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仙谱-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望着她们一个个顽皮的样子,真是爱在心头喜在脸上。

    可是,今日她却不然,她对徒儿们说道:“为师这次下界并非是游山玩水,而是有正事要做,汝等务必看好宫门,好生用心修炼,不得贪玩。”

    众徒未敢违抗师命,也不多言,只是这位最小的徒儿碧云童子却噘着小嘴很不高兴,他喃喃地央求道:“我认师至今,从未到过凡间,不知人世间是何种样子,也未见过师兄和师姐,这次就请师父带我去吧。”

    平日里,她最喜爱这个小徒儿,她见碧云不悦,伸手将他搂在怀里,抚摸着他的头,慈爱平和地说道:“好孩子,听话,为师这次真的不便带你下界,你好好跟师姐她们在宫中修炼,以后有机会一定带你去世间游玩如何?”

    小碧云仍不甘心,一边撒娇一边又哀求道:“我不,师父你就带我去吧,我保证听话。”

    碧云之举,着实使娘娘为难,无奈,她佯装生气的样子说道:“你这孩子好不懂事!这次为师在凡间也须装扮一番才可露面,又如何带你?”

    彩云仙子是众仙徒中最大的弟子,她见师父生气忙对碧云道:“师弟听话,师父自有安排,别惹师父生气。”

    说着便将碧云从师父怀中拉到了跟前,她对师父说道:“请师父安心下界,我会照顾好几位弟妹们,我等盼望师父早日找到师姐和师兄。”

    “望师父早日圆满归来!”众仙徒齐声跪拜。

    女娲点点头,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徒儿们,为师去也。”

    她转身出了“女娲宫”,身披轻纱,足踏祥云,一路竟向凡间飘来。

 第四十三回 女娲下界遇财神(二)

    女娲娘娘为寻儿女乔装改扮来到了凡间,一路寻来。

    她就此机会还要亲眼看看当今世间是何等样子,寻找儿女固然重要,体察民情,咒恶扬善,保得天下苍生吉祥安宁也是神仙至尊之职责。

    她不怕辛苦,一处处寻找,一处处体验和一处处明查暗访。

    一路无话。

    单说这日,她又到了一个小镇之上,看样子这小镇本就不大,而且十分萧条,街道两边散落着全是破破烂烂的房屋,大街上没有几个人行走,即使能见到三两个行人,也全都是破衣烂衫,面黄肌瘦。

    女娲娘娘见此情形,暗自叹息道:“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等贫瘠之地,实在令人失望。”

    于是,她决定要在此地巡访一番,一探这里的真实情况。

    她摇身一变,仍旧变成一位“老乞婆”。

    只见她手持竹杖一步一晃沿街行乞,一路之上,她装模作样,有气无力得伸出手来逢人就道:“各位大人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人们见她这般模样,有人向她无奈地摇头走开。

    也有人冲她说道:“老太太,我一家饿得要死了,哪有食物送你呢?”

    尽管如此,仍有些好心人看她这把年纪,又是孤身一人实在可怜,便挤出一点面团给她吃。

    “行行好,给点吃的吧!”大街上不时传来她行乞的叫喊声,她边行边讨边观察着小镇上的动静。

    当她来到一家破门前,突然“吱呀”一声破门打开,从里面出来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手里捧着两个面团,慈善的对女娲说道:“老人家,饿坏了吧?我家就剩下这两个面团了。”

    “多谢多谢,好人哪。”女娲接过面团问道:“不过,你给我吃了,你家下顿用何食物冲饥?”

    那妇人满脸苦色说道:“咳,下顿再说吧。你快吃吧,我看你这把年纪,怎经得住这么饥饿?”

    女娲娘娘望着这位心慈面善的老妇人,不由得脱口称道:“虽然此地很贫穷,但是人心却是很善良。好人哪,善有善报。”

    那老妇人并在意她说些什么,转身就要回家。

    “老人家慢走。”女娲问道:“请问,此地缘何这般贫窭?”

    老妇人看了看,无奈地摇头说道:“我们这里的人们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哪位神仙?连年遭灾,非涝既旱,地里的庄稼有时颗粒不收,每年的收成也维持不了几天生活,就这样,岂有不穷之理?所以这里的人们为了活命,许多人都移居他乡了。我劝老人家还是去别处吧,这里恐怕很难讨得到食物。”

    女娲又问道:“不知此处净遭何种灾害?涝能涝到什么成度,旱又旱成么样子?请老人家不妨说个明白。”

    “唉,给你说了何用图?你又如之奈何?”老妇人叹息道:“唉,说起遭灾,这个地方也不尽其然。有的年头也算是风调雨顺,可种下去的庄稼就是不好好生长,到收获的时候,只能拾些干瘪不实的小朵小穗回来,实在令人忧愁。唉,老天爷不睁眼哪。”

