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653年6月2—3日,加巴达海岸之战 由迪恩和乔治·蒙克统帅的一支英国舰队依发出的“战斗指令”同特鲁普交战。不久,布莱克领13艘舰只也投入战斗。荷兰人在连续损失20艘舰只后撤出战场。英国则追杀至荷兰海岸。
1653年6—7月,封锁尼德兰 由于此举,特鲁普设法使蒙克逆向作战。蒙克不得不悄然逃离战场,7月25日,同威特在海上相遇。
1653年7月31日,特塞尔之战 由100艘战舰组成的荷兰舰队企图打破英国人的封锁。7月30日,同荷兰舰队力量基本相同的英国舰队,经12小时激战,取得了胜利。特鲁普及另外1600名水手被杀,荷兰损失30艘战舰。而英国人顶多损失15艘。此后,就没有再发生什么重要的战斗。
1654年4月5日,《威斯特敏斯特和约》 在该条约中,荷兰人同意遵从《航海法案》,并向英国人赔偿。
评论:此次英荷冲突中,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东西,这首先是英国人所引入的向前排列成一线的战斗队形,每艘舰船之间相距约90米,从而使队形更加紧凑。更重要的是,英国政府充分发挥了宣传的威力从而争得了民众牢固的支持。
军队与国会的斗争(1653—1660年)
1653年4月20日,解散国会 由于国会建议减少军队的数量,使得军队与国会之间的分裂达到顶峰,克伦威尔解散了国会和国务会议,并建起一个新的“小国会”。
1654—1655年,反突尼斯海盗的作战 1654年9月,布莱克受命率24艘舰船之舰队驶往地中海。在得到一名托斯卡纳的大公爵的赔偿允诺后,布莱克在法瑞纳同海盗作战,并取得胜利。
1655年3—5月,彭鲁达克叛乱 此次叛乱是由忠于国王的约翰·彭鲁达克上校发起的,不久,被平息。
1655年,重组军队 克伦威尔将英国和威尔士划分为11个军区,每一军区负责支持一个军队(经济上由皇室资产税收的10%支付),并由一名少将指挥。
1655年,牙买加陷落 一支2500人的英国远征队同西班牙不宣而战,这支军队装备低劣,纪律松散,并被痢疾所困扰,其指挥官为佩恩和维纳布尔斯。早在1654年的12月,他们曾被派往巴尔巴多斯。1655年5月,他们攻下了牙买加,从而使西班牙向英国宣战。
1656—1659年.英国—西班牙战争 英国人之所以加入法国同西班牙战争的行列中,是想向西班牙在印度洋的霸权提出挑战(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法国→路易十四的早期统治)。
1656年9月9日,捕获西班牙运输珠宝的舰队 由理查德·斯泰纳捕获的舰船是从加的斯出发的。
1656—1657年,布莱克的最后胜利 在1656—1657年的冬季,布莱克成功地打破了西班牙人在其历史上所部署的最大的海岸封锁区。春天,在一次十分有效的作战中,布莱克率其舰队驶人圣克鲁兹港。1657年4月20日,他摧毁了6个珠宝转运港、10艘护航舰和6个堡垒。不久,他在打道回府途中卒(去参加陆战;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法国→路易十四的早期统治)。
1658年9月3日,理查德·克伦威尔继位 奥利夫·克伦威尔死后,其子继位。军队与国会间的关系日益恶化。在军队炫耀其武力后,理查德·克伦威尔解散了短期国会。
1659年5月7日,重新召集“长期国会” 由于理查德既不能控制军队,也不能控制国会,不得不辞职。10月,军队为了镇压倾向国王的叛乱,控制并解散了议会。
