河南王城西北,谷水之右有石碛,碛南出为死谷,北出为湖沟。魏太和四年,

暴水流高三丈,此地下停流以成湖渚,造沟以通水,东西十里,决湖以注瀍水。

谷水又迳河南王城北,所谓成周矣。《公羊》曰:成周者何?东周也。何休曰:

名为成周者,周道始成,王所都也。《地理志》曰:河南河南县,故郏、鄏地

也。京相г唬痕#矫秽r,邑名也。卜年定鼎,为王之东都,谓之新邑,

是为王城。其城东南,名曰鼎门,盖九鼎所从入也,故谓是地为鼎中。楚子伐陆

浑之戎,问鼎于此。《述征记》曰:谷、洛二水,本于王城东北合流,所谓谷、

洛斗也。今城之东南缺千步,世又谓之谷、洛斗处,俱全非也。馀按史传,周灵

王之时,谷、洛二水斗,毁王宫。王将堨之,太子晋谏,王不听。遗堰三堤尚

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齐人城郏,穆叔如周贺。韦昭曰:洛水在王城南,

谷水在王城北,东入于瀍。至灵王时,谷水盛,出于王城西,而南流合于洛。两

水相格,有似于斗,而毁王城西南也。颖容著《春秋条例》言西城梁门枯水处,

世谓之死谷,是也。始知缘生行中造次,入关经究,故事与实违矣。考王封周桓

公于是,为西周。及其孙惠公,封少子于巩,为东周,故有东西之名矣。秦灭周,

以为三川郡。项羽封申阳为河南王。汉以为河南郡,王莽又名之曰保忠信乡。光

武都洛阳,以为尹。尹,正也,所以董正京畿,率先百郡也。

谷水又东流,迳乾祭门北,子朝之乱,晋所开也。东至千金堨。《河南十

二县境簿》曰:河南县城东十五里有千金堨。《洛阳记》曰:千金堨旧堰谷

水,魏时更修此堰,谓之千金堨。积石为堨,而开沟渠五所,谓之五龙渠。

渠上立堨,堨之东首立一石人,石人腹上刻勒云:太和五年二月八日庚戍,

造筑此堨,更开沟渠,此水冲渠,止其水,助其坚也,必经年历世,是故部立

石人以记之云尔。盖魏明帝修王、张故绩也。堨是都水使者陈协所修也。《语

林》曰:陈协数进阮步兵酒,后晋文王欲修九龙堰,阮举协,文王用之。掘地得

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水历堨东注,谓之千金渠。逮于晋世,大水暴注,

沟渎泄坏,又广功焉。石人东胁下文云:太始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大水迸瀑,出

常流上三丈,荡坏二堨。五龙泄水,南注泻下,加岁久涑齿,每涝即坏,历载

捐弃大功,故为今遏。更于西开泄,名曰代龙渠。地形正平,诚得泻泄至理,千

金不与水势激争,无缘当坏,由其卑下,水得逾上涑齿故也。今增高千金于旧一

丈四尺,五龙自然必历世无患。若五龙岁久复坏,可转于西,更开二碣。二渠合

用二十三万五千六百九十八功,以其年十月二十三日起作,功重人少,到八年四

月二十日毕,代龙渠即九龙渠也。后张方入洛,破千金堨,京师水碓皆涸。永

嘉初,汝阴太守李矩、汝南太守袁孚修之,以利漕运,公私赖之。水积年,渠

堨颓毁,石砌殆尽,遗基见存。朝廷太和中修复故堨。按千金堨石人西胁

下文云:若沟渠久,疏深引水者,当于河南城北石碛西,更开渠北出,使首狐邱,

故沟东下,因故易就,碛坚便时,事业已讫,然后见之。加边方多事,人力苦少,

又渠堨新成,未患于水,是以不敢预修通之,若于后当复兴功者,宜就西碛。

故书之于石,以遗后贤矣。虽石碛沦败,故迹可凭,准之于文,北引渠东合旧渎。

旧渎又东,晋惠帝造石梁于水上。按桥西门之南颊文称:晋元康二年十一月

二十日,改治石巷水门,除竖枋,更为函枋,立作覆枋屋,前后辟级续石障,使

南北入岸,筑治涑处,破石以为杀矣。到三年三月十五日毕讫,并纪列门广长深

浅于左右,巷东西长七尺,南北龙尾广十二丈,巷渎口高三丈,谓之睾门桥。潘

岳《西征赋》曰:秣马皋门,即此处也。

谷水又东,又结石梁,跨水制城,西梁也。

谷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

流,迳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也。石季伦《金谷诗集·叙》曰:馀以元康七年,从

太仆卿出为征虏将军,有别卢在河南界金谷涧中,有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

蔽医。金谷水又东南流,入于谷。

谷水又东,迳金墉城北,魏明帝于洛阳城西北角筑之,谓之金墉城。魏文帝

起层楼于东北隅。《晋宫阁名》曰:金墉有崇天堂,即此地上,架木为榭,故百

尺楼矣。皇居创徙,宫极未就,止跸于此。构霄榭于故台,所谓台以亭亭者也。

南曰乾光门,夹建两观,观下列朱桁于堑,以为御路。东曰含春门,北有退门,

城上西面列观,五十步一睥睨,屋台置一钟,以和漏鼓。西北连庑函荫,墉比广

榭,炎夏之日,高祖常以避暑,为绿水池一所,在金墉者也。谷水迳洛阳小城北,

因阿旧城,凭结金墉,故向城也。永嘉之乱,结以为垒,号曰洛阳垒。故《洛阳

记》曰:陵云台西有金市,金市北对洛阳垒者也。

又东历大夏门下,故夏门也。陆机《与弟书》云:门有三层楼,高百尺,魏

明帝造。门内东侧际城,有魏明帝所起景阳山,馀基尚存。孙盛《魏春秋》曰:

