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入侵娱乐圈的骗子-第5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来是那种爆料工作室的狗仔。”麦小余说道。

  他出现在机场,又是接人,而起接的还是女人,被旁边的吃瓜群众认出来,说不定就会通知某些爆料工作室。

  陈侨恩的女助理问道:“麦总,你怎么知道的?”

  “看他们的车啊。”

  夏利是一档价格便宜的车型,很不起眼,非常符合深度新闻记者的需求。

  这里所说的深度新闻记者,一般是指做重大负面新闻事件的深度记者。由于很多地方都是防火放到防记者,他们必须刻意低调,尽量与周围的环境保持一直。

  因此,以夏利为代表的这类不起眼的汽车,成为最好的掩护。

  你要开个宾利、奔驰、宝马之类的豪车在街面上晃荡,隔老远人家都会注意到你。

  “麦总你懂得真多。”

  女助理一脸崇拜,男助理在旁默记。

  陈侨恩挺好奇:“这些都是你从哪儿看来的?”

  不是看,是梦!

  梦里活了四十多年,口水撕·逼无数,积累了大量“对敌”经验。

  分辨媒体娱记和爆料狗仔,是必备傍身技能之一。因为爆料狗仔的下限,往往比娱记还要低,那是一群靠“语不惊人死不休”生存的家伙。

  麦小余笑笑不解释。

  陈侨恩不服气:“也可能是娱记啊,有些娱记为了偷拍,开的也是很大众的普通车。”

  这话说的没错。

  文娱记者常常属于两个极端的类型。要么与时尚联系的最紧密,光鲜亮丽粉墨登场,要么伪装成社会最底层的民众,拿着相机偷偷拍照以满足人们对明星的窥·私欲望。

  对于后一类文娱记者来说,夏利也是非常完美的掩护。

  麦小余不语,拿出手机。

  “曹记,是我。”

  “问你件事儿。”

  “你们当初有一辆夏利对吧?”

  “是不是卖了?”

  “车牌号是多少……”

  那还是热播的时候,天王刘德骅来京,和麦小余、浏涛一起吃饭。

  当时龙行工作室要搞麦小余和浏涛的黑材料,一路跟踪,被发现后不躲不闪,大摇大摆装逼,被麦小余拾掇了一番。

  当时龙行工作室的两个人,开的就是一辆夏利。

  出于习惯性的警惕性,麦小余拍下对方视频后,还特意记下了对方的车牌号,到现在也有印象。

  说罢了,他认出了那辆夏利车,曾经属于龙行。

  娱记开车偷拍,多半是单位配的,很少有人开自己的车,要不然被人砸了找谁赔去?

  媒体单位可不会购买二手车,只有爆料工作室为了节省成本,才会那么干。

  一切都交代好,麦小余挂断手机。

  陈侨恩笑道:“你太坏了。”

  “你不懂,这叫相互监督。不然的话,今晚不论我做什么,他们都能编造出绯闻,而且让网民看了,感觉跟真的似的。”

  ……

  入夜。

  燕京某高档餐厅的包间内。

  麦小余简单给陈侨恩举办了一个接风宴。

  酒桌上没几个人,除了他俩之外,也就孙亚兴及其助理,还有柯浩义和陈侨恩的两个助理。

  吃喝不是主基调,陈侨恩只是简单吃了几口垫垫肚子,就不怎么动筷子了。

  今晚主要是麦小余、陈乔恩和孙亚兴三人,探讨剧本。

  麦小余不用说,剧本初稿就是他“复印”出来的,剧情也印在脑子里。

  孙亚兴是导演,这段时间一直在筹备,对剧本也非常了解。

  而陈侨恩在国外拍的是海联的广告,所以过得很悠闲,空闲时间也比较多,有足够时间阅读、理解剧本。

  这为三人的探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直入主题,谈论自己对“麦守正”、“陈乔恩”这两个角色的理解。

  孙亚兴一直都在纠结一个问题。

  “麦总,主人公的名字能不能改改?”

  “名字不好吗?”

  “我不是那个意思,可是拍电视剧,哪有用真名的?”

  孙亚兴知道麦小余的真名。不论萌人注册的法人代表,还是身份证、户口本、护照、驾驶证等有效证件上,都是“麦守正”这个名字。

  只有他的名片上,印着“麦小余”三个字。

  孙亚兴觉得,一部电视剧用演员真名不合适。各家公司、电视台拍了那么多电视剧,也没见谁这么干。

  发觉麦小余不以为意,他还特意征询陈侨恩的意见。

  陈侨恩的回答更让他无语。

  “名字只是个代号,没必要纠结这这个问题。我反而觉得结尾有必要修改,改成大圆满结局……”

  酒店外。

  街对过儿的角落里停着一辆老旧的夏利车。

  车内两个人,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和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盯着酒店门口,一边吃着刚买的煎饼,一边闲聊。

  “你猜麦小余今天去机场接的女人是谁?”

