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为书狂-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不想,正当方星剑准备逼得黄一凡下不了台的时候,黄一凡突然反咬一口。
  一瞬间,方星剑却是有一些后悔,早知道叫别人代替自己前来参加这一次的讲座好了。
  但这已不可能了。
  方星剑哭丧着脸,本想逼黄一凡下不了台,没想到,最先下不了台的却是自己。


第四百九十八章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带丘墓
  “黄一凡老师纠结着这个问题不放,未免太心胸狭窄了吧。方星剑老师固然有错再先,但是,这仍不能证明你写的作品就是楚辞。”
  就在方星剑下不了场之时,坐在一边的程礼却是咳嗽了一声,解围道。
  “程礼教授的对。”
  黄一凡点点头,刚才只不过是杀一杀对方的锐气,黄一凡还真没有将方星剑放在眼里。况且,这种风格也不是黄一凡做学术的态度:道:“刚才方星剑老师提到程礼教授的楚辞四标准,我对此欣然敬佩。”
  这倒不是作假。
  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这四个楚辞标准确实总结的很有道理,而且也很具有学术性,也非常容易让人记住,这对于楚辞的推广与研究有着巨大的好处。不过,如果黄一凡认可了这四个标准,那这节讲座就没法开展下去了,想了想,黄一凡道:“不过,这四个标准是否真是楚辞的标准,我认为,那可不一定。”
  “黄一凡老师,这可是楚辞学协会联合申明的楚辞标准,你对此难道有什么怀疑吗?”
  程礼边上的罗庆同却是插话道。
  “难道不能有怀疑吗?”
  黄一凡反问:“真理往往在某些特定的空间区域都可能成为谬论,更不用文学性的标准,这种标准在我看来,其实太过于牵强。”
  “牵强?黄一凡老师,我倒要听听你之谓的牵强指的是什么。如果不出个一二,呵呵……”
  程礼虽然表面上还算客气,但内心已然愤怒。几十年来,从来都是别人接受他的观点,这种公然怀疑权威的挑衅,是程礼不能接受的。更不用,自己的楚辞四大标准刚刚获得了楚辞学协会的通过,没想到,这个黄毛子竟然还不承认。
  “程礼教授,你仔细听好了。”
  看到程礼一幅威胁自己的样子,黄一凡也是怒了。
  不过,到底自己还是在开讲座,虽然心里愤怒,但表面上却未表现出来:“从背景上来,楚辞的确是发展于楚国的一种方言诗歌,这种诗歌大部分记载的是楚国的风土人情,国家大事等等。但是,这只能大部分。不知道各位教授是否还记得一首山歌——徐人歌。”
  徐人歌。
  黄一凡只是一提到徐人歌,程礼便感觉坏了。
  怎么忘了还有徐人歌。
  只是,对于大众而言,暂时不少人却是并不知道什么是徐人歌。
  但不知道不要紧,如果都知道,要黄一凡来开讲座做什么。
  提出徐人歌之后,黄一凡便解释道:“楚辞虽然没有失传,但仍以某种表现形势流传了下来。这种流传下来可以通过文献的考据,通过各类文献的考据,我们能够知道华夏还有一种可以和圣诗相媲美的诗歌,这种诗歌便叫做楚辞。而在这一些文献当中,最为能证明楚辞存在的,便是楚国流行的大量山歌,其中《徐人歌》便是文献记载的一首非常流行的山歌。”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带丘墓。】
  站在讲台,黄一凡缓缓吟唱了这一首诗歌。
  “好诗。”
  这首《徐人歌》只是一念出,台下一干学子便鼓掌大叫道。
  这首诗歌虽然没有易水歌之类的看起来这么的霸气,但读来仍是韵味十足。
  “黄一凡老师,这不是徐人歌吧。”
  程礼反问道。
  “噢,对,我刚才念的诗不算是真正的徐人歌,是我自己随便写的。反正真正的徐人歌也失传了,大家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我写了一首只是让大家欣赏一下。”
  又是传来大笑的声音。
  “但是,不管我这首徐人歌是不是我自己写的,但在楚辞里面,徐人歌却是真正的存在,不是么?”
