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铸梦-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是随意浏览,不知不觉就打开了博客中国。

    在关注的博客里,苏昀发了一篇新博文。

    “等了许久,捐助款终于到位,冬天倒塌的教室终于能重修了……”

    背景是一排倒塌的学校平房。

    看完这篇不算太长的博文,赵泽君隐隐约约觉得不太对劲。

    苏昀不是一个会叫苦发牢骚的女人,也没有太多的攻击性,典型的女知识分子,淡泊恬静,所以博客文章普遍风格比较生活化,淡淡暖暖的。

    可这篇博文的字里行间,却明显的有一股子‘不满’。

    而且文章的内容,也让赵泽君感到奇怪。

    自己那一百万,捐出去快半年了,丁岚的二十万,也有两三个月时间,怎么会至今才到位?

    难不成是派镖局押送着120万现金,步行千里送过去的?

    再说了,这是120万!不是一万二,指定了给格桑小学,不要说修一排平房了,就是修一栋楼也足够了,可苏昀话里话外的意思,资金还是比较紧张。

    钱去哪里了?!

    想了想,给苏昀播了个电话。

    “在那边怎么样啊?”

    “都还可以,和原来一样。就是洗澡不方便,天越来越热,浑身黏糊糊的。”苏昀笑道:“等我回来,估计又老一截,你大概就要叫我阿姨了。”

    “阿姨也行啊,我不光是姐姐控,也是阿姨控。”

    赵泽君语气调侃,可脸色却一点点阴沉了下来。

    他捐的一百万,当初只有一个要求,给苏昀修一间带热水器的卫生间。

    王八蛋,黑老子的钱也就算了,还不让老子的女人洗澡?

    没天理了还!

    赵泽君的麒麟臂又要发作了……

    “那我给你打一笔钱去,你找人修个卫生间,带浴室和热水器的。”

    “你放心吧,钱我这里还有点,用来修浴室太奢侈了,学校里什么都缺,先把钱用在刀刃上吧。”苏昀说。

    赵泽君想了想,认真的说:“苏老师,我有个建议。你做慈善是好事,可还是要量力而为,不能用把自己的嫁妆钱都赔进去吧?”

    “嫁妆钱?我还嫁谁啊?”苏昀压低了声音,有些腻腻的说:“真嫁你,你还好意思找我要嫁妆?”

    “那当然,规矩不能乱。”赵泽君哈哈一笑。

    “你啊,就嘴甜。”电话那头,苏昀轻轻一笑。

    心中有些甜蜜,同样也有些惆怅。

    娶嫁这种事,在她和赵泽君之间,也许永远都只是一个玩笑,只能用这种玩笑的方式说过来,才不会让大家觉得难受。

    “你不是真准备扎根在那边吧?你一个人当老师,能帮得了几个人,最多一个班,还是一个学校?心散的得差不多了就回来吧,真希望帮助人,我成立一个基金,你来负责。”赵泽君认真的说。

    “这个事,再说吧。”苏昀顿了顿,“你要是有空,我跟你说个故事吧,格桑小学校长的故事。”

    “好啊。”


………………………………

第六十五章 格桑花的故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海、息藏这一片藏区中,老百姓都是身穿长袍,脸色黢黑,住在大帐篷里的藏人。

    其实不然,解放后一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输送培养,在藏区绝大多数地方,包括某些在藏区都属于偏远的位置,当地的百姓也早就脱离了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住进了遮风避雨的砖瓦房,过上了电灯电视的生活。

    只有在真正的大草原和很多旅游景点中,还有帐篷毡房的身影。

    而当地百姓的民族构成成份,从比例上来看,汉族人的比例也绝对不算少,很多地方甚至还是大多数。

    比如巴熊乡格桑民族小学的校长,张平,就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他在沪市出生,正儿八经的大城市人,当年家庭成份不好,被化成‘小资产阶级’,上山下乡时期以知青的身份来到巴熊乡的。

