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埂ぢ咦簟じ窭事跛缮闲@挠昧烁l阒厥庸ナ菩卸乃枷耄衔ナ剖俏ㄒ怀雎罚つ康厍康鞑宦墼谌魏翁跫隆⒃谌魏问奔洹⒁匀魏未凼凳┕セ鳌5鹿淖髡皆蛩淙灰睬康鞴ナ菩卸闹匾裕用幌翊笳角暗姆ň茄呦蚣恕�

插图001 1918年,法国的轻型坦克
少数军人就作战原则所设想的面对现代武器实施密集的正面攻击持一定的保留态度。日俄战争的美国观察家已经注意到,不论是狂热而好斗的日本人,还是顽强而冷静的俄国人,都不能被说服放弃对野战防御阵地一再地实施的自杀性的正面攻击。而在美国内战中,几次代价高昂的教训迫使指挥官们在寻求决定性的结果时,转而求助于战术机动。
但是绝大多数军事人员忽视了一位平民、华沙的银行家和经济学家伊万·S.布洛克所表达的怀疑。他写了一部七卷本的书,名为《从经济性和政治性的关系来研究战争的未来:战争现在不可能么?》。1898年,该书在圣彼得斯堡出版,20世纪初期开始在西方广为传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现代武器威力的增长使战争不可能进行了,“除非以自杀为代价”。布洛克过高地估计了他那个年代武器的威力,但他的见解可能较格朗迈松之流的军事人员更为接近于战争的实际特点。
现代武器的不可逾越性使得战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变化,虽然正如通常那样,其深刻的教训直到大战结束之后都没能完全被消化和吸收。机关枪和现代火炮与野战防御工事和铁丝网相结合,制约了正面攻击并水远地终结了骑兵的冲击。纵深梯次地部署成为防御的必需,而火力和机动,正如在美国内战中显示的那样成为胡蒂尔战术(参见第十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的作战行动→东线)最根本的基础,并最终打破了堑壕战的僵局。步炮兵协同梯队成为20世纪前半叶陆上作战基本的战术编组。
在大战期间诞生的坦克成为陆上作战中最为重要的新发展。毒气是另一种发明,虽然接踵而至的反措施减轻了毒气这种骚扰性武器的威力。
虽然马匹运输仍占主要地位,但摩托化运输已变得非常重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心理战第一次系统地得以运用,虽然按现在的标准来看它还处于低水干。宣传活动在各自的大后方激发起人们的努力,同时,煽动和颠覆性的传单飘落在敌方战线上,试图削弱和瓦解对方士兵的士气。轰击巴黎的德国远距离大炮(参见第十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的作战行动→在西线的作战行动)从这种意义上讲则是心理战武器。
当飞机和飞艇由最初执行侦察性任务而发展为致命的武器时,战争具有了三维性。到这一时期结束之时,空中的打击已变成陆上和海上交战中的一干重要组成部分。
海军武器和战术
英国的“无畏”号(参见第十九章→欧洲→西欧→英国),是后来被称之为“无畏战舰”一类重型战舰的原型,具有厚重装甲,安装有一组同类型的25厘米或以上的大口径火炮,具有全向射击能力,一次能发射惊人重量的炮弹。它的问世使得以前建造的战舰都显得过时了,结果大国包括英国自己都被迫陷入军备竞赛。海军军舰设计师力求将大威力和机动相结合,于是很快制造出了战斗巡洋舰。此类舰装备的火炮与无畏战舰差不多,但缺乏装甲防护层,这是为获得较快的速度而作出的牺牲。战斗巡洋舰像大多数海军混合舰那样在日德兰海战中被证明效果不佳,到这一时期结束之时便从世界海军中消失了。

插图002 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超级无畏战列舰
然而在海战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发展,是出现了作为封锁和反封锁武器加以使用的潜艇。虽然英国在海面上的霸权只受到过一次挑战,且从未受严重危害,但在1917年,当德国的U型攻击型潜艇攻击英国的商船时,几乎使英国屈膝投降。潜艇击沉商船企图使英国挨饿而降,后来引入了护航体系才使英国摆脱危机。

插图003 德国潜艇
裁军思想
随着战争不断扩大、费用增长并愈来愈恐怖,许许多多的人们开始严肃而充满希望地思考人类很久以来既有的创造一个永久和平世界的梦想。然而很快变得明显的是确保国家安全的要求,比对和平的呼吁更能激发起各国和政治家们的兴趣。1899年5—7月,由俄国沙皇发起召开了首届“海牙和平会议”,沙皇寻求裁军的兴趣很快便变得清楚了,其主要目的是挽救由于与德国和奥地利攀比军事开支而产生的经济倒退。1907年7—10月召开了“第二届海牙和平会议”,但如同第一次会议一样,由于国际性的妒嫉和怀疑阻止它除了确立和制定一些战争法和建立一个国际仲裁法庭之外,没有能取得更多的结果。1908—1909年的“伦敦海军会议”详尽地确立了与海战有关的一些附加的法律条款,但是在大会上达成的公约从未得到参加国政府的批准和认可。
