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204—1205年,额尔齐斯河之战 成吉思汗击败乃蛮部首领太阳汗,平定了蒙古地区的最后抵抗,其子古出鲁克逃到哈刺契丹(又称西辽)鞑靼人的地界避难,他后来窃据了哈刺契丹的汗位(参见第十章→东亚和中亚→内亚→蒙古的女真人征服契丹人)。
1206—1209年,同西夏的初步战争 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同西夏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开始了他对中原地区的征服活动。西夏由于版图缩小,承认了成吉思汗的宗主地位。
1211—1215年,同金的第一次战争 起初由于中国北部城市的防御工事十分坚固,也由于缺乏攻城技术,成吉思汗遭受挫折,但他逐步建立了一支攻城部队,到1213年征服金领土已远至长城,然后他率三路大军,进至长城和黄河之间金领土的心脏地带。他完全击败了金野战军队,使火与剑遍布北中国,众多的城市被攻克,最后在1215年围攻、占领并劫掠了北京(当时为金国首都,称为中都)。金帝被迫承认这位蒙古征服者的宗主权。曾为金所用的契丹官员耶律楚材转为蒙古人效劳,显然他在管理占领地人口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被成吉思汗在后来的征服活动中利用。
1209—1216年,古出鲁克和哈刺契丹人 逃亡者古出鲁克在花剌子模的穆罕默德沙支持下,忘恩负义地推翻了哈刺契丹汗,攫取了汗位。他准备同成吉思汗进行战争,而后者的间谍把这一切都报告了成吉思汗。
1217年,征服哈刺契丹 蒙古军队连续征战十年,已精疲力竭,故成吉思汗只派出2万人,在杰出的年轻将领哲别率领下,征讨古出鲁克。哲别鼓动鞑靼人叛乱,随后占领了这个国家。古出鲁克的军队在喀什噶尔之西被击败;古出鲁克被俘后处死;哈刺契丹被成吉思汗兼并。
对花剌子模帝国的战争(1218—1224年)
1218年,战争爆发由于波斯的花剌子模-土耳其统治者阿劳德·丁·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沙,中国史上称为摩呵末―编者注)侮辱蒙古使节,成吉思汗遂集合20多万人(包括辅助部队),兵分四路,分别由他和其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统领,出征花剌子模。他计划从东北攻入波斯,而哲别亦率少量军队从哈刺契丹攻入。
1219年,扬德之战 术赤和哲别率不多于3万人的军队,在费尔干纳盆地同穆罕默德拥有巨大数量优势的军队(也许20万人)进行了一场拉锯战。
1220年,蒙古军队推进 蒙古军队呈宽大战线前进。术赤兵力增加到约5万人,沿费尔干纳河谷而下,围攻苦盏。察合台和窝阔台各率约5万人,以平行的纵队越过巴尔喀什湖,包围锡尔河畔的讹答剌城。成吉思汗率同样规模的军队,向巴尔喀什湖北岸作大范围迂回,逼近锡尔河流入咸海的河口附近。哲别率2万人,穿过帕米尔向南进至阿姆河上游,随后进入外奥克西亚纳的心脏地带。
地图01 蒙古帝国(13世纪晚期)
1220年,穆罕默德出逃 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附近的穆罕默德,得知苦盏和讹答剌已被包围,哲别向其进军的惊人报告又接踵而至。当他率大军(可能有10万人)转向东南去保护他到呼罗珊和加尼的交通线的时候,传来了更令他瞳目结舌的消息―成吉思汗本人正从西面向博卡拉进军―这个方向是他完全没有料到的。蒙古军队迅速运动,对他们进军路线两旁数公里之内的地区都进行彻底的毁灭,这使花剌子模人大大夸大了他们的兵力。穆罕默德错误地认为包围他的军队比他多50万人。他惊慌地把剩余大军的大部分丢在博卡拉、撒马尔罕和其他要塞,而携家眷及少数卫兵南逃。
1220年,征服外奥克西亚纳 当成吉思汗到达博卡拉时,他的几个儿子劫掠并摧毁了苦盏和讹答剌。在上阿姆河流域,哲别击败了穆罕默德派来攻击他的土耳其军队,并向撒马尔罕进军,沿途掠夺、杀戮和毁灭。博卡拉向成吉思汗投降,他强迫居民推倒了城墙,随后向前急进,同撒马尔罕外面的其他军队会合。撒马尔罕有10万守卒,尽管进行了拼死抵抗,但很快就被攻占,遭到残酷的劫掠和毁灭,守军及大量居民被杀。
1220—1221年,追击 一支约3万人的军队在哲别和速不台两位将领率领之下,毫不留情地追逐着仓皇逃窜的花剌子模国王。在五个月之内,蒙古军队穿越其庞大的帝国,一直追到里海岸边。1221年2月,穆罕默德死于离海岸不远的一个小岛上,据说因心脏病而死。
