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宫:勤妃传-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又不傻,皇上密信来骂他,他还自己公开丢自己的脸不成?
  皇上指责他包庇贾如珠鱼肉乡里,还违反大清例律,让他亲兄弟二人同为一县县令与县尉。
  这贾如珠他根本没有印象,细细查来,才知道原来是佟佳氏远支一房的姻亲。
  他只能吞了这口气,佟佳氏一族人口众多,关系复杂。但他们仗的都是佟国维的势,这是毋庸置疑的。
  谁叫皇上的生母是他的姊妹,宫中的贵妃是他的女儿呢?
  这偌大的佟佳氏一族,既是他的荣耀,也是他的负担。
  陈文心看了王熙拟的那封信,不得不说这王大学士除了说话有理有据,骂起人来也是毫不含糊的。
  最可怕的就是这种骂人不带脏字的了。
  皇上骂人,当然不能带着对方的直系亲属,甚至是身体器官。
  陈文心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皇上不处置那济南府知府,他至少也有一个御下不严的失职之罪。
  皇上倚在马车车壁上,闻言一笑,“你当朕这般糊涂,看不出那知府心虚么?”
  贾如珠敢如此肆无忌惮,要说没有给济南府知府什么好处,皇上是不会相信的。
  没有好处,岂会这样包庇?
  哪怕没有包庇,如此失察自己下属的州县,也不是什么好官。
  “你肯定瞧出来了,只是为何不治他?”
  “若是治了他,也不是什么大罪名。只是这样一来,朕又叫谁去治这个贾如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旁人可以嫉恶如仇,朕却不得不顾及大局。”
  “商君主张严刑重法,最后他自己都落得身首异处。朕以为还是儒家的中庸思想好,对有些人要严查,对有些人要宽松。”
  要是把所有在地方上有失误之处的官员都查办了,还有谁来替皇上办事呢?
  皇上的话让她豁然开朗。
  她不得不承认,皇上是一位开明的君主。他高瞻远瞩,目光绝不拘泥于眼下。
  他想的更多的,是大清的江山社稷。
  这样的皇上,让陈文心觉得既熟悉,又格外陌生。
  车行过平原县七里铺,又经禹城,而后到了济南府府城。
  皇上甚喜趵突泉和珍珠泉,和两位大学士题词、写匾乐此不疲。
  只有陈文心对大明湖十分感兴趣。
  她身着一袭桃红色的苏绣,在微微细雨中手持纸伞,沿着大明湖湖堤行走。
  白露白霜二人紧跟在身后,一众兵士被远远地甩在后头。
  皇上坐在湖边的亭中听雨品茗,远远见着她走来。桃红色的妍丽身影,映着湖堤绿柳,分外好看。
  皇上看着她婷婷袅袅地走入亭中,将那伞递给身后的白露。
  她上前,施然一福。
  “皇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皇上一愣,“夏雨荷是何人?”
  紧接着便见陈文心掩口大笑,一屁股坐在皇上身边,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皇上没明白她在笑什么,非要追问那夏雨荷是何人。
  难道陈文心要告诉他,夏雨荷是你孙媳妇?
  她想了想,斟酌着语气道:“是我进宫前在外头听的一本书,书上这个夏雨荷,是皇上的……”
  该用什么身份来形容呢?
  陈文心最后想到了一个最贴切的词儿,“外室。”
  皇上来了兴致,“书里这皇上的都城在济南吗?为何把外室养在大明湖畔?”
  “不在济南,就在京城。他不是有意把外室养在这儿的,是他像夫君这样出巡,在大明湖畔见着夏雨荷,就迷上她了。”
  皇上笑道:“那这书到后头,夏雨荷肯定被皇上迎进宫当妃嫔,乃至是皇后了吧?”
  民间有一等说书人,编的书最是可笑了。
  譬如什么才子佳人的,一个千金大小姐,见着一个弱质书生就看上他了。也不顾名节廉耻,就把清白也给人家了。
  这样的书生还能中状元,还能回来娶这个不知廉耻的小姐?
  那也是奇事了。
  实则,这些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故事,都是那起子市井之人编的。他们哪里知道官户人家是怎样的规矩,就胡编这些。
  不过是满足小百姓的乐子罢了,让他们的穷酸书生又有美丽小姐送上门,又能中状元。
  说直白了,就是把白日做梦的内容写进了书里。
  皇上年少时候也是看过这些话本子什么的,初时还觉有趣,后来越看越离谱。
  按照小百姓的梦想,这一个民女夏雨荷,定是被皇上带进宫封了高位的。
  没想到陈文心摇头道:“这皇上始乱终弃,把夏雨荷丢在这里。过了十八年,夏雨荷生了个跟她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儿回去找皇上。”
  皇上失笑,“这更是没谱了,既是皇家血脉,怎会过了十八年皇上还不知道有个她呢?这皇上也是糊涂得紧。”
  陈文心想,如果是玄烨遇见这么个夏雨荷,他就算想始乱终弃,也会在云雨之后吩咐李德全——
  不留!
