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单单凉平府那个地方,燕王哪里可能满足。这次出来,燕王也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了,让他随便找,找到合适的地方再作打算。反正他私事公事一起办,也干顺手了。

    因为一直在下雨,商队也知道得在这里歇上一两天,大家也就不急着歇,吃饱了饭,几个人来坐在一起闲聊。大郎跑商队也跑了不短时间了,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与李老大他们还是蛮有共同话题的。而且他本也存了交好的心,与李老大他们谈得热火朝天,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

    几个人谈兴大发,辛湖也不管他们了,给他们烧了两回茶水后,就自己打了水洗澡进了房是不再管他们了。

    大郎也不在意,说:“你先去歇着吧。今天也累了。”

    辛湖没吭声,倒是惹得李老大他们打趣道:“果然是年轻的夫妻,就是恩爱。”

    “哎,不怕大家笑话,我们俩一起长大,才几岁就一起下田干活。后来我去打仗了,家里全靠她操持,几个弟弟也是她养大的。在我们这个家里,我媳妇儿地位最高。”大郎笑道。

    李老大等人都竖起了大拇指,说:“哎哟,真了不得啊。你媳妇儿太能干了。”听得他去打过仗,商队的人更加佩服他了。也更加明白了,他为何敢把商队往家里带了。要知道幸福村也就将将五户人家而已。他们当时敢过来,也是看这里人不多,出门行商的人,商队里多少都有会防身的功夫的人。

    他们也是打量着,对方如果真的有问题,他们也能对付得了。

    “可不是,这天底下,再也找不到象她这样能干的女人了。她养马种田,开荒打猎样样精通。不然,哪里养得起三个弟弟,还供他们进学。”大郎颇为自得的说。多喝了点酒,大郎话一下子多了起来,听得屋子里的辛湖都快忍不住笑出来了。这家伙夸起自己老婆来,还真用力呢。

    这话说的商队的人更是笑得不行,当然也越发对辛湖敬佩起来了。他们这些行商的人,常年在外行走,吃的苦头不是常人能想象到的,家里的事情多半就是靠媳妇儿在打理了。遇上能干的女人,家里打理的紧紧有条,什么事都不用他们操心。可是遇上那没什么能力的媳妇儿,就是搞得一团糟,因此他们也更喜欢象辛湖这样的女人。

    听着他们还在继续说,大有彻夜长谈的样子,辛湖再也忍不住了,故意咳了几声,大郎着急的扔下众人,进房去问道:“怎么回事,不会着了凉吧?”

    “没事,你们还闲话些什么呢,不赶紧歇下了。吵得要睡的人都睡不着。”辛湖低语道。

    大郎低笑了几声,在她身上摸了两把,说:“行,我快点来陪你,你等着啊。”

    果然,没多大一会儿,大家就都歇下了。雨一直也没有停,显然明天什么也干不成了,可以安安心心的睡个大懒觉了。

    第二天早,大郎还没起床阿信和阿志就在外面叫门:“大郎,大郎,快点起来,我们去捕鱼,那河里的水涨上来了,好多鱼呢。”

    他们俩一叫,整条村子的人都醒过来了,这会儿,雨倒是小了很多,变成了牛毛细雨。几个大男人披着蓑衣戴着大斗笠,拿起工具就往河边跑,辛湖紧紧跟着走了几步,说:“小心点啊,这水势大,要是落下去就麻烦大了。会被冲跑的。”

    “知道的。你先去弄饭菜,说不得一会儿我就弄几条鱼回来加餐呢。”大郎边走边应,他们都在芦苇村长大,都是水中的健儿,哪里怕这条不大的河。

    男人们带着半大的孩子,一窝蜂似的往河边去了,说连商队的人也去了一大半,就留了个年纪大的在看家,辛湖一个人在灶房里煮饭。

    果然,不到一刻钟,就有两个半大的孩子叫着:“婶婶,婶婶,阿叔让我们先拿了两条鱼回来,说是让你先煮着呢。”

    辛湖接过两条三四斤重的草鱼和一串巴掌大的鲤鱼与鲫鱼,笑道:“真的这么多鱼啊,才一去就有鱼拿回来了。”

    “是啊,好多呢,我们家家都有吃不完的鱼了,我爹还在愁家里盐不够多呢。”那大点的孩子回答道。鱼弄得多,哪里能吃得完,肯定得腌制起来,放着慢慢吃。

    “不怕,我给你一斤盐先拿回去用吧。”辛湖说着去装了一碗盐给他。他们家人口少,吃的少,但样样都备得多,匀一点给大家也不算什么。这时候,就更加显得要在村子里开个杂货铺子的重要性了,不然,如果家里没盐了,还得上说起出门去买,多麻烦。

