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富翁-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桦转头看了眼教室外,果然发现了监考的老师捧着试卷已经走到了教室的门外了,她急忙的坐下来,脑袋微微后仰的说道:“那你放学别走!”
“起立……”老师走进教室,班长大声喊话。
“下午考英语,明天考化学。”老师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便把试卷分发下去,这次测验是打乱了科目的顺序来考的,按照课程表上的上课顺序,那个科目先上,就先考那个。
苏景祯从陈桦的手中接过试卷,抽出一张,然后往后一传,回过头看了看卷面,排第一的就是单项填空题,苏景祯迅速的把试卷扫了一遍,看看有什么难题没有,结果粗略的审阅了一次之后发现,自己居然觉得这考卷挺简单的,苏景祯轻轻的笑了笑,拿起笔就开始写起来。
“喂,你考得怎么样?”陈桦再次开口,已经是考完试放学了,在取单车的路上,她问苏景祯。
“还行吧,挺好的。”苏景祯很无所谓的回答了一句。
“那你考试前有什么对我说的?”
“哎,我有亲戚在国外你知道吧?”苏景祯觉得这时候应该跟她提前说一句,免得到了考完试,大家就分开了,再联系就比较困难了。
“我也有啊,铜关镇里面,起码有五成以上的人有海外关系,这有什么奇怪的?”陈桦一下没有明白苏景祯要说什么。
“我香港那表舅,听说了我的情况,说考国外的学校看看,他说国外的学校对物理和化学的要求并不高。”苏景祯看了看周围,小声的在陈桦耳边说着。
“哎,你别靠那么近,在学校呢,别人看见了会死人的。”陈桦的耳朵被苏景祯说话的气息喷到,觉得有些痒,连忙躲开。
苏景祯撇了下嘴角,坏笑着说道:“这有啥,你小的时候我还抱过呢。”
“呸,那是我年幼无知,被你蒙骗了。”说起这个,陈桦便有点急了。
“呵……说得你没抱过我似的。”苏景祯一副吃了大亏的嘴脸。
“你,你再说我就跟况叔说你欺负我!”陈桦急了,像只野猫一样,竖起了爪子,一副要挠人的样子。
“停,停……不说这个,说我表叔那件事,然后他就觉得我的外语成绩好,出去读书有优势,反正就是两面一起准备呗,考上了那边就在那边读。”苏景祯停下来,打开了车锁,把这件事说完,顺便转移陈桦的注意力。
“可是,到国外读书很贵啊,你家里能同意啊?”估计陈桦家里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她对去国外读书也不是一无所知的。
“看情况呗,我爸妈觉得能应付得过去,再说去国外还有奖学金,也不是真的就那么贵。”苏景祯又多说了一句,表示这个事情他家里也是有了共识的。
“这样啊,那我们不是会离得很远很远?”陈桦嘴里幽幽的说了一句。
………………………………
第五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经过了半个月的互相试探,苏景祯楼上的那位老板终于对苏家的小作坊给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收购价格,二十万元人民币整。
蒋秀霞听到这个价格之后冷笑了几声,苏况也是摇头否定。
其实这个价格对于只有四十多台缝纫机的苏家来说,也不算是太离谱的价格,一台全新的国产缝纫机也就四千多块钱一台,满打满算苏家有五十台机器,也就是二十万,更何况苏家并没有五十台那么多,而且机器也是旧的。
但收购与出让不同,一般都是溢价收购,不可能是直接按照固定资产的总额来计算金额的,加上苏家本来就是正常运作的小厂,还有三张订单在手,配备了完整的开料工人与缝纫工人,对于这个金额,蒋秀霞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二十万?翻一翻还差不多,光是三张订单的总额就有六十万了,不算多,一成的利润就好,那也就是六万,这钱我白送给他了?”
苏景祯觉得妈妈的话说得对,这年头只要手上有订单,那钱就跟白捡的一样,工人不缺,机器不缺,只要按时交货,一年下来怎么着也能赚个十万八万的。
当然了,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服装来料加工总共也没几个年头好赚的,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利润就会变少,小型的服装加工厂就会越来越少。
当得知了苏家手上还有六十万的订单,老板的收购价格也变得有诚意了一点,一下就增加到了三十万,可蒋秀霞还是觉得不划算,自己要是不卖厂的话,到了年末,固定资产加上今年订单的利润,总资产算起来也差不多有三十万,自己何苦要卖呢?
