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53年8月29—31日,与南斯拉夫发生边界冲突 随着双方都在的里雅斯特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的纠纷逐步升级。南斯拉夫的防空火力攻击边界上空的意大利飞机,南斯拉夫军队还同占领的里雅斯特的英美部队交火。
1953年10月8日……12月5日,的里雅斯特问题的最终解决 英国和美国宣布,它们将撤走其占领军(美国4000人,英国3000人),并将的里雅斯特A区归还意大利。在意大利和南斯拉夫间的紧张局势加剧后,英美两国同意从边界撤军(12月5日)。后来,两国又签署了一项有关里雅斯特的协议(1954年10月5日)。
1963年1月,与美国签署《核武器协议》(参见第二十一章→地中海…东南欧→土耳其→与美国达成核武器协议)
西班牙
1949年8月4日,西班牙对马歇尔计划援助的申请遭拒绝 美国参议院拒绝把西班牙提出的援助要求包括在马歇尔计划的份额内。
1953年9月26日,与美国签署《十年防务协定》 该条约赋予美国在西班牙建立海、空军基地的权力,作为报偿,美国则向西班牙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将在以下地区建立基地:空军基地在马德里、阿尔瓦塞特、巴伦西亚和塞维利亚附近;海军设施在费罗、加的斯、卡塔赫纳、巴伦西亚和梅诺尔岛上的马翁港。
1965年9月26日,续签与美国的基地协定 该协定允许美国继续租用西班牙的空、海军基地,以换取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
1970年8月8日,续签与美国的基地协定 作为报偿,美国将向西班牙提供1.53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包括向西班牙出租12艘海军舰只。
葡萄牙
1948年10月11日,未遂起义 反对独裁者安东尼奥·德·奥利维拉·萨拉查政权的多数武装起义者在埃斯塔雷雅和里斯本被捕。
1961年1月22日—2月2日,“圣玛丽亚”号事件 计划发动反对萨拉查政府起义的葡萄牙起义者,夺占了葡萄牙客轮“圣玛丽亚”号。起义领袖是前海军上校恩里克·马尔塔·加尔沃和前将军温贝托·席尔瓦·德尔加多(该轮在巴西靠岸)。在美国和英国海军的警告下,加尔沃将“圣玛丽亚”号客轮驶至累西腓并接受巴西的庇护。
1961—1974年,安哥拉暴动(参见第二十一章→非洲→西非→安哥拉)
1962年1月1日,未遂起义 忠于政府的军队在贝雅迅速镇压了由一支小部队发动的起义。
1962—1974年,葡属几内亚暴动(参见第二十一章→非洲→西非→几内亚)
1962—1974年,莫桑比克起义(参见第二十一章→非洲→南非→莫桑比克)
1967年7—8月,澳门暴动 直到在香港的大规模暴动被英国军队镇压下去(参见第二十一章→西欧→英国→香港暴动)后,这里的暴动才被当地警察镇压下去。
1970年11月22—24日,葡萄牙支持对几内亚的入侵(参见第二十一章→非洲→西非→几内亚)
1974年3月16日,军事反叛失败 当其他部队没有响应时,指挥一支小型摩托化部队向里斯本进军的青年军官们投降。他们据说是安东尼奥·斯波诺拉将军的支持者。这位将军因不久前出版了一本批评葡萄牙军事、外交、经济和殖民政策的书,而被解除了副参谋长的职务(3月14日)。
1974年4月25日,发生政变 卡埃塔诺总理(萨拉查的继任者)领导的政府被一次兵变所推翻。斯波诺拉将军是组织这次兵变的六人军官团的首领。该军官团保证,在遭受40年压抑的独裁统治后,要给葡萄牙以充分的自由。斯波诺拉担任了临时总统(5月15日)。
1974年9月30日,斯波诺拉辞职 这是因为他无法控制他的新政府内出现的以总理瓦斯科·贡萨尔维斯为代表的极左倾向。斯波诺拉的职务由弗朗西斯科·戈麦斯将军接任,他再次任命贡萨尔维斯为总理。
东欧
苏联集团和华沙条约国家
1947年7月,共产党国家拒绝马歇尔计划 尽管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起初对参加马歇尔计划感兴趣,但显然是在苏联的压力下,后来它们和匈牙利、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这些东欧国家以及芬兰一样,拒绝了美国的提议。
1947年10月5日,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在莫斯科召开的一次由九个欧洲国家共产党参加的会议上,成立了一个新的共产党国际组织——共产党情报局。
1955年5月14日,《华沙条约》签署 苏联及其卫星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东德和阿尔巴尼亚)在华沙签署了一项友好互助与共同防御条约。因为和莫斯科存在较深隔阂,南斯拉夫拒绝参加。这个名义上的共同防御条约是共产党集团针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西德再度军事化而采取的措施。这实际上并没有导致苏联与其卫星国军队的关系发生什么变化。
苏联
