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娱乐点金手-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这还真是……”江东听完之后也不免为之发笑。
  “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是在民众看来,却就是如此,不管是不是,但是,结果却是很明显的,因为这个事情,向西的《失色》的确获利不少。可以说,如果这是我故意为之的话,倒也算的上是一次不错的营销。”叶秋却是笑着说道。
  “而我之所以想到和江总合作,就是受到了这件事的启发。”
  “叶先生该不是想让我,或者我的公司和叶先生一起演一场戏吧?”江东诧异地道。
  “的确如此!”叶秋笑着道。
  “这……戏怎么演?”江东没想到,自己一句戏言居然真的就是叶秋的想法。
  “这就要从广告词说起了……”叶秋接着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叶秋越说,江东的脸色越发的古怪,从一开始的诧异,到哭笑不得,再到若有所思,最后,当叶秋说完之后,江东用看怪物的目光看着叶秋。
  不是因为叶秋的创意不够好,而是因为,这个策略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了,但是江东细想之后,却是叹为观止。
  如果说之前他还只是因为叶秋之前的那些传奇事迹而好奇的话,那么此刻却是对叶秋佩服不已,起码这样的营销案例,一般人绝对想不到。
  “果然不愧是创意大师,一句普普通通的广告词,却能够被叶先生利用的淋漓尽致,这样的营销手法,真是闻所未闻啊。”江东惊叹地道。
  “江总过誉了,其实这种模式,并非我原创,实际上,在国外这种营销创意,并不少见,我的这个策略其实也是反向炒作的一种,在国内,其实也有不少类似的炒作,只是娱乐圈用的更多罢了。之所以收江总三百万,那是因为,这个案例,首先会借助我的名气来引起公众的注意。”
  “至于其他方面,却需要江总配合了,而且,这个创意的关键其实吸引公众的注意是基础,而真正想要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的话,却还不够,还需要江总去找人把这个话题炒起来……”叶秋淡淡一笑道。
  江东点了点头道:“这个我明白。”
  其实叶秋的创意说起来,很简单,就是通过反向炒作,把话题炒起来,这在前世网络时代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营销手段了。
  哪怕是在这个年代,其实在国外,很多电影电视剧等等,也没少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宣传的目的。
  其实就和娱乐圈内通过绯闻炒作,达到宣传的目的,原理上是一样的,不过,反向炒作是一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伤到自己。
  不过叶秋的这个创意,却是不会有那么大的负面效果,想来这也是江东能够一口答应下来的原因吧。
  当然了,这个创意,其实也可以随便找一个人来和江东的公司一起演一出戏,但是效果却肯定不会那么好。
  而叶秋却不同,首先他是个名人,而且还有广告大师的名头在,在炒作这个事情上,有着极大的便利和反差的效果。
  叶秋很快地就收到了江东那边打来的三百万的酬劳。
  好戏即将开演了。
  ……
  林琪是一名大学生,同时也是《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忠实粉丝,她在qq上的第一个网名就是轻舞飞扬,而在她的好友栏里面,却有着好几个“痞子蔡”。
  林琪是从《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知道叶秋的,之后更是成为了叶秋的忠实的拥趸,而且叶秋写的那些歌,她也都很喜欢。
  每天打开电脑,登陆qq,登陆叶秋的网站,已经成为了林琪的一个习惯。
  这一天,林琪习惯性地打开叶秋的网站,浏览了一遍,却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东西,林琪有些失望地关掉叶秋的网站,开始在qq上和她在网络上认识的好友“痞子蔡”聊天。
  这个时候,突然电脑右下角出现了一个弹窗。
  qq弹窗广告并不稀奇,林琪也不是很在意,移动鼠标就要关掉弹窗,不过当林琪看到了弹窗上的内容的时候,却是顿住了。
  她不但没有关掉弹窗,反而移动鼠标点开了弹窗。
  因为弹窗的内容是和她的偶像,《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作者,创造了脑黄金销售奇迹,创意传媒,以及让qq一鸣惊人的广告才子,创意大师叶秋有关!
  而且内容也很特别,甚至可以说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第一百三十六章 虚假广告?(1/10)
      广告大师叶秋,状告“旺旺”广告虚假宣传!
  这是qq弹窗广告的标题!
  很多人第一时间看到这个消息,第一印象就是,开什么玩笑?
  叶秋是谁?那是玩广告的大师,那是一个创意换来数以亿计的创意牛人啊。
  他居然告别人做虚假广告?你特么是在逗我玩吗?
  广告大师状告虚假广告,一下子就让人产生了好奇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广告,竟然会被叶秋给告了。
  然而当点进去之后,看到具体的内容之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假的吧?
