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核力量的临时计划。后来,苏联总理吉洪诺夫警告说,如果西德国会不改变其在部署中程核力量上的立场,苏联将继续部署导弹并在战争中使西德遭受灭顶之灾。
1983年11月22日,西德国会投票同意部署美国的中程弹道导弹 西德国会投票通过,同意在西德领土上部署美国的中程弹道导弹。这一表决结果使苏联退出日内瓦裁减中程弹道导弹谈判(参见第二十二章→裁军活动→苏联退出中程核力量谈判)。
1985年12月18日,西德同意战略防御计划 西德工业界决定为实现该计划研究相应的技术。
瑞典
1981年10月27日—11月6日,苏联潜艇在瑞典海域搁浅(参见第二十二章→西欧→苏联→苏联潜艇在瑞典水域搁浅) 苏联的一艘潜艇在瑞典卡尔斯克鲁纳海军基地搁浅。
丹麦
1983年12月1日,丹麦议会投票反对北约在其领土上部署中程弹道导弹 丹麦议会投票反对在其领土上部署美国的“潘兴”Ⅱ式中程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继后,丹麦议会投票通过了这一决议,而且还决定不向北约提供部署此类导弹的资金(同年12月7日)。
意大利
1981年12月17日—1982年1月28日,美国将军被恐怖主义分子扣押为人质 美军准将吉米·道吉尔于1981年12月17日在维罗纳自己的公寓中被恐怖主义分子绑架并扣押作为人质达42天之久。美国政府为此照会意大利政府迅速解救吉米·道吉尔。经过严密的搜查之后,意大利警方的一支反恐怖主义特种部队突然冲进关押道吉尔的建筑物将他解救出来。
1982—1984年,意大利向贝鲁特派遣维和部队(参见①第二十二章→重大战争→黎巴缴战争→部署多国维和部队;②第二十二章→中东→黎巴嫩→部署多国维和部队;③第二十二章→中东→黎巴嫩→多国维和部队撤出黎巴缴)
1983年3月30日,意大利支持部署中程弹道导弹 意大利政府支持美国—北约《关于裁减欧洲中程弹道导弹的临时决议》,事后意大利专门表示支持部署“潘兴”Ⅱ式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5月29日)。
西班牙
1975年,西班牙从里奥德奥罗撤军(参见第二十二章→非洲→北非)
1975年11月22日,西班牙恢复君主制度 在佛朗哥死后,他的继承人胡安·卡洛斯·德·博尔冯继位。登基后,他立即在西班牙进行政治改革,建立议会民主制。
1979—1983年,巴斯克分裂主义分子进行恐怖主义活动 激进的巴斯克分裂主义分子加紧进行恐怖主义活动。西班牙军官经常是他们袭击的对象。1980年10月25日,胡安·卡洛斯国王倡议的《自治法案》在巴斯克进行的全民公决中被通过。但激进主义分子进一步要求全面独立并继续进行暴力活动。政府向巴斯克派遣军队(1981年3月23日)。分裂主义分子在巴斯克省和西班牙其他地区继续进行顽强的暴力抵抗活动。
1981年2月23日,企图发动政变 西班牙高级军官由于对西班牙议会民主不满,企图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政府并控制国家政权。一名共谋者带领着民警将内阁和下院的350名议员扣押作人质。巴伦西亚城防司令宣布实施戒严。与此同时,国王的高级军事顾问阿方索·阿马达·科明建议国王控制军队并实施军事统治。卡洛斯国王拒绝了他的建议。他通过电话和广播说服军队继续忠于政府。共谋者们投降并被逮捕(2月24—26日),他们后来受到军事法庭的审讯并被判处监禁。
1982年5月30日,西班牙加入北约 经北约所有成员国同意,西班牙成为北约的第十六个成员国。
1982年10月2日,挫败一起政变 忠于国王和民主制度的西班牙当局在预定10月27日举行的国家大选之前发现并挫败丁一起计划中的阴谋政变。三名高级官员被逮捕。
1983年2月24日,与美国签署《军事基地使用议定书》 西班牙与美国签署了一项关于同意美国使用在西班牙的军事基地协议。
1983年6月2日,西班牙不同意签署《关于部署中程弹道导弹的协议》 西班牙政府反对北约在西班牙领土上部署“潘兴”Ⅱ式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1986年3月12日,西班牙继续留在北约 在全民公决中,民众投票支持政府的决定,西班牙将继续留在北约。这次全民公决规定,西班牙不得拥有核武器。西班牙的军队不受北约一体化司令部的指挥,美军在西班牙领土上的部队不得超过12500人。
葡萄牙
1975年,葡萄牙在安哥拉进行维和行动(参见第二十二章→非洲→西非→安哥拉)
1975年3月11日,挫败一起右翼分子政变 忠于政府的武装力量部队挫败了一起阴谋政变。原临时总统安东尼奥·斯平诺拉将军被指控领导这起政变,但他否认与此次政变有任何牵连。
1975年11月25—28日,挫败一起左翼反叛 在两个多月的政治动乱之后,军队和地方的左翼分子企图推翻新的以海军中将阿兹维多为首的温和政府。反叛的空军部队占领了四个空军机场、空军指挥中心和国家电台、电视台。陆军突击部队经过激烈的战斗镇压了这起反叛事件。
1982年8月12日,取消革命委员会 葡萄牙在停止军人执政后,国会进行投票表决,取消了革命委员会。
苏联
1975—1983,苏联向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派遣军事顾问 苏联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技术援助并派遣了军事顾问(参见古巴、安哥拉、也门、南也门和阿富汗有关内容)。在向其附庸国大量派遣军事顾问的同时,苏联还大力加强其海军的建设,在全球许多战略要地,包括古巴和越南,建立海、空军基地,以提高其全球兵力投送能力。
