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为书狂-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辩解到这里,程礼也收回了轻视黄一凡的目光,心里却是暗暗道:“这家伙也算是厉害,对于楚辞的研究也许并不在自己之下,不过,到底还是傲了些,太没将他们这一些权威放在眼里。你以为,我们这一些楚辞学的专家就是那些上传言的‘砖’家吗?”
“咦,程礼教授,您怎么知道我所的格律就是与‘兮’体格式有关。”
黄一凡的有些惊讶地回道。
这倒是让程礼有些哭笑不得:“兮体诗就是楚辞的格律,你确定?”
如果兮体就是楚辞最为重要的格律,那岂不是他之前写的楚辞还真是货真价实的楚辞。
如此一来,那么,哪怕我们知道黄一凡此前写的三首诗是现代人写的,从根本上已经不能算是楚辞,但是,因为他的重要发现,因为黄一凡考据出了楚辞最为核心的“格律”问题,将楚辞学的研究彻底的更进一步,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哪怕你不想承认你也得承认。
因为那个时候已不是承不承认的问题。
不管你承不承认,只要被黄一凡证实兮体诗是楚辞的格律,他便是楚辞学的最高权威。
就像他们可以搬出四大标准一样,哪怕你想要否认,你都不一定有没有这个资格。
“确定。”
黄一凡无比确定地道。
可以,楚辞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加入了“兮”字。
没有兮字,他就是不完整的楚辞。
没有兮字,在人们的映像当中,他甚至就不是楚辞。
只是,黄一凡虽然确定,但仍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这个世界的楚辞已然失传,他又如何向所有人证明楚辞当中引用‘兮’字就是楚辞最为重要的格律?”
与此同时,程礼也是如此向黄一凡提出疑问。
第五百章中国诗歌文化体系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难。”
对于程礼的质疑,黄一凡早就做好了准备:“虽然楚辞已然失传,但我们仍能从其他的方面查找到关于楚辞格律的问题。我们知道,华国文明是有脉络可寻的,也是不断发展的,不断传承下来的。诗词文化也是如此。原始时期其实就已经有了诗歌,或者那个时候并不将这个当作是诗歌,只是我们古人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受此影响便有了我们诗歌的源头圣诗。
圣诗之后,则是汉赋。
汉赋之后则是乐府诗,乐府诗之后则是唐诗,接着就是宋词元曲。
可以,至圣诗到宋词元曲,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传承体系。
现在,我们就先来理清一下我们华夏古诗词的发展脉络。
我们先来汉赋。
汉赋是什么?
汉赋其实并不能算是诗,他其实是一种叙事性的散文。当然,这种散文也讲格律,也讲对仗,偶尔也可以押韵,受此影响便有了更为诗化的乐府诗。同时,乐府诗也吸收了汉赋的特点,即叙事,又更为高度提练字词间的美感,所以乐府诗又叫叙事诗。
乐府诗之后则是唐诗。
相比较与乐府诗,唐诗不但完美的继承了乐府诗的格律,而且在乐府诗的格律之上又更进一步,有了‘平仄’的变化。不过,乐府诗的叙事概念则有一些弱化,有的一些唐诗可能表达的也是叙事,但更多的唐诗写的其实就是那一个时刻的心情,与事件没有太多的关系。
唐诗之后则是宋词,当然还有宋诗。不过,宋诗与唐诗差不多,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作为代表宋朝的诗体,宋诗也没有唐诗精彩。不过,作为文化发展极度繁荣的宋朝,虽然宋诗不怎么样但却发展出了另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叫做宋词。
什么是宋词,其实宋只是一个朝代名,关键是词。词是什么,词其实与我们现在唱歌的歌词差不多。为什么宋朝会出现宋词,与当时的政治背景与文化背景有关。从唐朝再到宋,经历了漫长的文化建设,华夏文化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各种文化娱乐性的产品也先后出现。像宋朝就很流行唱歌。既然有人唱歌,当然需要有人填词。而填词可不像现在的歌词,随便一写就是一首歌词。在宋朝流行的文化当中,各个文化名人对于宋词是非常讲究的。不但所填的词要符合曲调的意境,同时所填词也必需有诗化的效果。
在宋词之后则是元曲……好吧,了这么多,元曲就不了。”
到这里,黄一凡开始了正题:“在坐的有不少诗词大家,想必对于华国诗词研究亦超过我。不过,刚才我之所以这么多,其实还是为了明我刚才所的标题,华国诗词是有传承脉络的,他是有据可寻的,他不是一下子从石头上蹦出来的,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没有汉赋就没有乐府诗,没有乐府诗就不可能有唐诗,没有唐诗当然不会有宋词……就像为什么国外也有诗歌,但是他们的诗歌却与我们不一样,其实也是因为传承文化的不一样。”
“黄老师,您讲了这了多,都已经快下课了,不知道你所讲的对于兮体诗就是楚辞的格式有什么关系?”
