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慕南枝-第4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从前少了一半。
好在是赵玺对她还颇为怜惜,常常来她这里坐坐,还吩咐太医院的医正细心给她调养。
听说赵啸娶了个闽南媳妇,看着赵啸脸上还没有褪去的得意,刘氏心里拔凉拔凉的。
别人将在外,怎么都要想办法把主帅的家眷留在京城,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节制在外的将帅吗?皇上倒好,不想办法给赵啸塞个江南媳妇,反而还觉得赵啸娶了个闵南媳妇很好。
她想提醒赵玺几句,却欲言又止。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自大
这件事涉及到贤妃,刘氏怕自己说了,赵玺以为她在妒忌贤妃。
何况贤妃没进宫就有了孩子,所以皇长子出生的月份有点不对。虽说她贵为皇后,没等赵玺开口中就答应帮贤妃掩饰私情,可她到底不是那些市井之家出生的小家碧玉没有脑子——贤妃临幸时,她使了点手腕,使得敬事房没能及登记在册,临幸的时间是后来补上的。
贤妃还没有资格看敬事房的记录,赵玺亲眼看见她补上了。
没有人会在意这个。
可万一等到要立储君的时候,这就是个大大的漏洞了。
想当初,皇上不就因为从小养在太后身边,万寿山生变,曹太后身边服侍的人大部分都被掳杀了,辽王才有机会诬陷皇上的血脉吗?如果不是嘉南郡主,皇上怎么可能登基!
刘皇后抿了抿嘴,手轻轻地放在了小腹上。
她为什么就怀不上孩子呢?
就算是个女儿也好啊!
赵玺在她这里坐了一会,发了一通脾气,最后还是去了贤妃那里。
刘氏很能理解。
如果她是皇上,看见心爱的皇长子,看见心爱的嫔妃,当然比陪她在这里枯坐的好。
但理解归理解,她却没办法不心疼。
万一她要是没有孩子,难道这日子就得这样一成不变的过下去吗?
她送走赵玺之后,并没有急着回寝宫,而是慢慢地在院子里走了好几圈,这才问起赵啸的新夫人江氏:“听说来拜见了我和皇上就回了福建,走了多长时间了?靖海侯身边没有留个服侍的人吗?”
刘氏之前听人说是因为赵啸风流成性,甚至在外面养了外室,蔡氏才和赵啸翻脸的。赵啸的新夫人她见过,也是一等一的美人,不过那模样儿有点面熟,但她一时也没有想起那新夫人像谁。按理说,这个时候赵啸和新夫人应该蜜里调油,把新夫人留在身边服侍才是。怎么这么早地送回了福建?
难道他不想要嫡子了?
答话的是她宫里的大太监。
那大太监低眉顺目地笑道:“听说新夫人进门就有喜了,但住着不习惯。吃食还好说,这就是这气候太热,什么都吃不下去。靖海侯没有办法,只好把夫人送回福建。”
刘氏有些意外。
那大太监见状就继续道:“皇上可能还没有机会跟您说,刚刚在御书房的时候,靖海侯说这次围剿倭寇福建水军死伤颇重,除了需要重新招募新兵之外,还要整顿军务,他会回福建一些时日,等明天开春再来给皇上和您问安。还想让皇上同意福建水军增人。皇上还和靖海侯开玩笑,说算算日子,等到明年春天,靖海侯府应该要添丁了,皇上就在金陵等着吃靖海侯府家的红蛋了。”
在江南,谁家生了孩子去报喜,是要提着几个红鸡蛋的。
刘氏面色微沉,道:“除了这些,就没有说些别的?”
大太监不解。
刘氏道:“那皇上到底答没有答应福建水军增人的事?”
那大太监想了想,道:“之后皇上没提,靖海侯也没有再问。”
刘氏挑了挑眉。
大太监道:“之后靖海侯向皇上道了谢,说到时候一定会派人向皇上报喜的。最后就说了些杨大人剿水匪的事,靖海侯看着时间不早了,就告退了。确实没有再提福建水军增人的事。”
刘氏半晌没有吭声。
就算像她这样养在深宫的女流之辈都知道扩军有多重要,赵啸专门来和皇上说这件事,肯定十分的重视。
皇上为什么不给赵啸一个答复呢?
赵啸之后避而不谈,肯定不是放弃……多半是心生不满!
这让刘氏心中一沉。
她觉得自己应该劝劝赵玺。
可赵玺去了贤妃那里……她心情就更糟糕了。
好不容易等到赵玺到她这里来用午膳,已经是三天后的事。
她委婉提起赵啸的事。
赵玺看她的目光就点不一样了。
刘氏后知后觉,心中连连喊“糟糕”。
本朝有“内宫女子不得干政”的祖训,只是先出了个曹太后,后出了个嘉南郡主,大家早把这条祖训忘到了脑后,赵玺异样的目光让刘氏心中生警,发现自己做错了事。
她原本就江南士家之女,赵玺娶她是为了安抚江南世家为他所用,若她干涉朝政,赵玺肯定会觉得她是受了江南士家的指使。
刘氏急中生智,忙辩道:“我也是听进宫的人说起来这件事——据说外面已经传遍了,说是您看重杨大人,轻怠了靖海侯。臣妾担心坏了您和靖海侯的情份,所以特意跟您说一声,让你找个机会澄清一下。”
赵玺面色大霁,心里却冷笑连连。
什么宫里人,只怕就是泾阳书院的那些老匹夫吧!
