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十年代小田园-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 大家都只顾眼前利益。
  什么理想信念荡然无存,很多人奋斗一辈子就是为了买套房子。
  一说起房子,爸爸妈妈所在的医院; 要分房子了。
  这是按照职工的工龄、学历、职称、岗位打分后; 排队分房。爸爸妈妈的积分加起来,刚好能分到一套两居室。
  妈妈还开玩笑说,等房子下来了; 他和邓原谁先结婚,房子就给谁住。
  他想,自己结婚恐怕不会早了。
  虽然他已经二十一岁了; 可心中的那个人还小着呢,怎么也得再等个几年吧?
  况且,他到现在还没表白呢。
  倒是邓原,在学校舞会上结识了一位女同学。
  还偷偷地和他说,她在外国语学院,读大二,家是外地的。最近一段时间,邓原在校外偷着谈恋爱,忙得都没空回家了。
  他给元元说了一下,元元也乐坏了。
  还打听了半天,只差让邓原领出来给她瞧瞧了。
  *
  星期天,黎元元去邓萧家吃饭时,偶然也会碰到邓原。
  他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个子和邓萧差不多高,有一米八五左右,也是一表人才。不过,话却少了很多,不像小时候那么容易冲动了。
  邓原是学工科的,却颇有自己的见解。
  黎元元敏锐地发现,他对外来思潮接受度很高,似乎有点迷信海外的一切。
  她不禁担心起来。
  因为几年后,会发生一场变动,给很多年轻人带来一定的影响。虽然,那时的邓原已经大学毕业了,可处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冲动,她可不希望他被牵扯进去。
  她找到邓萧,告诉他自己有点担心。
  邓萧听了,十分严肃。
  相比起来,他的思想比邓原更为成熟,也很少做一些头脑发热的事情。他相信元元,既然提出来了,一定是看到了某种危险。
  可邓原的想法,如何才能改变?
  元元说,唯有让他彻底看清楚,才不会受到蒙蔽。于是,邓萧对弟弟也关心起来,常常和他聊聊,想慢慢扭转他的观念。
  他自己是个自律性很强的人,埋首于专业,也很少参加外面的论坛讲座。对当前思潮泛滥,虽然有所警觉,却始终置身事外。
  对此,黎元元很放心。
  包括她自己,基本上不去参加那些论坛讲座。即便有同学热情地拉她过去,也被她婉言谢绝了。反正,她就是个小群众,对那些抛头露面的场合,一向不感兴趣。
  邓萧发现自己受元元的影响可不小。
  现在,他也像个群众了。
  与小时候所向往那种革命理想,也越来越远了。
  这倒是爸爸妈妈喜闻乐见的。
  经历过那么多运动,其他都是虚的,唯有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才是立身之本。
  *
  元旦前夕,班里要搞一场文艺晚会,要求每个同学都得参与。
  黎元元她们寝室里出了一个小合唱,分两个声部来演唱那首著名的流行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她也跟着浑水摸鱼上了台。
  没想到,节目大获成功,还被班里推荐去参加系里举办的新年晚会。(注1)
  黎元元第一次登台露了脸。
  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规模的团体活动。后来,看到系里的报刊专栏里,贴着她们演唱时的照片,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可除此之外,她依然是个低调的小群众。
  这种无拘无束,毫无压力的生活,正是她所向往的。
  元旦之后,系里又组织了一场冬季爬长城活动。
  学生会主席说,这是为了锻炼同学们的意志。那天,系里租来了几辆大轿车,把大一和大二的同学一股脑地拉到了慕田峪。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节。
  山里的温度比市区又低了几度。一下车,北风呼呼地吹着,即便穿着厚棉袄也不管用,只觉得一股透心的凉。
  黎元元和同学们,顶着呼啸的寒风,一路攀爬。
  最后,终于登上了长城顶峰。
  这时,已是浑身发热。
  她站在烽火台上,望着那段蜿蜒崎岖的城墙,巍峨苍茫的山峦峡谷,不禁感慨万千。
  深秋时节,她和邓萧、谢海宁来过这里。
  那时的慕田峪,美得令人心醉。
  蓝天白云,山峦叠嶂。
  城墙内外,层层深绿中点缀着一片片金黄,还夹杂斑驳的红叶。与现在的萧瑟,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这种萧然的景致,却让她想起了边疆的冬天。
  那时的她,和现在一样戴着毛线帽子,裹着厚厚的棉衣,却笑得开心无比。
  从慕田峪回来后,和邓萧提起来。
  邓萧说,等到春天再和她一起去那里看看。
  相比八达岭来,他更喜欢慕田峪的宁静。
  一年四季,那里变幻着不同的景致,是他最爱的景点之一。
  *
  学校里放寒假了。
  谢海宁老早地就和元元约好了,一起乘火车回沪。他还专门去售票点排队买火车票,顺便也帮元元买了一张。
  这样,俩人的座位就在一起,路上也能相互照应。
  邓萧得知后,不以为意。
  他们都是朋友,彼此信任。
  再说,他相信元元,也相信他们之间的那种感觉。
  出发的那天,邓萧提着两大盒点心,来送元元。
  见谢海宁也拎着提包,候在宿舍楼下。
  他们三人一起去了火车站,把元元和谢海宁送上了车。临开车前,看到车窗里,元元冲着他直挥手,也忍不住挥了挥。
  他站在那里,看着绿色的列车缓缓地启动,很快就消失了踪影。
  最后,站台上只剩他孤零零地一个人。
  这种离别,总是令人惆怅不已。
  他想,等到有一天,他和元元一起回沪上。
  这样,就再也不用忍受这种离别之苦了。
  *
  第二天下午,列车抵达了沪上。
  田爸爸特意提前下班,跑到火车站来接元元。
  一路上,开心得不得了。
  元元终于回家了,伟民也放假了,一家人又团圆了。
  到家时,伟军和伟波已经放学回来了。
  田爸爸一见,大声吩咐道:“伟民,你去电影院,喊你妈妈赶紧回家吃饭,就说元元回来了!”