    有了这些活鱼,辛湖也不打算再多弄什么菜了,直接炖一大锅鱼,就差不多了。

    两条大鱼,辛湖麻利的收拾出来,先把鱼骨头和鱼头斩下来,再把鱼内脏清理出来,鱼油扔进锅里炒出油来,再把鱼头和骨头与那些小鱼儿一起扔进去煎黄,再加了一锅水开始煮着,又从坛子里抓了一颗酸白菜出来,洗净切碎,加上干辣椒在另一个锅里炒香,加入汤锅里一起炖。剩下的鱼肉她再慢慢片成薄片,放在一边备用。

    从芦苇村过来,大家送给他们不少的自己家做的酸菜,咸菜,干辣椒等物,坛坛罐罐,弄了十几个呢。要是光给他们两口子吃,一年都吃不完。正好便宜了这个商队的人。

    灶上一边炖着鱼汤,一边在贴饼子,辛湖一个人看着两口锅,一点儿也不显得荒乱。等贴了一篮子饼子出来了,大郎他们也满载而归了。

    “哎哟,好香啊,陈大嫂又在做什么好吃的呢?”李老大有点不好意思的吸了吸口水,问道。

    “就是一锅鱼啊,大家放开肚子吃,保管够。”辛湖边说边下片好的鱼片。

    白白的鱼片在沸汤里翻滚了几下,就被辛湖盛起来分两个大盆子装好了,只留了一碗给她自己吃。

    “可以开饭了啊。”大郎把已经料理好的两篮子鱼送进灶房,问道。

    “可以了,你把这两盆鱼先端出去,再来拿碗筷和饼子。”辛湖说着,又捡了几条嫩黄瓜,几刀拍下去,再弄了点蒜沫,加了点盐,点了两滴芝麻油,就拌了一大盆子黄瓜,又给大家添了个菜。

    几个大男人吃得恨不得把舌头都吞下去,这鱼锅子,看似普通,但汤水又鲜又香十分开胃,鱼片又滑又嫩,吃得众人满头大汗,连呼:“真好吃,实在是太好吃了。陈大嫂的厨艺简直令比那啥子天香楼的大厨都要好。”

    大郎心道,“那是当然,我媳妇儿可是被皇帝夸过厨艺天下一绝的人呢。能不好吃吗?”吃过辛湖做的菜,他就不相信这商队往后不来村子里吃饭歇脚。说不定还要去帮他们宣扬宣扬呢。

    别说辛湖这道菜做的好,就是阿信与阿志媳妇这两人也一样做得不错,大家以前都跟辛湖学过做菜,哪个不会几道拿手好菜。要说区别也不是没有,但味道却差不了太远。以后辛湖不在这里,也可以让她们俩招待客人。

    因此,大郎笑道:“这道菜可是我们村的拿手好菜,你们这会儿去村子里其他人家里看一看,保证也是弄的这道菜。我们这村的人,好多主妇都弄得一手好菜。”

    “哎哟,你们村的人真是有口福啊。”李老大赞叹道。

    “下趟来,要是我们不在家,你们去其他人家里吃饭也是一样的。他们保管也能招呼得让你们满意。”大郎提前打了个招呼。

    不说下次来,他和辛湖很可能不在这里,就是在,他也不可能再让辛湖来招待大家了。他才舍不得自己媳妇儿受累呢。

    作者有话要说:  最爱吃酸菜水煮鱼片,白吃不腻啊。而且我自制的泡菜味道一绝,嘿嘿,这可不是我自夸哦。

 第212章 壮大

    商队在幸福村又歇了两天; 等到路上差不多可以走了; 才出发。这伙人在陈家美美的吃了好几顿辛湖亲手做的饭菜; 又与大郎和阿信阿志等人谈得开心,所以走的时间; 大家简直就象是老了; 很是不舍得。

    李老大还说:“哎,在你们这里; 我们吃过最好吃的饭菜了; 下回我们再路过这里; 一定会再来吃饭歇脚。”

    “好啊。欢迎再来哦。”大郎挥手和他们告别。

    “哎; 终于送走了。”辛湖说,招呼十多号人的饭菜,等于是每天给她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就算她干惯了活; 也觉得有些累人了。这群人都是大肚汉; 个个能吃得很,搞得她每顿都要格外多弄些饭菜; 很久没有这么大操大办了; 她都有些不适应了。

    “累了吗?”大郎问。

    “还好吧。下次再有这种事; 还是让其他几家去招呼吧?”辛湖说。

    “那是当然,我们不在意一两半两银子的; 但是另外几家还是乐意赚这笔银子,贴补贴补家用的。我去和大家说说。你累了,就在去房里歇歇。”大郎说着转身去寻阿信和阿志。

    “没事; 我和你一起去。”辛湖说。她顺便去还从阿志家借来的几只大碗。

    大郎很直接的问:“下次有人需要打尖歇脚的,你们想不想招呼?”