1220—1221年,巩固 成吉思汗监督着窝阔台、术赤和察合台对花剌子模的征服,以及幼子拖雷对呼罗珊的征服。在赫拉特、梅尔夫和巴缅等地,穆斯林的抵抗较为持久,但并无效果。同时,成吉思汗的侦察人员和间谍发现穆罕默德沙之子札兰丁正在伽色尼集结一支新的军队。
1221年,皮尔万之战 正当成吉思汗将其诸子各部集中起来进行另一场战役时,札兰丁率12万人在伽色尼西北的兴都库什山脉中,击败了3万人的蒙古军队先遣部队。成吉思汗迅速移师报此一箭之仇。被花剌子模盟友抛弃的土耳其王子率约3万人退入旁遮普北部。成吉思汗以5万多人迫逐。
地图02 花刺子模帝国(哲别和速不台对默罕默德沙的追击)
1221年,印度河之战 土耳其人占据了印度河旁极为有利的防御阵地,其侧翼由山脉和河流的弯曲部保护着。土耳其军队猛烈反击,几乎突破了蒙古军队中部,但成吉思汗集结军队并派1万人翻越表面看来不能通过的山脉,攻击札兰丁的翼侧。由于受到两面夹击,土耳其的防线崩溃了。札兰丁自己乘其坐骑,过一绝崖边缘,跳入河中,在成吉思汗赞美的目光之下,逃到河对岸很远的地方。蒙古军队派几万兵马(参见第十一章剌东亚和中亚剌蒙古人的军事体制剌蒙古人的组织)追击;这些追击部队蹂躏了旁遮普的拉合尔、白沙瓦和木尔坦各区,但未发现土耳其王子。后来,得知德里苏丹一直拒绝庇护札兰丁,成吉思汗遂明智地避免为入侵印度而过分消耗其资源。他召回追击者,从旁遮普撤退,巩固其对伽色尼的征服(1222—1224年)。
哲别和速不台的远征(1221—1224年)
1221年,进入高加索 穆罕默德死后,哲别和速不台得到成吉思汗的允许,穿过高加索进入南欧进行武力侦察。得到增援后,其总兵力可能接近4万人,由哲别统领。穿过阿塞拜疆后,他们可能在亚美尼亚东部风景优美的阿拉斯河两岸过冬。
1222年,侵入俄罗斯 蒙古军队决定性地击败了集中起来参加第五次十字军东侵的格鲁吉亚大军,接着继续北进,进入俄罗斯大草原,粉碎了竭力阻挡其进军通路的山地部落。库曼人在库班河东岸的山麓小丘中进行了一场拉锯战,短暂地挡住了入侵者。蒙古军队将迅速的机动与战术诈欺结合起来,彻底击败了他们,占领了阿斯特拉罕,然后渡河追击。他们深入克里米亚,攻占了根诺人在东南岸的苏达克要塞,接着转向北进入乌克兰。
1222—1223年,在黑海边过冬 蒙古军队首领们感到他们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所以在返回蒙古以前,他们决定休整一下军队,并利用这段时间来获取北面和西面土地上的更多的情报。于是,他们的间谍很快就分布整个东欧和中欧。
1223年,伽勒伽河之战 俄罗斯-库曼联军8万人,在基辅大公姆斯季斯拉夫率领下,进击第聂伯河口附近的蒙古军队。哲别和速不台因恐寡不敌众,故遣使求和。但当其使者被姆斯季斯拉夫残酷杀害时,激怒了哲别和速不台,蒙古军队勇猛出击,实际上全歼了俄罗斯军队。蒙古军队向北袭击几百公里后,遵照成吉思汗旨意转而向东。当他们向里海之北前进的途中,哲别因连年征战积劳成疾而病亡。速不台经约6440公里艰辛的长途跋涉带回远征军,同时赢得了对花剌子模作战的胜利,和正在返回的蒙古军队主力会合,这时已到了1224年。
成吉思汗最后的战役(1225—1227年)
1224—1226年,西夏和金朝恢复活动 西夏从属蒙古的唐古特人(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皇帝曾拒绝助蒙古军队西征穆罕默德沙。曾是宿敌的西夏和金这时又结成反对蒙古人的同盟。
1225—1226年,蒙古军队的准备 成吉思汗感到年事已高,遂选窝阔台作为其继承人,并确立了以后的可汗选举办法。他研究了来自西夏和金的情报,准备以18万人的军队进行一场新的战役。
1226年,入侵西夏 是年年末,河已结冰,蒙古军队以其习惯的速度和活力南进,打击西夏军队。熟悉蒙古军队作战方法的唐古特人已有准备,两军在结冰的黄河岸边相遇,西夏军队人数有30多万人。
1226年,黄河之战 成吉思汗诱使唐古特骑兵上冰攻击。当他们从冰上过河时,以不骑马的弓箭手对其骚扰,唐古特骑兵很快陷入混乱,这时骑马和不骑马的蒙古军队发起冲击。同时几万兵马越冰而过,攻击河岸远处的西夏步兵。战斗很快结束,西夏军死30万人,逃者无数。
1227年,对西夏和金的胜利 蒙古军队以惯有的活力追击,在一座山地要塞中杀死西夏帝。西夏帝之子躲在宁夏筑有高大城墙的城内,蒙古军队在以前的战争中曾久攻不下此城。成吉思汗留下三分之一的军队包围夏都,派窝阔台向东过黄河的大弯曲部,驱逐金人离开他们在黄河北岸最后的几个据点。剩余的蒙古军队向东南前进(明显指向川东),占领了山脉中西夏、金和宋帝会合的位置,以阻止增援的宋朝军队到达宁夏。在这里,成吉思汗接受了新的西夏皇帝的投降,但拒绝了金的和平建议。
1227年,成吉思汗之死 由于预感到死亡,大汗起程返回蒙古,但还是死于途中。在临终的卧榻上,他向其子拖雷概述了今后将由他的继承者彻底摧毁金的计划。