1976年12月26日,据称苏联争取战略核优势 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央情报局的最新国家情报估计比往年要悲观得多。据估计,苏联正在努力争取战略核优势。
1977年9月26日,苏联…华约地面部队的力量在增长 据报纸报道,苏联在10年内将将其地面部队增加30个师,使地面部队兵力达到170个师。
1979年5月30日,据称,苏联正在努力掌握实施首次突击的能力 美国国防部长布朗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年度讲演时说,苏联正在努力掌握实施首次突击的能力。这意味着,苏联如果发动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可以摧毁美国整个实施第二次打击的报复力量。
1979年12月17日,苏联海军正在发展成为一支全球性海军 据美国海军专家判断,苏联正在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使其具有全球投送兵力的能力。苏联海军上将谢尔盖·戈尔什科夫负责领导这场大规模的海军建设,
1979年12月25—28日,苏联入侵阿富汗(参见第二十二章→南亚→阿富汗→苏联入侵阿富汗)
1980年1月3日,苏联拒绝与北约进行中程弹道核导弹谈判 苏联拒绝了北约提出的关于进行削减中程弹道核导弹的谈判。他们宣称,北约决定部署新型的“潘兴”Ⅱ式中程弹道导弹导弹和巡航导弹(1979年12月12日)破坏了此次谈判的基础(参见第二十二章→裁军活动→美苏举行裁减中程核力量谈判)。
1980年3月20日,苏联否认破坏了禁止生物武器的条约 苏联否认1979年4月在斯维尔德洛夫城发生的一起炭疽热流行病事件,是由于苏联生物武器产生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事故所造成的说法。
1980年4月18日,苏联试射反卫星武器 苏联试射了一种反卫星武器——“宇宙1174”。在此之前,苏联发射了目标卫星——“宇宙1171”(4月3日)。
1980年9月18日,据报道,苏联正在改进其战略反弹道导弹系统 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透露,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比起前几代来已大大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削弱美国的战略威慑能力。美国的情报机构也提供了确切的情报,反映苏联已换装了相控阵探测雷达,提高了其战略反弹道导弹系统的预警能力。但美国并不认为这违反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因为该条约规定美苏双方均可拥有一个反弹道导弹基地。
1980年10月2日,苏联的“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开始服役 据报道,苏联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正式开始服役,这将大大提高苏联战略海军的进攻能力和防御能力。
1981年1月9日,苏联又有一艘攻击潜艇下水 一艘被美军海军情报机构称之为“O”级的攻击潜艘下水了。该级潜艘的排水量为1万吨,最大航速可达到40节。
1981年9月23日,报道说苏联取得了中程弹道导弹优势 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透露,苏联已在中程弹道导弹方面取得优势,苏联拥有的中程弹道导弹弹头的数量是北约的三倍。
1981年9月29日,苏联通过技术转让提高其军事能力 据美国国防部的一份小册子透露,苏联通过各种合法的或非法的手段,获取西方的技术提高其军事能力。
1981年10月27日……11月6日,苏联的一艘潜艇在瑞典水域搁浅 苏联的一艘潜艇在卡尔斯克鲁纳海军基地附近搁浅。苏联解释,这事故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天气恶劣和艇上的导航系统出了故障。但瑞典方面不同意苏联方面的这种说法。经瑞典方面调查发现,在潜艇的鱼雷发射管附近发现有放射线。瑞典指出,这一事实与苏联一贯所说的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无核区的说法根本不符。而苏联则坚持说,潜艇上没有任何核物质。
1983年9月1日,苏联击落韩国的一架商业飞机 苏联飞行员在萨哈林岛附近击落了韩国的007号航班客机。这架客机显然是在飞往汉城的途中偏离了航线。苏联在跟踪了这架飞机几小时后,派战斗机使用导弹将其击落了。机上的26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1983年11月23日,苏联退出中程弹道导弹裁减谈判(参见第二十二章→裁军活动→苏联退出中程核力量谈判)
1983年12月8日,战略武器削减会谈无限期推延(参见第二十二章→裁军活动→美国声称苏联破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和日内瓦谈判)
1983年12月15日,中程弹道导弹裁减宣告无限期休会(参见第二十二章→裁军活动→美国声称苏联破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和日内瓦谈判)
