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根石布衣-第5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蒋道才有点皱眉:“以前我觉得你没有这么强势吧,怎么突然就变得这样咄咄逼人,几乎每一步都在推着我走,在我的工作经历中,这种事情还很少生过。”

  石涧仁其实是着急:“看看这里吧,比较一下江州市城镇居民和这里的区别,再比较一下沿海达城市和这里的区别,甚至和你在新加坡的家庭跟这里区别,同一片天之下,生存环境就有这样天差地别的距离,我想在我们也许擦身而过的这些时间里,给这里尽量留下点什么,改变点什么。”

  蒋道才拉动嘴角笑笑:“你这天下为公的心态有点大啊。”有那么一点点讽刺的味道。

  石涧仁不在乎:“对,我就是天下为公。”

  蒋道才就不掩饰讥讽了:“可你还不是为了赚钱!”

  石涧仁还是不在乎:“如果我兜里没钱,今天就不能先斩后奏的把办公楼层租下来,如果我没钱,我就不能轻轻松松的在三天内调集两百名工人全面进入这片古街道修缮改造,如果我没钱,就没法垫付这起码五十万到一百万的改造费用,正因为我能赚钱,所以我才能不需要每一步都仰仗别人施舍,尽可能提高效率的按照我的思路去进展,我再重申一遍,这个古街道应该成立一家管委会占有百分之四十,本镇居民占有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制公司,一切按照管委会管理下的公开账目去运行,主要收入就是用来改善本镇居民生活条件,也算是为你的经济开区产业抹平后顾之忧,我这边投入的钱就当是低息贷款,利息按照普通银行利息价码来,旅游景点有稳定收入以后逐步回收,我个人不从中牟利,也不算我的产业,因为我不允许我的关联企业进入风土镇赚哪怕一分钱,这次只是借调我的人手和资源,最后一并结账就是了,怎么样?”

  蒋道才也摆出有钱的架势:“我能有什么后顾之忧?”

  石涧仁张口就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接下来你搞花木基地肯定需要征地,我想你在这里已经挂职快半年,也应该知道国内现在的土地承包制,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是承包给了农民的,而且越是肥沃善种的土地就越是抢手,修建这栋办公楼的征地补偿款据我所知都还没有到农民手中,如果不摆平这些农民的心中疑问,我敢担保你的征地会遭遇些困难,现在不需要你去费心,我来帮你把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解决了,你大可以专心扑到经济开区的建设上面去。”

  蒋道才哂然而笑:“你都把好处给我摆到这种地步了,我还不笑纳,岂不是傻得透顶了,沈德云书记虽然是兼任的,不在这边办公,但我们做出这些大动作,也是照例要向他汇报的,那你去跟他谈这些事情,我跟国内这些官僚交流起来,觉得格外费力。”

  石涧仁松了一口气,商人和商人之间的交流的确是要容易很多,不至于出现官场上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硬扛着也要争一口气的内斗,现在大家谈利益就好:“记得我们挂职的时候,你说过你对比较一下内外政体有兴趣,现在有什么结论么?”

  蒋道才的表情终于缓和下来:“新加坡是个威权国家,精英阶层和普通阶层之间的鸿沟是非常清晰存在的,普通人生存绝对比在中国要轻松容易,有饭吃,有房住,养老保险制度也很完善,人生如果想有所追求也是很容易的,旅游、游学、感悟人生这些东西在大多数欧美国家都比中国容易相守到,但唯独是想要往上走,改变自己和后代的命运,想成为精英阶层,统治阶层或者富裕阶层,那还真不如中国这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体制。”

  石涧仁听见骂体制的够多了,这种来自一个富裕海归派的评价还是很感兴趣的:“能细说一下么?”

  蒋道才笑笑,就抱着手臂站在路边看那些公务员忙碌办公家具:“居者有其屋,听着好听,但新加坡四分之三的人都是住在组屋,也就是国内还比较少的政府廉租房,同样的道理你去欧洲看看,那边生活条件也不是国内以为的那样过得有多好,只是社会福利保证了能比较自由的活下去,但基础设施老旧不堪,各种条件简陋,要不是人文环境不错,真的没什么可推荐的,实际上最为国内诟病的舆论自由,新加坡的管制远比国内严格,起码我俩这样随口王八蛋来去也没人当回事,你看看国内书报杂志上面对政府部门的批评那才叫犀利,我看了都流汗!”

  石涧仁现在是搞懂了界线:“只反贪官不反朝廷的话,怎么说都可以的,政府机关的对比呢?”