    来到这里之后,张平一方面深深的为这里的贫穷落后,生活不便而感到苦恼,这破地方,连肥皂、毛巾都没地方买,更不要说他每天都要用的雪花膏了。

    不过话说过来,这鸟地方,连干净的洗澡水都没有,喝都不够的,要肥皂、毛巾,似乎也没什么用。

    来了不到三个月,原本挺白净的一张小脸,风吹日晒雨淋,没大宝可用,他也没法对自己好一点,脸上就像是长了一层壳子似的,变得又黑又硬。

    可是另一方面,张平这个善良中还带有几分天真的小资产阶级,又被这里如画一般的风景、当地淳朴善良的民风所深深吸引。

    有一次意外情况下,张平情难自已,和一个牧民的女儿,格桑,发生了一段不可描述的故事,之后顺理成章的结了婚。

    哪知道,几年后,他父亲的帽子摘了,知情也可以回城了。

    这时候张平就面临一个选择:要么抛弃格桑孤身回城,要么就是留在巴熊乡。

    “你可以先回去,然后再接我一起去,听说你们汉人的城市比草原还要美丽,我会等你的。”格桑说。

    张平笑了。

    他当然知道,汉人的城市,和草原是不同的,而在当时,一个千里之外的少数民族,想要解决城市户口和各种组织关系,去沪市,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张平家做不到这点。

    看着天真的妻子,张平在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

    有些看似很强大的男人,但内心却如同侏儒一般弱小可笑,而有些看起来文文弱弱的男生,一旦做出了决定,却能用一生来坚守。

    张平叹了这一口气,决定了他之后的三十年。

    于是,巴熊乡有了第一所用砖瓦房小学。

    小学没有名字,就叫‘小学’。

    最初,小学只有一间教室,几个学生,一个老师,同时也是学生。

    张平教导当地的少数民族孩子说汉话,然后跟着当地的少数民族学习藏语。

    渐渐的,学校规模扩了大,有了一排教室。入学的学生也开始多起来,汉人的孩子,跟着张平,学习藏语,少数民族的孩子,跟着张平学习汉语。

    等到张平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学的时候,这所小学已经有了好几个教师,张平成了校长兼职老师;他们不光教授语言,也教授基础的数学、体育、语文等等小学课程。

    小学渐渐有了雏形,开始分出年级,还多了一个小小的篮球场。

    这一年,小学的第一届六年级学生毕业了,一共六个孩子,都可以去县里上初中。

    县里的初中是寄宿制的,寒假之前,张平开着唯一一辆拖拉机,代表这些孩子的家长,去县里接孩子回来过年。

    临走之前,张平告诉格桑和儿子,让他们记得把学校的顶棚加固下。

    因为一直在下大雪,乡里已经塌了不少房子,等明年开春还会有新生、老生来学校上课,小学的教室千万不能出事。

    雪下得很大,鹅毛一样的大雪从天而降,几乎要将整个世界都填满。

    张平上路之前,回头看了一眼小学,可雪太大,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

    两天后,等到他从县里回来的时候,看到了已经塌了的小学教室,还有格桑和儿子的尸体。

    他离开的那天晚上,雪下得更大了,正在教室里加固顶棚的格桑和儿子,被倒塌的教室房梁砸中,等大队老支书带着乡里的男人们赶过来,把母子俩救出来的时候,人已经没气了。

    孩子们泣不成声,老支书和一群汉人、藏人的汉子们也红了眼圈。

    张平拒绝了所有人的劝慰,把桑格和儿子背回小学唯一的一间办公室,反锁上了门。

    他坐在她们身边,靠着房梁,听着屋外呼啸的北风,耳边传来沙沙沙的落雪声。

    张平直愣愣的望着房顶,等待着房梁倒下的那一刻,几何知识告诉他,房梁倒下来的时候,会砸在他的头上。

    过了很久,雪更大了,房子却一直没有动静。

    他茫然的想,为什么这么大的雪,房子还没有塌呢?

    一直过了三天,大雪终于停了,巴熊乡的房屋至少塌了一半,可小学里,这间校长室,却安然无恙。

    等到张平满脸胡茬子,双眼通红的走出教室的时候,他愕然发现,所有在小学读过书的孩子,还有他们的父母,竟然在校长室的外面,搭起了一座巨大的帐篷,把风雪阻挡在外,校长室的周围,也用巨大的原木,重新进行了加固。

    张平好像忽然间重新有了知觉,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一天后,他埋葬了格桑母子。

    雪化之后,她们的坟上,长出了一大片格桑花。

    从此后,小学有了名字,叫做格桑小学。

    又是二十年过去了,格桑母子的坟墓周围,已经变成了一大片草地。

    每到夏秋之际,草原上就会盛开出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宛如海洋。

    在藏语中,格桑花,象征着幸福和美好的时光。

    而张平,已经从一个白净文弱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脊背微微佝偻,满脸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的老人。

    这位在巴熊乡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经常会站在学校的大铁门口,远远的眺望着那片花海。

    这里是他的家,从来没变过,这里有他的亲人和孩子们,永远。


………………………………

第六十六章 县城里的皇冠

    武林中文网 。,最快更新重生铸梦最新章节!