  那就没夏紫薇什么事儿了。
  他们这里正说着书,外头走进来三个身披蓑衣的身影,原是吕宗、王熙和黄机。
  蓑衣带着毛刺,蓑草个个向外张开,看起来整个人都大了一圈。冷不防一看,还叫人吓一大跳。
  皇上看了陈文心在雨中执伞漫步的优雅姿态,再一看这三人穿着这蠢笨的蓑衣,真叫人倒胃口。
  蓑衣叫人倒胃口,他们手里提的木桶可让陈文心有胃口的很。
  原来这几位大人方才雨中垂钓去了,木桶里游着几尾灰青色的鲫鱼,很是鲜活。
  吕宗道:“这鱼儿虽小,却活泼得很,夫人若是喜欢便留着赏玩。”
  陈文心摇摇头,“赏玩多可惜,这么些鱼儿,够煮汤喝了。”
  皇上就知道陈文心到哪都忘不了吃,便道:“这是些什么鱼,能吃么?”
  这话是问吕宗了,他是太医,对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应该最清楚不过。
  吕宗一时语塞。
  他去钓鱼才不是为了吃呢,他也是第一次来济南,哪里知道这水里的鱼能吃不能吃……
  见吕宗语塞,陈文心看向王熙和黄机,只见这两位大人也一脸茫然。
  看来这鲫鱼太过平民化了,这些大人们都没吃过。
  他们没吃过,皇上就更没吃过了。
  陈文心耐心地解释道:“这个鱼名叫鲫鱼,虽然小些,还是可以吃的。而且肉质十分鲜美,煮出来的汤香浓可口。”
  皇上一挑眉,陈文心这么爱吃,比众人多认识一种鱼也不算奇怪。
  不过……
  “各位先生,有谁会烧汤吗?”
  皇上问王熙三人,他知道陈文心是不会的。
  自来也没听她下过厨。
  三位大人齐齐摇头,皇上便道:“兰襄去附近巡查了,很快就回来,不知道他会不会烧汤?”
  陈文义要是会烧汤,那母猪也会上树了。
  陈文心自告奋勇,“我来烧!”
  “烧什么?”
  陈文义正好巡查完回来,便听到陈文心慷慨激昂地说她来烧这句话。
  待知道是烧鱼汤以后,陈文义翘起嘴角笑了,“老爷,我和夫人在家十四年,从未见过她烧汤。”
  啊不,如果开水算汤的话,那么陈文心是烧过的。
  皇上一脸要笑不笑,他就知道是这样。
  “夫人若是真想吃,不如送去城中酒楼做罢?只是要等雨停了才好走些。”
  陈文心果断拒绝了王熙的提议。
  什么意思,都看不起她是不是?
  都不信她能烧鱼汤是不是?
  她偏要烧给他们看看。
  马车上有炉子和炭火,一应刀盘碗筷都是现成的。
  就地在亭子里搭起了炉子,炉上放了一只砂锅。
  陈文心叫余杰来帮忙杀鱼,拒绝了白露她们的帮忙,省得叫人以为是白露她们代做的。
  “把肚里的东西刮干净,不能留下一点儿。”
  陈文心指挥着余杰,自己却不敢看杀鱼。
  皇上和陈文义等都坐在亭子另一边,边说着话,时不时地看她这边的场景。
  只见余杰剖洗干净了那几条小鱼后,陈文心先是往砂锅中倒了油,然后放入了那些鱼。
  油锅冒出吱吱的声音,皇上不由得一笑。
  众人也看出了皇上在笑什么,也不知勤嫔娘娘到底是烧鱼汤,还是在煎鱼?
  等锅中冒出了鱼香味,她才倒入清水,并放下葱姜。
  马车上有这些调味材料,是以备不时之需。不过不是很多,也就是油盐糖醋,葱姜花椒之类的。
  这对于陈文心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道鲫鱼汤可是最能唬人的,过程简单,但是味道绝佳。
  她平时不下厨,是因为她懒得。
  正好在宫里,也没有要嫔妃亲自下厨的必要。
  她乐得清闲。
  但是今天当着皇上、陈文义和几位大人的面,她必须要露一手,让大家刮目相看。
  她可不是只会吃而已。
  亭外细雨潺潺,亭中鱼香已起。
  统共不过是几尾小鱼,很快就烧好了。
  余杰把汤端上亭中的石桌,掀开盖子,一股浓香扑面而来。
  陈文心亲自用银碗盛出汤来,只见汤汁如牛乳一般白,鱼肉鲜嫩光滑。
  她先盛了一小碗给皇上,然后是陈文义和王熙、黄机和吕宗。
  最后给自己也留了一碗。
  王熙等人看鱼汤鲜美,也不敢马上就喝,纷纷和她告罪。
  这可是勤嫔娘娘亲手烧的,比皇上赏的御膳还有体面啊!