  起因是因为,旺旺食友就比较有意思了,他们不关注这是不是一次广告炒作,或者营销策略,也不关心,旺旺的广告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而是脑洞大开。
  网友叶落南山南:“叶秋的状告很矛盾的说,如果叶秋败诉了,那么说明没有涉嫌虚假宣传,可是在叶秋来说,他败诉了,这不就是运气不好吗?那么也就是说,他吃旺旺,运气没有变旺,也就是旺旺公司的确是虚假宣传,这不是很矛盾吗?如果叶秋胜诉了,那么就说明,运气变好了,也就是吃旺旺运气会变旺,可是这个结果却是建立在旺旺虚假宣传的基础上,胜也好,败也好,都好矛盾的说。”
  网友我比较帅跟我说吧:“我倒是想到了,叶秋之前策划的广告,如易网的‘上我一次,终身难忘’,原本觉得有些夸大了,可是想要证明是不是真的,居然要用一辈子来证明……”
  ……
  最后一类的是那种纯粹的围观的观众,就不需要多说了。
  而与此同时,网络上,几大门户网站,也纷纷在首页上,开启了叶秋状告旺旺虚假广告的新闻专题报道。
  这里面,有一部分是旺旺公司花钱买的,但是更多的却是自发的,因为,这个新闻网友喜欢看啊。
  这一点,看那些专题下面的网友的留言数就知道了,而叶秋和旺旺公司的名字,再一次因为这个事情,而变得众所周知起来。
  现实中,一些收了钱的媒体,也开始纷纷报道广告大师叶秋状告旺旺公司的广告虚假宣传的新闻。
  然而是一些法学专家教授开始站出来打对台。
  一方面认为,维权不应是鸡蛋里挑骨头
  京城大学,法学教授曾庆:“对虚假广告叫板的维权意识弥足珍贵,但需要指出的是,较真不等于找茬,举报索赔的前提是厘清艺术夸张和虚假宣传的界限。显然,“天天吃旺旺,运气会旺哦”这一广告语通过正常人的普遍认知判断,都不难看出其属于“明显夸张”的宣传方式,并不会对消费行为形成误导,因此不应该被认定为虚假广告。
  诚然,任何人都有投诉举报虚假广告的权利,遏制虚假广告泛滥也需要广大消费者的主动维权,但维权不应是鸡蛋里挑骨头,而应有理有据,不能滥用这种权利造成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的无谓浪费。对于“吃旺旺运气没变旺”遭索赔,媒体和公众也不宜盲目追捧,否则不仅无助于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还会导致维权误入歧途。”
  另外一方面认为,“旺旺脆饼被告虚假宣传”不只是笑话,并非无理取闹。
  华国著名律师杜洪才:“旺旺脆饼作为一种食品,却宣称“天天吃旺旺运气会旺”,什么样的情况算是运气变旺?用什么来证明运气有没有变旺?运气本身就是一种虚无的东西,缺乏科学根据和依据,可是旺旺脆饼却拿“运气”做文章,有宣扬封建迷信思想之嫌,让人误认为食用旺旺雪饼可以改变运气,这不仅是夸大宣传,夸大功效,还是对消费者的误导。
  叶先生食用了旺旺脆饼,却没有感觉到运气变旺,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继而才状告旺旺公司,其行为是对自己权益的维护,旺旺脆饼必须拿出证据证明,食用其产品可以改变人的运气。还有,确定运气改变的标准和依据,如此才能平息消费者质疑,取得消费者信任。否则的话,就是虚假广告。”
第一百三十七章 答记者问(2/10)
      其实,叶秋和旺旺公司,只是起了个带头作用,叶秋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真的把旺旺公司给告了。
  之后的事情,却是旺旺公司做的,当然了,方法是叶秋告诉旺旺公司的。
  比如找水军炒热话题,比如找专家出来论证,比如买几家媒体在上面刊登这个新闻的讨论。
  但是都只是起了个头,后续却是社会自然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叶秋本身是广告大师的身份,名声在外,可以说叶秋在广告界已经是一个传奇人物了,本来就是极为受关注的人物,而这一次,他却是以消费者的身份状告旺旺公司,做虚假宣传,这自然而然地就会引起民众的好奇和关注。
  其次,“吃旺旺运气没有变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所以,这一次叶秋的状告,在普通民众看来,更像是一场闹剧,而不是真正的维权。
  再次,叶秋的营销策略,广告创意层出不穷,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这是不是叶秋的又一次特殊的营销?