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苏联的人力、物力和生产设施都遭到了灾难性的损失,但毫无疑问,该国仍是两极世界中的第二大强国。苏联军队占领了东欧全部、中欧大部、伊朗北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当战后西方盟国尽快遣散军队时,苏联军队却仍保持着接近战时的实力。
不久,情况表明,世界上绝大多数被战争削弱的国家的现存政府都无法靠自身的努力抵挡由外部的苏联和内部的本国共产党人结合而成的双重压力。共产党政府在东欧相继建立起来。曾经煊赫了几个世纪的殖民帝国——英国突然而又出入意料地走向衰落,美国采取经济和军事措施支撑受到苏联威胁的国家(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从而拉开了所谓冷战的帷幕。
在美国的干扰和阻碍之下(起初依靠美国对核武器和远程轰炸机的垄断),苏联自身不断努力改进和实现军事力量的现代化,旨在赶上,可能的话还要超过美国。经过努力,苏联及早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潜在实力更强大的美国再次着手对付武器装备方面遇到的挑战,以及朝鲜战争(参见第二十一章→朝鲜战争→1950年的作战行动)。美苏较量的结果是,尽管苏联的武器和军队迅速实现了现代化,但到本时期末,苏联仍未实现其军事上赶上或超过美国的目标(可能在火箭动力和空间探索领域除外)。不过苏联在核武器方面具有庞大实力,又拥有可投放这类武器的远程导弹,使其在核领域和美国不相上下。
在发展核力量的过程中,苏联显然了解核武器的空前破坏力,明确认识到全面核交战实际上会导致苏联的毁灭。这一因素,加上与日益强大的中国在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使得冷战的强度多少有所缓和(尤其是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尽管苏联共产党的基本目标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1945年8月14日,与中国签署条约(参见第二十一章→东亚→中国→与苏联签订条约)
1945……1946年,干涉阿塞拜疆(参见第二十一章→中东→伊朗→阿塞拜疆发生暴动) 这是冷战真正的开端。
1945—1947年,建立苏联集团 它们是: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东奥地利和东德(包括柏林东部)。铁托共产党政府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最初也包括在东、中欧共产党集团内。
1947年3月4日,挪威拒绝了苏联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提出的要求 苏联要求得到建立一个军事基地的权力。
1947年7月7日,苏联拒绝了马歇尔计划
1948年4月6日,与芬兰签署条约 双方同意结成为期10年的同盟。
1948—1949年,柏林封锁(参见第二十一章→西欧→西德→柏林封锁)
1948年6月,与南斯拉夫发生纠纷 在激烈的互相指责中,南斯拉夫退出了苏联集团(参见第二十一章→东欧→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与苏联的危机)。
1949年9月23日,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此举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
1950—1953年,朝鲜战争 在朝鲜战争中,苏联支持朝鲜和中国(参见第二十一章→朝鲜战争→1950年的作战行动)。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卒 他的权力由格奥尔基·马林科夫、拉甫伦提·贝利亚和尼基塔·赫鲁晓夫组成的三驾马车所继承。明显企图夺权的贝利亚,后来被他的同事(得到军队的支持)推翻(7月)并处决(12月23日)。
1953年6月16—17日,镇压东柏林暴动(参见第二十一章→东欧→东德→东柏林和东德的反共暴动)
1953年8月12日,苏联爆炸其第一颗氢弹
1955年5月14日,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参见第二十一章→东欧→苏联集团和华沙条约国家)
1955年12月28日,苏联宣布削减国防预算 后来(1956年5月14日)又宣布到第二年,武装部队将裁减120万人。
1956年2月14—25日,非斯大林化 在莫斯科召开的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当时无疑已是苏联领袖的赫鲁晓夫,抨击对斯大林的怀念,并在某种程度上使苏联及其有关国家生活和政府政策变得开明起来。出现了一次动荡的浪潮。
1956年6月6日,布尔加宁要求西方减少在西德的驻军 艾森豪威尔总统拒绝了苏联总理的要求(8月7日)。
1956年6月28日,波兰暴动(参见第二十一章→东欧→波兰→波兹南暴动)
1956年7月10日,指控美国军用飞机侵犯朝鲜 苏联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指控,美国予以否认。
1956年10月23日—11月4日,匈牙利暴动被苏联军队平定(参见第二十一章→东欧→匈牙利→苏联大规模出兵)
