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后金安(快穿)-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姐姐,依妹妹看,这肃顺就是那乱臣贼子,他想做鳌拜,咱们决不能留下他祸害了祖宗的基业。”果然够狠。
“那除了他之后呢?朝廷的事谁去管?”
“姐姐母仪天下,自然是姐姐力掌乾坤了。”
“可母仪天下的不光是哀家,如今妹妹你,也是母仪天下了。”
“妹妹哪有姐姐那般护国之能,不过是给姐姐打打下手,干点儿零活儿罢了。”这谦虚劲儿的。
“那妹妹打算怎么做?”全凭圣母皇太后做主的样子。
“姐姐,你的朝凰卫以一敌万,天下无敌,轻轻松松就可以拿下肃顺等人,肃顺的那些个门生故旧,外省的督府,统兵的将领,有姐姐镇着,必不敢造次。咱们再联合六爷,就能迅速掌控制朝局,到那时候,姐姐你才是真真正正的天下至尊呢!”瞧瞧,全在为母后皇太后打算呢。
婧瑜微笑,“妹妹想做就去做,如果肃顺真有不臣不心,哀家会让朝凰卫相助妹妹的。”
相争就争呗,不让肃顺看看对手的实力,他怎么会老老实实的听话办事呢!
恭亲王两天之后快马赶到了承德,在大行皇帝灵柩前哭得情真意切。年轻的醇郡王终于等来了主心骨,一步不离的跟前跟后。对于大行皇帝遗诏里没有任何对他的交代,恭亲王表现的很恭谨平和,没有一点的不满。
“六爷,您这以后,是怎么打算的?就这么着了?”恭亲王临回京之前,在婧瑜的东暖阁,受两宫太后单独接见,东暖阁的护卫由朝凰卫负责,安全得很。圣母皇太后迫不急待的开始动员恭亲王发动政变。
“回圣母皇太后,只要能为咱大清做点事情,臣在什么位置都无所谓。”
“可是六爷,您手里没权,处处受人压制,您就是想做事,又能做得了什么呢?你是道光爷的亲皇子,这江山是道光爷传下来的,总不能交到外人手里吧?”
“臣相信,只要有两宫太后在,江山就一定会在皇上的手里,谁也拿不走。”
“六爷这话不错,只要有姐姐在,江山自然是稳的。那六爷自个儿呢?您还没到三十呢,后半辈子,就打算在府里琢磨您那些西洋钟表了?”这话,可整诛心的了。
奕欣一直在低头回话,听了圣母皇太后的话,抬头看了婧瑜一眼,又低下头,“臣自会有臣的去处。”
圣母皇太后的意思是很明显的,奕欣就是死活不松口。
婧瑜看这两人谈不拢,看够了戏,才开口,“六爷,你可相信哀家?”
奕欣第二次抬头,与婧瑜对视了一瞬,“但凭太后差遣。”
“好,那六爷就安心在京城里等消息。”婧瑜召冯婉贞到跟前,“婉儿,你去告诉温统领,让他安排两队朝凰卫侍卫,护送六爷回京。”
冯婉贞跟着婧瑜到随德避暑山庄之后,见到当时的懿妃才想起来,冯婉贞的名字里的贞字跟懿妃的杏贞的贞字重了,便做主给冯婉贞改成了冯婉儿。
朝凰卫的训练越来越有后世特种兵的架式了,两百人分成了四十个小队,五人一队,每队都有一名狙击手,婧瑜给他们重新配备了装备。所以婧瑜说派两队朝凰卫护送恭亲王,就是派十个人了。
恭亲王在朝凰卫的护送下返回京城去了,圣母皇太后游说失败,各种气馁,各种郁闷,独自回宫不提。
当天认里,婧瑜收到朝凰卫发来的消息,恭亲王在回京的路上被袭。
婧瑜急召肃顺觐见。
“肃中堂,你是要做鳌拜吗?还是想做王莽?”婧瑜开口见山的质问肃顺,对于这种段位的人,何必跟他转弯磨脚呢。
“臣不懂太后何意?”还想装糊涂?
“明人跟前不说暗话,肃中堂这是跟哀家耍花枪呢?”
“不敢。”
“为什么要杀恭亲王?”
“朝廷容不得他。”
“是朝廷容不得他,还是你容不得他?”
“朝廷容不得他,臣也容不得他。”
“肃中堂还没有回答哀家的问题,你是想做鳌拜,还是王莽?”
“臣惶恐,臣既不想做鳌拜,更不想做王莽。臣只想做一个匡扶幼主的忠臣。”
“那是要做霍光了?”
“臣不敢。”
第60章 老佛爷别想吉祥了(8)
“肃中堂; 你的心思哀家清楚,圣母皇太后与恭亲王的心思,你我也心知肚明。我问肃中堂一句; 你觉得; 哀家会不会让你们其中的任何一家独大?”看把他们两个能的,觉得自己个儿能一手遮天呢; 要不说,还得是奕欣明白呢; 不跟着他们瞎蹦跶。真以为婧瑜还是原来那位无权无势的面人儿皇后呢!