加上重新找地方需要时间,还得去购买新机器,重新招人,招来还不是立即就能用,可能会有新手,还得培训一段时间,中间浪费的时间与金钱,还有来回折腾耗费的精力,要不是夫妻俩都觉得加工厂的确要是扩大,原先的楼房的确已经放不下那么多的机器,他们才不愿意这么折腾呢。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出价还价,到了五月中旬,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三十八万,苏家的这个小小的来料加工服装厂就打包卖了出去。
夫妻俩兴冲冲的准备购入新机器,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苏景祯又拿出来一个新的方案。
“妈,你听我说,现在都五月份了,就算有表舅帮忙,咱们家能拿到订单,再怎么快,也起码要两个月才能把工厂办起来。
而且年中基本都是追加的订单,别人利润大的单子肯定是牢牢的抓在手上的,就算降价也不会被你抢走,剩下的都是零碎的小单,活多利润小。
另外机器也是个大问题,这么短的时间,只能是去买新机器,那价钱就贵了,还不如慢慢来。”
蒋秀霞皱着眉头的看着自家儿子,带着疑惑的问道:“你的意思是今年咱们家不开这个工厂了?”
“不是不开,是慢慢来,不能浪费咱爸的手艺啊。”苏景祯笑着对苏况扬了扬下巴。
“儿子,你是要我和以前一样?去旧货市场淘换旧机器?然后修好当作咱们家的机器来用?”苏况有点明白儿子的意思了。
“没错啊,咱们以前的旧厂不就是这么淘换出四十多台进口缝纫机的么,不然楼上那老板在核算收购成本的时候为什么把咱们家的机器的价格定那么高。”
蒋秀霞听到这个就想偷笑,自家儿子说得没错,要知道原来旧厂的缝纫机都是苏况一手一脚自己淘换的,在铜关镇,大大小小的服装厂多如牛毛,有能力维修进口缝纫机的人却不多,很多工厂为了赶工期,一出现有机器坏了就直接换好的,把旧的先扔一边,或者直接当旧货卖了。
苏况有动手维修的能力,最关键的是,他能从香港直接拿到进口的零配件,只要有耐心,总能找到别人修不好或者是没有配件的缝纫机,买下来修好或者把零配件换上,就变成了一台能继续使用的好机器。
至于中间的差价,苏景祯都不敢说出来,因为怕被人打死。
“那这样,秀霞,你回去南沙那边找合适的地方,我就去找旧机器,等机器够了咱们再确定在什么地方重新开厂。”苏况作为一家之主,得到了儿子的提醒,这个方案更能省钱,于是立即就决定这么做了。
“爸,我高考完了还要去考SAT,而且表舅这么照顾我们,你们就陪我去一趟香港,我考试,你们就当面去感谢一下表舅。”
“咦?臭小子,这人情世故懂得挺多的啊。”蒋秀霞听见苏景祯这么说,有点惊讶了。
“那是,高中毕业那就是十八岁了,你们十八岁那会都谈恋爱了。”苏景祯得意的笑了一笑。
“啪……说啥呢,没脸没皮的,找打啊。”苏况想都没想,一手就往苏景祯后脑拍了下去。
“一边去,别打我儿子,我还指望他这两年就找个女朋友呢。”蒋秀霞看见自己丈夫下毒手,一把就把苏况挤到一边,举手摸着苏景祯的后脑勺,安抚着正可怜巴巴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嘿嘿,你俩要是不介意的话,我去了美国,帮你俩找个金发大洋马的儿媳妇怎么样?”苏景祯一点也不介意被自己父亲拍了一巴掌,反而挺起胸膛,一副我很帅的样子说着。
“那你的青梅竹马小女友咋办?”苏况看着儿子得瑟的样子就想打击他一下,一嘴就提到了陈桦。
“唉……太熟了,不好下手啊。”苏景祯一下就怂了,他与陈桦的关系那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眼看自己就要出国了,陈桦却是家里的小公主,父母都不想女儿离自己太远,那就意味着苏景祯与陈桦就算现在确立的关系,也将面临着分隔两地的考验。
加上十多年的相识,陈桦与苏景祯互相之间非常的熟悉,虽然大家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但要是发展成男女朋友的关系,苏景祯还真的就犹豫了。
………………………………
第六章 大杀器
星期天,今天学校放假。
苏景祯跟着妈妈蒋秀霞回家。
苏景祯的老家就在铜关镇的对岸,那是郁水三角洲的几何中心——南沙。
渡轮上,蒋秀霞看着自家儿子在一个软皮抄上写写画画,心里充满了好奇、自豪、欣慰等各种的情绪。