  若不是在宫外,他们哪有这福气。
  陈文义尝了一口那鱼汤,滋味鲜美,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他盯着陈文心,第一次感觉到了她的陌生。
  宫中是不会有鲫鱼这样的东西的,她在母家也从未烧过。
  那么,她到底是什么时候学会的烧鲫鱼汤呢……

  ☆、第一百零一章 泰山谈诗

  第一百零一章 泰山谈诗
  济南府的最后一站是泰山,泰山于帝王而言是极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地方。
  传说中,泰山是盘古的头变成的。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
  历朝历代功勋卓越的皇帝,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山高入云,气势壮阔。
  他们登到半山腰的时候,在泰山神庙里,皇上行了祭祀大礼。
  不知是这种心结的影响,还是皇上在北京城里确实没见过这样高大的山,他显得十分震撼。
  陈文心还没登到半山腰就放弃了自己登顶,幸好山上是早有准备轿撵。
  这种轿撵比宫里的粗糙许多,看起来狭小,但很灵活,用于山路上是正好的。
  先是陈文心上了撵轿,然后年纪最长的王熙也受不住了。
  皇上怕他身体受不住,又不敢在皇上之前坐轿,所以皇上也上了轿。
  最后黄机、吕宗也都上了撵轿。
  只有陈文义还气定神闲,跟兵士们在周围步行护卫。
  待到黄昏,他们终于登上了泰山极顶。
  皇上俯瞰山脚,见风景壮阔,气势恢宏,诗兴大发。
  皇上当场做了《登岱》诗,摆起书案来写在金笺上,又当场焚烧祭祀泰山。
  岩岩岱岳高无极,攀陟遥登最上头。
  路转天门青霭合,峰回日观白云浮。
  振衣截崇凌千仞,骋目苍茫辨九州。
  欲与臣邻崇实政,金泥玉检不颂留。
  皇上做的诗,就是和寻常诗人的眼光不同。他所关心的是九州大地,江山社稷。
  陈文心坐在石椅上,她的屁股被撵轿颠得生疼,现在连站都懒得站了。
  皇上在写诗,她无聊地在摩崖石刻上看诗。
  摩崖石刻上有历朝诗人留下的诗句,其中便有唐朝诗人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她边看边念,引得黄机等人都来围观,“我说呢,怎么最好的一首找不到了,原来在夫人这。”
  她就是随意一屁股坐下,谁想到正对着这首诗。
  “这首原是好的,老杜的口气难得不作悲一回。”
  王熙这一说,陈文心立刻来了精神。
  她前世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杜甫,至今记忆犹新。
  陈文心笑道:“这首的口气也不过中庸,诸位先生可知,杜少陵最不作悲的诗是哪一首?”
  王熙和黄机两位是大学士,对于诗词曲赋无一不精,哪能被一个深宫妇人考倒呢?
  黄机忙接话道:“自然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老杜一生漂泊孤苦,皆为安史之乱所害。乱世一结束,他自然欣喜。”
  王熙也很赞同,“是啊。此诗有杜诗第一喜之称。”
  陈文心却道:“依我拙见,此诗倒作悲了。”
  她徐徐道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襟。看似喜极而泣,何尝不是哀极而喜?”
  “这是久经丧乱之人一朝得以安定,然则安史之乱结束,他仍然穷困潦倒,亲人丧病。”
  “从前还有乱世作为借口,还得有一个期盼社稷安稳的信念。这战乱一结束,他一并连信念也无了。”
  她于杜诗见解之深,倒叫两位大学士惊讶。
  黄机面露惭愧之色,“夫人所言甚有道理,倒显得我是人云亦云了。”
  陈文心颔首以示谦虚,“哪里。先生所言方是正理,我一个深闺妇人,不过有几句歪话罢了。”
  皇上笑着敲敲她的额头,“倒也不算是歪话。那你说说,你以为哪首最不作悲?”
  她想了想,“夫君和几位先生以为,《春夜喜雨》何如?”
  王熙便念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陈文心解释道:“此诗名为《春夜喜雨》,诗中却连半个喜字也无。虽无喜字,然处处是喜。”
  众人闻言细细品来,都深以为然。
  皇上也是爱诗之人,对她的见解很有同感,“正是这股子欲说还休的喜气,倒比那喜欲狂更引人同感。”
  “此诗作于老杜生活安稳时期,心境自然轻松愉悦,不若老年时艰难苦恨。”王熙捻须说道。
  黄机笑道:“年轻人自然心态豁达乐观,王先生以为如何?”
  这话分明是在说王熙老了。
  王熙最擅言辞,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