    格桑花的故事是美好的,虽然有些伤感,但依旧是美好的,美好的故事大多有些伤感。

    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美好的。

    如果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人,很穷,那么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和这里的人,绝大多数都不会太美好。

    巴熊乡,就是一个很穷,很穷,很穷的地方。

    这里的壮年人,大多都离开了乡里,到城市里打工;嫁到这里的女人,很多在生了一个孩子之后,甚至在结婚没多久,就抛弃了家庭,同样奔赴城市打工。

    留在乡里的,只剩下重病缠身的老人、懵懂无知的孩童,和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就比如格桑小学六年级这个班,一共22个小孩,其中16个都是父母离异,或者一方亡故,甚至双方都亡故的,他们大多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每年靠着政府下发的补贴,和家里种的一两亩地过日子,家庭年收入,只有一千多块钱。

    好在政府的政策很不错,日子还是能过下去的,格桑小学也转成了公立学校,九年义务制教育都不收学费,每个学生每年还有一定的补贴。

    张平也有了正式编制。

    大概半个月之前,张平和往常一样,背着手在学校里,仔细的检查着每一处。

    他今年其实还不到五十岁,可已经满头花发,看上去和六十多岁的老人一样。这三十年来,为了这个学校能够存在下去,张平咬着牙坚持下来,吃了很多的苦,衰老的特别快。

    自从二十年前,格桑和儿子意外去世后,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会在学校里检查所有的设施和房屋,确保安全。

    可人力终究不能胜天,去年冬天又下了一场暴雪,压塌了一排教室。

    幸亏当时教室里没人,不然险些又酿出大祸。

    “咳咳咳……”看到不远处那一排倒塌的房子,张平剧烈的咳嗽起来,腰弯得更低了。

    有意思的是,每当听到教室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之后,张平就会觉得浑身都舒坦通透,连咳嗽都能止住。

    另外一边的教室里,传来孩子们读书声,张平很自然的就不咳嗽了。

    教室的讲台上,有一个很漂亮的女老师,自从这位来自南方大城市的苏老师来了之后,学校的教学水准整个拔高了一大截,还开设了音乐和美术。

    “咚咚咚……”他拉动着吊钟,下课了,一群孩子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

    “张校长。”苏老师抱着作业从教室里走出来,对张平点点头,然后冲那片倒了的教室努努嘴,说:“校长,再过几个月,暑假过后,又要有新生来了,到时候教室不够用。我都说了,我出钱,把那片教室重新修好,这么一直拖着哪行啊。”

    说着话,苏昀心里默默算了算自己账上的钱,剩下的还真不多了。

    大学老师的待遇其实很一般,才在大学任教的那两年,她一个月工资到手只有一千多点,后来评了讲师、副教授,待遇略有提高,可也没多少。

    她一个高数老师,科研经费更是有限,她更不屑去从这上面来钱,再加上她家庭出身不错,平时花钱不太计算,所以几年大学老师之后,存款并没有多少。

    出国花了一部分,来格桑小学后,又补贴了不少,算一算的话,卡里剩下的拿点钱,还真未必够修房子。

    至于找赵泽君开口要钱,苏昀并没有这个想法,不到万不得已,她不会这么做。

    虽然两人之间早就不是‘师生’,可苏昀总有一种坚持,觉得自己和赵泽君,在精神上是独立的个体,不希望赵泽君为她自己的选择,来付出代价。

    既然我选了这条路,那么一切结果和过程,都该我自己来承担,没理由让别人来为我的选择买单。哪怕对于赵泽君而言,这只是很小的一笔钱。

    苏昀在心底里,为自己保留了一点点女人的小尊严。

    不用赵泽君的钱,用自己的钱,这压力就比较大了。她正在心里盘算着要花多少钱,不料张平却先表示了反对。

    “不行不行!苏老师,你从大城市来义务教书,已经是帮了很大的忙了,之前你还用自己的钱补贴给学校,这次修房子要好几万,说什么也不能用你的钱了!”

    “张校长,几万块钱而已,我没它不会变穷,多了几万块,也不会成大富翁,没有本质区别嘛。”

    苏昀笑笑,“您听我的,先把教室修好了再说其他的,学生们不能没地方读书啊。”

    在大城市里,说什么‘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很多接受过现代教育,有一定素质的人,可能为认为这话有失偏颇,甚至很可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