  “这谁知道,捂得那么严实,不是女明星就是他老婆。”

  “希望是女明星,这样才够劲爆。”

  “嗯,最好今晚他们一起过夜,明天肯定上头条。”

  “你还是太年轻。过不过夜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人独处的时间。”中年人一脸老司机的样子,点拨年轻人。

  年轻人恍悟,虚心请教:“如果麦小余送那女的回家,只上去十几分钟或者没有上去怎么办?”

  老司机会心一笑:“车里呢?”

  “高啊!回去的路上,车里独处几十分钟,完全可以……”

  年轻人的话还没说完,就听见有人砰砰敲车窗。

  他放下玻璃,看着外面的两个人,问道:“什么事?”

  张扬咧嘴一笑:“你们是哪家工作室的?”

  “什么工作室,不知道你说什么。”

  “别急别急。”张扬的手摁在缓缓上升的车窗上,“别跟我说你们不是盯麦小余。”

  他旁边的王德斌也说道:“我们是龙行的,你们这辆车就是我们淘汰的。”

  淘汰……

  这是碰到同行了。

  想抢新闻?

  车内中年人沉稳的说道:“各凭本事,谁也别给谁下绊子。”

  张扬轻蔑一笑:“你们有个屁本事,知道今天麦小余在机场接的是谁吗?知道他现在跟谁一起吃饭吗?知道他们吃饭的目的吗?上网看看吧,我们都已经爆出来了,你们趁早走人吧。”

  王德斌拍拍对方的肩头:“相信我们,我们是为你们好。”

  装·逼结束,心情愉快的两人回到自己的哈弗SUV。

  夏利车内的两人一脸不忿,手机上网登陆龙行官微。

  果然,半个小时前,龙行已经在最新的微博里,独家爆料陈侨恩今日回京,目前和麦小余、孙亚兴等人在某饭店吃饭,商讨新剧本……

第九七三章 他们还是孩子

  “陈侨恩今日回京,和麦小余、孙亚兴等人在某饭店吃饭,商讨新剧……”

  这则爆料被视作龙行工作室有史以来,最弱的爆料,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这部剧本身缺乏吸引力,观众期待的只是麦小余和陈侨恩的组合。无广告的站点。

  是宫部宫斗剧,开机前又和打口水仗,还是麦小余的处女作,话题很多。

  而播出后口碑虽不尽如人意,收视率却一路飙升,彻底捧红了女主角扬幂。后者还亲自演唱了小鱼儿操刀的主题曲,这首歌登上了内地多个音乐网站的音乐榜单。

  这些都为提供了众多话题,也使得电视剧播出之前备受关注。

  更不用说。

  国内玛丽苏小说开派之作,开创了小说出版的新套路。问世多年积累了广泛的读者基础,胖妹的打岔、麦小余和糖嫣的甜蜜互动,同样引起众多观众对这部剧的期待。

  开机之后,应各地书商之邀,飞扬出版社再次印刷十几万册投入市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反观,除了用麦小余+陈侨恩的组合来宣传外,别无亮点。

  而且连两人的绯闻都没有。

  、开机时,还有媒体炒作麦小余和刘诗時,麦小余和糖嫣之间不可不说的故事;筹备期间,没有任何媒体拿麦小余和陈侨恩的关系说事儿。

  的关注度和话题度,都远不如麦小余主演的前两部。

  不过剧组并不在意。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孙亚兴坚信,跟着麦小余有大块肉吃。因为到目前为止,麦小余还从未失手,不管外界如何看待,孙亚兴都很看好。

  麦小余自不必说。如果不是对充满信心,他也不会把这部剧作为“成名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陈侨恩无所谓剧本的好坏。她在国外拍摄代言广告的时候,剧本反复看过三遍,明白麦小余和她主演这部剧的另一层含义。

