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西洋遭到“狼群”袭扰的运输船队,当接近英国时,将遭受这些飞机的进一步攻击。
1940年9月,护航航空母舰启用 为了对付德国潜艇和轰炸机的双重威胁,英国以护航航空母舰来为运输船队提供持续的战斗机空中保护。第一艘这类航空母舰是“奥达西蒂”号,它由一艘商船建造一个飞行甲板改装而成,能运载6架战斗机。这些飞机同驱逐舰和其他水面战舰一起行动,使大洋中部“狼群”的威胁有所降低。当船队接近法国海岸时,它又能有效地驱逐德国轰炸机。12月,这艘护航航空母舰被击沉后,潜艇攻击船队的次数随之上升。为了在1942年加强护航手段,已有更多的护航航空母舰在建造之中。
水面攻击
1941年1—3月,“格奈泽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 这2艘战斗巡洋舰在海军上将京特·吕特晏斯的指挥下进入北大西洋。5艘未护航的商船被击沉,随后德舰努力寻找未被英国战舰护航的商船,一无所获。3月18日,一支遭潜艇驱散的运输船队同这2艘德国水面军舰相遇,遂遭攻击,在两天的追逐战中,16 艘商船被击沉,然后德舰逃人布雷斯特港口躲避英战舰的合击,一队皇家空军轰炸机在海港中寻找到德舰,以一阵突袭将其重创,使“格奈泽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几个月内无法行动。
1941年2—4月,“希佩尔”号 从布雷斯特港出发,“希佩尔”号于2月进人大西洋,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袭击。后来,它逃出冰岛和苏格兰之间英国巡逻机的监视,安全返回德国。
“俾斯麦”号巡游(1941年5月18—28日)
1941年5月18日,“俾斯麦”号离开格但尼亚 这艘德国新建造的巨型战列舰——当时世界上最大、火力最猛的一艘战舰——随同“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一起,驶往挪威的卑尔根湾。
1941年5月21日,英国集中兵力围歼 “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在卑尔根湾被英国侦察机发现。所有可资利用的皇家海军舰队——从斯卡帕湾到直布罗陀——都受命向德舰集中。
1941年5月21日,“俾斯麦”号出海 吕特晏斯海军上将利用大雾作掩护,指挥2艘战舰启航,在英国人未察觉到的情况下,驶往丹麦海峡。
1941年5月24日,丹麦海峡之战 到5月23日晚,英国巡洋舰才发现德舰进人丹麦海峡。霍兰率领的战斗巡洋舰“胡德”号,与新建造的战列舰“威尔士王子”号一起,于次日晨截住了德舰。双方在22 860米的距离上交火。“俾斯麦”号利用15英寸(约38厘米)口径的大炮集中轰击“胡德”号的致命部位,使这艘大型战舰炸裂。1500名船员除33人生还外皆随其沉入洋底。此外,“俾斯麦”号的优势炮火也重创了“威尔士王子”号,迫使其退出战斗。尽管自身也遭到了损伤,吕特晏斯仍指挥着德舰向西驶到出海口。受伤的“威尔土王子”号和轻型巡洋舰“萨福克”号及“诺福克”号尾随德舰而行,与此同时,英战舰再次集结。
1941年3月24—26日,追逐阶段 吕特晏斯转而向东驶向布雷斯特,同时命令“欧根亲王”号逃脱险境。之后,英舰失去德舰的踪影达一天之久,5月26日晨才由一架陆基巡逻机在布勒斯特以西1126公里的海面上重新发现了“俾斯麦”号。
1941年5月27—28日,“俾斯麦”号沉没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成功阻击减慢了德舰的速度,从而使“罗德尼”号和“国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在5月27日追上“俾斯麦”号。当夜,一支驱逐舰队接近德舰,以鱼雷将其击伤。次日晨,“罗德尼”号和“国王乔治五世”号同“俾斯麦”号展开了猛烈的炮战,最终将其炮火摧毁。虽然“俾斯麦”号孤立无援,但它仍然顽抗到底,以巨大笨重的船体承受着英舰14—16英寸(约35.6—40.6厘米)大炮的轰击。最终,还是由刚刚抵达的“多塞特郡”号巡洋舰向熊熊燃烧的“俾斯麦”号发射两枚鱼雷,才将其击沉。约有2300名德国官兵,包括吕特晏斯上将,随其沉没。在1艘德国潜艇抵达阻小“多塞特郡”号和1艘驱逐舰救援之前,共有110名德国人被救起。
“乌尔特拉”——破译德国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技术在20世纪破晓之际就已被陆军和海军所使用。由于无线电发射后敌友双方均可收到,因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才真正开始用其广泛传递信息。因为到那时,电码加密技术大大提高,除专门的接收器外,一般手段已无法释解信息。一战后,密码术变得极其依赖精密复杂的电码机器,这种机器在许多方面可以说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
