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陶行知文集-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1945年5月《战时教育》

《陶行知文集》第786页

平时要以“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精神培养学生和我们自己。有事则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相勉励。

《最后一封信》1935年7月16日

1946年7月27日《国民公报》

《陶行知文集》第824页

教师的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821页

三、德育方法

在这共和的学校当中,无论何人都不应该取那武断的,强迫的,命令的,独行的态度。我们叫人做事的时候,不要和他说“你做这件事,你应该这样做”,我们要使得共他明白“为何做这件事,为何这样做”。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文集》第25页

教职员愿意和学生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的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59页

最重要的是教职员和学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我认为这是改进中学教育和一切学校教育的大关键。

《师生共生活》1913年9月15日

1929年7月《行知书信》

《陶行知文集》第73页

中国家庭教育素主刚柔并济。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父母所有的方法是不一致的。虽然有时相成,但流弊未免太大。因为父母所施方法之宽严不同,子女竟至无所适从,不能了解整理之当然。并且方法过严则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

评陈著之《家庭教育》

1925年12月《新教育评论》

《陶行文集》第81页

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事应当怎样做,学生就应当怎样修养,先生就应当怎样指导。

《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

1926年11月《新教育评论》

《陶行知文集》第132页

训育上的第二个不幸的事体就是担任训育人员的消极作用。他们惯用种种方法去找学生错处。学生是犯过的,他们是记过的,他们和学生是两个阶级,在两个世界里活着,他们对于学生的问题困难漠不关心。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该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帮助学生在积极活动上行走。他们也应当忘记同学互相感化的影响,最好还要运用同学去感化同学——运用朋友去感朋友。

《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

1926年11月《新教育评论》

《陶行知文集》第132页

有水分、肥料、空气、阳光、而无虫害,幼苗才能长成大树。园丁的责任在灌溉、施肥、除害虫,而不没收它的自由的空气与阳光,则幼苗自能欣欣向荣了。

《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1931年12月

1932年《斋夫自由谈》

《陶行知文集》第324页

有些教师不恤使用强迫手段要学生朝着教师指定的路线走,结果是造成师生对垒,变成势不两立。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育才学校主张教训合一,同时育才学校坚决地反对体罚。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育才教师最大的责任便是引起儿童对于纪律自觉地需要,自觉地遵守;引起儿童对于学习自觉地需要,自动地追求。

《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674页

如果你是一位教师,切莫轻于断定小朋友的品格。

《不知学阿尔》

1931年10月28日…29日《申报·自由谈》

《陶行知论师范教育》第304页

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我们必须沿这路线进行,才能使儿童脱离苦海进入乐园。

《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

1944年12月16日《时事新报》

《陶行知文集》第759页

育才学校教师与学生基本上是在集体生活上共学,不但是学生受先生的教育,先生也受学生的教育。这里我们要反对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领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之错误倾向。

《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676页

四、集体生活

真的集体生活必须有共同目的,共同认识,共同参加,而这共同目的,共同认识和共同参加,不可由单个的团体孤立的建树起来。否则,又会变成孤立的生活,孤立的教育,而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精神。

《育才学校创办旨趣》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666页

育才学校的集体生活必须保持合理、进步与丰富,而欲保持它的合理、进步与丰富,则有两个重要的管理条件:(一)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与整个世界的沟通。(二)在集体之下,发展民主,看重个性。

《育才学校育纲要草案》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671页

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集体生活可以逐渐培养一个人的集体精神。这是克服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及悲观懦性思想的有效药剂……

集体生活是用众人的力量集体地创造合理的生活;以这种丰富、进步而又合理的生活之血液来滋养儿童,以集体生活之不断的自新创造的过程来教育儿童。

《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671页

育才学校的集体生活包括着如下几种生活:(一)劳动生活;(二)健康生活;(三)政治生活;(四)文化生活。

《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671页

集体生活不仅仅是大家聚在一块过日常生活。我们要想丰富集体生活在教育之上意义,必须使它包括三种要素:(一)为集体自治;(二)为集体探讨;(三)为集体创造。

《育才二周岁前夜》1941年6月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07页

一个集体能不能稳固,是否可以兴盛起来?就要看每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能不能顾到公德、卫护公德,来衡量它。如果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人人以公德为前提,注意着每一个行动,则这一集体,必然是日益稳固,日益兴盛起来。否则,我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这个集体的基础必然动摇,并且一定是要衰败下去!要不然,就只有把这些不顾公德的分子清除出这个集体,这个集体才有转向生机的希望。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23页