  三人探讨完剧本,定下今年年底开机后,就又各自忙碌起来。

  孙亚兴回剧组,主持剧组筹备工作。演员的试戏、试镜,工作人员的安排调度等,有时候还会飞外地,确定外景的选取。

  陈侨恩去拍电影了,海联院线联合另外几家公司共同投资,主要是受到扬幂的刺激。

  爆火后,扬幂人气飙升,有电影剧组看中了她的人气。恰好女主角名气不大架子不小,仗着小金主撑腰和剧组闹得很不愉快。

  剧组和大金主一沟通,大金主承诺只要能请来扬幂主演,他就把小金主连带女主角一起踢出局,剩下的资金缺口他来弥补。

  恰好扬幂也想挑战大银幕,而且剧组开出的片酬虽不算太高,但是有票房分红,她就答应了。结果那部惊悚电影开机前临时更换女主,还引起了一场口水,帮着电影炒作了一把。

  平心而论,那部小成本惊悚电影真心不咋地,拍摄仓促、剧情单薄、制作粗糙、两毛五的特效,各大影评网站评分普遍在5分左右。

  但是——

  影片话题度不断,拿到了暑假档期,排片率还不错,最后300多万的投资,票房逼近九千万。

  虽说男主角也曾是香港当红明星,可这部小成本影片能够排在暑期档,上映后顶着巨大的骂声票房天天上涨,取得近九千万的票房,大部分功劳都要归功于扬幂爆红的人气。

  粉丝经济的威力也令业内侧目,海联院线就把注意打到了自家千金陈侨恩身上。

  从七月底开始,卖剧本、筹资金、找导演、找演员、组剧组,三个多月完成剧组筹备工作。中等成本的喜剧爱情电影,女主角陈侨恩,十月初开机,预计两个月内杀青。

  国庆节期间,陈侨恩在燕京参加两场商业活动,就要飞赴东海拍电影,的开机时间也定在了今年年底。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麦小余能休息两个月。

  公司的事情不需要他操心,但是电影前期准备工作中,有些事情需要他出面。

  “老晹,美国那边什么时候能忙完……”

  “叉哥,的宣发怎么样了,情人节期间上映没问题吧……”

  “畅畅,哥准备拍电影,你是女主角……”

  联系晹小星,联系张小泉,联系舒畅,敲定明年的档期后,麦小余参照怪梦中一部电影的剧情构架,以及自己怪梦中积累出来的大量理论经验,全力投入到剧本创作中。

  这期间,完美收官。

  总决赛巅峰之夜,群星演唱会收视率4。56%;四组冠军争夺总冠军的巅峰时刻收视率6。17%;颁奖典礼也有5。77%的收视率。

  十六强选手中,超过十人获得不同唱片公司提供的合约,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音乐道路。

  萌人再次打造出一档现象级综艺节目,凭一己之力,扭转了音乐选秀节目的颓势,再次在国内引发轰动。

  除了不少品牌商找上门来,询问第二季的冠名及赞助事项外,各家电视台、综艺节目制作公司,皆分出精力在音乐选秀节目上,力争打造出不同以往的模式,求创新求高收视率。

  然而这些都跟麦小余无关,他只是去公司转了两天打个照面,所有心思都凝聚在剧本创作中。

  国庆节后,剧本初稿完成。

  十月上旬,二稿修改完毕。

  十月中旬,三稿修改完毕。

  十月底,剧本定稿。

  整个十月,麦小余几乎闭门不出,很少去公司,的宣传也不参加,完全靠糖嫣挑大梁,如同宣传时一样。

  任何一位明星,长期不出现在公众面前,人气都难免下滑。而且麦小余没有个人微博,萌人官微这段时间也没有更新。

  首播时,麦小余积累的超高人气,已经开始逐步流失。

  只剩下少量媒体还在借助成功卖出海外版权这个噱头,以及他不参加宣传活动这一点,对他展开报道,力度有限。

  麦小余不在意自己人气下滑,只要明年初播出后取得成功,他的人气就能回来。

  ……

  十一月初的燕京,天寒地冻北风呼啸。

  好在燕京作为华夏首都,提前供暖有保障,比起北方不少城市和地区来说,首都的优势无处不在。

  这天傍晚,麦小余走出家门。

  上身白色针织衫,套上黑色大衣;下身黑色直板裤,脖子上再随意围一条灰白色的围巾……口罩肯定不能少,麦小余一身休闲装束,开车直奔什刹海。

  车停在路边的停车位,麦小余步行来到九门小吃街。

  天气虽冷,汇聚了燕京众多老字号美食的九门小吃街,客人还不少,生意很红火。

  麦小余径直来到老邹家炸鸡摊位,走进去找了个空桌子坐下。

  “老板,一份炸鸡两瓶啤酒。”

  很快,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端着炸鸡和啤酒走过来。

  “这个不对。”麦小余伸手,拦住他。

  “你要的不是一份炸鸡两瓶啤酒?”

  “是。”

  “那就对了。”

  “不对。”

  小伙子年轻火气壮:“有什么不对的?”

  “我说不对就不对。”

  摊位生意正火,买炸鸡的人很多,小伙子还有生意要招呼,不愿跟麦小余浪费宝贵时间。

  砰地一声,炸鸡和啤酒放在桌上,转身就要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