1918年1月,威尔逊“十四点”的第四条(裁减各国军备——译者注)给这个厌战的世界予希望,即在一定程度上对武装力量的控制可能会被达成,从而确保大战后永久的和平。这一希望在国际联盟协议中得以具体化,并促使国际联盟在战后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裁军研究。1921—1922年举行了“华盛顿会议”,就主要海军大国战舰的数量和大小达成了一些规定。
现实的政治家们怀疑真正的军备控制是否将是可能的,但是他们开始留意公众对于和平的要求。然而,只有当他们各自国家的安全能够得到绝对的保证时,他们才尝试着这么做。但莫明其妙的是潜在的对手对此类保证从未能够采取一致的令人满意的军备控制。
1914年之前主要的战争
日俄战争(1904—1905年)
背景
在1900—1903年间,日本即着手准备在朝鲜和中国东北与俄国进行有限的战争,以排除俄国在那里逐渐增长的势力,报复在中日甲午战争(参见第十八章→东亚→中国→中日战争)之后俄国的介入,并确保日本对于朝鲜的统治权。到1904年日本已做好战争的准备。日军向中国大陆的兵力部署依赖于海上的控制权,因此日本认为第一步必须消灭俄军的远东舰队,并夺取其位于辽东半岛之端的旅顺港基地。因为该港是俄军在太平洋海岸唯一的终年不冻港,夺取该港将使俄军的波罗的海舰队进入太平洋之后没有可用的冬季港口。日军计划第二步消灭俄国在中国东北的陆军,以此迫使俄国放弃战争。日军清楚地知道俄军唯一的供给线是连接莫斯科和旅顺港的贯通西伯利亚的长达8850公里的单轨铁路线。在贝加尔湖还有约160公里的中断处,更增加了俄军后勤供应的困难。尽管俄国有庞大的兵力(其总数达450万人),但在贝加尔湖以东,俄军可立即投入使用的野战军只有83000人与196门火炮,外加约5万人的要塞守军和铁路警卫部队。假使控制了大海,日本可以很快地向大陆投入其283000军人加870门火炮的整个常备军来对付俄军这些兵力,随后即可以40万人的训练好的后备役部队实施增援。俄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包括7艘老式而陈旧的战列舰、9艘装甲巡洋舰、25艘鱼雷舰艇和大约30多艘小型舰只。其主力舰队停泊在旅顺港,2艘巡洋舰停泊于朝鲜的济物浦(仁川港的旧称)港,4艘巡洋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下同—译者注)。日本海军力量包括6艘最现代化的战列舰,皆为同类型号,装备约30厘米口径的火炮。此外还有1艘老式战列舰、8艘精良的装甲巡洋舰、25艘轻巡洋舰、85艘鱼雷艇和16艘小型舰只。在作战思想、军事训练和作战指挥上,日本海、陆军均优于俄军。
地图01 日俄战争(1904—1905年)
开始的行动
1904年2月8日,日海军攻击旅顺港 未经事先宣战,日军鱼雷艇即对停泊于旅顺港港口处的俄海军舰队发动夜间袭击战,并使之遭受严重损失。与此同时,东乡平八郎海军中将指挥日军主力舰队出现在港口的较远处与俄军岸炮阵地和舰队实施远距离交战。随后,东乡对港口设置了近距离封锁线。
1904年2月9日,在济物浦的海上战斗 上村彦之丞(应为瓜生外吉——译者注)海军中将率日军装甲巡洋舰分舰队护送远征军船队进入朝鲜的济物浦港口,并攻击停泊在那里的俄军2艘巡洋舰。1艘被击沉,另1艘因严重损伤而被俄军水兵自沉。
1904年2月10日,宣战
1904年2月17日,济物浦登陆 黑木为桢将军率日军第一军团开始登陆,随后向北挺进,经汉城抵达鸭绿江,以掩护日军在旅顺港的行动。
1904年3月8日—4月13日,在旅顺港外的海军行动 3月8日,精力充沛而富有才能的俄军海军上将斯捷潘·马卡罗夫从俄国赶至旅顺港接替俄海军舰队的指挥。他立即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突围行动以扰乱实施封锁的日军巡洋舰,同时避免与东乡的战列舰舰队交锋。4月13日,当马卡罗夫完成一次突击行动返航时,他的旗舰撞上了一颗日军布设的水雷,全体人员随船沉没。之后俄军舰队一直消极地呆在港内。马卡罗大的阵亡是俄军的灾难。