德国的“艾尼格码”(神秘难解之意)机器是此类机器中最复杂的一例,因此,德国人直到二战结束仍坚信这种机器不可能被复制出来,当然也不能破译其密码。他们大错特错了!在战前,这种机器就被德国人所藐视的国家——波兰的一位科学家复制出来。当德国在1939午入侵波兰时,波兰科学家出于对盟国的忠心,慷慨将“艾尼格码”机器的复制品交给了英法同行。这台波兰机器虽然不是真正的“艾尼格码”机,但它可以工作,可以破译许多德国信息。在法国未败之前,法国的密码学家从波兰的机器中受益非浅。但英国人更进一步,他们对波兰机器进行了改进,使其能破译所截获的德国无线电信息的绝大部分。他们为此专门建立了一个机构,代号为“乌尔特拉”(超级之意),其任务是将从这些信息中获取的重要情况迅速送到能够使用它的高级军事将领手中。在皇家海军对德的反潜战中,“乌尔特拉”情报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卷入战火(1941年)
孤立主义思潮衰退 尽管大多数美国人不愿卷入战争,但他们已开始认识到,一旦英国不堪围困而被迫向希特勒屈服,则整个西半球乃至整个世界都将处于危险之中。虽然没有宣战,但罗斯福总统小心但又有意地尽一切可能向英国提供其所申报的短缺物资的举措,得到了大多数美国人的拥护。
1941年3月11日,《租借法案》 这项法案授权总统向他认为对美国的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物资和后勤支援,以加强这些国家的防御力量。
1941年4月10日,格陵兰纳入美国保护 唯恐德国人抢先在这块丹麦属地建立一个西半球基地,罗斯福总统宣布格陵兰受美国保护。
1941年7月7日,美国部队进驻冰岛 此举使驻守冰岛的英国部队得以脱身并投入到对德作战中去,同时也为实施下一步计划奠定了基础。
1941年8月9……12日,大西洋会议 罗斯福和丘吉尔在纽芬兰的普拉森舍湾的美国战舰上举行会晤。在8月14日发表的《大西洋宪章》上,英美首脑保证两国将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改善战后世界生存环境。同时,罗斯福宣布美国军舰将为冰岛以西的所有北大西洋运输船队护航。
1941年9月16日,美国开始护航 这样,美国就成了战争中处于准交战状态的一方。此举可以使在冰岛以西执行巡逻和护航任务的英国战舰自由地加强到东北大西洋的反潜战中。德国人以攻击为船队护航的美国战舰作为其处于准交战状态的一种回应。10月17日和31日,美国驱逐舰“凯尔奈夺”号和“罗宾·詹姆斯”号分别遭到了鱼雷的攻击。“凯尔奈”号受轻伤,而“罗宾·詹姆斯”号沉没。
1941年12月24日,圣皮埃尔和米格尔隆 自由法国海军上将米西利埃,率一支轻型舰队,占领了加拿大海岸属维希法国的两座岛屿,从而剥夺了这一德国潜艇的潜在基地。但此举给美国政府带来了一些外交纠纷,因为当时美国和维希法国仍保持着外交关系。
地中海地区的作战行动(1941年)
韦维尔在北非和东非的反击
1941年1月1日—2月7日,昔兰尼加战役 随着新一年的来临,英国西部沙漠部队恢复了进攻行动。1月5日,在一阵激烈的舰炮轰击之后,地面部队对巴尔迪亚发起攻击。与此同时,有“沙漠鼠”之称的英第七装甲师孤立了托卜鲁克。在猛烈的海空炮火支援下,地面部队对托L鲁克环形防御南部正面发起了强攻。1月22日,守城意军投降。随后,第七装甲师急速西进,穿越昔兰尼加沙漠的凸出部,一举截断了意军残部的退路,与此同时,英军主力则沿着海岸公路迫杀下来。2月5日,英军装甲师抵达锡尔特湾的贝达富姆,合拢了对意军的包围圈。两天后,在突围受挫的情况下,贝尔贡索里将军宣布“意军无条件投降”。
评论: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奥康纳的西部沙漠部队前进了约805公里,歼灭意军9个师,俘敌13万人,缴获坦克400辆、火炮1290门。尽管“沙漠鼠”参加了战役全过程,但奥康纳的步兵部队从未超过2个整师。英军仅仅500人战死,1373人受伤。这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是火力、机动和有效的海空支援,同数量上占优势但却采取笨拙的消极防御的意大利军队对垒的一次绝佳表演。
1941年1月,英军计划攻打意属东非 几乎与西部沙漠作战行动同时,韦维尔向奥斯塔公爵在埃塞俄比亚和意属索马里兰的11万意军发起了一次钳形攻击。威廉·普拉特中将率2个南非师和1支本地部队从苏丹的喀土穆向东发起攻击;阿兰·坎宁安将军率1个南非师和2个非洲师,外加1支联邦和自由法国部队,从肯尼亚向东北方向推进。整个英军作战部队约7万人。