  这本身也是一个话题,结果,又有知情人爆料,旺旺公司的确曾经找叶秋买广告创意,当然,叶秋和旺旺公司都没有正面承认,但是却也没有否认。
  再一个,这个事件本身很具有代表性,而且关注力上去之后,自然会有人加入其中,无论是真的为了遏制虚假广告也好,还是为了自己博一个名声也罢,权威的专业人士的加入,无疑给这个事件添了一把火,让这个事情愈演愈烈。
  到后面,已经不再只是一个个例事件,而是被延伸到,如今华国的混乱不堪的广告上面。
  在这件事的影响下,不少地方的法院,起诉虚假广告的案子突然变的多了起来,特别是电视购物广告,在这样一个人人讨论何为虚假广告的形势下,很多民众都陡然发现,那些夸张,虚假的电视购物广告居然少了不少。
  而与此同时,也渐渐形成了一个声音,那就是华国的混乱的广告界,的确应该规范一些了。
  在这个时候,叶秋终于现身接受记者的采访。
  “叶先生,外界传闻说,这一次的起诉虚假广告事件其实是你的一次另类的营销策略,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首先我的确请了律师起诉旺旺公司,其次,我这段时间的确一直都有在吃旺旺公司的零食,这是事实,至于是否是营销策略,我只能说,大家的脑洞开的很大,像上次的在文华会上的事情,不同样的也被传是我和作家向西一起演的一出戏?而实际上却是,那一次之前,我根本不认识向西。”
  叶秋看似好像回答了问题,但是实际上他却是拐了个弯,什么都没说。
  “叶先生,有人说,你起诉旺旺虚假广告的事情本身很矛盾,因为,如果旺旺公司的广告是虚假宣传的话,那么你自己之前的广告创意也同样有虚假宣传的嫌疑。”
  叶秋笑着道:“比如说?”
  “比如说,你给易网的一字万金的广告词‘上我一次,终身难忘’,是否就有夸大虚假的嫌疑?”
  叶秋笑着问道:“这位记者,你上过易网吗?”
  那名记者愣了一下点了点头,叶秋继续问道:“那么你就已经证明了,这个广告词没有问题。下一个!”
  一众记者闻言都是一愣,不过随即便发出了笑声。
  那名记者却有些不解地问道:“叶先生,我什么时候证明了?”
  “这位记者,你上过易网,然后又问出了这个问题,就说明,你已经记住了易网,那么,不就是证明了,这个广告词没问题吗?”
  “哈哈哈!”在场的记者都笑了出来,可不是吗?既然你上过易网,而且又记住了易网,那岂不是就是说,叶秋的那句广告词,的确问题吗?
  “你曾经在江南大学讲过课,在课上,你告诉学生,做广告就要夸张,那么是不是和你起诉旺旺公司的理由有些相背呢?”一名记者又问道。
  “夸张和虚假是两回事,夸张不等于虚假,我认为做广告,还当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广告是高度创意的领域,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总会让消费者过目难忘。但在产品情感表达和虚拟承诺之间,应当明确法律对此的界线何在,会不会“授人以柄”。否则,用非具体功能描述来打擦边球,实则是投机和博弈。这种用最小成本来赚取最大营销效果的套路,还是少些为好。”
  ……
  随着虚假广告事件的发酵,叶秋的策略逐渐开始起了效果,旺旺食品公司的市场统计,在这个事件爆发以来,旺旺食品公司的旗下的旺旺系列的零食,销量都有一个不小幅度的上涨,虽然没有办法和脑黄金的销售奇迹相提并论,但是在江东看来,三百万花的实在是太值了。
  特别是经过这件事之后,旺旺公司一下子就出名了,无形之中给旺旺打了广告。
  而且对于旺旺公司来说,那个广告是否虚假其实并不重要,同样的也并没有给旺旺公司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
  特别是在最后,旺旺公司直接发表了声明,撤回那句广告词,并且承诺做出赔偿,只要买过印有那句“天天吃旺旺,运气会旺哦”的广告词的产品,都可以获得赔偿。
  而实际上呢?旺旺公司的印有“天天吃旺旺,运气会旺哦”的产品,其实上架的并不多,就算赔偿也只是一点小钱而已。
  可是此举在经过一番炒作之后,却是给旺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名气。
  说一千道一万,虽然叶秋和旺旺公司都没有承认,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策略,但是实际上,在广大民众的心里,早已经默认了这就是叶秋的一次营销策略。
  如此,叶秋的无孔不入,匪夷所思的营销创意,一下子成了人们津津热道的话题。
  经过这一次的事件之后,之后的叶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