  “哼……”
  程礼选择不回答。
  黄一凡也不管程礼,继续自己的讲座:“虽然这首山歌具体写的是什么,至今已经无从可考。但是,大致意思还是知道的。他的吴国‘延陵季子’带着宝剑出使晋国,路过徐国时遇到徐君,徐君非常喜欢季子的佩剑,但不好意思开口索要。季子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因为还要出使他国,不便立即解剑相送,想等回来路经徐国时再相送。不料回来时徐君已死。季子凭吊了徐君之墓后,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的人问季子:‘徐君已死,为何还要送给他佩剑?’季子回答:‘当时,我心里已把佩剑默许给他了,只是不便相送,现在岂能背信弃义,违背自己心中许下的诺言。’
  徐人歌自然赞赏的是季子恪守诺言的美德,但是,徐人歌一的不是楚国的人物,是吴国,季子是吴国的皇族。二的也不是楚国的事件,徐人歌是在徐国的土地上发生的事件,三的更不是楚物。但是,这一首徐人歌仍然被例朝史学家认为是经典楚辞之一。我不知道是诸子史家的定义更强呢,还是程礼教授的定义可以否定诸子史家的论断。”
  到这里,黄一凡停了停,看向了程礼。
  与此同时,台下的一些学子,观众也看向了程礼。
  不言而喻,此之前程礼所的楚辞四大标准,但这会儿却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一首徐人歌,他就不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可是,他却仍然是楚辞。
  “徐人歌虽然的不是楚国发生的事,也的不是楚国的人物,但仍然属于用楚国方言写的歌曲,也就是仍在书楚语,所以,徐人歌仍然属于四大标准之例。”
  看着一众人士看向自己,程礼辩解道。
  “那这么,程礼教授您的楚辞四大标准不是合在一块,而是单独分开,只要符合其中一项条件的就可以是楚辞,是么?”
  “是的。”
  程礼点头道。
  “呵呵,程礼教授,你们楚辞学协会的标准原来可以不断完善的呀,这倒是值得赞扬。”
  黄一凡完,台下一众学子便是传来了些许笑声。
  这哪是什么赞扬,分明是赤裸裸的打脸呀。
  之前你不四大标准是可以分开,现在一看到有一个例外的徐人歌便赶紧只要符合其中一个标准就是楚辞……这简直是变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这样的标准,一众学子只能呵呵了。同时,对于所谓的楚辞学协会更是鄙视了一句:“靠,原来一直觉得楚辞很牛逼,连带着我也觉得楚辞学协会也很高大上。现在来看,这一些都是什么人呀。”
  “是呀,我是明白了,这一些专家别的本事没有,一旦有人挑战他们的权威,他们便怒了。就像黄一凡先生他写的诗是楚辞一样,想来也是因为黄一凡先生写的诗不符合他们的标准,他们便认为黄一凡先生的诗作不是楚辞。”
  台下不少学生窃窃私语,虽然声音不大,但也传了不少进入程礼等一些来自燕大教授的耳中。
  而在另一边的水木大学的几位领导,倒是笑看着程礼等人。
  虽然他们什么也没有,也没有发表意见,但这翻注视却让程礼等人更是尴尬。
  “黄一凡,标准向来没有绝对的标准,全球所有的标准也都是随着时间的推后,每年不断的完善。再楚辞失传千年,后人能总结出这几个标准已经非常的不容易。虽然此前程礼教授并没有细讲这四个标准,但其实四大标准已经包括了像徐人歌这样的山歌。而且,向来文学类的定义不像数学一样,+就等于2,文学类的定义也只能定义一个大概。只要各类诗作大概是这个标准,我认为这个标准都是可行的。”
  程礼脸色有一些不好看,这时,复大的罗庆同却是声授程礼道。
  “所以我才值得赞扬嘛。”
  看到罗庆同话,黄一凡回道。
  这一句回答,更是让不少学子忍俊不禁。
  打脸呀,打脸,之前打了一次,现在又来一次。
  “如果这个讲座就是耍皮子厉害,我想,这个讲座也没什么意义。”
  听到众人大笑,罗庆同也发现自己好像掉进了黄一凡的语言圈套里面,冷哼一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不过,对于罗庆同的话,黄一凡也懒得与他们计较,点了点头,道,“是的,我也觉得耍嘴皮子没什么意义,那么,我们继续。”
  学术争论不是掐架。
  学术争论也不靠耍嘴皮子。
  既然这一些家伙不服,那么,我就到你们真正的服气。


第四百九十九章精彩的学术争论
  “刚才到程礼先生的四大标准,为什么我会质疑四大标准呢。除了刚才我找出来的一条例证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标准实在是太宽泛太宽泛了,几乎相当于没有标准。”
  在开这次讲座之前,黄一凡便对于楚辞有了经心的准备,虽然程礼弄出来的“四大标准”让黄一凡稍稍有些惊讶,但凭着对于楚辞的理解,他仍找到了回应的理由:“我知道几位教授可能又会不同意我的观点,不同意不要紧,等我将把话完。”
  看了程礼似乎又要准备反驳自己的话,黄一凡道:“为什么四大标准等于没有标准,其实,如果我们换一个词来解释的话,比如,什么是唐诗,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解释为书唐语,作唐声,纪唐国,名唐物?
