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仙谱-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在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未掌管天界之前,那时天界本无天帝,由九天玄女代掌天界事物数百载。

    由于后来,王母娘娘被转化成为女仙之首,她便成为受其领导的一位尊神,但其地位和身份仍是王母娘娘的师姐。因为西王母的母亲太元圣母最初是九天玄女的师傅。

    在民间传说中,九天玄女是位法力无边的女神,因除暴安良有功于天下,被世间誉为:正义之神;

    是扶助英雄铲除恶暴的应命女仙;也因她曾经代掌天界事物,有功于天庭。

    后来被玉皇大帝敕封为:九天玄女、九天圣母、圣母玄女等称号;

    又因她在道教中的地位和身份非常重要,被道教吸收进神仙系统。

    在全国各地,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圣母圣尊及正义女神,为她建造了不少神庙,一般称为“九天娘娘庙”、“玄女庙”、“九天玄女圣母庙”等。

    根据《山海经》与《诗经》等文献记载,九天玄女为太古天神,曾帮助轩辕黄帝战败了蚩尤。

    据《诗经·商颂·玄鸟》中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诗经》中释道:玄鸟为殷商人的祖先,天帝命令玄鸟生下商的始祖“契”,建立了强大的商王朝。“契”是商王朝的祖先,也叫“商契”;

    商契的母亲是帝喾次妃,名叫“简狄”,因她吃了玄鸟之卵(玄鸟之卵即黑色燕子的蛋),正好此时或者之后,简狄有了身孕,生下一子后取名为契,因此认为契是玄鸟之卵所化生。

    契后来又佐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地。

    所以,商朝族人奉玄鸟为本族图腾,商契是商朝始祖。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轩辕黄帝传》中称:黄帝与蚩尤之战,未胜,天降一妇人,人首鸟身,帝见稽首,再拜而伏。妇人曰“吾玄女也,有疑可问之”。

    《云笈七鉴·九天玄女传》中说:“玄女降焉,乘丹凤,御景云,服九色彩翠之衣,集于帝前,(黄帝)帝再拜。”

    又据《云笈七鉴·西王母传》中称:九天玄女为黄帝之师,是圣母元君之弟子,同时又是王母娘娘的使者。

    另有一种传说认为,九天玄女是“天女魃”衍化而来,女魃为旱魃,传说是一位引发旱灾的女怪,她的头上不长一根发,是一位女秃子,所居住的地方天不下雨,久旱,她被封为旱神。

    旱魃曾帮助黄帝战过蚩尤,故此,也称为“黄帝女魃”。

    而另有一种传说认为:玄女即壬女,为炎帝生母;壬即任姒,名女登,任氏之女。

    炎帝因任女所生,故姓“姜”,姜姓本意为任女所生之意。

    虽然此种说法并无真凭实据能证明九天玄女就是炎帝生母,但是在诸多记载和传说中可以看出,九天玄女与炎帝的关系,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云笈七鉴·西王母传》中有这样一种说法:王母乃命一妇人,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术之术,阴符之机,灵宝玉符,王胜之文,逐克蚩尤也。”

    这此“法宝”,其实就是九天玄女帮助轩辕黄帝建造的几件兵器,有护身铠甲、剑戟、弓箭、战车、指南车、图策以及奇门遁甲之术等等,诸多当时的发明创造。

    正因为有了这些发明和创造,才使轩辕黄帝最终战败了蚩尤,平定了天下,进而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

    有关九天玄女及各路神仙的故事,请列位尊者详阅《神仙谱》,书中自有详解。在此不必多叙。

 第三十一回 周游天下会嫘祖(三)

    黄帝见了这女子颜容,心中居然也“砰砰”加速了几下。

    他恭恭敬敬的施礼说道:“我等一路行来,今日刚到此地,便闻得仙姑功德,故而登山拜访,实在冒昧打扰,请仙姑莫怪。”

    “阁下威名早有耳闻,其神奇事迹更是传扬天下,妇孺皆知。就在刚才,姐妹们正在谈论阁下周游天下之举,得知阁下巡历数载,今日终于到了我方境域,姐妹们猜测阁下必然到此,正好被猜中了,实在有失礼仪,万望国君及诸位贵宾多多包函。请诸位进寒洞叙话。”嫘祖讲话如爆豆一般,清脆响亮。

    嫘祖将众人让进洞内,不免客气一番。

    虽说这洞容不大,但洞内却套着两三个小洞,住上几个人倒也宽敞;

    洞里俱是石桌石凳,迎门摆放着一张较大的石桌,石墩石面。

    靠近石壁前则是一张长方供桌,上面还摆满了鲜果供品,正中香炉内仍在冒着缕缕青烟,显然是刚刚上香不久,香炉上方,居然在石壁上竖排刻着两个醒目大字:天地。

    黄帝在“天地”二字前凝神伫立,且不知此处为何只供奉天地?