  蒋道才点头:“这恐怕就是我感受的重点了,别看国外,特别是欧美地区很多领导人政务官都是一人一票选出来的,可选完了以后,各级政务官治下的各种事务官,特别是油水比较大的企事业单位一把手二把手,通常都是领导人竞选时候身边红人、幕僚、盟友或者竞选经费大金主来担当,虽然看起来一切都是走的法定程序,但实际上由上峰举荐占了绝大多数,这种不是由同一部门众多事务官员中提拔的模式,往往容易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这点做得最好的反而是日本,他们把政务官和事务官完全分开,这两个体系是绝不交叉的,而中国却又是不停的转换角色,各有千秋,但中国这种模式的效率的确要高太多了。”

  效率是高,两位管委会副主任站在路边交流,几十名公务员和不少家属里里外外的把整个办公室家具给搬过来,那个投资五百万的镇政府办公大楼,就此寿终正寝!

  可现如今基层领导干部的选拔真的是有点无语啊,但起码通过这种讨论,两位作风迥异的管委会副主任开始逐渐有了共同语言,有了点磨合的意思。

  蒋道才拍拍石涧仁的肩膀:“在我看来,现在的国内,正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年代,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机做到什么样的规模,就取决于你我这种人的心态,因为对我们来说,赚钱已经只是个最低要求了。”

  石涧仁保留性的同意这段话。8



951、思维变了,世界才会变


  石涧仁选拔人手的效率那真不用多说,不知不觉间他身边已经汇集了各色各样的有识之士,而且在人品方面都是毋庸置疑的。

  本来这种带点古典艺术和设计类的工作请赵倩来主导是最合适的,但社科院副研究员在工作之余的热情有点吓人,石涧仁还是打电话通知傅育林来看看,如何把一条原本普通的街道改变为旅游景点,又如何设置整个旅游景区的盈利点和往来交通等细节,这位在旅游行业浸淫好些年的专家最有发言权,通过他来衔结起其他专业人员也是最自然的。

  听说是个全新的旅游项目,最近一直在跟随地产公司学习房地产经验的傅育林立刻就来了,只是有点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齐雪娇变成他的司机跳下车来,没有说要跟残疾人抢业务范围,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我跟傅老师学习如何管理景区景点,未来月亮湖景区在茶场归入以后,肯定会有很大发展……不过那时候我可能已经回到总公司了吧?”

  这样也挺好,只要不跟自己发生更多单独往来,石涧仁觉得齐雪娇和傅育林搭档运作这个旅游管理公司的确是合理的。

  而且这样短平快的项目也最适合齐雪娇短期实习,然后就离场了,多方便?

  反正石涧仁是这样打的小算盘,自己就可以把主要精力还是投放到文体卫生等原定设想的工作范畴中去。

  没有实际经历过的人也是没有发言权的,起码石涧仁之前虽然把电视台周边所有的乡镇都考察了一遍,以为自己已经有点了解乡镇一级行政管理工作了,只有自己真的变成分管一方的官员,才知道工作有多么具体。

  蒋道才没有对镇政府的公务员们长篇大论的介绍这位副主任,只是说石主任能力很强,负责带领大家处理好有关后勤保障一类的工作,重点是协助他对风土镇从普通二级乡镇融合转变为经济开发区,这是有个过程的,市里面和区里面也都会不断有领导过来视察和协助指导。

  这是官面话,言下之意就是这一万八千人口的乡镇现在就主要是这两位唱二人转了,蒋道才独揽大权,凡是涉及到跟经济开发区有关的财政、土建、开发、土地征收等等实权重要环节都属于他的分管工作;

  而石涧仁拿到整个镇里的工作项目单子吓了他一跳!

  这下他终于知道为什么普通乡镇会配备三个甚至更多的副职,又知道为什么这一万八千人的穷困乡镇为什么要那么大一栋办公楼了!

  除了蒋道才拿走的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建设管理办公室、统计管理办公室以外,由兼任的党工委书记遥控管理党政办公室,这些镇直属办公室都跟石涧仁无关,虽然他认为这些事情在在普通公司也就是一两名助理就能完全分管处理了,但是在这里分得就是有这么细,当然在接受管理的同时,这些党政机关成员同时也担负着上级领导要求他们监督观察这两位党外人士领导的一言一行,不可能把这个开发区就扔给蒋石二人乱来了。

  然后镇里的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社保所、信用社也都归蒋道才管理,虽然这些部门也主要是向自己的上级机关负责,但是在这个镇也是要随时向常务副主任汇报情况的,然后还有镇上的警署、司法所、建设管理服务所、邮政所、两个电站一个供电所都随时保持向管委会报告。