蒙古人的军事体制(约1225年)
蒙古汗国
“汗国”一词原指一个蒙古游牧部落或一支野战部队,后来变成了“巨额数量”的同义词,因为蒙古在西方的敌人,不相信他们会被一支小小的军队制服。13世纪的欧洲人确实但又错误地认为,蒙古军队是一群声势浩大又缺乏纪律的乌合之众,他们之所以能够征服别国,完全是依靠兵力上的优势。这其实一方面是欧洲人为自己的失败寻找托辞,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懂得蒙古人采用了一种绝妙无双的军事体制,因而能够以飓风一般的速度和力量进行作战。
对于现代军队来说,要想重建成吉思汗及其军队所树立的功绩,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至少也是极其困难的。其主要原因在于成吉思汗有着一支前所未有的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而且纪律极其严格的军队。蒙古军队通常比它主要敌手的军队规模要小。成吉思汗组建的最大一支军队是他用来征服波斯的那支军队,但人数也不到24万。后来他们用来征服俄罗斯和整个东欧以及中欧地区的军队也没有超过15万人。
蒙古人的组织
蒙古军队取得作战胜利的基础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单一简洁的组织体制是其军队的显著特征。除去一些辅助部队,蒙古军队全由骑兵组成。军队编制用十进法,最大的独立单位是图曼,每个图曼有1万人,大体相当于现代编制的一个骑兵师。3个图曼组成一支军队,每个图曼包括10个骑兵团,每团1000人;每个骑兵团包括10个骑兵连,每连100人;每个骑兵连包括10个骑兵班,每班10人。
典型的蒙古军队大约有五分之二是从事突击行动的重骑兵。他们全身披着盔甲,盔甲通常是皮制的,或者是从敌人那里缴来的锁子盔甲。他们头戴当时中国和拜占庭士兵通常所用的简易头盔。重骑兵的坐骑往往也披有少量皮制护甲,其主要武器是长枪。
蒙古军队的60%是轻骑兵,他们除了戴一顶头盔外,身上不披盔甲。轻骑兵的主要兵器是亚洲弓、标枪和套索。蒙古反射弓只比英国长弓短一点,其威力特别大,具有毁灭性。每个骑兵都身带两囊箭,补给车上有备用的箭。骑兵的任务是侦察、掩护、为重骑兵提供火力支援、肃清残敌以及跟踪追击。
为了确保和加强骑兵的机动性,每个蒙古骑兵都有一匹或几匹备用马。这些马紧跟在部队的后面,在行军过程中,甚至在战斗进行时都可以随时用来更换。换马是按接力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对完成预定的任务影响最小。
轻骑兵和重骑兵都携带一柄短弯刀或一把战斧,每个士兵在战斗开始前还要披一件绸长袍。这种绸用生丝制成,编织得十分细密。成吉思汗发现箭很难穿透这种绸衣,只会连箭带布一同插进伤口,因此蒙古军队招来的中原外科医生只须将绸子拉出便可将箭头从伤口中拔出。
训练和纪律
蒙古骑兵都是当时训练得最好的士兵。他们从小就被送入戈壁沙漠中严厉的学校,进行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因此他们成为具有坚韧的耐力和毅力的老兵,具有驾驭马匹和使用武器的惊人本领。他们很能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他们体格强壮,只要一点点或者根本不需要医疗条件,就能保持健康,适应战斗的需要。
各单位的指挥官都是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在战场上英勇的表现选出的。他对自己的部队拥有绝对的权威,同时受其上级同样严格的控制和监督。随时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人人都能严守不怠,纪律已形成制度,这在中世纪时期的其他军事组织是不可能有的。
对于成吉思汗的训练体制的情况我们知道得很少。我们只知道,类似于现代编制的每个班、连和团都能进行一种战斗训练的精确操演,这种战斗训练形成了蒙古人小部队战术的基础。而这样的精确需要直接的和相应的监督之下经常不断的练习。图曼内部、图曼之间以及大部队之间的战场协同,是各级军队在战斗前的演习中艰苦练习的证明。
作战原则和战术
成吉思汗部队的机动性从没有其他的地面军队能与之匹敌。方块和方阵的速度就是力量,他似乎对此有着本能的理解。采取并保持主动―即使当战略使命是防御性的也采用攻击,历史上没有其他的指挥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