    这时,嫘祖招呼大家坐下,几位女子见有客人来访,欲要退去,却被嫘祖拦住。

    只听嫘祖笑盈盈吩咐道:“诸位姐妹且莫离去,众位仙客远道而来,请帮我招待一下。”

    她转脸向黄帝等人说道:“非常抱歉,此处穷山僻壤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招待诸位,希望大家担待和将就一些,请先喝杯清水,稍作休息。”

    嫘祖说着便与几位姐妹一同忙活开来。

    黄帝欠身接过一杯清水,顺便喝了一口,顿感浑身凉爽许多,方觉数日疲惫亦减了不少,此时此刻,觉得这杯清水比往常大不相同,显得格外甜美爽口。

    他举杯一饮而尽,“多谢列位款待。”当将空杯放在石桌上,拱手向嫘祖问道:“只顾闲谈,却不曾相问,想必这位便是嫘祖仙姑了?”

    嫘祖一边为众人添水一边微微含笑说道:“岂敢妄称仙姑,正是民女。”

    这时,黄帝便把国相力牧以及众位神将一一介绍给嫘祖认识,嫘祖与众人互致问候,礼毕,分别落坐。

    嫘祖便向黄帝问起途中故事,于是,黄帝与众人边喝边聊向嫘祖讲述巡历山川之观感。

    说来甚是奇怪,二人似曾相识却又显得十分陌生,在问答之间,二人视线几度碰撞,双方俱都显得有些拘谨,怯声怯气。

    这种情况也许是人之天性,当二人视线撞而离、离而撞,几次碰撞,几次羞羞答答,想多看对方几眼,又不想被人发觉,这种尺度实难把握,可越是如此,心里越发紧张。

    然而,力牧站在黄帝身边一直未发片言,却在黄帝与嫘祖之间看出了几分玄机,他从心里暗暗发笑,他笑二人初次见面,居然这般若怯若羞,但他表面不露声色,静静观察。

    黄帝与嫘祖怎知力牧心思?黄帝抬手指着石壁问道:“请教仙姑,此处为何只奉天地?”

    嫘祖顺眼望去,不觉脸色微沉,她轻声叹道:“唉,天地乃父母也,天生地就长成。我想,无论神与仙,还是人与鬼乃至于兽与禽,皆为天地所生养,若无天地万物皆亡,一切消尽;我生于天地之间,而长于天地之怀,毕生离不开天地半步,故而只供奉天地。民女以为,天地为主,其余次之,并非狂妄自大,纯属情系所致。”

    嫘祖所言的确不假,她原本是凌霄宝殿上一只帛画玉凤,就在大殿横梁之上;

    这根横梁乃是盘古开天辟地所留之物,生植在女娲娘娘桑园之中,太岁兄弟见它花纹古朴而且又粗壮苍劲,经女娲娘娘应允,便伐来用做凌霄大殿横梁。

    由于年代久远,在重新装饰修缮凌霄宝殿之时,太岁兄弟二人发觉这根横梁被天虫蛀蚀,便寻来新梁把它替换了下来,它却无处放置,便找个天庭角落随便一丢扔了下去,谁知这一扔非同小可,竟把个凌霄横梁连带上面这只帛画玉凤,一起滑落到了凡间雷公山上;

    天长地久,这根横梁居然在雷公山上萌芽生绿,长出了新叶,此叶椭圆形,叶尖齿状;

    它身上所生天虫白色,却不蛀蚀其本木,而改食新叶。

    那根横梁化生为桑树,那白色天虫化生为丝蚕,而那只玉凤化生于雷氏人家,取名王凤,俗称凤姐或者凤姑。

    雷公山因处于西陵部族境域,故随本部姓氏为:西陵氏,陵即是凌,本来就是由凌霄而降,由凡地而生成,故称其为:天生地就之仙。

    凤女生来会语,一岁知天地,二岁知帮邻,三岁会弇索,(织线纺绳时,一股为玄,二股为兹,三股为索。)四岁知植物,五岁会育桑,六岁便教人种桑养蚕,从此,凤女白天饲蚕解茧,夜间缫丝织绸。

    因得仙姑降临福祉,西陵部族便过上了锦衣丰食之生活,所以西陵族群尊奉凤女为酋长,故尊称为:雷祖。

    因是年轻女子,又称:嫘祖。她本应成为一代普度众生之仙圣,却因在凡间有段姻缘未了,故此她便又巡落于燕后山上,只待了结前缘。

    却在此处用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又丰富了这方百姓,实在是功德无量。

    她身居嫘祖洞,心念天下事,却时常屈指算来,终于算准今日有贵客驾临,她岂有不知之理?

    喜从中来,她笑微微问道:“敢问国君,此番率众巡游天下必定会途经许多地方,可否有所收获?且不知由此再游历何方?”