1904年4—5月,俄军的部署和计划 曾担任过陆军部长的A.库罗帕特金将军已接管了在远东地区俄军野战部队的指挥权,它认为俄军没有作好战争的准备。他抢在日本人之前,开始集中可利用的兵力在奉天以南组成三个集团。施塔克尔贝将军率35000人,部署在旅顺港正北方的海城、开严地区。凯勒伯爵将军率3万人警戒鸭绿江以西的通道。扎苏利奇将军率7000人的先头部队掩护鸭绿江各渡口。库罗帕特金自己则率4万人留作预备队,部署于辽阳地区。A.M.斯捷谢利将军则率近4万人的兵力组成强大的旅顺港要塞的守军。库罗帕特金认为最初由于日军占有兵力上的优势,它计划让日军暂时围攻旅顺港,他对旅顺港坚守几个月感到有把握。同时,在来自俄国的增援部队到达前,他将慢慢地向哈尔滨退却,并迟滞日军向中国东北的推进。他期望贯穿西伯利亚的铁路每个月可以给他带来4万人的援军。因此,到夏季结束之时,他认为他将强大得足以向南实施反攻,解旅顺之围同时将日本赶出中国东北。但是远东地区的总督、不称职的海军上将E.阿列克塞耶夫被沙皇任命为俄军的总司令,他命令库罗帕特金放弃其听起来很有道理的先防御后进攻的计划。
1904年4月30日—5月1日,鸭绿江之战 黑木为桢率日军第一军团抵达鸭绿江畔的新义州,遭到扎苏利奇的阻击,扎苏利奇愚蠢地在兵力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与日军交战,结果损失了2500人,日军投入4万人,损失1100人。黑木为桢率军进入中国东北。
1904年5月5—19日,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 奥保巩将军率日军第二军团开始在旅顺港东北仅64公里的貔子窝登陆,随即向南快速挺进。俄军设在半岛最窄处南山的坚强防御阵地暂时阻止了日军的进击。与此同时,野津道贯率日军第四军团开始在鸭绿江西侧的大古山登陆。当日军对旅顺港的包围收拢时,阿列克塞耶夫海军上将仓惶向北逃到库罗帕特金设在辽阳的司令部。
围攻旅顺港(1904—1905年)
1904年5月25日,南山之战 南山是旅顺港的前哨阵地,有守军3000人。奥保巩发动的正面攻击被击退。随后日军的右翼部队踩着拍岸的浪花艰难地迂回到俄军的左翼,迫使其急忙退却。日军的攻击非常勇猛并成为其随后攻击的原型。奥保巩投入3万人,损失4500人,俄军损失1500人。南山阵地的丧失使大连港失去了掩护,大连随即变成了日军的基地。旅顺港现在被日军从海陆两面包围起来。乃木希典将军(他在1894年从中国军队手中夺取了旅顺港)指挥日军第三军团开始在大连集结。他受命围攻旅顺港,与此同时,奥保巩指挥日军第二军移师向北阻击施塔克尔贝的进攻,这一攻势是库罗帕特金奉阿列克塞耶夫之命不大情愿地发起的(参见第十九章→1914年之前主要的战争→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中部的行动)。
1904年6月1—22日,双方在旅顺口的兵力 当乃木不断集结兵力时,非常不称职的斯捷谢利正战战兢兢地等待着攻击。旅顺港的防御体系包括三道主要的防线。最内一道是围绕旧城本身的堑壕;第二道长城距第一道约3700米包括混凝土制的永备堡垒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城墙上布满坚固防御工事;最外一道是由一系列构筑的山地组成的外围阵地,一些已构筑完毕,一些还没有完成。不包括舰队兵力,要塞守军即达4万人加506门火炮。食品供应虽对于长期坚守显得不足,但眼下远没有挨饿的危险。在要塞之外,乃木的兵力正在逐渐增加。到7月底,日第三军团已增至8万人以上,拥有474门野战炮和攻城炮。日军看似声势浩大,但是假使俄军再有一位称职的指挥官,面对如此坚固可畏的防御阵地,日军攻击兵力仍显不足。
1904年6月15日,日海军的损失 由于事故以及2艘战列舰被俄军水雷炸毁,东乡仅剩4艘战列舰和数量减少了的巡洋舰。
1904年6月23日,俄海军的出击 库罗帕特金的继任者V.维特格夫特海军上将修好损伤的战舰,并实施了一次出击,此举使力量被削弱的东乡产生了一些焦虑,但他仍准备与俄舰队交锋,然而维特格夫特避战并返回港内。
1904年6月26日,俄军陆上的出击 斯捷谢利试图实施突围,但被日军击回。
1904年7月3—4日、27—28日,日军试探性进攻 日军攻击俄军外围堡垒,导致了较大的损失而无甚结果,
1904年8月7—8日,日军发动的第一次攻击 乃木为俄舰队仍有战斗能力而焦虑,他对俄军外围的东山主要防御阵地发起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夺取了这些阵地,
1904年8月10日,黄海海战 俄国沙皇命令维特格夫特实施突围并与海参崴的分舰队汇合。该舰队虽遭到上村装甲巡洋分舰队的不断堵截,但仍较强大。维特格夫特带领6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实施突围。东乡在下午率队迎上去。日舰的火炮远优于俄舰,东乡的4艘先进的战列舰对俄军舰队发射了大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