1659年11月7日,《比利牛斯和约》(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法国→路易十四的早期统治)
1660年2月3日,蒙克重新控制局势 由于公众对军队扩军的普遍不满,蒙克在掌握各种力量后,于1660年2—3月,重新恢复了长期国会,并取得了军队的控制权。
斯图亚特王朝后期(1660—1700年)
在蒙克的支持下,查理二世得以恢复王权。约克的公爵詹姆斯亲王被任命为海军元帅(不久由富有才能的塞缪尔·佩派斯辅助),而蒙克则被任命为“大将军”。10月,军队被减至5000人。1666年,一起苏格兰盟誓支持国王的叛乱被平息。
第二次英国—荷兰战争(1665—1667年)
此次战争仍是由海外贸易引发的。1663年10月,英国已经攻击了荷兰人贩奴贸易中心西非港口,接下来的几年,英国人又控制了新阿姆斯特丹(参见第十四章→美洲→新尼德兰与纽约→第二次英荷战争)。
1665年5月,宣战 此前,荷兰人重新攻占了西非港口,并在德鲁特的率领下进攻巴尔巴多斯。
1665年6月3日,洛斯托夫特之战 此战首先由荷兰人奥普代姆勋爵发起,他率100多艘舰只荷兰的舰队捕获了英国从汉堡返航的供应船。不久,由150艘舰只组成的强大的英国舰队,在詹姆斯王子的率领下(由鲁珀特亲王、威廉·佩恩爵士及桑威克伯爵辅助),经血战打败奥普代姆。此战中,奥普代姆、荷兰海军将领科滕纳尔及英国海军将领约翰·劳森阵亡。30多艘荷兰战舰被击沉。科内利斯·特鲁普(马尔滕·特鲁普之子)在撤往荷兰途中大肆虐杀。詹姆斯由于拒绝追杀幸存者被解职,桑威克继任。
1665年8月,贝尔根之战 桑威克正率军追击由印度前往贝尔根港的荷兰商船护卫舰队途中,遭丹麦人攻击,桑威克战败。英国向丹麦宣战。不久,德鲁特到达,并护送商船前往特塞尔。
1666年1月,法国参战反对英国(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法国→路易十四亲政时期)
1666年6月1—4日,“四天战斗” 5月下旬,蒙克从其统帅的80艘舰只中,派出25艘组成分遣队,由鲁珀特统领去截击法国舰队,他们误认为法国舰队将从地中海驶达。6月1日,英国人首先在北福尔兰发起攻击,“四天战斗”由此开始。6月2日,荷兰援军到达,从而迫使蒙克撤退。6月3日早晨,由于逆风的原因,鲁珀特的分遣队停驶折返。6月4日,经过激烈战斗,英国人损失20艘舰只,蒙克与鲁珀特撤至泰晤士,而德鲁特正在封锁该海域。
1666年7月25日,北福尔兰之战 整修舰只后,蒙克发起进攻,打破了封锁,并击败德鲁特。德鲁特损失了20艘战舰。之后,蒙克向尼德兰海岸进军,并攻击弗莱尚米诺,在那里摧毁了160艘抛锚的商船。
1666年8月—1667年6月,和平谈判 荷兰人同英国人一样都急于和谈。谈判正在进行时,蒙克希望对荷兰采取强硬的措施。但查理考虑到国内正流行的大瘟疫(1665—1666年)及1666年9月2—9日发生的伦敦大火,拒绝了蒙克的建议,裁减了舰队并解散了船员。但荷兰人仅仅只作了裁军的姿态。
1667年6月,德每特偷袭梅德韦 荷兰舰队突然进攻至泰晤士港湾,并向梅德韦进军,梅德韦仅离伦敦不到32公里在进军途中,他们击沉了几艘正在航行的舰只。这次高效率袭击行动,使英国国内惨遭劫掠,并促使英国人认真地寻求和解的可能性。
1667年7月21日,《布雷达条约》 该条约的条款基本公正,稍有利于荷兰。荷兰人承认了英国人对新阿姆斯特丹的主权,英国则从法国手中接收了西印度部分岛屿。法国人从英国手中接收了阿卡迪亚(参见第十四章→美洲→法属美洲一新英格兰占据阿卡迪亚)。
