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铸梦-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干什么,要煽动老百姓闹事吗!”李主任重重一拍桌子。

    “不需要我煽动,老百姓要是知道他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你天天在这里喝得醉醺醺的,自己就会来找你了吧?”

    赵泽君不紧不慢的说:“现在网络发达,媒体也闲着没事干,你猜会不会有记者来采访你?李主任,你觉得市电视台比较容易出名,还是上省台好点?这两家的电话我都有。”

    李主任盯着赵泽君看了一会,实在看不出这两个人是什么来头,沉着脸问:“你到底想干什么?”

    “救灾啊。”赵泽君说。

    “年轻人,你不要太天真。”

    李主任虽然还是红着醉眼,但语气缓和了下来,“高岗村年年下雨都被淹,街道办不是不救灾,但是我们的人力物力都很有限。你进门时候看见捐款箱了吧?我们正在组织捐款和物资……”

    “李主任,我当然理解。”赵泽君说:“天灾面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街道办不是人手不够嘛,没关系,我手下有一支工程队,但是资金紧张,我希望街道可以适度的支援一部分。”

    李主任毫不犹豫的拒绝:“胡说八道,你是干什么的,张嘴就找街道要钱?我凭什么相信你?”

    “你可以不相信我,不过,如果高岗村里出现了一支民间自发组织的义务抢险队伍,到时候万一有媒体来采访,却发现街道办却什么都没做,甚至醉醺醺的把抢险队伍拒之门外,你说媒体会怎么报道?老百姓会相信谁的话?”

    李主任神情一僵,要是真有‘义务’救灾的队伍,媒体还真有可能闻风而来。更何况,这个年轻人说的不错,电视台的采访电话是公开的,就算电视台收不到风声,只要一个电话,对方就会了解情况。

    赵泽君顿了顿,继续说:“相反,如果这支队伍的负责人,告诉媒体,这次抢先得到了街道办的大力支持,抢险的一部分经费,甚至李主任本人也积极的投入到抢险中。这两种结果,街道办和你本人,希望看到哪一种?”

    “你在媒体有关系?”李主任神情一变。

    赵泽君笑而不语。

    李主任背着手在办公室里来回走了几圈,不时皱眉打量赵泽君。

    易地而处,赵泽君可以理解李主任,他大小也是个领导,莫名其妙的跑来几个年轻人,对自己的工作指手画脚,肯定接受不了;但是对方说的话,的的确确又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万一像说的那样电视台采访曝光,他一个街道办主任根本就是用来被黑锅的。

    见李主任犹豫,赵泽君说:“这样吧李主任,你如果不放心,我建议街道办派一个熟悉环境和户籍的同志跟我们一起,有针对性的去帮助高岗村的五保户、孤寡老人,并且全程监管这笔钱的使用。这样一来,事后街道办也算是全程参与了救援,你也不用担心我是骗子。”

    李主任的态度自从赵泽君提到媒体后,就不知不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闻言,居然眉头舒展,眼睛一亮,语亮,下意识的脱口而出,“嗯,你这个想法好!”

    “那当然了,没有街道办的大力支持,救灾怎么可能顺利进行?!”

    赵泽君站起来,冲李主任一伸手:“领导,时间紧迫,我们这就开动吧。希望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先把这次做好吧,街道办能拿出的钱不多,最多两三万。你们下午派人带着钱过去。”李主任说。

    “领导你放心,肯定让你拿个彩头。”赵泽君微微一笑,两三万是不多,可他很知足了,街道本来就是不是有钱的单位,三言两语能从对方身上拿下两三万,除了媒体起到了威慑力,还要感谢这位李主任中午喝了不少酒,他如果在脑子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自己还得多费很大功夫……

    至于未来的合作机会,赵泽君如果没记错的话,一定是有的,大机会。

    离开街道办,暂时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姜萱又骑车带着赵泽君去找于哲。

    想要当好人,想要济天下,凭着一腔热血和善良是远远不够的,赵泽君一个人累到吐血也没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更何况,他要的远远不仅是解决高岗村房屋漏水倒塌的问题,每当危机到来的时候,一定伴随着等值甚至更大的机遇。

    于哲的第二部小说‘风云再起’已经发表了大半,反响热烈,和第一部在一起,并称流氓两部曲,为网络小说界带来有一股势不可挡的泥石流,跟风模仿之作频出,浣剑的编辑照日甚至开玩笑,再这么下去,浣剑就要成为流氓之家了。

