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利,并退往伊斯特拉半岛过冬。
403年6月,维罗那之战 阿拉里克并不想放弃他的入侵计划。他准备等勃伦纳山隘的积雪一融化就通过这一山隘,到达雷提亚,而后再向罗马防守兵力薄弱的高卢地区进军。斯提利科获得了哥特人的计划。在维罗那北部阿底塞斯(阿第哥)河的一处狭长的谷地中,哥特人遭到了斯提利科部分先头部队的阻击而停止前进。斯提利科而后从冀侧发起攻击,阿拉里克似乎还能够集合起他的部队,保持良好的秩序,可能经过今特伦特或巴萨诺,向东撤退;或者,他很可能同斯提利科进行了一场交易。洪诺留将其首都从米兰迁往帝国的腹地拉文纳,该城位于难以接近的一个咸水湖和一片沼泽地后面,只有两条狭长的通路,易守难攻。
404年,阿拉里克和斯提利科再次讲和 阿拉里克拒绝依附东罗马皇帝阿喀丢,被斯提利科任命为伊利苗孔的地方军事长官,并帮助他控制这个省区。在这以前,阿拉里克曾为君士坦丁管理该省区,因为西罗马正在同“蛮族”以及东罗马作战,因此,斯提利科同阿拉里克讲和。
405年,拉达盖苏斯入侵 原来居住于今波兰的巴尔提克、立陶宛和东普鲁士地区的一些日耳曼民族,开始向意大利迁移。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蛮族”迁移。居住在上述地区的各个日耳曼民族,由于再也无法忍受匈奴的压迫,开始联合起来,由一个叫做拉达盖苏斯的酋长统一领导。这次民族迁移的确切人数我们不是很清楚,估计有将近50万人,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能够直接参加战斗的青壮年。这些民族中主要是汪达尔人、苏艾维人和勃艮第人,也有一些哥特人、阿兰人和其他一些小民族。这些入侵者似乎在这一年的年底越过了阿尔卑斯山脉,在波河谷地过冬。斯提利科注意到这次入侵,但缺乏足够的力量对他们进行玫击。
406年,拉达盖苏斯向南机动 拉达盖苏斯率领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士兵,大约有7万人,推进到意大利中心地区;剩余的部队和大多数非战斗人员,留守意大利北部地区。斯提利科率领大约45000人,其中有3万人是军团士兵,外加一些乌尔丁率领的匈奴部队,以及阿兰和哥特人的骑兵中队,开始向前机动,迎战这些“蛮族”。
406年,围攻佛罗伦萨 这些缺乏训练的“蛮族”开始围攻佛罗伦萨城。斯提利科首先派重兵给这个城市护送去一批粮食,而后开始对这些“蛮族”进行封锁,像恺撒一样,构筑了很长的防御壁垒,中间由堑壕相连,组成了一道完整封锁线。这些“蛮族”弹尽粮绝,开始挨俄,不久被迫投降。拉达盖苏斯被处决,他的残余的士兵均被贩卖为奴。
406—410年,“蛮族”向高卢迁移 拉达盖苏斯剩余的部队开始撤退,翻过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日耳曼南部地区。这次机动由各个民族单独组织,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日耳曼的苏艾维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和亚洲的阿兰人。汪达尔人的一部分被马科米尔率领的法兰克人截断,遭受严重损失,其酋长哥第笈斯克鲁斯被杀。在随后的两三年中,这些民族的所有人员,包括剩余的汪达尔人,跨过莱茵河上游,进入高卢地区,开始了日耳曼人入侵该地区的高潮。