  几分钟后,就看到王妈妈笑呵呵地进了门。
  一见到元元,就一把抱住,使劲揉了揉,嘴里埋怨道:“元元啊,看看头发长那么长了,都盖着眼睛了,咋就不知道去理发店里剪剪呢?”
  “妈妈,这是专门留给你的,店里的手艺哪里比得上妈妈啊?”黎元元笑着说道。在学校里,为了省钱,她连剪头发都免了,柳海就自己动手,后面的就让它随便长吧。
  王妈妈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元元,真是妈妈的小棉袄啊,看看伟民为了赶时髦,连头发都不肯让妈妈剪了,说是太土气了。可元元呢,为了让妈妈过过手瘾,还专门把头发都留着。
  想着,就瞪了伟民一眼。
  田伟民赶紧缩了缩脖子。
  在学校里,他遇到了一个很像乔蓬丽的女孩子,洋气得不得了。
  他哪能不顾自己的光辉形象呢?
  黎元元也抿着嘴笑了起来。
  她这种清汤挂面式的学生发型,也就王妈妈剪得好。店里的那些理发师,哪有那个耐心给她从下面一层一层的剪成层次来?
  要么一剪刀下去,剪不好就给剪成了妇女头。要么用刀片削得薄薄的,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她可不敢冒那个险。
  家里的人都齐了。
  伟民和伟军撑开了折叠桌,摆好了凳子。
  田根宝麻利地系上围裙,把炉子上慧珍提前蒸上的那四碗荤菜,起了锅。又把煨在另一只炉子上的大砂锅也端了上来,准备开饭。
  豆豉排骨、红烧鸡块、梅菜扣肉、红烧鱼块,还有一大锅砂锅炖排骨,里面有剁成小块的肋排、大白菜、小青菜、海带、豆腐,热气腾腾的,十分诱人。
  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来,开始吃饭。
  黎元元心说,田爸爸又恢复了以往做菜的心情了?
  看样子,家里的生活水准又提高了。
  *
  这一趟回来,王妈妈早有准备。
  即便再舍不得元元,也不能让她住在家里。好说歹说,让元元答应晚上回去,住在花园洋房里,省得又起冻疮了。
  京城那边的气候十分干燥,和边疆差不多。
  元元又一直呆在暖气屋子里,这一回来恐怕很难适应。那个洋房墙厚封闭得好,阳光充足,里面还贴着墙纸相对干燥一些,条件要比家里好很多。
  外婆那边自然也很乐意。
  元元现在可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一说起来,她脸上也有光彩。楼上的那个房间一直给元元留着,就是准备等她放假回来后,好住在家里。
  这一年的春节,过得格外欢腾。
  家里准备了鸡鸭鱼肉,田爸爸还买了带鱼和小黄鱼。
  元元和伟民也专门去商店里,买了一箱青岛啤酒,扛回了家。她始终记得田爸爸对青岛啤酒情有独钟。
  那一年,他们几个去海子边吃大鱼,还喝了青岛啤酒,让田爸爸念叨了好久,说早晚要买来尝一尝。
  现在她挣了稿费,给田爸爸和王妈妈买罐啤酒是应该的。
  伟民对元元十分佩服。
  看看妹妹写小说都能挣钱了,他是不是要在学校里摆个摊子挣点外快?他这个学经济的,得学以致用才好。
  想着,就和元元商量起来,想听听她的意见。
  黎元元抿着嘴直笑。
  伟民哥哥的脑子好用得很。
  他在八岁时,就知道拿她来换参观门票,一下子搞了好多面包。对田爸爸拍照也很感兴趣,现在关注点又转移到摆摊上来了?