    血云之笔名,响彻网络小说界,俨然成为一块丰碑,在组建的血云专属群里,不但有大批的读者,还众星拱月一般聚集着一群写手。

    至于高考,大学,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得了,牛逼吹完了,帮我办几件事。”

    赵泽君风尘仆仆的擦干脸上雨水,说:“先给我找个照相机,最好是能防水的。”

    “照相机我家就有,没问题。可能防水的,老大,我真没听说过。”于哲一本正经的说。

    “额……”赵泽君也是脑子一热,好像还真没能防水的照相机。

    无所谓,照相机就行。

    “你现在发一篇东西,大概有多少人能看到?”赵泽君又问。

    “网站里有几万人吧,要是算上整个网络上的,那不好说。”于哲道。

    “交给你一个宣传任务,从今天开始,每天完一章……”

    赵泽君大致的给于哲交代了任务。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赵泽君即不假,更不傻。他要用这个培养起来的网络大神,把高岗村救灾的影响范围最大化传播。

    “老大你放心,这是好事!我绝对支持!再说了,党国培养我这么久,我报效的时候终于到了!”

    人人骨子里都有份善心,有一腔热血,只是因为各种现实原因,绝大多数人只能假装看不见自己的这份善心和热血,极端的甚至会通过嘲笑他人的善举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于哲摩拳擦掌:“不光我来写,我还认识好多网络写手,我在群里号召他们和我一起宣传!对了,要不要捐款?”

    “捐款不用。”赵泽君太清楚做慈善的难处,如果发动捐款涉及现金,最后的味道很可能会变,也可能被其他某些王八蛋组织夺走果实。

    想了想,叮嘱说:“记住,宣传要有技巧有重点,我会把照片和高岗村五保户孤寡老人的资料传给你。记住,三个重点要突出,高岗村的老弱惨,抢险行动的难苦险,还有救援队的自发义务性质,可以适当夸大。只要阳光面,不要阴暗面,更别扯什么有关部门的不作为。”

    “明白,老大你这是要造势嘛,跟写小说一个套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懂得。不过有个问题,我的书友遍布全国,总人数虽然多,可是宜江市本地的数量很有限,未必能起到太大的作用啊。”

    “没关系,你做好你的全局宣传,本地宣传,我来想办法。”

    临走的时候,赵泽君忽然停住脚步,拍拍于哲肩膀,说:“差点忘了,你要是不介意,这次不妨用你自己的实名。”

    “实名没问题,为什么呢?”于哲不解。

    “你爸,最近不是在提拔考察期嘛,你要是做善事出名了,对你爸多多少少也是有帮助的。就算帮不上他,至少可以向父母证明,你在网上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

第五十七章 唱念做打

    这几天赵泽君忙得脚不沾地,白天要上课,偶尔抽个空翘半天课,总算把各方面都处理妥当。

    就这几天时间,高岗村的又塌了三栋房子,一个孤老头,两对老夫妻,住进了二层小楼。

    年轻人有力气和精力去加固房屋,这些老年人在天灾面前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只能听天由命。

    高岗村的民风有纯朴的一面,同时也有让赵泽君很厌恶的一面,贫穷无知是这里的主旋律,在暴雨到来的第一时间,很大一部分高岗村年轻人想到的是加固自己家的房屋,而至父母于不顾。

    这种现象在已经结婚的年轻人当中尤为突出,住在小楼里的一对老夫妻,两个儿子的住处距离他们的房子不到一百米,大雨到来的时候,却一个都没来管他们,直到他们的房子塌了,住进小楼后,两个人才露面,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带了床被褥,留了五分钟就先后闪人。

    赵泽君来二层小楼的时候,两个组的人几乎都出去帮忙了,几个老太太在二楼走廊上洗衣服,这几天只要出门,回来肯定就是一身泥。

    老人年纪大,没什么文化,也不会说太感人的话,见到赵泽君,就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

    “还有人在家没?赶快来一个!前面小脚老太太家都快成海了!”

    听到楼下有人叫,赵泽君拿这个脸盆就冲下去,“我在我在……”

    就在赵泽君忙于救灾的时候,高岗村受灾事件,在网络上也开始飞快的发酵。

    2002年网络的传播力量远远不如后世,正常情况下,一条新闻一夜间举国皆知的情况很罕见。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主要是大城市里的网民的,或多或少的都从网络上,从朋友、自家的孩子那里,听说了宜江市的高岗村。

    “这倒霉天,整天下雨烦死了……喂,隔壁宜江市发大水了,好多房子都倒了,听说没?”

    “不会吧,城市里怎么会发大水,有排水系统的啊,又不是农村。”

    “是宜江市里的一个城中村,好像叫什么岗村?”

