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工-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抬起眼睛,眼神非常清亮。

    周围的人顿时来了兴趣,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两人。

    苏进说前一句话的时候,他们还觉得这是一个拒绝,没想到后面一句话,突然急转直上!

    盛老头要考他什么?苏进真的什么都不怕考吗?

    席上大部分人都放慢了进食的速度——桌上的菜太美味了,实在舍不得不吃,但注意力多少还是被两人吸引了过去。

    盛老头沉吟片刻,声音响起,道:“那你说说看,这道菜是用什么做成的?”

    他指的是面前的一盘豆腐,这豆腐成块煎制,通体金黄,表面遍洒着半寸长的绿葱,看上去就像是最普通的那种家常豆腐。但吃下去以后才会发现,这豆腐外脆里嫩,带着酒酿的醇香,余味极其鲜甜,好吃得让人恨不得把舌头也吞下去。

    徐英有点歧视素菜,这豆腐刚被上上来的时候,他半天没下筷。他旁边坐的是岳明,这小子吃过之后,闷不吭声,一块接一块地夹个不停。

    徐英觉得不对了,从他筷子下面抢出来一块,立刻又露出了之前的那种表情,马上跟跟岳明抢了起来。当然,他们的敌人不止对方,还有旁边好几个呢!

    这时听见盛老头发问,他们的眼睛顿时亮了。

    是啊,他们也很好奇,这豆腐是怎么做的,怎么会这么好吃!

    苏进没有直接回答,突然问道:“古人为五斗米折腰,盛爷爷让我传授这道菜的技巧,是不是也得三折腰?”

    盛老头手一顿,停止了动作,扬眉看向他。

    苏进笑了,他点点桌子,转向其他人道:“这就是这道菜的典故了。这道菜的名字叫蒋侍郎豆腐,是用成块豆腐两面去皮,切成十六小块,晾干,用猪油热煎。翻身过后,加好酒酿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后,加少量糖,滚第三回。然后加一百二十段半寸细葱,缓缓起锅而成。蒋侍郎豆腐对火候的要求非常高,味道里兼具酒酿的酒香味和虾米的鲜香,好做又好吃。”

    所有人听得连连点头,然后齐刷刷地看向盛老头。

    盛老头不情不愿地点了点头,道:“哼,果然清楚。没错,这就蒋侍郎豆腐!”

    柳萱好奇地问道:“蒋侍郎是谁?你刚才说的典故又是什么?”

    她身边的林若也难得停了筷子,兴致勃勃地看着苏进。

    苏进笑着问道:“你为什么不问一问,这道菜的名字是谁取的?”

    一般来说,一个食客可能会关注一道菜是怎么做的,可能会关注它背后有什么典故,但真的很少会关注它的名字是谁取的,怎么来的。

    但既然现在苏进问了,那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柳萱也好,其余天工社团的学生也好,对苏进都有这样的信心。

    听见他这样说,柳萱眼睛一亮,立刻追问道:“是谁取的?”

    苏进环视四周,问道:“袁枚这个人,你们听说过吗?”

    贺家简直就是一个走动的数据库,他目光微垂,接着抬了起来,道:“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方劲松跟苏进一样是历史系的,这样一个名人他当然是听说过的。他补充道:“袁枚倡导‘性灵说’,讲求性情是诗歌的第一要素,提倡诗人要有独特的个性,‘做诗不可无我’。然后把个性、性格与才华、学识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诗人自己的诗歌。”

    他还准备继续说下去,徐英已经先嚷起来了:“知道了知道了,清朝的大诗人嘛,我也是听说过的,然后呢?这菜的名字是他取的?”

    苏进责备地看着他,摇了摇头道:“徐英,文物跟历史从来都不分家,你对历史应该更认真一点。”

    徐英被教训得乖乖低头,道:“是,我记住了……”

    苏进真的拿徐英有点没办法,他道:“没错,这道菜的名字,就是袁枚取的。蒋侍郎指的是蒋溥次子蒋赐棨,官至户部左侍郎。有一天袁枚到蒋家做客,酒过三巡,蒋侍郎一时兴起,为了显摆自己的厨艺,亲自下厨,给袁枚做了这道豆腐。袁枚惊为天人,问蒋侍郎豆腐配方,蒋侍郎笑着问,古有为五斗米折腰,你想知道这豆腐的配方,是不是也得给我三折腰?”

    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苏进含笑看着他们,道,“袁枚这个人也很有趣,他竟然就真的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向蒋侍郎鞠了三个躬,蒋侍郎也如约把豆腐的配方告诉了他。后来袁枚把它记在自己写的《随园食单》里,就此流传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带一提,《随园食单》真是装逼利器……

    感谢fatfox911(5000)、书中半日闲(500)、匆匆那年yyww(500)、29号树袋熊的捧场,感谢fatfox911、书中半日闲、Fou4v的天天支持!!!

