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49年5月7日,停火 荷兰军队撤离日惹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新首都雅加达(6月30日)。
1949年11月2日,荷兰同意还给印尼全部主权
1950年8月15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宣布成立
1950—1961年,内战 程度不同的暴动遍布印度尼西亚,特别是苏门答腊和西里伯斯。
1955年4月18……27日,万隆会议 来自29个亚洲和非洲国家的代表会集万隆,其共同目标是消灭殖民主义,全体人民独立自主及所有国家加入联合国。
1957—1963年,印度尼西亚骚扰西新几内亚 印度尼西亚人声称荷兰应将这块领土(他们称为西伊里安)还给他们。
1962年1—8月,零星的敌对行动 在荷属西新几内亚海岸外活动的印度尼西亚鱼雷艇遭到荷兰军队的攻击(1月26日)。不久,苏加诺对荷属西新几内亚发动了游击战(2月20日)。
1962年8月15日,荷兰同意放弃西新几内亚 后来(1963年5月1日)荷兰正式把这块领土移交给印度尼西亚。
1962年12月,印度尼西亚挑起文莱暴动 暴动被英国军队镇压。
1963年5月18日,苏加诺被任命为终身总统
1963年9月15日,开始骚扰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联邦宣布成立后,苏加诺拒绝承认这个新联邦,称“我们将要战斗并摧毁它”,其后不断进行外交骚扰和游击战,印度尼西亚游击队也经常渗入马来西亚境内(参见上文)。
1965年1月21日,印度尼西亚退出联合国 这是对马来西亚获得安理会席位的抗议。
1965年10月1日,共产党政变未遂 印度尼西亚陆军镇压了共产党,反共、反华暴力风潮席卷印度尼西亚群岛。在参谋长阿卜杜勒·哈里斯·纳苏蒂安将军(他担任了国防部长)领导下,陆军企图瓦解印度尼西亚共产党。
1965年10—12月,屠杀共产党人 军队和反共集团屠杀了10万名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员(有些人估计数字更高)。其后果是大大削弱了苏加诺总统的权力,因为他一直得到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支持。
1966年2月21日,苏加诺解除政府中反共人士的职务 纳苏蒂安将军是苏加诺努力恢复其权力过程中被解除职务的15名反共内阁成员之一,其职务由左翼人士接任。此后军队暴力活动迅速发生。在总统府外示威的3名学生被警察杀死;骚乱遍及雅加达和爪哇(2月24日)。数千名被怀疑是共产党的人士被杀。
1966年3月12日,军人控制了政权,苏加诺成了傀儡 发动部分军事政变的领导人是苏哈托中将。印度尼西亚共产党被取缔;政府中的亲共人士被清洗。苏加诺所剩的少数权力后来也被苏哈托夺去(1967年2月20日)。
1966年6月1日,与马来西亚停止对抗 在曼谷经过四天和谈,虽然婆罗洲的沙巴和沙捞越的地位问题仍未解决,但双方还是宣布了上述决定。
1966年8月11日,与马来西亚签署条约 条约在雅加达签署,正式结束了两国不宣而战的状态。
1966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重返联合国 美国也恢复了经济援助。
1968年3月27日,苏哈托被任命为总统 这项任命是由人民协商会议宣布的,从而正式结束了苏加诺政权。五年后,苏哈托再次当选总统(1973年3月)。
菲律宾
1946年7月4日,菲律宾共和国成立 1946……1954年,民抗军的活动这个由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政党控制了中吕宋,与政府军进行了近10年的内战。反游击队的作战行动取得成功的主要负责人是国防部长拉蒙·麦格赛赛。
1947年3月14日,与美国签署协议 美国和菲律宾签署了为期99年的基地协议。
1952年4月15日,民抗军领导人被捕 菲律宾军队俘获了共产党领导的民抗军领导人威廉·J.波默罗伊。
1954年,菲律宾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参见第二十一章→东南亚→东南亚条约组织)
1962年6月22日,菲律宾对北婆罗洲的沙巴省提出主权要求 其根据是英国在19世纪占领沙巴之前该地为苏禄苏丹所有。这一要求导致后来与马来西亚关系紧张。
1964—1974年,反对共产党民抗军的游击战 菲律宾共产党从50年代初的失败中恢复过来(参见上文),创建了一支新军队,以取代民抗军,称为人民解放军,主要在中吕宋地区活动。这支人民解放军的战术与越共的战术相似,他们将地下活动与有选择的手段结合起来,以在当地博得声誉。政府的镇压行动使新民抗军难以获得更大的成功,但也无法摧毁这些游击队。
1966年9月16日,签署《减少美国基地和租借期限的协议》 美国租借菲律宾基地的期限由99年减至25年。
1966年9月25日,菲律宾工兵营抵达越南 这支部队最初为1000人,最后达2000人。派出这支部队是要表明菲律宾遵循东南亚条约组织制定的政策。