他这才登基呢,就开始指责他没有嫡长子的时候先生了庶长子。皇室是普通的人家吗?庶长子和嫡长子的区别有那么重要吗?他就是庶长子。辽王也是庶长子。他还不是一样做了皇帝!
刘氏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泾阳书院的人是不是觉得他离开了赵啸就不行了。
赵玺在主里盘算着,神色却越发的柔和起来,眉眼带笑地道:“没有的事!我和靖海侯情同手足,水军兹事体大,需要听听内阁诸位大臣的意思,从长计议,这才没有立刻就下决断。倒这些传话的人,真真该杀!我这边刚和靖海侯说完话,说话的内容就传得到处都是了。梓童,你是朕的左臂右膀,一定要帮着朕整顿整顿内宫才是。不可让这种事随意就发生。还好是群臣间的家常话,这要是涉及到朝廷辛秘又当如何?”
刘氏出了一身冷汗。
还好赵玺没有追究让她交人,不然她怎么给赵玺一个交待!
只怕是又要死个无辜的人了!
她是信佛之人,相信因果报应。
已经连着小产两胎了,她不想再背上什么罪孽了。
她跪在地上失声赔罪。
赵玺笑着携了她的手安慰她:“谁还没有个错呢?梓童应该相信朕才是。以后可不能再这样猜忌朕了。”
刘氏点头。面色非常的苍白。
赵玺却非常的满意,道:“杨大人也擅长水战。想当初,倭寇上岸,不就是杨大人和原浙江总兵李道联手把人赶下了海吗?人才不是没有,就看怎么发现!怎么用了!”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无人
刘皇后唯唯诺诺,不敢再多说一句话,可赵玺依旧失去了和她做戏的兴趣,勉强笑着和她又说了几句话,就借口还有公事,去了御书房。刘氏顿时两腿发软,如瘫了一般由宫女扶着坐在了太师椅,心里反复想着这件事该怎么办?
她毕竟和赵玺做了两年的夫妻,对赵玺的禀性非常的了解。
或许和赵玺虽然登基多年却一直没有亲政,又常被韩太后责骂,被韩太后威胁着说要废掉他有关系,他越是恼怒的时候就越温和,越温和的时候就越记仇。
刚才赵玺就很温和。
刘氏心里发抖,想写信封给自己的祖父,又怕赵玺派人关注着她这边的动静,直到两日后,她确定赵玺被朝堂上的事迷住了,没有空管她,这才悄悄地给刘府送了封信。
第二天她的母亲就来看她了。
刘氏松了口气。
刘母却忧心忡忡,道:“你祖父说你太糊涂了,这种事怎么能跟皇上说!让你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装着不知道就是。”
刘氏忙道:“所以我想祖父给我出个主意,怎样弥补这件事才好。”
刘母叹气,道:“你祖父哪里有时间管你。”
刘氏面色大变。
刘母道:“皇上要封杨俊为平清侯,阁老们都反对,赵啸原本都要走了,也留了下来,昨天中午还和几位阁老一直劝谏来着。你顾伯父也参加了。皇上雷霆震怒,你祖父正和你几位世伯、世叔一起商量着怎么办呢?”
赵玺不久之前刚刚封了泾阳书院的创始人顾勋的儿子为金陵祭酒,负责建立金陵太学。
刘氏不解,道:“祖父不是一直说皇上如此纵容靖海侯,靖海侯那边迟早会出事的吗?现在有了杨俊,就可以制衡靖海侯了,祖父他们为何还要反对皇上重用杨俊?”
“你这孩子,知道些什么?”刘母苦笑道,“那杨俊虽然会用兵,可朝廷也得有兵给他用才行啊!”
刘氏声音发颤,失声道:“此话怎讲?”
刘母道:“你以为养支军队很容易。朝廷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欠着各地的军饷,九边都得自筹粮草,更何况其他的地方。皇上南下的时候,因为军饷的事,丢下了大部分京卫由临潼王节制,身边只带了些禁卫军。汪大人当政的时候,是准备从江南筹备银子,重新组建京卫的。正好可以借此把那些只知道吃空饷的京卫丢给临潼王。可汪大人没有治军的经验,等到了江南才知道,这治军不仅得有银子,还得有会领兵的人。如今会打仗的人不在临潼王麾下就在靖海侯麾下,朝廷一时半会去哪里找这样的人才?