这个时候,之前被黄一凡弄得下不了台的方星剑似乎已经回复正常,在听了好一会之后发现黄一凡仍是没有进入正题,却是有一些不耐烦起来,站起来道。
“方老师,了别急,学术问题如果不解析清楚那怎么行。”
没有理会方星剑,黄一凡继续道:“刚才我到我们诗歌文化是有传承的,可是,在对诗与汉赋之间,我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他似乎并没有这种传承关系。”
发现众人并没有明白过来,黄一凡再次解释道:“重点来了,正如刚才我所,汉赋影响的是乐府诗,乐府诗影响的是唐诗,唐诗影响的是宋词。那么,要影响汉赋的显然是在汉赋之前的诗体。在汉赋之前,那就是圣诗。
我们再来看一下,圣诗普遍采用的是四言体,但我们的汉赋是六言,八言,甚至十言。圣诗强调押韵,但汉赋可押韵可不押韵。圣诗是诗,是歌,内容较短,一般一首诗只有几十个字。汉斌并不是诗,也不是歌,他可以称之为散文,较短的汉赋也有几百个字,多则几千字。
虽然圣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赋,比如,汉赋不少地方就有引用‘圣诗’里面的重章叠句,但这种影响相对于整个汉赋来可以是非常的。远远不及汉赋对乐府诗的影响,也不及乐府诗对唐诗的影响,更不及唐诗对于宋词的影响。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时间上找到答案。圣诗最早起源于商朝,至周朝已经发展到巅峰,而汉赋却起源于汉朝,与圣诗相隔的时间比较远。那么,有没有一种在圣诗与汉赋之间的诗体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楚辞。”
黄一凡点了点头,终于将正题拉回到了楚辞。
“大龙,黄一凡想什么,我怎么有一些听不懂。”
此时,台下的一些学子却是显得迷茫起来,不少学子明显不太能够听得懂。但是,他们听不懂,可对于水木以及燕大,复大的几位教授专家来,当听到这里之时,他们却是隐隐感觉抓住了一点什么。
可到底是什么,他们又不知道。但毫无疑问,他们却是知道,黄一凡研究的路子是对的。
“黄一凡先生,您能得更具体一些吗,我们有一些不明白?”
此时,台下有学子站起来道。
“放心,很快大家就会明白了。”
一个半时的讲座讲到这里,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还有最后十分钟。
看了看手表,黄一凡继续道:“刚才程礼教授也过,史学大家‘班寻’曾经过,不歌而诵谓之赋,这种赋其实最初指的不是汉赋,而是楚辞。也就是,其实楚辞在某种意义上来也是一种赋。不过,很显然,楚辞不是一种赋,楚辞是楚辞,赋是赋。但是,如果从时间上来推断的话,对汉赋最具有影响力的并不是圣诗,而是楚辞。”
时间还剩下最后三分钟:“那么,到了这里,一切变得简单多了。虽然楚辞已然失传,但是,我们仍可以根据汉赋的格律去尝试分析‘楚辞’的句式,至于刚才我所的楚辞引用兮体的格式问题,便可以在汉赋当中找到答案……”
最后一句讲完,当天第一节的“楚辞”讲座差不多也算结束。
第五百零一章大白,我来水木就是为了喊你赶紧更新
掌声再一次响起。
第一节的楚辞讲座虽然没有公布出最终的答案,但是,在黄一凡的讲解之下,楚辞学却是有了一次全新的突破。他的突破不再于在哪个文献当中寻找到了关于楚辞的蛛丝马迹,他的突破,是一种研究楚辞方法上的突破。而这种方法上的突破,哪怕就是第一节讲座没有真正明什么,但对于某些专家来,这一节讲座已然成功了。
……
“黄一凡先生,您简直太棒了。”
“黄一凡先生,我是你的脑残粉。”
“黄一凡先生,下一节课能真正揭开楚辞的格律吗?”