    老妇人说着指了天上,她一拍大腿进了自家破门。

    女娲娘娘无奈地摇摇头,只好继续行乞下去,她要以这种方式一边寻找儿女一边体察人间人情冷暖或善恶美丑。

    就这样,她所到之处,便能听见那句“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女娲娘娘为寻儿女行乞天下,并亲自体察世间民情。

    不止一日,她又来到了冀州之域,此地堪称富庶之国,与她以前经过的所有地方截然不同。

    大街两旁一座座崭新的房屋,平整的道路,穿梭的人群,健壮的体态,时尚的衣着,人人精神焕发,个个脸上透着光泽。

    从外观上看,此处土地肥沃,民生富足,衣食住行不在话下。

    她颇有感慨地说道:“世间居然也有这么富庶之地,实在难得,很好,很好。”

    的确,女娲娘娘见眼前这般光景,心里很是欣慰,竟一时间忘记了自己现在是位沿街乞讨的老太婆了。

    她静下心来屈指一算,顿时眼睛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尔后,她微微笑道:“难怪此处这么富足?原来卫仲在此安身。”

    她手拄竹杖不露声色,又向一户人家走去,她要体察一下此间人情!

    女娲走到这户门前,欲想跨门而入,忽见门里蹿出一条黄犬,此犬体壮肥大,一身绒毛如黄缎那般油光透亮,两只耳朵朝天直竖着,两只眼睛似灯泡大小充满了一道道的血丝,喷射出炯炯的凶光;

    它张着血盆大口,在两排锯齿獠牙中间吐出来一条血红的口条,足足有半尺多长。它突然冲女娲咧着嘴“旺旺旺”一阵狂吠。

    她着实吓了一跳,骂道:“你这畜牲好不懂事,还不退下!”

    那黄狗被她骂得居然趴在地上“呜呜唧唧”尾巴摇个不停,再不敢出声了。

    这时,只听院子里有妇人叫道:“大黄,回来!”

    那狗听见主人唤它,望了望女娲娘娘,掉头回了院内。

    女娲随后进了院子,她见有位二十多岁的少妇长得眉清目秀,颇有几分姿色,怀中抱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

    那少妇一见有位破衣烂衫的老乞婆进来,她立刻锁眉沉颜,气不打一处来。

    女娲不管她,开口叫道:“大姐,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却听少妇很不耐烦地说道:“没了,没了,今天就剩下一张大饼了,刚给孩子擦腚了,你瞧,让大黄给吃了。”

    女娲顺少妇指的方向一看,果真那黄狗正在嚼食着一张白面大饼。

    娘娘看罢,心头一震,她向少妇问道:“你怎舍得用白面饼为孩子擦腚?”

    少妇瞪她一眼,怒道:“关你何事?我们这里白面多得是,一张大饼算什么?大惊小怪!你快走吧!”

    少妇刁蛮,娘娘并未与她计较,只是心中气恼,她道:“人在世间若不行善积德,会遭报应的,罪过,罪过……”

    少妇则张口骂道:“你这老东西,真不要脸!你走不走?不然叫大黄咬死你!”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娘娘嘴里嘟囔着,心里好一阵哀痛。

    她出这家大门,暗道:此户之恶!不如再走访一下别的人家。

    于是,她迈步又进了一户人家,院内无人,却听见屋面有人说话。

    她又冲屋里喊道:“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这年头竟还有讨饭的,真是少见。”说话间,从屋里走出来一男一女,那男人约五十开外年纪,那女人也有二十五六岁。

    只见二人衣着干净,面色红润。女人用小眼角把女娲娘娘打量一番问道:“老太太何方人氏?为何落得这般光景?”

    女娲叹道:“我乃青州人氏,因家乡遭了旱灾,地里颗粒不收,众人全都出来乞讨维生。”

    那女人闻听叹道:“唉,看你这把年纪还千里迢迢沿街乞讨,实在可怜。”

    那小妇人转脸对身旁的老汉说道:“父亲,给她拿块饽饽。”

    那老汉回屋取出一张白面大饼,刚要递给女娲娘娘,谁知小妇人看见了,她又急又恼地冲老汉嚷道:“你真是大方!这么一张大饼给了她实在可惜了的。你还吃不吃饭了?”