1941年1月19日—4月20日,进攻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 1月19日,普拉特挥师越过边界进入厄立特里亚。1月31日,他在阿戈达特迫上并击败了弗鲁斯西将军麾下的意军部队。接着,普拉特推进到“克伦防线”,经苦战于3月3日突破意军阵地。4月1日,阿斯马拉和马萨瓦海港被攻克。随后,普拉特折而向南,一座名为安巴阿拉吉海拔305米的锥形山脉挡住了英军去路。意军将领弗鲁斯西企图在此地负隅顽抗。
1941年1月24日—3月30日,进攻索马里兰和埃塞俄比亚 阿兰·坎宁安于1月24日进入意属索马里兰,只遇到了微弱抵抗。2月25日,英军占领印度洋海岸的摩加迪沙,缴获大量汽油储备。意军开始撤出索马里兰。3月17日,阿兰·坎宁安率军抵达季季加,并于3月29日推进到哈拉尔。
1941年4月4日,亚的斯亚贝巴陷落 阿兰·坎宁安折向西南,攻占埃塞俄比亚首都,奥斯塔公爵仓皇北逃。在这次惊人的大进军中,英军行程1610公里,平均每天达约56公里,俘敌5万人,夺取了约93万平方公里的敌占领土。而英军仅付出亡135人、伤310人、失踪52人、被俘4人的微弱代价。随后,阿兰·坎宁安又率军向北挺进,在卡姆鲍西亚隘口同意军后卫部队进行一次遭遇战后,于4月20日占领了距亚的斯亚贝巴约402公里的德塞。奥斯塔和弗鲁斯西的军队在安巴阿拉吉会合。
地图06 埃及、利比亚战役
1941年5月5日,海尔·塞拉西皇帝回到埃塞俄比亚
1941年5月18日,意大利军队投降 在普拉特和坎宁安的前后夹击下,奥斯塔宣布投降。
评论:这又是一次勇敢、快速机动并取得辉煌胜利的英式进攻行动,像在利比亚一样,证明了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笨拙无能。韦维尔勇敢的攻击战略使英军的后方固若金汤,消除了任何从东非威胁苏伊士运河的隐患,并确保了盟军的供应通道红海的安全。
德国介入地中海地战区
1941年1—3月,纳粹空军出现在北非 为了援助墨索里尼,希特勒于1月份将拥有500架飞机的德国空十军从挪威调到西西里岛。到2月末,德国远程轰炸机已成功阻止了韦维尔的沙漠部队使用班加西港这一基地。由于受命将其战斗部队的大部派往希腊和克里特,此时韦维尔的沙漠部队仅剩下1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旅和1个步兵师的部分力量。
1941年3月,隆美尔抵达北非 希特勒派遣隆美尔将军和他的非洲军团抵达的黎波里,负责指挥轴心国部队对埃及和苏伊士运河的进攻(意大利将军巴斯蒂科仅仅为挂名司令官)。
1941年3月24日—5月30日,隆美尔的第一次攻势 隆美尔率第二十一装甲师和2个意大利师——1个装甲师和1个机械化师,于3月24日将英军逐出阿拉盖,然后按照原来英国人进攻的相反方向,兵分两路突击:意大利军沿海岸公路经班加西向德尔纳推进;德国第二十一装甲师横穿昔兰尼加沙漠直插托卜鲁克。英军第二装甲师企图阻敌前进,结果被击溃。一旅英军因汽油短缺退守德尔纳,4月6日被意军俘获。次日,该师残余大部投降被俘。第九澳大利亚师躲入托卜鲁克要塞。4月17日,才华超群的奥康纳将军在巴尔卡—德尔纳的公路上侦察时被一支德军巡逻队俘获。
1941年4—12月,托卜鲁克防御 韦维尔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托卜鲁克,以此来粉碎隆美尔将该港口作为进一步向埃及推进基地的企图,同时还将威胁意德军队的侧翼。为了加强托卜鲁克的防御力量,韦维尔将第七澳大利亚师和一些坦克经海路送入要塞。4月10日,隆美尔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对托卜鲁克发起攻击,但三天后就败下阵来。隆美尔遂率一部向托卜鲁克东部推进到塞卢姆悬崖,然后开始认真调查要塞设防情况,并着手检修坦克和补充给养。他的补给问题日益严重。由于韦维尔决定坚守托卜鲁克和皇家海军的勇猛攻击,使穿梭于意大利和的黎波里的轴心国运输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1941年6月15—17日,韦维尔反击 迫于国内的政治压力,同时也为托卜鲁克解围,韦维尔向塞卢姆—哈勒法亚山口由隆美尔1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坚守的防御地段发动了一次小规模的反攻。由于英军的进攻部队被分成了6个半独立的分遣队且逐次投入战斗,故在取得很微小的进展之后即被隆美尔击败。
1941年7月1日,韦维尔被撤职 奥金莱克爵士接管中东指挥权。韦维尔被调往印度。
评论:58岁的韦维尔将军,精通攻防战略,最后却成了英国介入希腊导致灾难性失败的替罪羊(参见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美国卷入战火→巴尔干地区的作战行动)。本来英国据守中东的任务已个分艰巨,再加上巴尔干,酿成悲剧是必然的。
1941年7—10月,备战阶段 西部沙漠部队,已更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