    “你们再说高岗村吧。”有人插话说:“我在网上看到了,那地方是城中村,哪有什么排水系统,生活条件还不如农村呢,下大雨好多房子都塌了,其中还有些退伍老兵、五保户孤寡老人,连房子都没了,可怜哦……”

    “对对对,就是高岗村,我听我儿子讲,宜江市当地民间自发组成了一个救灾抢险队。网上还有照片呢,我找给你们看……”

    ……

    “老公你听说没,苏南省有个贫民窟给水淹了,其中还有不少老兵呢,你不是才退伍吗,要不要捐点款啊?”

    “我知道!当地有个工程队在救援,我问了,人家不要捐款。”

    “啊?还有这种好人,自己掏腰包?”

    “应该说现在坏人太多,反而显得好人珍贵了。可惜单位最近离不开人,不然我都想去当志愿者。”

    ……

    外地老百姓开始关注到高岗村、退伍老兵、五保户、救援队这些关键词汇,宜江市本地居民也没闲着。

    宜江论坛上,一个新注册的账号,用大篇幅连载的方式,配以照片,以救援队其中一位当事人的观点,记录了整个高岗村事件。

    “今天忽然下大暴雨,队长召集我们开会,半路上,忽然隔壁一间房子倒了,队长吼了一嗓子扎进废墟救人,救出来个老头,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在抗美援朝战争残疾的退伍老兵……”

    下面是一张模糊的照片,一个年轻的背影在风雨中顶着一堵墙。

    “今天是第三天,陈大爷家房顶漏雨,我爬上去贴羽毛毡,脚下打滑从房顶摔下来了,还好没大事,腿青了一块,脑袋破了皮,队长让我歇两天,我想了想,还是和老梁一起出门了,人手不够,连老梁这个读书人都要干体力活,我在家闲着实在脸皮发烫……”

    “一周过去了,终于有了个晴天,不过我们心情却没那么好,队长的二层楼已经住了十几个无家可归的老人,还有一个小男孩。二楼早就满了,一楼只剩下两个空房间,可是村里出问题的房子越来越多,原来高岗村住了这么多老弱病残……”

    “今天老梁偷偷告诉我们,队长一直在用自己的钱补贴,再这么下去,我们快要贴不起了,我劝队长别干了,这么多人,你救不过来。队长跟我说了个故事,海浪退去,大海上搁浅了很多小鱼,很快就会干涸而死,有个执着的年轻人一条条把鱼丢回海中,饱经沧桑的老人笑话他,这么多鱼,你能救几条呢?难道你想当救世主,拯救整个世界?年轻人说,我救不了全世界,但是我每救一条鱼,就挽救了它的整个世界。队长说,我们能多帮一个,就帮一个,真到帮不了的那一天,至少心安……”

    “十天过去,气流终于要结束了,大伙都累得不行,可精神头还不错,但是队长发烧了,小脸整天都红彤彤的,几个住在这里的老太太在求神念佛,老杨头在院子里指着天空破口大骂,说老天爷不长眼,祸害好人……”

    赵泽君之前让军子在网络上炒作网吧证的红组、蓝组,再次发挥了作用。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从2016年来的赵泽君很清楚怎么样宣传能达到最感人的效果,之后十几年,国内发生的几次大型灾难,国内媒体报道的方式花样繁出,直指人心,每次都能煽动海量的眼泪,这一套,全部被赵泽君借鉴而来,用在这次高岗村‘抗洪抢险’的宣传中。

    随着连载的进行,宜江论坛彻底炸锅了,后面的跟帖留言,以几何式的疯狂速度增长着,几万双本地的眼睛,时刻关注着事态的进行发展,注册人数还在不断增长,到了晚上七八点,论坛甚至出现过负载过大,登陆不上的情况。

    有一些网友干脆带着简单的物资,来到高岗村的现场。

    施工救援队在赵泽君的授意下,现金一概不收,生活物资倒是可以留下,几天时间,二楼的一间屋子里堆满了矿泉水、方便面和棉被,简直都能开超市了。

    高岗村年年下雨都会遭灾,其实也算不上大灾难,可是在赵泽君的刻意渲染下,今年却牵动了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的心。

    宜江市市政府。

    市委大秘把一叠材料轻轻的放在新任市长的桌角,说:“领导,宣传部那边报上来一个情况,有关高岗村的。”

    “高岗村?嗯,我看看。”市长从一大堆文件中抬起头,把秘书送来的材料拿起来很快的翻阅了一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