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方海盗王-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冲入城,肩扛长矛或长柄朴刀、腰挎腰刀,整齐有序,一看就是精锐之兵。

    没多久已经有上万海匪和小兵进入城中,直奔其它几所军营、城门、衙门和其它重要场所。

    城门那边又喊又杀的,连连发生爆炸,军营里自然早知道了,出动所有两百名蒙古兵和一千多在岗汉军速去救援,可是他们半路上转过街角,正好看到黑压压望不到边一片人迎面杀了过来,其数量、声势十分恐怖!

    “妈妈哥儿还是跑吧!”在此泰山压顶之势下就连牛叉叉的蒙古兵都不敢抵抗,转身就跑!更别提汉军了。

    不过一大群箭支黑压压衔尾而至,撂倒一大批。

    此后的战斗就没什么悬念了,除了其它几个城门的城门军见势不妙逃走一小批外,城内两千蒙汉军人全部授首。

    城里有几处腾起火光,传来惨叫声,那是有些海匪在趁火打劫,虽然小兵在尽力制止,可也很难全部制止。

    这也是晓阳头痛的地方,不管你怎么说,这帮海匪还是动不动就抢劫强j杀人,军令也约束不住,真是狗改不了吃屎。

    到第二天早上,城内的混乱已经渐渐平息,有人在街上喊出了几个海陆势力的旗号,说是来“替天行道、承办奸臣贪官”的。

    恐惧的老百姓从门缝观看,只见一帮灰衣小兵,带着大堆海匪从门前路过而不入,稍稍放了一点心。

    灰衣小兵们带着海匪干什么去?自然去…。自取贵重物品。不过他们并不滋扰一般商户,而是有目标的专找官方或阿里不花一党的商号、生意,一抢而空,不过只要不反抗,倒是不杀不掳。

    阿里不花率大军差不多都出了山东省境了,后面快马疾驰追来报告此事。

    “什么,有多少人?”阿里不花大惊失色。

    “一万多…不过他们放出风声请各路义军聚义,叫嚷着要攻击历城,已经有好几路叛军好几万人正投奔而去!”

    “历城仅有精锐七千,汉军又不可靠,万一…”阿里不花虽然瞧不起海匪、叛军的战斗力,可是历城是他老巢,有他众多产业,又存放了多年掠夺所得,实在是不敢冒一点风险,更不用说有“久守必失”之说。

    在这个乱世上,没有武力是绝对不行,但是没有钱更加不行。要是他阿里不花失了基业没了钱,相信绝大部分手下都会离他而去!

    思前想后,阿里不花还是决定率大部分军队回去“平叛”,只派了几员小将率蒙汉军各伍千去辽东。

    自然这事要报到五皇子那里,快马。

    快马将此事报到大都,五皇子一听当即吐血:还没打呢就没了两万多兵马?

    山东的事情还没完。所谓的“聚义”之后,晓阳府的人主动退出,把这偌大的胶州城交给了各路义军!

    各路义军也知道这是让他们牵制阿里不花,不过白得一座沿海大城的**简直是太大了,根本无从拒绝!以他们的实力,平时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

    于是虽明知蒙古人不好惹,各路义军也咬紧了牙关决定固守,好在晓阳府把缴获的粮食都给了他们,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些武器,这可让他们信心暴涨!

    阿里不花回到历城,一看义军根本就没过来,就知道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气得半死。可让义军在胶州待着毕竟不是个事,早晚是心腹大患,于是阿里不花只得带着两万多人直接奔了胶州,打算攻城!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关上出事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第138章关上出事了

    另一边鄂穆图的募兵也遇到了些麻烦。一些部落和势力收到了晓阳府的“劝告”,劝告他们不要跟随鄂穆图“一条道走到黑”,言外之意就是要报复“走到黑”的。

    这个“劝告”可以说威力不小,因为许多势力要指望晓阳府帮他们销售或运输货物。

    蒙古人传统上并不保留很多的常备军,而是藏兵于部落,由部落养着这些人、用时再召集。这样做平时倒是省钱了,不过也造成部落武力过于强大,不好调遣的后果,毕竟不是每个大汗都有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那样的威信。

    于是乎一个个部落和势力都磨磨唧唧不乐意参加。谁也不傻!“就算你打赢了,产业都是你的,人家崔晓阳带着银子往海上一躲,你倒是逍遥了,我们以后还卖不卖货?”

    这时候蒙古人也是人心思变,再没有成吉思汗时期勇猛精进到处打劫占地盘那尽头了。

    最后鄂穆图费了好大劲,才弄来了两万多人,其中还包括没没什么战斗力的辎重兵,这些都是他的嫡系派出来的,有的部落根本就不理他!