407—408年,君士坦丁篡权 君士坦丁曾是不列颠军队中的一名普通士兵,406年(?)被他的追随者推举为皇帝。他将罗马守卫部队全部驱逐出不列颠,赶过了英吉利海峡,将他的控制范围扩大到整个高卢和西班牙地区。当他在整个高卢地区初步建立自己脆弱的统治的同时,为尽快阻止“蛮族”的掠夺,其子康士坦丁和将军吉郎塔斯以他的名义征服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
407—450年,罗马放弃不列颠 君士坦丁收复不列颠,意味着罗马实际上放弃了这一地区,使其成为一个在当地不列颠—罗马人领导下的一个半独立的国家,并拥有自己的军队,以防御撒克逊海盗的侵袭。
408年,谋杀斯提利科 在洪诺留指使下,一些人谋杀了斯提利科。大批斯提利科的忠实拥护者也被谋杀。斯提利科的“蛮族”辅助部队,因此转而开始反对皇帝,迫切要求阿拉里克返回意大利来保护他们,并替他们被谋杀的首领报仇。
阿拉里克同罗马作战(409—410年)
409年,阿拉里克第二次入侵意大利 阿拉里克率军再次经过阿奎莱亚,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北部地区。409年,他在克雷莫纳附近渡过波河,直趋罗马。洪诺留躲进易守难攻的拉文纳城,而不管罗马城的安危。罗马城不久就因为饥荒和瘟疫变得绝望。罗马元老院同意付给阿拉里克一笔重金,以求他解除对罗马城的围困。这些哥特人而后在托斯卡纳过冬,在那里,阿拉里克开始同洪诺留谈判。由于罗马皇帝洪诺留不能满足他提出的条件,因此阿拉里克又开始围困罗马城,并扶持了一位傀儡皇帝,然后向拉文纳城推进。由于无法占领拉文纳城,阿拉里克返回罗马城郊区。
410年8月24日,占领并洗劫罗马城 经过短期围攻以后,罗马城被叛徒出卖给阿拉里克。阿拉里克指挥其哥特人士兵,对罗马全城进行洗劫。这场浩劫,持续了六天之久。在这以前,罗马从没有被外国侵略者占领。阿拉里克而后离开罗马城,穿过干巴尼亚平原,进入意大利南部地区。这一年的12月份,正当他准备入侵西西里和非洲时死去。他的姐夫阿陶夫继承了他的位置。
409—411年,高卢和西班牙地区的动乱 与此同时,洪诺留对意大利所遭受的苦难并不在乎,正准备着手从君士坦丁和康士坦丁的手中夺回高卢。在高卢的占领军中,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君士坦丁和他的儿子康士坦丁、已经背叛君士坦丁的将军吉郎塔斯和洪诺留的将军君士坦堤亚斯。当吉郎塔斯在411年的维埃纳之战中击败并杀死了康士坦丁以后,君士坦丁的部队大多数也都背叛了他,而投靠君士坦堤亚斯。君士坦丁率领剩余的兵力返回西班牙,在那里他被入侵的“蛮族”阻止,不久又被君士坦堤亚斯围困在阿雷拉特(阿勒斯)城。当君士坦堤亚斯击败了埃多比克率领的救援部队以后,君士坦丁被迫投降,并在监押中死去。
412—414年,西哥特人入侵高卢 洪诺留的诡计导致了另一场混乱,四个主要竞争者再次在高卢地区展开角逐:阿陶夫和他的西哥特人;勃艮第人支持自封的皇帝佐维纳斯;君士坦堤亚斯以及罗马的“蛮族”将军C.波尼法斯。这次角逐的最终目的就是争夺对高卢的控制权,洪诺留的妹妹加尔拉·普拉茜底娅也是他们争夺的对象。洪诺留已经将普拉茜底娅许配给君士坦堤亚斯,但后来又许配给了阿陶夫,其条件是他必须把在高卢地区的其他“蛮族”清除出去。412年,佐维纳斯被阿陶夫杀害,西哥特人而后于413年对整个高卢南部地区肆意践踏和蹂躏,只有马赛里亚(马赛)城躲过了这场浩劫,当时波尼法斯以洪诺留的名义,成功地保卫了这一城市。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君士坦堤亚斯曾击败了阿陶夫,但不久他就奉命返回意大利。414年,阿陶夫宣布高卢已经回归帝国,并且与普拉茜底娅结婚。