在苏家,苏景祯的软皮抄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物品,只要苏景祯拿出它来,苏况与蒋秀霞都会被里面详实的条例法规、准确的数据与慎密的逻辑说服。
远的的就不说了,就最近的一次,就是苏景祯拿出了软皮抄,才有了把自家小作坊卖掉的事情出现,这并不是苏况俩口子盲目相信苏景祯,而是有前科的。
蒋秀霞依稀记得,大概是在四年还是五年前,还在读初中的苏景祯第一次拿出了软皮抄,从那以后,苏家帮人代工服装的结算货币就再是人民币了。
在南粤大地,知道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不合理的人很多,一般的人可能会拿着自家的外汇跑去某些地下交易地点偷偷换成人民币。
但如果是持有大量的外汇就不能这么做了,因为这首先是犯法的,其次从外国汇入的外汇都受到国家的监控,要换成人民币就必须到中国银行,按照国家牌价来兑换。
在九零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牌价大约是4。7兑1美元,之前的一年是3。7兑1美元,正因为这年的人民币贬值得太快,苏景祯才想起了这几年的人民币对美元都是一直在下跌的,也正因为这样,软皮抄第一次出现在了苏况与蒋秀霞的面前。
这几年苏况夫妻俩看着汇率从4。7跌倒了去年的5。7,再到今年年初,国家出台政策,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下从5。7调到了8。7。
这件事证明的苏景祯当初的眼光是何等的高瞻远瞩,当苏景祯再次祭出软皮抄的大杀器的时候,苏况才会那么认真的对待,并且迅速的做出了相应的安排。
“景祯,在船上晃得厉害,你先别写了,对眼睛不好。”蒋秀霞看着儿子在认真的写着什么,嘴里提醒道。
“哦,知道了妈妈,写完这段就不写了。”苏景祯自己也觉得是有点晃,这里是郁水的入海口,江面宽阔,风急浪大。
“在写什么呢?能告诉妈妈么?”蒋秀霞对软皮抄里面的内容好奇的很,于是便问自家儿子。
苏景祯把这几天记在心里的内容抄录写上,合上软皮抄对蒋秀霞说道:“没什么,就是这两年股市的一些想法。”
蒋秀霞心里一动,小声的问儿子道:“景祯你对今年的股市有想法?”
苏景祯抬头看了看周围,渡江的渡轮上人还挺多的,于是便摇了摇头对自家母上大人说道:“没,前几天有同学讨论起股市,他们说要到底了,家里的人想进去抄底,我跟他们争辩说还没到底,然后差点吵起来了,这几天找了点资料,等明天开学了,再去跟他们吵一架去。”
蒋秀霞可不信苏景祯的话,能写在软皮抄上的东西可不是说着玩的,不过坐在旁边的一个人却信了,铜关镇外来人口非常的多,但它对面的南沙却很少,所以在去南沙的渡轮上,都是些附近乡镇的村民,正好旁边这位就是认识蒋秀霞的。
“秀霞,这个是你儿子吧?我记得是叫苏景祯对吧?上次见他还是读小学的时候呢,现在长这么高了?”在苏景祯旁边的一位身穿粉红衬衣的矮胖中年妇女半探出身体,转头问着蒋秀霞。
“对,上次你见的时候他都还没发育呢。”蒋秀霞笑了笑,又对自家儿子说道:“这是你惠丽阿姨,住在天后宫那边的,你还记得不?”
苏景祯心里转了好几转,真心想不起跟这个惠丽阿姨见过面,不过嘴里可不能这么说,点着头的说道:“有点印象,有点印象……”
“现在都读高中了吧?成绩怎么样?有把握不?”
苏景祯心里听了就是一叹,这年龄层次的人碰一起了,首先问的就是学习行不行,他都经历过无数回了,最关键的是,他的成绩还真的不咋的,害得苏况与蒋秀霞也没什么好炫耀的,与人谈起这个话题无趣的很。
为了避免自家母上大人丢脸,苏景祯主动的回话说道:“成绩很一般,大概就是读大专的命了。”
“大专也不错了啊,读个电算化什么的,两年就能回家帮秀霞的忙了。”中年妇女说话得体得很,一点都没有小瞧苏景祯的语气。
蒋秀霞也经历惯了这种场面,拍了拍自家儿子的肩膀,对着中年妇女说道:“他比较笨,不是读书的料,成绩也就那样了。”
这位惠丽阿姨却摇着头说道:“读书不好可并不一定就是笨,你看现在能混出头的、能赚钱的有几个是我们那会成绩好的?而且我刚才听景祯说股市的事,就觉得说得挺对的。”
蒋秀霞笑了,指着自家儿子埋汰说道:“你听他瞎说,就是同学互相讨论不认输,你可别信他说的。”
“真的说得对,就上个星期,我打工的那个厂的老板,自信满满的说股市到底了,要去抄底,听说去窗口那边办了手续,投进去了十几万呢,结果这个星期脸都是黑得,大家见了他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