“太后圣明; 臣只是想做事……”
“那我问问肃中堂; 您要做什么事?”
“当然是辅助皇上,振兴大清国。”
“那你想怎么做呢?”
“无非富国、强兵而已!”
“好,那怎么富国; 如何强兵?”
“整顿吏制,发展商业,增加军备。”
“哀家听人说过,最了解一个人的; 不是他的朋友,而是他的敌人。那么以肃中堂你对恭亲王的了解,如果朝政在他手里; 他会怎么做呢?”
终于不再对答如流了,肃顺想了一会儿,“如若恭亲王主政,他必发展洋务; 其它,也不过臣刚刚说过的那些。”
“肃中堂坦诚。”婧瑜看着肃顺,“那哀家也跟肃中堂说句心里话,哀家不支持!哀家保证,肃中堂您的想法,一定实现不了。”
“臣等是大行皇帝钦定的顾命大臣。”
“那又如何?”
“太后就不怕史书彪炳吗?”
“呵,这话由您肃中堂说出来,您自己不觉得可笑吗?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臣无话可说……”肃顺低头行礼,但不代表他就心服。
“那就做好你的首辅。肃中堂有治世之能,哀家也不是没有容人之量,哀家能容下所有人,却决不允许任何一个人独占鳌头。”
说的这么明白了,要怎么做就全凭肃顺自己了。他若是非要作死,那婧瑜也不介意成全他。
第二天,婧瑜提出由醇郡王奕譞接任步军统领,肃顺没有反对,八大臣唯他马首是瞻,他不说话,别人也就无话可说。醇郡王走把上任,掌控了京城的防务。圣母皇太后惊讶于婧瑜的手段,再不曾找过婧瑜,高四儿跟婧瑜打小报告,说圣母皇太后正在琢磨着也要弄一个卫队。
这是看着婧瑜手握朝凰卫,在朝廷上翻云覆雨,眼气了吧?可是她也不想想,朝凰卫是那么好建的?
十一月二十日,皇帝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称慈安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徽号为慈禧皇太后。
二十一日,兵部待郎胜保率兵到承德护送大行皇帝灵柩回京。
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咸丰皇帝的灵驾返回京城。
十二月初二,御史董元醇上奏折,请太后权理朝政,简亲王一、二人辅弼。上允。着恭亲王为议政王,入军机处。另,加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侍郎宝洌А⑽南槲蟪肌W源耍舜蟪脊嗣泼媸低觥4笄宄肓艘桓鎏蟠沽保淄跻檎蟪脊嗣氖肺耷袄男戮置妫Υ蟪几嵌啻锸蝗耍肺耷袄�
初五,从大学士周祖培疏言:“怡亲王载垣等拟定‘祺祥’年号,意义重复,请更正”,诏改“祺祥”为“同治”。
初九,同治皇帝在太和殿即皇帝位。
十五日,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于养心殿垂帘听政。
婧瑜达到了她几世太后生涯的巅峰。
大行皇帝大殓后,咸丰十年也就结束了,正值国丧期间,过年也没什么年味,太平天国与曾国蕃在南边儿厮杀,有点儿正事儿的人,谁也没心思过年,都在思索着,新的一年开始之后,要怎么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唯有慈禧太后,兴致颇高,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参知政事的她,志得意满,春风得意。
年后开朝,便是同治元年了。恭亲王与肃顺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恭亲王只提开办洋务的事宜,奏请开办同文馆,设立南洋、北洋通商大臣,建立海关衙门,向各国派驻使节等等。肃顺则是更注重整顿吏制,肃贪反腐。各忙各的,挺好。婧瑜看着他们都在自己更加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别提多欣慰了。
婧瑜是欣慰了,慈禧太后郁闷了,还以为垂帘听政以后终于可是天下尽在掌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了呢!谁成想,两边儿他都插不上手。
还有慈禧太后更插不上手的呢!就是强军。首辅与议政王两位大人在这一点上非常的一致,肃顺向来是强硬派的,不过以前他的强硬实在有些自以为是,恭亲王也不是温和派,他只是明白形势比人强,对国际局势看得比较明白,才不得不更趋向妥协,自从有了朝凰卫,他可是比谁都强硬,简直就是霸道。英国人法国人别想在他这儿占到一点便宜。
强军这一点上,婧瑜是十万百万千万个支持,这一项做好了,国家稳定了,其它的也就顺其自然了。