    特别是那些异族,以前蒙古人征服之后都是把他们当炮灰用的。

    “等回头再收拾你们…”鄂穆图暗自咬牙。

    他这里募兵,晓阳府又有了新动作,他们公开宣布,为了“制裁”窃取朝政的五皇子一伙,将不再为南北粮运和东北—大都粮运提供保护,建议商家不要在此线路上运粮。

    意思就是,你别运粮给朝廷了,运我就劫你!

    这下子军方顿时炸了锅,在大都的高级将领全体上五皇子这里来闹,在前线的将领也都纷纷写信催粮!

    因为义军的关系,长江流域正一片大乱,这一最大的产粮区基本指不上,军方的军粮来源只有四个:蒙古的牲畜;华北…可这里人口密集,余粮并不多;东北…余粮很多,占了此时军粮的五成;从南方一些地区高价购粮。

    后两个来源是最大的军粮来源,可是它们都要经过经过晓阳府船队运输或者在晓阳府海上武力的威胁之下,若是晓阳府真的想捣乱,那前线一百多万蒙古人就得饿肚子!

    而且消息传来,在辽东准备装船和路过辽西的东北粮食统统被崔晓阳“收购”了!卖得卖,不卖也得卖!

    弄到手,全部转卖给义军!

    五皇子此时也是骑虎难下,要是此时撤兵他所有的威信和面子就都没了、无能的表现暴露于天下、所有的付出就都打水漂了,以后的皇位就更没他的份了,所以也只能咬牙坚持!

    于是五皇子亲切接见了一些军方将领,猛拍胸脯表示会尽快的解决辽东问题,在此之前会增大在其它地方的征粮力度,一定不会影响前线作战!最后好歹把这些将信将疑的丘八们忽悠走了。

    前脚忽悠人,后脚他就催兵!

    话说鄂穆图的代表早就到了侯城,询问交接时间,其实就是催沃勒泰尽快倒地方。这小子可能也是没把村长当干部,做法有些欠妥,问了几次沃勒泰就毛了,抓了这人一些语病,叫人把他按那打了二十板子赶了出去,再给大都送信:“鄂穆图欺人太甚,老子不交接了!爱咋地咋地!”

    他这一耍横鄂穆图连五皇子还真没招:总不能先跟他打一架吧?那就是把他往崔晓阳那边推啊!

    最后鄂穆图亲自上门道歉,连说没有催促的意思,是下人不懂事,还带了一份厚礼过来,态度极好。

    这样一来沃勒泰反而没招了,只得答应交接照常。

    …

    燕山山脉及渤海之间形成一段狭长地段,其中东半边辽宁段比较狭窄,称为辽西走廊,山海关(关城)正好在辽西走廊的西口最狭窄处,死死扼住了东北…华北之间的交通,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

    可是蒙古人并不大重视山海关,仅仅派了两千多人守这偌大的关城,其中还有一半是汉军,连关城的轮班巡逻放哨都有些紧张。

    一天早上,守城将军睡的正香,让手下巡逻兵给砸起来了:“将军,关上出事了!”

    关城若是失守,守将就是杀头的罪过!

    于是这家伙也顾不上发火,如屁股上安了弹簧一般弹起来,衣服都顾不得穿,穿个大裤衩拎着刀就出来了:“出什么事了?是不是有人打上来了?”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晓阳府,因为攻下这里就能截断关内来兵。“不对,也没有喊杀声?”

    那巡逻兵尴尬说:“您去看看就知道了!”

    结果守城将军过去一看,主关城上他的大旗没了,代之以晓阳府的大旗!

    这要是一般人就得大怒,因为这明摆着就是埋汰人嘛,不过这位将军并非一般人,直接就想到:“人家半夜不知不觉换旗可以,是不是不知不觉摘我脑袋也可以?”不由得一缩头。

    “那边有好多船!”听得瞭望手一喊,守城将军一看,果然是:好多大大小小的船只在西面几里处正在登陆,远处有不少大船停在那里。

    “一、二、三…”将军找来几个老兵看着,半天之后算出有大约一万人登陆。

    那些人上岸之后直接上山砍伐木头做了许多拒马之类的障碍物,排列在关城以西五里到十里处,关城附近也有些,另外还有不少挖陷阱之类的…另有些人则在关城和工事之间呆着,架起不少火炮。

    很快山上也有些人下来帮着砍木头做障碍物………那是雇佣的燕山土匪。

    “他们不是想攻我的城,是想…拦截关内军!”守城将军想通了这一点,却没有想通另一点:“他们昨天晚上有机会杀了我夺占关城的,那样不是更方便?”