  那么石涧仁分管就是计生服务站、文化站、镇上唯一的初中跟中心小学,还有别处的两所小学,中心卫生院和别处的一所卫生院,另外整个镇上三十余家各种大小民营企业的交流管理也都归石涧仁,其中最新即将成立的当然就是风土旅游实业发展公司,法人是蒋道才,外聘总经理是傅育林,看看蒋道才管了那么多的事情,也知道他只是挂个董事长的名,根本没精力来管理旅游项目的事情,齐雪娇作为总经理助理根本就没出现在合同上。

  顺便说一句,蒋道才自己一个秘书、助理都没有带,单枪匹马的住在镇上,其实也是用成立公司的方式在调遣种植、园艺专家到这边来,不过这公司可就是注册在他的投资公司名下。

  这点对自己严苛的狠劲,和石涧仁有一比。

  但显然没石涧仁会调动群体积极性。

  傅育林和齐雪娇来了镇上包下仅有的两家小旅馆之一,两天内勘察测量人员、设计师、工匠就陆续抵达入住,然后大量的建筑装修工人集中火力给镇政府办公区施工,偌大个四百平米场地,先一半挤着办公,另一半水泥河沙腻子粉之类挂上彩条布隔开就动手,那效率!

  等到了第一个周末的时候,已经有二十多名各种技术人员出没于古街道,从市里文史研究所跟文物局请来的技术人员也在现场做了记录考察,对设计师和勘察人员做出来的图纸给予审批。

  其实国内关于文物或者老旧建筑的管理是有细则实施可行的,只是实际工作很多人选择性的忘记,傅育林主要就是工作两方面同时展开,一面疏理小镇旁边的河流清洁度,一面尽可能保持原貌的整修古建筑,同时书面整理出来一连串的商铺、饭馆,整修建筑的同时对里面进行装修,要求也是尽量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土一点、笨拙一点,看起来乡土气息浓厚一些,接着派人去组织了一大批城里早已不用,连乡下都难得一见的草鞋、麻鞋、麻绳、火钳、火钩、木擂钵、石碓窝等等老式玩意儿,尽量在这些当地居民中寻找能使用制作的,假模假样的开草鞋店麻鞋店之类,把家里好几十年都没用过的打草鞋家伙事都找出来摆上,而农村专用的棕毛蓑衣、竹编斗笠、铁锄钢镰等等更是作为纪念品开始囤货。

  老街道里面原有的居民就作为旅游公司聘请的营业员,因为进货发货渠道都在旅游公司这里,所以在每个月拿工资之余,买东西的盈利也是自己留下了,这让原本只剩些眷恋老屋的老居民顿时成了全镇的抢手货,好多街坊邻居都来要求租个小屋也来开店,因为谁都能看出来这些好像一瞬间就挤满了小镇的石匠、装修工人、技术人员都是专业的,这个旅游公司是花了大价钱来操作古街道景点,人家肯定不是傻的,这一定会赚钱啊。

  再说对于这些穷乡僻壤的居民来说,他们根本就不会失去什么,忽然一下就觉得原本被平淡无奇的小镇生活变得热闹非凡了!

  所以除了那个成天忙着神出鬼没的常务副镇长,被镇上居民讨论得最多的还是那个随时看见都笑眯眯慢悠悠的石主任。

  实在是他看上去太悠闲了!。

  a



952、秀才遇到兵,道理拎不清


  石匠和木匠是最多的。

  把小河上那座用水泥墩子水泥板搭建的细长小桥用条石包裹重新砌一遍,让原本毫无样式可言的实用性桥梁变成了古色古香的存在,和整个古街道能契合上。

  木匠则主要是改建那些年久失修,腐朽欲坠的老建筑,西瓜粗的原木做成墩子再用榫卯结构搭建起来,整个古街道就是个大工地。

  一百多号工匠都只能在街道尽头的空地上搭起工棚暂住,镇上的人都说好久没看见这条街这么热闹了。

  石涧仁干嘛呢?

  当然是以镇领导的身份视察学校啊,虽然处在暑假期间,但中小学都有些补课班在运行,而且再过十天半个月也差不多要开学了。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能对学校施加一点影响力了,小布衣自己也在思考,究竟要给学校带去什么?

  第一回在月亮湖山寨,纪若棠捐建小学校舍之余,他觉得更重要的是有真正热爱教学的老师;

  可在北岭区挂职以后,石涧仁现城镇里的孩子更多还是缺乏启蒙观念,因为从学校的教学来说,同样考进大学校园的乡镇孩子跟大城市里的孩子未来展前景的差别,比背景比家庭人脉关系那肯定不行,但如果能从心态跟世界观的角度做出些调整,是不是能弥补一些差距呢?

  在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