1957年10月4日,苏联在空间探索中的胜利 苏联人造卫星“人造卫星一”号首次成功地进入太空。它确立了苏联在空间探索中的优势,这种优势正受到起步晚但在努力追赶的美国的挑战,而且到本时期末也许能赶上。这颗卫星的发射还表明苏联在远程火箭方面的军事优势,尤其是在其火箭助推器的功率上。
1958年3月27日,赫鲁晓夫独掌大权 把总理布尔加宁赶下台后,他实际上成了独裁者。
1960年1月20日,苏联在弹道导弹方面取得进展 苏联宣称它向太平洋中部约2公里的目标范围内发射了一枚射程达7752海里的导弹。
1960年5月1日,U…2事件 部署在俄罗斯中部的苏联防空导弹,击落了一架由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驾驶的U…2侦察机(参见第二十一章→北美→美国→飞越苏联上空的侦察机被击落)。
1960年5月17日,赫鲁晓夫破坏最高级会议(参见第二十一章→北美→美国→巴黎高峰会议中断)
1961年4月12日,首次载人太空飞行 苏联少校尤里·加加林成为遨游太空的第一人。在绕地球飞行一周后,他安全降落在苏联境内。
1961年8月12—13日,柏林墙建立(参见第二十一章→西欧→西德→柏林封锁)
1961年12月9日,苏联的超级炸弹 在苏联延期进行的一系列试验结束时(参见第二十一章→国际维持和平行动→裁军活动→苏联开始大气层核试验),赫鲁晓夫公开吹嘘,苏联拥有威力超过1000万吨当量的核炸弹。美国对放射性微粒的分析似乎证实了这种说法。
1962年10月17日,赫鲁晓夫披露苏中关系出现裂痕 在莫斯科召开的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主要通过抨击阿尔巴尼亚在意识形态上和中国结盟,透露出苏中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分歧。
1962年10—11月,古巴导弹危机(参见第二十一章→北美→美国→古巴导弹危机)
1963年7月25日,《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参见第二十一章→国际维持和平行动→裁军活动→《禁止核试验条约》)
1964年10月12日,首次搭载多人的宇宙飞行 苏联将载有3人的宇宙飞船送入轨道,该飞船沿轨道飞行了16圈。
1964年10月14—15日,赫鲁晓夫被免去苏联领导人的职务 列昂尼德·I.勃列日涅夫和阿列克塞·柯西金接替了他的职务。
1964—1974年,与中国发生边界冲突(参见第二十一章→东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沿中苏边界境线发生零星冲突)
1967年11月3日,苏联的分级轨道轰炸系统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在一份声明中披露了该系统的发展情况。他说,该系统可从轨道位置向地球上的目标发射核武器。麦克纳马拉说,美国已拒绝建立这一系统,而且不相信该系统会给苏联带来优势。
匈牙利
1945—1947年,建立起共产党政府。此后共产党政权一直没有受到挑战,直到赫鲁晓夫发表否定斯大林的言论(参见第二十一章→东欧→苏联→非斯大林化)后,1956年才出现了波及整个东欧的反抗浪潮。
1947年5月30日,共产党政变 费伦茨·纳吉总理的政府被推翻。
1956年7月18—22日,共产党政府内部的整顿 这表明党内、国内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不安定因素。
1956年10月23日,焊发暴动 这是由于安全警察企图镇压布达佩斯的示威而引发的。苏联占领军向示威者开枪(10月24—25日)。革命委员会的活动遍布全国。在立宪会议上,形势意外突变,共产党政府被推翻(10月25日)。同时中间派共产党人伊姆霍·纳吉建立了一个亲西方的政府。被剥夺共产党总书记职务的格罗·埃诺要求苏联派兵。包括匈牙利共产党军队和苏联军队参加的战斗遍布全国。
1956年10月28日,纳吉宣布苏联同意撤军 之后,战斗暂时干息下来。
1956年11月1……4日,苏联大规模出兵 苏联采取了突然袭击的行动,派遣约20万人的军队,2500辆坦克和装甲车包围了布达佩斯。纳吉呼吁联合国予以帮助。苏军发动了进攻,抓获了纳吉及其政府成员(11月4日),并横扫了整个布达佩斯。战斗中有近25000名匈牙利人和7000名俄罗斯人被杀。
1956年11月5……30日,骚乱和战斗 到月底,10万多名难民逃往西方。
波兰
自1947年后波兰就是一个苏联的卫星国。
1949年,俄罗斯人指挥波兰军队 苏联元帅康土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就任国防部长和波军总司令。
1950年6月7日,与东德达成边界协议 双方承认奥德—尼斯河边界线为正式边界。
1956年6月28……29日,波兹南暴动 暴动被苏军镇压,死亡50多人,数百人受伤,另有1000多人被投入监狱。
1956年10月,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担任总理 这位中间派波兰共产党领导人获释并恢复党的领导地位。此举缓解了紧张局势和民众的反抗,改善了国内生活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