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卒 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安德罗波夫执政15个月后死去。契尔年科被政治局推选为总书记。
1984年3月16日,欧洲常规力量裁军谈判在日内瓦复会
1984年5月20日,苏联宣布,它将在美国海岸以外部署更多的武装潜艇 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基诺夫元帅指出,这次部署主要是针对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程弹道导弹而做出的反应。
1985年1月7……8日,同意恢复裁军谈判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和苏联外长葛罗米科在日内瓦进行了会晤,同意恢复核裁军谈判。
1985年3月10日,契尔年科卒,戈尔巴乔夫被政治局推选为总书记
1985年3月12日,美苏恢复军控谈判 美苏两国同意分组进行谈判,以解决战略核武器、中程核武器和空间武器控制问题。
1985年3月25日,苏联卫兵开枪打死一名美军军官 美军少校阿瑟·尼科尔森在东德的路德维希卢斯特观察一辆苏联坦克时被苏军卫兵开枪打死。苏联方面称,这位美军军官进入了禁入区。但美方否认这种说法。它说,这位美军军官被委派到东德担任军事联络官,他是根据战后协议参观东德举行的军事活动。
1985年4月7日,戈尔巴乔夫宣布停止部署导弹 苏联领导人宣布,苏联将停止部署中程弹道导弹。但美国不同意做出相应反应,因为它认为美国在中程导弹数量上与苏联的差距是10:1,苏联已遥遥领先。
1986年1月15日,戈尔巴乔夫号召世界禁止核武器 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停止试验核武器三个月并建议到2000年世界全面禁止核武器。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巨大爆炸和随之而发生的大火释放出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污染区包括乌克兰、苏联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1986年10月11—12日,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冰岛会晤 尽管美苏在一些主要裁军协议上能够达成共识,但由于苏联反对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或称“星球大战”计划),美苏未能实质性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1987年12月8日,美苏签署《中程导弹条约》 该条约规定,美苏两国将销毁所有的射程在480—5440公里中程弹道核导弹(美国1752枚,苏联859枚)。华约也同意签署该条约(12月11日)。
1988年1月7日,苏联宣布从阿富汗撤军 在美国发起的苏联与阿富汗游击队谈判中,双方达成协议。苏联开始计划从阿富汗撤军。后来(2月8日),苏联又宣布,撤军从1988年5月15日开始并在10个月内完全撒出。对此阿富汗游击队也表示同意。
1988年2……3月,阿塞拜疆发生动乱 基督教徒与穆斯林在苏姆加伊特交火,造成31人死亡(阿塞拜疆方面称,造成300人死亡)。亚美尼亚的基督教徒要求将阿塞拜疆的纳—卡地区划给亚美尼亚苏维埃共和国,使之与亚美尼亚成一体。当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拒绝了亚美尼亚的统一要求时(3月23日),在亚美尼亚发生了暴力冲突。苏联向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派遣了军队和秘密警察部队,制止计划进行的示威游行。
1988年4月14日,苏联签署了《从阿富汗撤军的协议》苏联计划开始撤军(5月15日)。
1988年10月1日,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为继续推行早些时候开始的改革(6月),戈尔巴乔夫被苏联最苏维埃任命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988年11月16日,爱沙尼亚摆脱苏联的控制 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决定停止使用爱沙尼亚现行的国家宪法。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此举是违法行为(11月26日)。戈尔巴乔夫哀叹,民族主义的崛起意味着苏联将面临一场灾难(11月27日)。
1988年12月7日,戈尔巴乔夫宣布将单方面裁减常规力量 在联合国大会上,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裁减军队50万,占苏联武装力量总人数的10%。另外,苏联还将从东欧撤出坦克1万辆、火炮8500门、飞机800架。
1989年2月15日,苏联完成从阿富汗撤军 苏联在这场战争中有15000人被打死,37000人被打伤。
1989年4月9日,苏联军队在镇压格鲁吉亚叛乱中使用毒气 一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