    这个主意是老伯温出的,他认为眼下还不适合和朝廷彻底弄僵,应尽可能把冲突局限在与五皇子派系之间,这样日后也有个回旋余地。

    而这关城是朝廷和军方的军事重地,攻下他就等于彻底造反,所以要谨慎从事。

    于是就千求万求,求来了晓阳府第一高手做起了这“换旗”的勾当,意为警告守城将士不要搀和。

    想了好久,守城将军终于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由得在心中深深为晓阳府的“深情厚谊”而庆幸和感谢,旋即高喊道:“加紧值哨巡逻,决不能让海匪攻上城来!所有人决不可擅自出战!”

    接下来他又派人找来早就准备好的拒马等物密密麻麻放在关城东西两边,陷阱挖了不少,铁蒺藜、绊马索也放了无数,看起来是为了防守,可是他自己也别想出战了。

    现在山海关关城就是一不会动的刺猬,谁碰刺谁,不碰没事。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九章 晓阳回来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第139章晓阳回来了

    东瀛,大阪府,板本家,几个家主正在密议。百度搜索

    “听说崔晓阳的老巢给蒙古人围攻,他的兵大多调走了,只剩下几个文书先生之类的,我们要不要趁机…”有人提出建议。

    各家主纷纷发表意见,有的想翻脸动手,有的则不想,大多数却是持了观望的意思。

    德川康男一直没有发表意见,最后大家争论不休,还是问到了他头上。虽然德川家目前境况大不如前,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影响力还是有一些的。

    德川睁开眼睛肃然道:“我们东瀛是岛国,只要崔晓阳的海上势力没有垮掉,我们就不方便翻脸。再说,现在战局不明…不过,暂时没有他们节制,我们趁机占些地盘还是…

    各家主想想,也只得先这样了,回去收拾东西准备打内战。

    鹿儿岛、江户各地家主,基本都是这个态度,要趁机扩张势力!

    …。

    回头再说崔晓阳,接到中土的紧急传信,也不得不暂且离开吕宋北上,路上,他在考虑着自己的生存问题。

    “单纯比较兵力,自己远远不及,海匪虽多,却也只是乌合之众,短期偷袭尚可,长期作战肯定不行,不过我们也只需要拖它几个月,他们不战自溃。”

    不过自己的子弟兵加上船上这些也不过七千,对抗几万蒙古骑兵还是相当困难,须得找点外援才行。

    “方国珍?张士诚?徐寿辉?朱元璋?蒙古人?”

    “方国珍手下只是些海匪,难堪大用;张士诚此人交情有限、徐寿辉更是连见都没见过;蒙古人更加指不上,关系再好也不可能帮自己去打同胞,那么只有朱元璋了…”晓阳思前想后,决定向朱元璋发信借兵一万,好在以前有人情在,想来他不会拒绝。

    …

    这时,朱元璋在浙西云岭一带已经扎下了脚跟,除了大肆垦荒种粮之外,茶叶和铁器的输出也让他们有所获利,虽然不是太多,但也勉强够他们养一支几万人的军队了。

    这时候年景不好,流民甚多,只要有人管饭便会蜂拥竟从,更别说还有期望跟着当官发财的各路势力来依附。眼下朱元璋已经有了一支五万人的军队,以原来的红巾老兵为骨干,屯田之余日夜训练,已经有了不错的战力。

    “哦?崔晓阳来求援?”朱元璋拿着晓阳的求援信,若有所思。他想的是,崔晓阳这次会不会给打垮。“若是他轻易垮掉,那也就没有再交往的价值了。”

    和他一样心思的还真有几个。

    别说朱元璋等不讲究、太冷血、太势利,枭雄人物就是如此的现实,江湖就是这样的现实。人情不见得值钱,得了好处翻脸无情的多得是,只有实力更受重视。

    他的兄弟属下倒是大多认为应该支援晓阳。像蓝玉、胡大海等粗人的思想比较简单:江湖中总得讲个义气,以前得了人家那么多雪中送炭的帮助,人家有事来求援,自己这边不闻不问的话,那不成了狼心狗肺、忘恩负义?以后在江湖上也没法混了。更别说一些家属还在辽东呢!

    徐达的老妈也在辽东,挠着头看着老大的脸色,嘟嘟囔囔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常遇春平时都是听老朱的,此次为了妹子,也给说了不少好话。

    有几位则想的比较深远。

    “我看崔晓阳并非常人,不会轻易垮掉。”李善长道。

    “他手里有大船队,打不过也可以跑,以后也是海上的大势力,仍然值得相交…”胡惟庸说。

    “嗯…”商量一番,最后一致决议,支援崔晓阳。

    待晓阳到了长江口,就已经得了回信,同意借出精兵一万!由蓝玉、胡大海率领。蓝玉是朱元璋手下头号猛将,胡大海也骁勇非常,此举也算是表现出了足够诚意。

    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