“之后又有靖海侯拱卫金陵,皇上要修建皇宫,各地水患要安抚百姓,到处都得要银子,户部捉襟见肘,拆了东墙补西墙,这事就拖拖拉拉的,一直到了现在。
“杨俊有奇谋,领兵清剿水匪的时候用兵如神,的确是难得一求的将帅。
“可打倭寇……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仅有帅将没有强兵,对敌临阵,谁去冲锋陷阵?
“这海边,还是得靖海侯镇守。”
刘氏想到从前那些倭寇上岸,各州府的县令知府全都以身殉职,那难道也是不愿意打失仗?恐怕还是因为手中无兵,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兵败如山。
她不由胆寒,喃喃道:“难道就没别的办法了?”
“这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怎么会没有办法呢?”刘母道,“可那也得皇帝采纳才行啊!你祖父就建议,既然靖海侯要回福建,那就让他回福建好了,正好可以让他练操水军,让他像临潼王一样,想办法把倭寇打回老巢去,签订个什么协议的,三、五十年不敢再来侵犯。然后再由泾阳书院出面,在扬州抽重税,支持杨俊建个水师营,再慢慢图之。可皇上听不进去,觉得靖海侯不会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杨俊建水师营。
“还拿了临潼王打比喻。
“说是临潼王不过是在天津建了个船坞,靖海侯就觉得受了冒犯,非要把临潼王那边的船坞取缔不可?若不是天津卫在北方,靖海侯恐怕早就下旨逼着皇上让靖海侯府接管天津卫的船坞了。
“与其等到靖海侯上书要求取消水军营,不如就堂堂正正地摆出来。
“你祖父真是哭笑不得。
“这朝堂上的事哪一件哪一桩不是妥协和退让的事。皇上却要开门见山。这还不得吃个大亏。
“现在好了,皇上刚起了封赏杨俊的心思,靖海侯就不服了。
“如今福建那边还掌握在靖海侯手里,倭寇还依旧猖獗,朝廷哪里敢和靖海侯翻脸。你祖父他们只也能先站在靖海侯这边,等送走了靖海侯,再慢慢想办法。
“这件事,还是皇上做得太急切了!”
刘氏却不这么想。
她总觉得皇上既离不开赵啸,有了机会却又想把赵啸除掉。
难道韩太后真的是赵玺杀的,而赵啸是帮凶,所以皇上一直以来都想杀人灭口,就像对待简王一样?
刘氏心底的困惑越来越重。
她送走了刘母之后心里更加烦躁了。开始关注朝中的动向。
最终赵玺还是被左以明等人劝阻,加之杨俊上书,说自己功不至伯侯,等他再为赵玺立下汗马功劳,赵玺再赏赐他也不迟,既全了赵玺的面子,也把这件事给圆了过去,赵玺这才罢休。
不过,这件事估计让赵啸心生警戒。
赵啸从前常进宫来和赵玺说话的,自从发生了杨俊封赏之事后,赵啸就很快离开了京城。
照刘氏身边的大太监说,赵啸进宫是不能带刀不能带随从的,皇上要学着嘉南郡主对待辽王似的突然发难,赵啸还不得留在宫里了。赵啸不赶紧回福建还留在金陵做什么?
刘氏久久没有吭声。
她觉得那大太监说的很有道理,说不定赵啸就是这么想的。
之后赵玺虽然没有再提给杨俊加官进爵之事,却让杨俊掌管了一支京卫,这支京卫多会水性,常在长江边上练兵,还曾让人去京城向李谦要船。
李谦却说刚刚做出来的几艘船都送给郭永固,换了蜀绣、花椒等物。还差人送了半船的蜀绣和香料过来。
刘氏和贤妃都各分了很多,又赏了一些下去,宫里上上下下都欢天喜地像过年似的。刘氏还常常听到那些宫人议论李谦,说李谦对皇上怎么恭顺,隔得那么远,皇上一纸令下,他也从来不曾推诿,不像靖海侯,皇上要封个人他都忌妒,拦着不让,让皇上不好做人。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信
话传到刘氏的耳朵里,她心里隐隐觉得不安,可若说为什么不安,她又说不出来。倒是赵玺挺高兴的,有一次来刘氏这里吃饭还说起这件事:“当初也不知道父皇为什么没有封姑父为仪宾,现在我倒是想封他,可他已经是郡王了,我封了他反而怕他不自在,我看得赏他点什么才行。”
刘氏在一旁温顺的笑,恭敬地给赵玺布菜端饭。
可等赵玺一走,她开始悄悄地打听杨俊的水军营。
正如她祖父所预料的那样,杨俊虽然有奇谋,又有治军的本事,可手中的兵或是来自于各家推荐,或是由皇上安插,或是江南世家的子弟,据说很不好管理,杨俊做了几个月的都指挥使就蔫了下来,再也没有刚刚组建水师营时的激情,反而和很多官僚一样,开始进出风月场所,应酬同僚,上下关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