1970—1974年,南部群岛穆斯林反叛 他们利用历来存在的伊斯兰和天主教的对立,发动了小规模战争。
1972年9月23日,菲律宾颁布戒严令 由于民抗军和人民解放军在吕宋和棉兰老活动,费迪南德·马科斯总统颁布戒严令。
东亚
亚洲和太平洋理事会
亚太理事会在汉城成立(1966年7月14—16日)。成员国包括日本、韩国、“中华民国”(台湾省)、南越、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除了偶尔发表全面支持南越反对其共产党敌人的声明外,亚太理事会的影响很小,在各成员国的政策中也不占有突出地位。
中国(国民党政府)
1927年爆发的国民政府(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内战,仅因对日战争而暂时中断了。到日本投降时,内战更加激烈。蒋介石(1887—1975年)的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彻底失败后,从大陆撒到了台湾(1949年)。在美国支持下,他在台湾仍声称自己是现由毛泽东(1893—1976年)在北京领导的中国大陆的合法政府。
1945年8月14日,与苏联签订条约 该条约确立了苏联和蒋介石国民政府之间的友好和同盟关系(参见第二十一章→东欧→苏联→与中国签署条约);中国东北铁路和大连港将由中苏共管30年,旅顺港将成为苏、中海军基地;中国承认外蒙的独立(《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实质上是落实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中,美苏已达成的秘密政治交易的产物——编者注)。
1945年8月,中国内战再度爆发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拒绝蒋介石原地待命的命令,纷纷调动以尽可能多地解放日占领土。为使国民党接受盟国认可的日本投降条件,也为了阻止共产党接收整个华北地区,蒋介石的陆军参谋长——阿尔贝特·C.魏德迈将军,提供美国飞机和轮船把国民党部队转移到中国中部和北部(8—10月)。到10月中旬,以这两种方式大约转移了50万名国民党部队。
1945年8月28日,美国促成国共谈判 在劝说蒋介石发出邀请之后,美国大使亲自护送毛泽东到重庆参加和平会议。近两个月之后,谈判破裂。
1945年9月30日,美国海军陆战队抵达 中国美国第一陆战师和其他部队在河北东部和山东登陆,这支部队不久增加到53000人。他们占据了北平、天津及北方沿海地区。
1945年11月15日,国民党军在东三省西南地区发动攻势 国民党要求经海路将其部队从辽东半岛调入东北,但被根据日本投降条款驻扎在这一地区的苏联军队拒绝。国民党军队在秦皇岛登陆,那里驻扎着美国海军陆战队。他们越过长城攻入苏占区以外被共产党军队占据的地区。
1945年11月30日,共产党在山东发动攻势 陈毅的新四军解放了未被美国海军陆战队占据的大部分地区。1945年12月5日,赫尔利指责外联处官员赫尔利(1883……1963年)对其促成国共和谈的努力失败感到失望,宣布辞职(11月26日)。此时他指责他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亲共的美国外事官员从中作梗”。
1945年12月14日,马歇尔充当调解人 美国陆军上将乔治·C.马歇尔(1880—1959年)刚从美陆军参谋长的职位上退役,便以杜鲁门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被派往中国,执行调解国共纠纷的使命。
1946年1月14日,中国停战 这部分是马歇尔调停的结果。尽管频繁发生破坏停战的事件,而且停战也不适用于中国东北,但这次停战还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生效了近六个月。
1946年2月25日,国共合作 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代表与马歇尔将军和其他美国调解人会晤,同意将中国军队统一成一支国民军,其中国民党保留50个师,共产党保留10个师。几周后这项协议即遭破坏。
东北的作战行动(1946—1948年)
1946年3月1日,苏联开始从中国东北地区撤军 当国民党军从西南部向主要的公路和铁路推进时,分散在农村的共产党军则向城市挺进。苏联已完全拆除了日本建造的工厂和工业设施,并将设备运到西伯利亚。然而,苏联人还是留下了大量所缴获的日本军事装备。这些装备可能会落到中国共产党军队手中,足以装备全部中国共产党的军队。
1946年3月10……15日,沈阳之战 苏联人刚撤走的第二天,一场争夺沈阳的战斗打响了。国民党军取得了胜利,他们接着向北挺进。
1946年3月17日,第一次四平之战 中国共产党军队的一次大规模反攻击退了国民党军的先头突击部队。共产党军队挖壕固守这个重要的铁路枢纽。
1946年4月14……18日,第一次长春之战 一支由4000人组成的国民党分遣队被空运至长春,但被数量占优势的共产党军队赶了出去。