五、自治自强

“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文集》第18页

专制国所需要的公民,是要他们有被治的习惯;共和国所需要的公民,是要他们有共同自治的能力。中国既号称共和国,当然要有能够共同自治的公民。想有能够共同自治的公民,必先有能够共同自治的学生。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文集》第19页

学习自治,若办得妥当,可算是实验的修身,实验的伦理。全校就是修身伦理的实验室。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文集》第20页

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的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近情,更加易地,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文集》第21页

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但是现今学校中所通行的修身伦理,很少实行的机会;即或有之,亦不过练习仪式而已。所以嘴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无形无影当中,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若起除去这种弊端,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不可。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文集》第20页

我们的行为,究竟应该对谁负责?对于少数教职员负责呢?还是要对全校负责呢?按照旧的方法,学生有过失,都责成少数职员监察纠正,其弊病有两种:第一种是少数教职员在的时候,就规规矩矩,不在的时候,就肆行无忌;第二种是大家学生以为既有职员负责,我们何必多事,纵然看见同学为非,也只好严守中立。这是大多数的学生所抱持的态度。所以一人司法,大家避法。我们要想大家守法,就须使各人的行为,对于大家负责。换句话说,就是要共同自治。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文集》第21页

我们德育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己解决得愈多,则经验愈丰富。若是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也被旁人拿去了。所以在保育主义之下,只能产生缺乏经验的学生,若想经验丰富,必须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文集》21页

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文集》18页

自立不是孤高,不是自扫门前雪。我们不但是一个人并且是一个人中人。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筑在互助的友谊上,凡是同志,都是朋友,便当互助。倘不互助,就不是朋友,便不是同志。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1930年3月《乡村教师》第7期

《陶行知文集》第259页

中国社会对于小孩的教育普遍只有两个阶段,一是全然依赖;二是忽然自立。这中间缺少渐进的桥梁。倘若成人突遇变故,小孩失其所依,这是多么难受的痛苦啊!

《儿子教学做之一课》(上)

1932年《斋夫自由谈》

《陶行知文集》第335页

育才学校要养成儿童之自我教育精神;除跟教师学外,还跟伙伴学,跟民众学,走向图书馆去学,走向社会与自然界去学。他还可以热烈地参加集团生活,但同时又可以冷静地思考问题。

《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675页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贯彻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发的行动是自然而然的原始行动,可以不学而能。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故自动不与培养对立,相反的自动有待于正确的培养。……我们的根本方针,是要在自动上培养自动力。每人学治一事,不使重复而均劳逸。寻常治学之人与治事之人常常相轻,现在治学之人学治一事,则治事亦治学了。再因一般治事之人,为治事而治事,不免注解于事务主义,倘从小即养成其为治学而治事之态度,则两受其益了。

《育才二周岁前夜》

1915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12页

 教师修养

作者:陶行知

一、师德修养

职业教育既以养成生利人物为其主要之目的,则其直接教授职业之师资,自必以能生利之人为限。盖己立而后能立人,已达而后能达人,天下未有无生利经验这人而能教育人生利者。

《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1918年11月3日《教育与职业》

《陶行知文集》第4页

做新教员的要有共和精神。就是不可摆出做官的态度,事事要和学生共同甘苦,要和学生表同情,参与到学生里面去,指导他们。

《新教育》1919年7月22日

原载1919年9月《教育潮》第1卷第4期

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

《第一流的教育家》

1919年4月《世界教育新思潮》9号

《陶行知文集》第17页

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

《我们的信条》

1926年12月《新教育评论》3卷3期

《陶行知文集》第143页

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

《我们的信条》

1926年12月《新教育评论》3卷3期

《陶行知文集》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