  是的,如果真按这样的标准,关于楚辞的四大标准也可以套到唐诗宋词当中去。可是,我们现在想想,难道唐诗就是这样的特点?
  不,不,唐诗宋词不仅仅有这一些特点,他还有其更为重要的特征——格律。
  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不管是平还是仄,如果不讲唐诗宋词的格律,那么,我们便不能真正的了解什么是唐诗宋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看起来是评价楚辞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只强调楚辞的背景,并不强调楚辞的本身,我认为,这四大标准根本就不是标准。”
  不过,对于黄一凡的质疑,燕大教授程礼也不是等闲之辈,在黄一凡强有力的辩解之后,程礼却是道:“黄一凡老师,其实在来参加你的讲座之前,我就知道你会拿‘格律’来反击此前我提出来的楚辞四大标准。但是,千年以来,楚辞早已失传,关于楚辞具体的格律已无从研究。太史君公羊望称,楚辞有四言五言,也有六言七言,甚至八言九言十言……句式灵活多变,表现形式如江河之水,没有痕迹。
  汉朝著名史学家‘班寻’亦认为,楚辞与华国各类诗体都不相同,而是更为活泼绚烂,且篇幅较长,认为楚辞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有一些像汉赋,但又不是汉赋,类似于古典散文,但却比古典散文更为有意境。所以,综合来,楚辞并没有绝对的格律。单纯从格律上去定义何为楚辞,基本不太可能。”
  “我倒不认为楚辞没有格律,万事万物皆遵循一定的规律,写诗作词也一样,没有格律就没有诗词,现代诗为什么发展如此缓慢,其实与没有格律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我们现在不是讨论现代诗,我们的是楚辞。我们知道,楚辞的产生背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楚辞之上则是圣诗,圣诗之上则是原始诗集。其实不管是圣诗还是原始诗集,他们都已经有具体的格律。如圣诗一般采用四言,并以押韵对仗的方式层层递进,增加语感。楚辞起源是在圣诗之后,为什么圣诗有格律,楚辞却没有格律呢?不仅如此,除了圣诗之外,华国几乎所有的古诗词都有格律,难道,楚辞是例外吗?”
  黄一凡与程礼争锋相对。
  你一言,我一语。
  一个是楚辞学大家,一个是后起诗词新秀。
  一个是燕大教授,另一个是水木讲师。
  两者虽然身份相差悬殊,但此时却表现出势均力敌之感。
  “精彩。”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台下瞬间爆发出阵阵掌声。
  虽然楚辞的辩论并没有结束,但两者争锋相对的辩论却让一众看客看得大为过瘾。
  没想到学术辩论竟然如此精彩。
  特别是那一些学生,对于两方引经据典的攻击,简直看得有一些呆了。
  心中却是暗道,两方的学术功底竟然如此之强。哪怕他们这一些不懂楚辞的,但是,在两者不间断的辩论之下,他们已然渐渐有一些懂得了楚辞的概念。
  同时,这放在水木这一边校方领导眼里,也是松了一口气。虽然暂时两方都没有分出个胜负,但是,看到黄一凡不仅能够坦然回应,而且还能够在学术如此之强的“程礼”争论当中发起攻击,心下却是不再那么担心。
  不管这一场讲座最后结果怎么样,哪怕黄一凡输了,料想也不会对黄一凡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提升黄一凡的名气。毕竟,不管怎么,黄一凡以仅仅只有20来岁的年纪却能与燕大楚辞学的教授侃侃而谈,这份魄力以及这份学术功底,当真是不凡。
  这在那些媒体记者眼里,亦是收回了此前视黄一凡的看法。
  原来还想来看戏,现在看来是没指望了。
  黄一凡比之他们意想当中的还要强大。不,简直强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不过,这不是更精彩吗?
  虽然看不到一边无法收场的大戏,但两方如此精彩的学术辩论亦让一干媒体记者大饱眼福。
  “我认为黄一凡老师你的观点也有道理,楚辞或许也有格律,只不过因为失传,我们并没有掌握罢了。但是,也正因为楚辞已然失传,单纯的去研究楚辞句式上的格律,我认为这是舍本逐末,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如果黄一凡老师就是如此坚信楚辞有格律,那么,我想请问,楚辞的格律是什么?五六还是六言,押韵还是不押韵,与平仄是否有关系……你不会,楚辞的格律就是你之前发明出来的兮体诗吧。”
  辩解到这里,程礼也收回了轻视黄一凡的目光,心里却是暗暗道:“这家伙也算是厉害,对于楚辞的研究也许并不在自己之下,不过,到底还是傲了些,太没将他们这一些权威放在眼里。你以为,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