1668年1月13日,三方联盟(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法国→路易十四亲政时期)由于担心法国人垂涎西班牙属尼德兰,英国、瑞典和荷兰结成三方联盟。
1670年5月,《多佛尔条约》 查理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他同路易十四举行秘密谈判并达成该条约。条约中,法国人同意参加英国海军针对尼德兰的战争,作为交换,英国人同意在其国内建立罗马天主教,并向法国人每年支付20万英磅。皇家海军立即进行积极备战。
第三次英国—荷兰战争(1672—1674年)
这次战争的爆发是英国与法国蓄谋已久的,但荷兰却没有打算同这两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打仗,更没有想同两个国家同时交战。
1672年3月13日,英国攻击荷兰士麦拿护航舰队 罗伯特·霍姆斯爵士首先袭击了英吉利海峡的荷兰护航舰队,但护航舰队得以逃脱。
1672年3—5月,荷兰备战 当德鲁特正在组建其舰队时(陆地战斗,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法国→路易十四亲政时期),英国与法国的联合舰队计有98艘舰只,已经集结于英吉利海峡,该舰队由詹姆斯亲王统帅。他已在索莱湾完全作好了战争的准备。
1672年5月28日,索莱湾之战 德鲁特率其75艘舰只组成的舰队首先向英法联军发起进攻。由于海军将领蒂恩·德斯特雷斯率领的35艘舰只组成的法军舰队迅速撤离战场,从而使德鲁特得以集中力量同相对较弱的英国舰队作战。不久,英国援军到达,迫使荷兰人撤退,但此时,他们已重创英军。此战中,约克伯爵曾两次不得不放弃其旗舰,桑威克阵亡。
1672—1673年,海战暂歇 由于议会反对同法国结盟发动侵略战争,使得战事暂歇。经过一番激烈的政策辩论,约克公爵被免职,因为他倾向于天主教。约克之职由鲁珀特亲王继任。
1673年5月28日,斯洪纳韦德之战 经过一番认真的入侵尼德兰的准备,英国鲁珀特亲王袭击了已在其海岸抛锚的德鲁特舰队。但荷兰人早有准备,德鲁特发起反攻,将英国赶走,英国舰队损失惨重。
1673年6—8月,德鲁特发动进攻 经过一系列小规模战斗,德鲁特迫使英国舰队撤至泰晤士。但其打破英国人封锁的企图,却因其船上发生瘟疫而失败。当法国人已准备好从陆地入侵尼德兰时,英法联军也已从海上封锁了尼德兰。
1673年8月11日,特塞尔之战 荷兰的威廉命德鲁特远航以保护东印度公司商船。法国远征舰队对其发起攻击,经激战,法军败退;但英国人却进行了有效的抵抗,从而使法国得以重返战场。荷兰人不得不撤退,但很明显,德鲁特取得了最终胜利。他不仅将商船安全带回,同时也挫败了英法联军从海上入侵尼德兰的计划。
1674年2月19日,《威斯特敏斯特条约》 由于公众日益反对战争,英国政府不得不求和,但法国与荷兰的战争则仍在继续(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法国→路易十四亲政时期)。
1679年,盟约者之叛乱 6月1日,在苏格兰南部的中心地带的德拉姆克洛,一支苏格兰反叛军队打败了由约翰·格雷厄姆·维斯孔特·邓迪统帅的皇家军队。6月22日,蒙茅斯公爵统领皇家军队在博斯韦尔布里奇粉碎了叛乱。之后,蒙茅斯宽大处理了反叛者。