1946年4月16日……5月20日,第二次四平之战 孙立人率领参加过缅甸战役的国民党新一军7万名精锐,占领四平。随后,国民党军立即向北部的长春推进。
1946年4月25……28日,共产党军队占据了哈尔滨和齐齐哈尔 当苏联完全从东北地区撤军(3月3日)后,国民党政府没有采取措施派军队占据这些北方城市。
1946年5月22日,共产党部队撤出长春 国民党军占领了这座城市并继续向北推进。
1946年6月1日,横渡松花江 面对共产党军队的顽强抵抗,国民党军继续向哈尔滨推进。
1946年6月7……30日,中国东北地区停火 这部分是马歇尔将军努力调解的结果。国民党军在双城停止攻击。当和谈破裂时,双方又恢复了敌对行动。
1945年6……12月,东北战局陷入僵持状态 停战期间,共产党军队加强了在哈尔滨以南的防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受阻。国民党军队现有20万多人,占据着东北中部和南部重要的枢纽地区,以及松花江以北的一个桥头堡,并控制了铁路。在这些地区的消耗使国民党军队没有能力增加援兵攻打哈尔滨。共产党在东北兵力已达50万人之多,并占据着农村,但还不能向国民党军队发动有力的进攻。在美国停止军事援助(参见下文)后,为了养精蓄锐,使中国其他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发动攻势,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完全转入了防御(参见下文)。
1947年1……3月,共产党在松花江上发动试探性进攻 林彪(1907……1971年)指挥东北的共产党军队越过松花江向国民党军桥头堡西南部发动了三次攻势,但都被击退。
1947年5……6月,松花江攻势 大约27万名共产党军队聚集在长春、吉林和四平周围。这三个城市都被包围,只能空运补给品。国民党军撤离了其桥头堡。两支国民党军从辽东向北突围。
1947年6……7月,第三次四平之战 共产党部队很快攻占了这个铁路枢纽(6月16日),但最终被击退。由于双方都在准备采取进一步的行动,随后出现了一段平静时期(7……8月)。
1947年9月20日,共产党部队开始向辽西走廊发动攻势 其目的在于切断沈阳和中国北部的陆路交通。国民党在东北的战区司令官郑洞国指挥国民党军反攻,最后保住了这个走廊。
1948年1……2月,再次对辽西走廊发动攻势 蒋介石飞到沈阳亲自指挥作战。国民党军再次发动反攻,保住了走廊。蒋介石飞回南京。
1946年3……9月,国民党军不断被消灭 共产党军队强大的压力逐步瓦解了国民党军的防御。国民党军撤离吉林以加强被围的长春的守卫力量。这种防御姿态大大地影响了国民党军的土气。
1948年9月12日,再次对辽西走廊发动攻势 共产党军队解放了该走廊,打退了国民党军企图打通通向南部交通线的一切进攻。蒋介石飞至北平指挥作战。他发现东北的形势已不可救药,于是命令守军撤退,向南突围。共产党解放了长春。
1948年10月27……30日,沈阳…锦州之战 撤退中的国民党军3个兵团被共产党部队大规模的反攻击溃。全部人马被杀、被俘或被打散。国民党军将领廖耀湘被俘。
1948年11月1日,沈阳易手 剩下的小股国民党守军投降。到年终,共产党解放了整个东北。国民党损失了30万名最精锐的部队(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在东北的军事攻势即为“辽沈战役”——编者注)。
华北和华中的作战行动(1946—1949年)
1946年5月1日,国民党政府首都迁至南京 国民党政府正式从重庆迁往南京。
1946年5月5日,汉口冲突 这是1月达成停火协议(参见下文)以来发生的多起破坏停火事件之一。
1946年7……11月,国民党军在华北发动攻势 蒋介石借口中国共产党多次破坏停战协议是在挑衅,下令发动大规模进攻,夺取华北,阻止共产党军队构筑防御工事。国民党军占领了江苏大部分地区,打通了山东省内的济南—青岛铁路,占领了热河和河北大部分地区。共产党军队发动了小规模反攻,在陇海铁路线和山西北部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1946年7月29日,美国中止援助军事装备 一方面,马歇尔将军被国民党军的进攻所激怒,另一方面共产党对美国援助国民党进行内战发动了宣传攻势。在这种情况下,马歇尔将军命令禁止向国共双方提供军事援助。实际上受影响的只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蒋介石命令东北的国民党军继续进行防御,但又在华北继续进攻,他相信在补给耗尽前他能获胜。美国的这一行动对国民党的军事形势产生了严重的现实影响和心理影响。
1946年9月,美海军陆战队开始撤离 许多中国人认为,这进一步表明美国抛弃了国民党政府。
1946年11月8日,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停火 他通知马歇尔将军他愿恢复和谈,国民党毫无诚意的建议和美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