讲座结束之后,瞬间,一众大一中文系的学子纷纷围到讲台,眼睛里面散发着膜拜的神色。
“黄老师,厉害,这节讲座讲得非常好。”
中文系主任刑艺也走到讲台,赞赏的向黄一凡道。
“刚才院长可是狠狠了夸了你一翻,以后可要好好表现。”
“是,刑主任,一定不敢丢了水木的脸。”
“呵呵,那你先忙,我走了。”
刑艺只是简短的了一句,便已离开了大阶梯教室。
而另一边,之前想拆黄一凡台的程礼等燕大教授,却是并没有跟黄一凡打招呼,就此离开。
后面只剩下一众围观的学子还有媒体的记者。
在黄一凡回答了几个媒体记者问题之后,黄一凡也跟着离开。
与此同时,在黄一凡第一节讲座结束之后,没过多长时间,一系列关于黄一凡讲座的媒体新闻也在这个时候发表了出来。不过,与此前一边倒的攻击黄一凡,攻击黄一凡所谓的楚辞,这一次的媒体新闻,却是出现了两种并不相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仍然表示,并不相信兮体诗就是楚辞,对于黄一凡提出的楚辞即是影响汉赋最为重要的诗歌类型论断,这也只是推断,并没有实证。
不过,另一些媒体却已然站在了黄一凡这一边。他们与黄一凡本来就没有仇恨,之所以之前攻击黄一凡,只不过是黄一凡语出惊人,出一句自己写的诗就是楚辞。而拿黄一凡在第一节讲座课上的表现来看,这一些媒体却渐渐被黄一凡的才华给征服了。
……
“没想到,这子竟然还有这一手。”
燕京大学几位刚从水木大学回来的几位教授坐在一起。此时,程礼却是拿出了一本汉赋:“之前也研究过汉赋,只是,却没将汉赋与楚辞连在一起。”
“是呀,之前我也有些怀疑汉赋这种这么成熟的散文体怎么一下子就出现了,按道理来,圣诗再到汉赋的演变,他需要有一个过程,他不可能这么快。只是那时也没细想,现在想来,汉赋里面的格律还真有可能是从楚辞里面传承发展下来的。”
“真是阴沟里翻船,没想到,我们竟然被一个只教了一个学期还不到的辈给教育了一次。”
一干教授有些郁闷,不时道。
“坏了,楚大师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寻问前几天弄的楚辞标准是怎么回事。然后,又问了今天的讲座。”
几位教授即是燕大的教授,也是《楚辞学》协会的会员。
楚辞学协会是一个研究“楚辞”的协会,与四大名著之首的《九云梦》协会属于华国两大协会之一。
该协会罗了国内最为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虽然对于普通人来,楚辞学协会看起来没有什么用。但对于学术界来,不知道有多少想进楚辞学协会而不可得。而往往你只要进入了楚辞学协会,这在学术界便是学术与身份的认可。
而《楚辞学》协会的会长正是文坛泰斗楚隐玉。
“程礼,标准是你弄出来的,当时我就你这个标准太多漏洞,不能强行推出,你非要,现在看看吧,连楚大师都惊动了,你还是自己跟楚大师解释吧。”
看到楚隐玉在群里出现,另一位参加讲座的教授“史进”却是将责任抛给程礼道。
“史进,你什么意思,当初你也是同意这个标准的。”
“当时我是同意了,但标准是你设的,建议也是你最先提的,难道还想赖在我头上。”
“呵呵,史进,我们认识这么多年,我算是看出了你的人品。”
“程礼,就冲你为了打击黄一凡而强行推出所谓的学术标准,你的人品也不怎么样。”
两人相互讥笑,寸步不让。
“好了,两位,还是少争几句。”
卢升平这时给两人解围。
“是呀,两位,别我们没将那子给搞下台去,我们内部反而出了麻烦。”
罗庆同这时也劝解两人道。
“还怎么搞,我算是看出来了,那子虽然年纪,但分明却是个天才,不,简直是天才中的天才。之前还以为水木招收黄一凡担任讲师我还觉得搞笑呢,现在想来,水木真有眼光。以这子的天才,而且他又找到了另一条非常有创新的研究楚辞的方向,现在想要拆他的台,难喽。”
史进摇了摇头道。
“这可不一定。”
程礼却是鄙视了史进一眼:“虽然那子找到了一条新的研究楚辞的方向,但各位要知道,真正的楚辞是失传了,没有任何人知道楚辞写的是什么,更没有人知道楚辞具体的格式是怎样。那家媒体记者的对,哪怕黄一凡的研究方向再有创新,再对,也只是他个人的推断。推断不是证据,除非,他能彻底还原楚辞。我们只要拒绝承认,也并非不能搬回一局。”
“这是不是太无耻了。”
史进摇摇头道。
“有什么无耻,如果推断也是证据,那个个写的诗都是楚辞了。”
程礼这会儿已经丢开了此前身为教授的架子。
此时关系到自己名气,哪怕就是无耻,他也会去做。
……
“这子,竟然成为了自己的学生。”
看到樊大龙在报纸上的话,黄一凡泪流满面。
没想到,几年时间不见,这家伙竟然也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来了水木。
不对呀,大龙这家伙不是挺污的嘛,这么污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