詹姆斯二世与“光荣革命”(1685—1689年)
1685年2月6日,詹姆斯二世嗣位 查理在2月6日死前,在政治上取得了最后的一个胜利,他使其兄弟詹姆斯二世继承了他的王位。詹姆斯信仰天主教,他还是前海军元帅。
1685年7月6日,蒙茅斯叛乱 蒙茅斯公爵觊觎王位,于是他鼓动部分新教徒发起了这次叛乱。他率领只有82人的小部队在多塞特海滩登陆。7月6日,经征募当地的支持者,他率众向驻扎于塞季木厄的皇家军队发起进攻,皇家军队由费弗沙姆伯爵任指挥。这次叛乱注定要失败,叛乱平息后,蒙茅斯被俘斩决。
1685—1688年,苏格兰动荡不安 英国的新教徒们十分憎恶詹姆斯努力恢复天主教与国教平等地位的企图,因此,英格兰内部经常处于动乱之中。
1688年11月—1689年2月,威廉三世继位 英国七大名人包括伯爵和伦敦主教,邀请荷兰统领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参见第十四章→西欧→尼德兰→荷兰执政空缺;其妻为玛丽,即詹姆斯二世之女),同时请其率领军队,以对抗詹姆斯二世维护王权削弱国教的行为。威廉接受邀请,他的目的是想使英国加入奥格斯堡反法联盟中去(参见第十四章→主要战争→巴拉丁之战或称奥格斯堡同盟之战)。12月11日,威廉在诺韦姆伯登陆,并向伦敦进军。詹姆斯逃亡法国。1689年2月13日,威廉与玛丽宣誓就任英格兰联合君主。
1689年4月3日,《权利法案》 该法案可半年更新一次。它使得国会可更加牢固地控制军队。因为它允许国会每半年可通过军事法庭审查那些犯罪的士兵,以决定军队指挥官的去留问题,同时,由于制定了《军队法案》,使得军队更加依靠国会而不能独立,因为由国会支付和决定每年的拨款。
爱尔兰战争(1689—1691年)
这场战争是大同盟战争(参见第十四章→主要战争→巴拉丁之战或称奥格斯堡同盟之战)在英国的继续,在这场反对威廉三世的战争里,不同的角色怀有不同的目的。詹姆斯二世企图恢复英国王位;路易十四则企图通过这场战争使威廉放弃在佛兰德的作战,以便保证其顺利进入尼德兰,而爱尔兰人则支持天主教国王,反对新教国王。
1689年3—4月,詹姆斯二世在爱尔兰 詹姆斯在一小型法国军队的伴随下,在金塞尔登陆进入爱尔兰。除了爱尔兰北部仍有少数几个新教徒的据点之外,爱尔兰全部由拥护詹姆斯二世后裔的军队所控制。这支军队有4万人,并由蒂尔科纳尔伯爵率领。在恩尼斯基伦和伦敦德里的新教徒立即宣称他们效忠于威廉。詹姆斯和蒂尔科纳尔伯爵发兵北方。
1689年4—8月,围攻恩尼斯基伦城和伦敦德里 开始时英国人企图解围的行动失败。8月9日—10月,由约翰·里克上校统帅的海军护航队,打破了伦敦德里的封锁,并解除了对伦敦德里的围困。不久,由威廉·沃尔斯利上校率领的当地民兵也迫使拥护詹姆斯二世的后裔军队放弃了对恩尼斯基伦城的围困。
1689年6—7月,拥护詹姆斯二世的后裔在苏格兰叛乱 当爱尔兰与法国联军围攻思尼斯基伦城和伦敦德里时,邓迪作为坚决支持詹姆斯的苏格兰领导者,在海兰兹企图煽动拥护詹姆斯二世的后裔在苏格兰叛乱。7月27日,在基利克兰基之战中,苏格兰人打败了由休·麦凯将军率领的威廉的军队,但邓迪被杀。8月,拥护詹姆斯的军队的新统帅换为亚历山大·坎农上校,他率军向珀思进军,但在多克遭到英军阻击,英军是由安格斯伯爵新召慕的步兵团。8月21日发生激战,海兰兹军队大败溃逃。1690年5月1日,坎农之残余在克罗姆代尔被歼。海兰兹的大多数贵族宣誓效忠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