景初元年,明帝愈崇宫殿,雕饰观阁,于太行谷城之山,取白石英及紫石英及五

色文石,起景阳山于芳林园,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于时百役繁兴,帝

躬自掘土,率群臣、三公以下,莫不展力。山之东,旧有九江。陆机《洛阳记》

曰:九江直作圆水,水中作圆坛三破之,夹水得相迳通。《东京赋》曰:濯龙、

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被崖。今也山则瑰阜独立,江无复仿佛矣。

渠水又东,枝分南入华林园,历疏圃南。圃中有古玉井,井悉以珉玉为之,以缁

石为口,工作精密,犹不变古,璨焉如新。又迳瑶华宫南,历景阳山北。山有都

亭。堂上结方湖,湖中起御坐,石也。御坐前建蓬莱山,曲池接筵,飞沼拂席,

南面射侯夹席,武峙背山。堂上则石路崎岖,严嶂峻险,云台风观,缨峦带阜。

游观者升降阿阁,出入虹陛,望之状凫没鸾举矣。其中引水飞睾,倾澜瀑布,或

枉渚声溜,潺潺不断。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微飙暂拂,则芳溢于六空,

实为神居矣。其水东注天渊池。池中有魏文帝九华殿,殿基悉是洛中故碑累之,

今造钓台子其上。池南直魏文帝茅茨堂,前有《茅茨碑》,是黄初中所立也。其

水自天渊池东,出华林园,迳听讼观南,故平望观也。魏明帝常言:狱,天下之

命也。每断大狱,恒幸观听之。以太和三年,更从今名。观西北接华林隶簿,昔

刘桢磨石处也。《文士传》曰:文帝之在东宫也,宴诸文学。酒酣,命甄后出拜,

坐者咸伏,惟刘桢平视之,太祖以为不敬,送徒隶簿。后太祖乘步牵车乘城,降

阅簿作,诸徒咸敬,而桢抠坐,磨石不动。太祖曰:此非刘桢也?石如何性?桢

曰:石出荆山玄岩之下,外炳五色之章。内秉坚贞之志,雕之不增文,磨之不加

莹,禀气贞正,禀性自然。太祖曰:名岂虚哉!复为文学。池水又东流,入洛阳

县之南池,池即故狄泉也,南北百一十步,东西七十步。皇甫谧曰:悼王葬景王

於翟泉,今洛阳太仓中大冢是也。《春秋·定公元年》,晋魏献子合诸侯之大夫

于翟泉,始盟城周。班固、服虔、皇甫谧咸言翟泉在洛阳东北,周之墓地。今案

周威烈王葬洛阳城内东北隅。景王冢在洛阳太仓中,翟泉在两冢之间,侧广莫门

道东,建春门路北,路即东宫街也,于洛阳为东北。后秦封吕不韦为洛阳十万户

侯,大其城,并得景王冢矣,是其墓地也。及晋永嘉元年,洛阳东北步广里地陷,

有二鹅出,苍色者飞翔冲天,白色者止焉。陈留孝廉董养曰:步广,周之狄泉,