  想着,大学校园里很快就会兴起一股摆摊热潮。
  伟民哥哥不如去卖点日用品和明信片吧?
  什么肥皂牙膏毛巾之类的,反正又不会过时。还有那种明信片和电影明星小卡片,一直流行到了九十年代,在学生中颇受欢迎。
  田伟民一听,果然来了兴趣。
  他想,趁着寒假去打听一下行情。
  尤其是那个明信片和小卡片,看看从哪里批发,价格最便宜?
  *
  元元妹妹回来了。
  姚龙港听到消息,也欢天喜地地跑来了。
  他和伟波一起围着元元,好奇地打听着京城里的事情。听说邓虹还在画画,目标是进入中央美院,而他们呢,也要更加努力才好啊。
  再过两年,就要参加高考了。
  是不是也能考到京城去读书啊?
  作者有话要说:  注1:引用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歌词。


第135章 爱意浓
  *
  这一趟回来; 黎元元发现沪上的变化挺大的。
  做小生意的越来越多了。
  大街上还好; 对市容管理得比较严格。可一进弄堂; 就能看到摆摊的,有卖衣服的,有卖明星画报的,还有灌了磁带拿出来卖的; 街面上时不时就会飘出几句港台流行歌曲。
  听姚龙港说,他爸爸除了卖香烟之外,还在卖磁带。都是自己在家里灌制好; 贴上双面标签、配上封面和歌词; 当成盒带来卖,生意好得不得了。
  电影院门口也很热闹。
  虽然临街; 可一到黄昏时分,流动摊贩就冒了出来,有卖棉花糖的; 有卖新鲜水果的; 还有卖瓜子和五香豆的。
  有一天,她从外面回来; 还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那人提着一只篮子,正在兜售水果。
  张辅导员?
  她一眼认出了那人正是四营中学的张辅导员。
  想不到她也回沪上了?
  她刚想上前去打声招呼; 却又顿了一下。
  与昔日的声名赫赫相比,现在的张辅导员一定不希望别人看到她目前的景况吧?
  想想过去,张辅导员在学校里热情奔放,思维活跃; 而且创意无限,一改学校的精神面貌,给校园生活增添了一道道光彩。
  可回来后,为了谋生却不得不走上街头,当起了流动商贩。
  这前后对比,太过明显。
  对自尊心很强的张辅导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
  她站在那里,看了好一会儿。
  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
  像张辅导员这样昔日有所成就的知青,舍弃公职回来后,大多变得一无所有。沪上很大,或许他们只想隐身在这座城市里,开始另一种生活吧?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
  希望几年后,他们都会有所改变,能更过得更好一些。
  趁着假期,黎元元又去看了看黎爷爷和崔奶奶。
  他们还在弄堂口摆摊,精神气十足,脸上毫无沮丧之色。她走过去,蹲在地摊前,和爷爷奶奶聊了几句,最后买了两条纱巾。
  黎爱民和崔爱华,早已经认识了这位小姑娘。
  她每次路过,都会过来打声招呼。
  崔爱华还开玩笑说,和这个叫元元的小姑娘还真是有缘呢!听说元元在京城读大学,还夸了她好一会儿。
  黎爱民回家后,还把这个说给儿子听,鼓励他要好好学习,说人家知青家的小姑娘都考到京城去读书了,多有出息啊。
  *
  开学前,谢海宁已提前买好了火车票。
  当然,也帮元元买了一张。
  这一下,路上有人做伴了,田爸爸和王妈妈可放了心。宋阿娣家的儿子,他们自小就认识,和元元的关系也很好,在学校那边也能相互照应着。
  到了京城,邓萧照例来接站。
  这一回,直接领着俩人去家里吃涮锅。学校里刚刚开学,食堂里的饭菜清汤寡水的,估计俩人都吃不下去。尤其是元元,假期里吃了不少好吃的,他在电话里听着都流口水了。
  谢海宁第一次来到邓萧的家。
  一看到那片胡同,就吃了一惊。
  对邓萧家里,虽然早有猜测,可没想到竟然住在这样的一个地方?
  要知道这周围一片,可是出了不少名人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都非同一般。相比起来,邓萧爷爷家的四合院还真不算什么。
  听邓萧提到过,他爷爷就是因为早早地卸了公职称病在家,外加上周围的街坊邻居都比他家厉害,这才在运动中免受冲击。
  黎元元见了老爷子和奶奶,就从提包里拿出了四样礼物。
  这是爸爸妈妈特意让她带过来的,也是一份回礼。包括,一罐沪上特产的猪肉松、一盒凤尾鱼罐头和两盒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