    黄帝刚要欠身答话,却被国相力牧拦住,力牧心里早有准备,这位力牧先生是何许人也?此人才智过人,思锐敏捷,心直口快,精通巫术,能掐会算,聪明了得;

    他是为大泽之主,牧人之祖,机智善战,曾一度被王母娘娘看中,欲召至天庭为将,又见轩辕急需人才,于是,便忍痛割爱才赐予了轩辕黄帝为相,以辅轩辕安定天下。

    他察言观色注意到了黄帝与嫘祖言谈举止,似有细微变化。

    他突然感觉二人天生有着千丝万缕之諴和,与其说是一种预感,倒不如说是一种确信,黄帝与嫘祖会面,乃是天然与必然之事。

    当二人初次见面之时,从嫘祖言谈中不难听出,她无时无刻不在观注着黄帝,即便是黄帝所做每件大事,全都在她的掌握和关注之中。

    且说,力牧觉得由他这位相国来回答嫘祖的问话最为合适。

    他示意一下黄帝,他向前几步,朝着嫘祖拱手施礼言道:“微臣回仙姑的话。国君此番率领我等周游天下,意想求得安帮治国之理,途经多地,我们也曾拜访过不少贤能志士,虽说略有所获,但终不如意。近日行至此地,方觉大开眼界,此处果然不同凡响,民生富足,同生同息,共甘共荣,安居乐业,人兽祥和,却又十分真善;这便是国君与臣等从中感悟出安帮治国之真谛。”

    嫘祖仙姑闻此,她点头说道:“国相真乃敏锐,列位身为天下主政,能悟出这般道理,且又道出这等见识,实为黎民之幸、天下众生之福。”

    力牧道:“多谢仙姑夸奖。据悉,这里景象变故全都仰仗仙姑之功德,国君得知之后,便慕名来访。”

    嫘祖焉然一笑言道:“国相此言差矣,此间并非世间极好之处,只不过是略有变迁罢了,这一切的功劳应当全部归功于这方百姓的造化,绝非民女一人之功。的确,民女拙见:民生富足,才有安定祥和;民心所向,才能众志成城。今日之世,国君英明,又有国相及诸位贤能辅助,天下何愁不现昌平盛世。”

    嫘祖仙姑的这番见解,着实使众人吃惊不小,她身为一名女流之辈,居然对世间的道理,具有这等精辟论述,实在是难得。

    轩辕黄帝越发感到与嫘祖仙姑攀谈,真是丰富多彩,收获甚大。

    且说,众人只顾畅谈,不觉天近黄昏,一缕残阳透过云缝斜射进来,照得洞内通彻明亮。

    借着阳光,嫘祖偷眼看了一眼黄帝,只见他颜面白嫩透着微红,浓眉大眼带有几分威严,中等身材却显得十分匀称和魁梧。

    有关黄帝诸多事情,嫘祖闻知不少,她原以为他是一位老谋深算、十分严厉、且又德才兼备之国君圣主。可未曾想到这位闻名遐迩的天下君主,居然还是这么年轻有为、慈眉善目、和蔼近人。

    二人刚刚见面,黄帝的音容笑貌,着实地拨动了嫘祖仙姑的心弦,使这位仙姑感到十分的顺心合意,心海里一时间泛起了层层爱慕的涟漪。

    自此,她时常处于遐想之中,越发想着多看黄帝几眼。

    她想:能与当今天下君主一起谈天论地,真是自己心悦之事,更是一生之幸运。

    她只这一想非同小可,从此奠定了嫘祖仙姑的终身大事。正是:

    周游列国走天崖,

    含辛茹苦减韶华;

    遥寻真谛遇知音,

    前缘今了添彩霞。

 第三十二回,嫘祖赠衣道原委(一)

    轩辕黄帝率众登上燕后山,拜见了嫘祖仙姑,众人言谈之中,感悟出了安帮治国之根本。

    同时黄帝与嫘祖得以彼此加深了了解,从而使双方产生了爱慕之情。

    常言道:人逢知己千言少,话不投意半句多。

    嫘祖非常愿与黄帝探讨天下大事,今番相会,她忽改往日沉稳寡言之习,居然每次与黄帝促膝交谈至深夜,却仍不肯安歇;

    二人的话语真好比大江之水,滔滔不绝。

    且说,黄帝及众人在嫘祖洞吃住已经数十天。白天嫘祖与众姐妹解茧缫丝,晚上她一人在洞内纺纱织绸,甚是忙碌。

    黄帝及众人也跟着忙活,帮着采桑饲蚕,烧水泡茧,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每晚待众人困倦时,嫘祖才肯停手;待众人酣然入睡,她却又悄悄缝衣作裳。

    黄帝常常奉陪到深夜,二人边干边聊,不觉又是通宵达旦。

    这个时候的天气,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吐新,且又乍暖还寒时节。

    这晚已是深夜人静,忽然一股冷风刮进洞来,黄帝不禁打了个寒战。

    他不由自主的将双手紧紧抱在一起,似是衣单不耐风寒。

    嫘祖看见,放下手中活计,冲黄帝微微一笑道:“此处山风清冷,当心着凉。”

    便进了自己“闺房”。不多时,她从闺房出来,手里奉一件丝衣来到黄帝跟前,展开予黄帝披在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