415—419年,西哥特人入侵西班牙 在洪诺留的诱使下,阿陶夫率领西哥特人于415年翻过比利牛斯山脉,为罗马帝国征服西班牙,416年他被谋杀。其继任者华里亚击败了阿兰人、苏艾维人和汪达尔人,将他们赶到了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地区。华里亚在整个西班牙重建起帝国的统治。419年,为奖赏华里亚的功绩,洪诺留将阿基坦或图卢兹地区划归他统治,古老的罗马帝国内部第一次成立了一个“蛮族”的独立王国。华里亚死后,阿拉里克的儿子狄奥多里克一世成为图卢兹王国的国王(419—451年在位)。与此同时,阿陶夫的遗孀普拉茜底娅于419年与君士坦堤亚斯结婚。
420—428年,汪达尔人在西班牙复兴 加利西亚的汪达尔人曾被西哥特人击败,但在国王古恩德里克的领导下,很快就从失败中恢复过来。他们首先击败了苏艾维人,而后又在421年击败了罗马派往西班牙的新的军事统帅卡斯堤努斯,在伊比利亚半岛取得了霸权地位。428年,古恩德里克死后,他的兄弟盖塞里克继承了他的王位。在赫门里克领导下的苏艾维人试图挣脱汪达尔人的束缚,但在428年的梅里达之战中,盖塞里克在阿那斯(古阿第亚那)河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423—425年,约翰篡权 421年,君士坦堤亚斯死后,他的遗孀普拉茜底娅与她哥哥洪诺留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了,她带着儿子瓦伦提尼安到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在君士坦丁堡的宫廷寻求避难。洪诺留一死,西罗马在拉文纳的皇位就被他的大臣约翰(约翰尼斯)篡夺。狄奥多西派阿达布里亚斯和阿斯帕父子两人率军前去废黜篡权者。阿达布里亚斯的舰队被暴风吹散,他本人也被俘虏;然而,阿斯帕从陆地机动,假道阿奎莱亚,到达拉文纳附近地区。在城内同盟者的支援下,阿斯帕于425年占领了拉文纳城,废黜并处决了约翰。瓦伦提尼安被扶上王位,但西罗马帝国的实际统治者是普拉茜底娅。为报答狄奥多西的援助,普拉茜底娅将伊利茵孔划给了东罗马。
424—430年,艾堤亚斯崛起 篡权者约翰曾经得到艾堤亚斯(390—454年)的支持。艾堤亚斯招募了一支“蛮族”人军队,主要由匈奴人组成,兵员由他的老朋友匈奴王鲁亚提供。424年,他率领这支军队由潘诺尼亚来到意大利。但他来得太晚了,以致于来不及营救约翰。艾堤亚斯很快同普拉茜底娅和瓦伦提尼安三世讲和,并取得了高卢地区的指挥权。425年,他在阿里斯之战中,击败了图卢兹国王狄奥多里克,粉碎了西哥特人征服普罗旺斯地区的企图。在同狄奥多里克讲和以后,艾堤亚斯又在一系列的作战中,战胜了在高卢境内的法兰克人和其他的日耳曼民族入侵者。到430年,除了西哥特的阿基坦以外,罗马又重新控制了整个高卢地区。
428年,波尼法斯反叛 在约翰篡权期间,波尼法斯(参见第七章→欧洲·地中海→阿拉里克同罗马作战→西哥特人入侵高卢)仍然保持对瓦伦提尼安和普拉茜底娅的忠诚。瓦伦提尼安登基以后,波尼法斯被提升为非洲总督。意识到他对普拉茜底娅的影响正受到艾堤亚斯的暗中破坏,加上痛恨朝廷对他以前的功劳并没有作出应有的评价,波尼法斯终于举兵反叛,并向汪达尔人酋长盖塞里克求援。