盟会之地,今色苍,胡象矣,其可尽言乎?后五年,刘曜、王弥入洛,帝居平阳。

陆机《洛阳记》曰:步广里在洛阳城内宫东。是狄泉所在,不得于太仓西南也。

京相与裴司空彦季修《晋舆地图》,作《春秋地名》,亦言:今太仓西南池水名

狄泉。又曰:旧说言,翟泉本自在洛阳北,苌弘城成周,乃绕之。杜预因其一证,

谓必是狄泉,而即实非也。后遂为东宫池。《晋中州记》曰:惠帝为太子,出闻

虾蟆声,问人,为是官虾蟆、私虾蟆?侍臣贾胤对曰:在官地为官虾蟆,在私地

为私虾蟆。令曰:若官虾蟆,可给廪。先是有谶云,虾蟆当贵。昔晋朝收悯怀太

子於后池,即是池也。其一水自大夏门,东迳宣武观,凭城结构,不更增墉。左

右夹列步廊,参差翼跂,南望天渊池,北瞩宣武场。《竹林七贤论》曰:王戎幼

而清秀。魏明帝於宣武场上,为栏,苞虎牙,使力士袒裼,迭与之博,纵百姓观

之,戎年七岁,亦往观焉。虎乘间薄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

亭然不动,帝于阁上见之,使问姓名而异之。场西故贾充宅也。

谷水又东,迳广莫门北,汉之谷门也,北对芒阜,连岭修亘,苞总众山,始

自洛口,西逾平阴,悉芒垅也。《魏志》曰:明帝欲平北芒,令登台见孟津。侍

中辛毗谏曰:若九河溢涌,洪水为害,邱陵皆夷,何以御之?帝乃止。

谷水又东,屈南,迳建春门石桥下。即上东门也。阮嗣宗《咏怀诗》曰:步

出上东门者也。一曰上升门,晋曰建阳门。《百官志》曰:洛阳十二门,每门候

一人,六百石。《东观汉记》曰:郅惲为上东门候。光武尝出,夜还,诏开门,

欲入,惲不内。上令从门间识面。惲曰:火明辽远。遂拒不开,由是上益重之。

亦袁本初挂节处也。桥首建两石柱,桥之右柱铭云:阳嘉四年乙酉、壬申诏书,

以城下漕渠东通河,济,南引江,淮,方贡委输,所由而至,使中谒者魏郡清渊

马宪监作石桥梁柱,敦敕工匠,尽要妙之巧,撰立重石,累高周距,桥工路博,

流通万里,云云。河南尹邳崇、丞渤海重合双福、水曹掾中牟任仿、史王荫、

史赵兴、将作吏睢阳申翔、道桥掾成睾卑国,洛阳令江双、丞平阳降、监掾王腾

之、主石作右北平山仲。三月起作,八月毕成。其水依柱,又自乐里道屈而东,

出阳渠。昔陆机为成都王颖入洛,败北而返。水南即马市也,旧洛阳有三市,斯

其一也。即嵇叔夜为司马昭所害处也。北则白社故里也,昔孙子荆会董威辇於白

社,谓此矣,以同载为荣,故有《威辇图》。又东迳马市石桥。桥南有二石柱,

并无文刻也。汉司空渔阳王梁之为河南也,将引谷水以溉京都,渠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