    她说着从老汉手里夺过面饼,冲婴儿说道:“去,找爷爷抱去。”

    她把孩子送到老汉怀里,便将那张饼掰了一小半递给了老汉,吩咐道:“去,给她去吧。”

    可她却把剩下的大半面饼撕成了碎片向院内一扔,口中“咕咕”地叫了几声,十多只母鸡拍打着翅膀从外面飞奔而来,争抢啄食着地上的面饼。

    娘娘见状,好不心寒,恰似打破了五味瓶一般,酸甜苦辣咸一齐涌上了心头。

    她左手持竹杖,右手握着那小块面饼,仰天怅然道:“为富不善,人富不仁,这都是我最初之时,未考虑周全之过错也!罪过,罪过。”

    女娲娘娘再次来到大街之上,望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从一张张陌生的脸庞,她似乎看清了人们心灵深处的善与恶、美与丑,这两面在不同的处境下所显示出的真实面目。

    她从心底哀叹道:“此处非常富足,可人心却又非常丑恶。”

    真是作孽!她不想再看见这些人,尽快离开此地。

    于是,她便迈步出了冀州街池,眼望着郊外那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一望无际的麦海,正待抽穗含苞,被微风轻拂,翻滚起层层翠波绿浪。

    她情不自禁地赞道:“这里又是一个丰收年。”

    然而,当她走近麦田想要仔细欣赏一下小麦长势的时候,不看则已,只这一看不禁大吃一惊。

    原来,此地小麦与别处小麦不同,这里的小麦每片叶子都能抽出一株麦穗,也就是每颗小麦有几片叶子,就有几株麦穗,照此算来,这里的麦子比其他地方的麦子多收十来倍。

    她这才恍然大悟,难怪这里的白面多得没地方消化,以致用白面饼为小孩擦腚、喂狗、喂鸡,可就是不去用来行善积德。

    女娲娘娘不用多想,转身回了冀州街上。

    她走进一家店铺,用竹杖一边敲打着地上一边喊道:“有人吗?卫仲快出来见我!”

 第四十三回 女娲下界遇财神(三)

    女娲进了一家店铺,她大声叫道:“卫仲何在?赶快出来见我!”

    她口称的卫仲是谁?原来他是上古时期最早出现的财神,后来转世投生于“子”姓人家,被封为契玄王,因此而得王姓,其六代世孙王亥被尊为商代高祖,继承封位,为后世历代财神。

    此地人俱不知他的底细,只知他多年以前来此行善,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善家。

    原本冀州之域并不太富足,起初人们也是缺衣少食,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十分贫困。

    自卫仲到来之后,他每天在店铺门前向过往的人们发放一些布料和食物,还向人们分发了粮食种子,让人们耕地种粮。

    后来人们却发现他给的麦种长出来的小麦叶叶抽穗、穗穗饱满。

    从此,这方土地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

    人们丰衣足食、无忧无愁,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

    正因为如此,人们饱暖不知饥寒,不思进取,更不明白什么是聚善积德、仁慈博爱。

    这些俱是卫仲所为,对待民众,只重物质而忽视教化,所以才使这方人们的心态变得丑陋狂妄。

    由此可见,世人罪孽深重,理应让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或悔悟。

    这正是娘娘急于要见卫仲的缘故,卫仲有失职之责,也因由他而起,就应由他而终。

    常言道:解铃还需系铃人。

    店内有人呐喊,有卫仲家人从屋里出来,一见是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乞婆,他上前问道:“老人家,你有何事?”

    女娲用力敲击着桌子大声喊道:“快叫卫仲出来见我!”

    这时,从后门进来一人,只见此人生得白净,长得面善,浓眉大眼,一副笑脸,嘴唇宽厚红润,头扎发簪,五缕长然,身高八尺二寸,穿一件红缎锦绣长袍,此人正是卫仲。

    他进来见看这位老乞婆先是一愣,神色慌张地急忙将家人指走,然后赶紧跪地拜道:“不知娘娘圣尊驾到,望乞恕罪。”

    谁知,那家人觉得这位老乞婆来得诡异蹊跷,为何主人见了她会这样恐慌?他想看个究竟,便悄悄躲在门后偷听窥视,刚才卫仲之举,着实惊得那家人魂飞魄散。

    又听女娲娘娘厉声问道:“卫仲你可知罪?”

    卫仲茫然,问道:“卫仲不知圣母娘娘所指何罪?请圣尊明示。”

    女娲冷冷笑道:“你身居财物之神,竟敢玩忽职守,沽名钓誉,擅自分化财物,致使这方人等滋生恶陋之习,不仁、不慈、无真、无礼、全无善念。你其罪之大还敢狡辩不知,真是岂有此理!”

    卫仲跪在地上,对女娲讲道:“请圣尊息怒。小神奉玉帝之旨统管财物,也是由圣尊保荐才得上任。此次下界分化财物,小神遵照圣尊和玉帝法旨行事,造福这方百姓,实则是为上苍积德,此方民众过上了富足生活,怎不是上苍旨意?小神一向尽心尽力为天下苍生普降福禄吉祥,何有玩忽职守之处?又何来沽名钓誉之说?请圣尊娘娘明察。”

    女娲闻此大怒,她指着卫仲喝道:“大胆卫仲!你还敢狡辩,我来问你,你知不知道这方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