429—435年,汪达尔人入侵非洲 应波尼法斯的请求,盖塞里克率领一支由汪达尔人和阿兰人组成、大概有5万人的部队进入非洲。同时,波尼法斯却已经与普拉茜底娅重归与好,他企图说服汪达尔人停止向前推进,但并没有什么效果。波尼法斯发现,是自己将这些“蛮族”人请到了自己的省区内,现在却不得不同他们作战。430年,在希波城(今阿尔及利亚的波尼城)附近,盖塞里克两次击败波尼法斯,而后经过14个月的围攻,于431年占领了该城(希波城的大主教圣奥古斯丁在这次围攻中被杀)。利用罗马帝国内部争权夺利之机,汪达尔人不久就控制了除努米底亚(今突尼斯)东部以外的整个非洲西北部地区。
432年,拉文纳之战 普拉茜底娅对艾堤亚斯日益增长的权力十分惧怕。在汪达尔人围攻希波城期间,她将波尼法斯从非洲前线召回罗马。艾堤亚斯从高卢向意大利推进,被波尼法斯率领的帝国军队彻底击败。艾堤亚斯逃往潘诺尼亚,到他的老朋友匈奴人那里避难。波尼法斯在这一战中身负重伤(很可能是被艾堤亚斯所伤),不久死去。
433—450年,艾堤亚斯东山再起 艾堤亚斯率领一支庞大的匈奴部队从潘诺尼亚返回意大利,重获普拉茜底娅的好感,并授予他“副执政”的头衔,成为西罗马的实际统治者。435年,他同盖塞里克签订条约,承认汪达尔人对除了迦太基周围地区以外的非洲西北部地区拥有控制权。然后,他率领一支主要由匈奴人和阿兰人组成的军队,用他的大部分时间来恢复和保持高卢地区的稳定。435年,他粉碎了勃艮第人的反抗;436年,西哥特人再次企图占领高卢行省时,艾堤亚斯在阿勒斯击退了狄奥多里克,而后又在纳尔榜地区再次击败西哥特人;442年,双方进行了一些零星的作战后,艾堤亚斯和狄奥多里克签订了和约;为保证对哥特人占领区的卢瓦尔河流域的控制,他在奥尔良地区开辟了一块阿兰人殖民地;在同查罗第安领导下的法兰克人进行作战的几年中,他多次击败他们,最后他在445年允许这个百折不挠的“蛮族”在索姆河北部地区建立他们自己的王国;艾堤亚斯还镇压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437年在高卢地区发生的一次起义,对他的统治地位造成了直接的威胁。
435—450年,汪达尔人在盖塞里克领导下扩大势力 盖塞里克在巩固了他控制的毛里塔尼亚和努米底亚西部地区,并建立了一支势力雄厚的海盗舰队以后,于439年10月夺占了迦太基和努米底亚东部地区。第二年,他袭击了西西里岛,开始了汪达尔人的海盗生涯,对地中海形成的威胁长达一个世纪之久。艾堤亚斯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高卢地区,他求助于东罗马皇帝来打击地中海地区的海盗。狄奥多西派出一支舰队前往西西里,企图入侵非洲。但是,盖塞里克通过在海上的抢劫,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拿出一部分财富贿赂他的盟友―匈奴国王阿堤拉,发动对东罗马省区伊利芮孔和色雷斯的进攻。东罗马舰队奉命返回君士坦丁堡(参见下文)。
439—450年,苏艾维人在西班牙复兴 汪达尔人的离开,给苏艾维人提供了一个推翻罗马在西班牙脆弱的统治的机会。他们在酋长理柴尔的领导下,于439年占领了梅里达,又于441年占领了塞维里亚。在447年理柴尔死前,苏艾维人占领了除塔拉科尼西斯(今卡塔罗尼亚)以外的西班牙全部领土。理柴尔的继承者理柴阿里力图占领西班牙的东北部地区,但当艾堤亚斯派去增援部队以后被击退。
东罗马帝国与匈奴(408—45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