三位大佬取得了一致,那这事情就再顺利不过了。朝廷下旨意给下面的各省督府,酌情筹备兵工厂。力争早日做到武器弹、药自产自销。当然,首要任务,也是朝廷目前最大的麻烦还是太平天国。越早平定越好。
婧瑜是知道太平天国未来几年就会被曾国藩平定的,但是这一次,她来了,只能说声对不起了,她等不起啊。
婧瑜本人对太平天国是很同情的,如果她穿到太平天国的某个人物身上,她会非常愉快的结束掉腐朽的清国朝,可是谁让她穿到了慈安太后的身上呢!只能对不起天国的各位了。
军机大臣,兵部的尚书待郎,还有正在前线领兵的将领们,都在等着盼着婧瑜什么时候能把朝凰卫派出去剿匪,可是又谁都不敢主动提出来。朝凰卫是先皇专门为慈安太后设置的专属卫队,当初京城危在旦夕,只出动了两次,便改变了整个战争局面。可是那之后,再没有过任何行动。除了慈安太后身边跟着的冯婉儿,和保持在二十人的日常护卫太后的卫队,其它人在哪里,谁都不知道。朝凰卫的武器装备之顶尖,不知清军人人想往,就是西洋人,也都在想方设法的想要获得一二样品以便仿制,可惜从没有人成功过。
这一回,婧瑜没有让大臣们失望,痛快的派出了二十个小队至曾国藩的帐下听用。还给了大家伙儿一个大大的惊喜,那就是她为既将开办的兵工厂提供图纸,包括生产机器和所有武器的制作图纸,以及弹药的制作配方。并且言明,朝凰卫的武器装备大家就别惦记了,工艺太先进,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她提供的只是现有工业水平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
这已经让军事主官们欣喜若狂了。这东西可太重要了,国之利,器,重中之重,能看到那些图纸的人,十个手指都数得过来,存放之处的防卫更是比皇宫还严密。肃顺与恭亲王还分别给曾国藩去了密信,把婧瑜提供图纸的消息告知他,责成他务必尽快把兵工厂办起来,早一天造出来武器,就能早一天强军。
曾国藩啊,婧瑜想起这个把大半个国家抗在肩上的晚清名臣,之后的半个世纪里,清朝几乎所有的名臣武将都是湘军出身,有人说,如果没有他,清朝可能在太平天国的时候就亡国了。婧瑜不去评价他做清朝的忠臣,平定太平天国是不是助纣为虐,大家都一样,谁也别说谁。但这个人,是个能人,大大的能人,这样的人,那就得重用。所以,冯三保带着朝凰卫出发的时候,婧瑜从系统商店里特意定制了一把与之前送给咸丰和恭亲王的同型号的手、枪,只是枪面的花纹由龙换成了虎,交给冯三保带去赏给曾国藩,以示对他辛苦平判的嘉奖。
朝凰卫小队婧瑜是不担心的,他们只负责斩、首,都是远距离的击杀,没什么危险,只是有一件事让她为难了。
“娘娘,让我也去江南吧!”如今已改名冯婉儿的冯姑娘向婧瑜要求上前线。
“为什么啊?婉儿,过了年你已经二十了,你爹是恨不得见到哀家一回就跟哀家念叨一回,说你跟你们村的赵三省都订亲五六年了,盼着你们早日完婚,他好抱外孙呢!哀家原想着找个日子给你们赐婚呢?你怎么还想往外跑?”冯姑娘的未婚夫婿赵三省是谢庄的异类,谢庄差不多全村都是猎户,只有赵家一家是读书人家。
赵三省的爹以前救过冯三保的命,后来两家才订的亲。冯姑娘也不是跟赵三省没感情,相反,两人青梅竹马的,感情相当好。两家人都急得不行,希望他们能早日成亲,偏偏两个年轻人就是不着急。
赵三省卯足了劲儿读书,非要等考中的进士再成亲,冯姑娘呢,之前就醉心武术与枪法,不想早早成家被绑在灶台上,跟了婧瑜以后,见识过朝凰卫的前进武器之后,就更不想待在家里了。说来也怪,这两人,一文一武的,一点没隔阂,还特别的有默契。
婧瑜喜欢冯婉儿,也特别羡慕她跟未婚夫的感情,就想着帮他们安排好,成全了他们有情人早成眷属。谁知道这姑娘还想出去打战。
“娘娘,臣女与赵郎说好了,我去打战,他在家读书,今年会试结束之后,不管他中不中,我们都成亲。娘娘待我们恩重如山,婉儿也没什么能回报娘娘,婉儿知道娘娘心忧国事,想尽自己一分力。别的臣女也不会,只会武枪弄棒的,再说跟着朝凰卫出去,也没有什么危险,婉儿也不要功劳,只要能多杀几个匪首,能为娘娘解一点忧虑就心满意足了。”这姑娘是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
“那好吧,你就跟着去吧,你的枪法好,去了是比他们强。”应该也没什么危险,婧瑜就没再阻止。论起来,冯姑娘的指挥能力可是比她爹冯三保还强呢,而且这姑娘还特别的能随机应变,随时根据环境变化改变战术,平时他们训练对抗,三五个小队都不是她一个小队的对手,她去了也好,能省不少功夫。
婧瑜打发了朝凰卫去前线,基本上,战事就跟她关系不大了,具体事务都有大臣们办理,她不爱参和,刚好慈禧非常爱参和,就让她办好了。婧瑜把当初在圆明园写的小本本拿出来,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