    “乐意啊,不过是顺手的事,赚个一两半两也行啊。”阿信说,阿志也点了点头。

    他们俩也很明白,大郎和辛湖不会自己去赚这点银子的。他们招呼客人也是为幸福村多拉拢些生意,为了也是大家。

    “恩,咱们干脆再盖个正经的客房,弄成个规规矩矩的客栈,用来专门招呼客人。下次,就不用他们住在我们自己家了。而且,除了我们家,你们几家也没地方给客人们住。”大郎提议。

    别说他不想别人天天住在自己家里,就是客人也不一定乐意住在别人家,大家各自都有些不方便。

    “这样也好。那就盖一间大院子吧,灶房也给盖好,有的人可能宁愿自己动手煮饭吃。该备的器物也多备些,不要我们供饭,我们单收个住的钱也行啊。”辛湖说。

    反正现在幸福村有的是空地儿,可以随便盖房子,趁着天气好,几个大男人凑在一起,四处找材料,又盖了座大院子。格局也和自己家住的差不多,前头正房,中间小院,后头是灶房。只不过因为是当客栈用的,正房与后面的小房间全部分割成单独的一间一间的,正房有五间可住人,小房间有四间可住人,最边上的一间当灶房用,搭了两口灶,该有的锅碗瓢盆也都从各家拿了一点过来,把这里凑齐备了。

    所有房间里都建好了宽大的土炕,被褥等物随意凑了两套,是个意思。因为出远门,大多数人都会自带铺盖。

    “大郎,你觉得幸福村客栈够不够好?”阿信问。

    “很不错了。我在外面跑商队时,住的客栈还好多都比不上我们这里呢。”大郎满意的说。

    整整齐齐的新房子,哪能说不好呢。他们有时候在荒郊野岭,别说这样好的房子了,就是破败的山神庙,都难得一见的好地方呢。

    “那就好。等我们再慢慢把需要的物件都弄齐全,也算的是个不错的客栈了。”辛湖笑道。现在来说,这个客栈还是很简陋的。家私差太多了,总得弄些桌椅板凳,盆盆桶桶等日常物件才行。

    “是啊,反正我们要出去一趟,正好带些东西回来。哦,对了,你去和另外两家说说,家里都缺些什么,我们出去帮大家带回来。”阿信冲自己媳妇儿吩咐了一句。

    大家虽然都是合家搬来的,但毕竟是安了个新家,总是有些东西不够齐全。

    大郎只带着阿信,两个人带着四匹马,这次去,他们还打算带些物资回来,毕竟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买个东西真的很不便。家家都得把自己需要的东西说出来,搞得大郎写了好长一份购物清单。

    “真有点象我们当初在芦苇村时的样子。”辛湖笑道。

    “是啊,那时候谢大人与江大人每次出门,我们也是让他们带一堆东西回来。”阿信与阿志都笑了起来了。

    “就是。以前还每次都打猎去买,或者去换东西。出门一趟也不容易,一去一回也得好几天,甚至十天半月的。这几年,咱们芦苇村自己就有了集市,不用再去半片街那边了。”阿信感叹道。

    “确实不错了。”辛湖说。前不久去芦苇村,就连她也觉得变化大。

    如今的芦苇村,包括附近的村落,在清源县来说,也算是富裕的了,所以芦苇村的集市上样样都有,出门买个东西不用两个时辰,要是骑马快去快回,一个时辰就能搞个往返。而且还因为有个养马场,不时有官家人来来往往,给集市增加了不少收益。所以,芦苇村的那片集市,现在搞得越来越大,货品越来越齐备,那热闹劲,可比一般的城池都不差了。

    附近的多数村民因为手头宽裕了,女人们农闲的时候,就会有事无事的结伴去集市上买点花布啦,买个簪子什么的。要把幸福村也建成芦苇村那样繁华,还得花些时间也心血。

    “不用感叹,咱们幸福村,迟早也有这一天的。我们还能把这里搞得更加热闹。”大郎不以为然的说。

    要说芦苇村有如今的繁华,他的功劳不可没。而幸福村,将是燕王的另一块根据地,只能比芦苇村那边搞得好,况且,还有他们陈家呢。等到平儿他们三兄弟都当官了,幸福村只会更加出色。虽然眼下,幸福村还只有几户人家。这一点其实还蛮容易实现,毕竟光是他们陈家的祭田祖坟这些就得不少人打理。人口一多,这地方自然就繁华起来了。

    “哎,你们多带点盐回来。别的还能凑和,没盐可不行。”临行前,辛湖又交待了一声。

    “晓得啦。我们不在家,你们自己小心些啊。”大郎说。

    他俩一走,村子里就剩下辛湖,张氏,阿志三个人会功夫了,其他的人,虽然都是农户出身,有把子力气,但要是真遇上一伙歹人也危险。这也是当初大郎同意阿信与阿志两家过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都会功夫,自保能力强。要是他们不主动提起,他都打算说服他们过来的,不然,他还打算去张家村找两户人的。毕竟这地方也算是偏僻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真遇上残忍的歹徒,完全可以无声无息的一村子的人全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