   

 0189 开个餐馆吧

    “这些名人真有意思!”岳明听得笑了,“一个侍郎亲自下厨做菜,一个诗人为了碗豆腐三鞠躬,真的一点架子也不要了。”

    “这有什么。”徐英撇嘴,“这证明,我们古往今来的吃货,都是一样的!为了这样的豆腐,鞠几个躬算什么!我靠,魏庆,你给我放下!”

    他俩说话的时候,魏庆已经夹起了最后一块蒋侍郎豆腐,送到了嘴边。徐英叫起来的时候,魏庆得意又从容地晃了晃那块豆腐,当着他的面送进了自己的嘴里。

    徐英恨恨地看着他,一转眼,眼疾手快地抢在岳明前面,抢了盘子里最后一个鸡肉卷。

    桌上大家哈哈大笑,盛老头表情古怪地看着苏进,问道:“你小子真的什么都懂啊?”

    苏进笑了,说:“那是您正好问到我懂的内容了。”

    盛老头抬了抬下巴,说:“哦?那你还懂什么,说来听听?”

    苏进不想多说,盛老头却很坚持,苏进逼不得己,放下筷子,抬眼道:“盛爷爷家祖上,应该是御厨出身吧?”

    “哦?你怎么知道?”言下是认了。

    “之前看见盛爷爷家的房子和东西,我就在猜,这一家应该出身不凡。但当时还有点拿不定主意,因为家传的文物里没有什么太明显的特征。刚刚看到这一桌菜,我才真正确认。这些菜有一半是常见的御宴例菜——譬如徐英刚才吃的这个山鸡如意卷,还有甜点里的白糖油糕,这道三鲜鸭子、鸡汤白菜……都可以在清代御宴的菜单里看见。再加上盛爷爷的刀工、做法、摆盘的方法……综合起来,就能看出来了。”

    他侃侃而谈,盛老头表情阴沉,也看不出他说的到底对还是不对。

    苏进一点也不紧张,道:“不过有一点很好的是,盛爷爷并没有故步自封,今天这桌席在御宴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变通。以前御宴上,经常会有烩雀舌、鸭掌珠这样的菜。只取食材的一点精华,其余弃之不用,特别浪费。今天这里一道也没有,我觉得挺好的。”

    听到这里,盛老头的表情突然有点不自然了,下意识地看了纪老太太那边一眼。

    老实说,他之前列菜单的时候,还真列了一道烩雀舌,列出来的时候还很得意,觉得这些小家伙们肯定没吃过,没准儿听都没听过。到时候得叫他们看看,什么是皇家的气派,御厨的风范!

    还好纪老太太及时劝阻,说今时不同往日,没必要这么浪费。

    老实说,当时盛老头心里还挺不服的,也就是纪老太太说,他才勉强接受。现在一听苏进的话,他的心里就是格登一下。

    要是真做了烩雀舌,还不知道这小子心里会怎么想呢!而且以这小子的性格,肯定不会说出来,只在肚子里犯嘀咕,那可就太讨厌了……

    其实盛老头这也是以小人之心,度苏进君子之腹。

    他一个御厨传人,亲自出马,费尽心思给学生们做这样一桌菜,苏进领情得很。不管是嘴里还是心里,苏进都不可能说他什么。

    这时,徐英无意识的一句话给盛老头解了围:“啊?我以前在书上看到过,还挺想吃吃看的……说起来也是有点浪费,不过今天这菜也棒极了,我想都没想过,豆腐这种东西,也能做得这么好吃!盛爷爷,我说,你去开个餐馆吧,包管生意火爆!”

    他馋涎欲滴地看着盛老头,目的昭然若揭——盛老头要是能去开餐馆的话,他就有机会去吃了!就算贵,总也能有攒够钱的机会的。

    盛老头轻轻哼了一声,不置可否,另一边,苏进跟纪老太太对视了一眼,却一起扬起了眉。

    …………

    苏进等人和乐融融吃饭的时候,全国所有看见吉光榜的文修社团还在爆炸中,同时被震惊的,甚至还有几个文修专业。

    天工42号社团到今天为止的分数,已经在吉光榜上显示出来了——284分!

    现在,他们仅次于江岭大学盘木社团的361分,位列吉光榜总榜第30名,在所有文修社团里排名第二。

    最最不能忽视的是,这284分是这个社团在一天的时间里拿到的——准确地说,从下午三点开始,直到下午六点,总共其实只有三个小时。

    三小时从零分直升284,到达这个位置,这速度、这效率,真正达到了一鸣惊人的地步。

    现在,天榜群里吵成了一片,无数消息流水一样往上刷,天工42号所有的资料全部被翻了出来,甚至比之前地榜群里看得更仔细。

    社团所属的学校、人数、成立时间、维修的文物、文安组特地为他们修改的规则……

    万物生的文物资料上会写清申请时间和鉴定时间,所以大家也看到了,其实这些文物并不是在一天之内完成的,而是从上个星期就开始了的……

    这总算让人觉得欣慰了点……

    不,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欣慰好吗!

    的确是多了一周的时间,但说到底也只有一周!

    所有人开始换位思考,如果换了我们,我们有这个本事吗?

    一想到这里,所有的社团同时沉默了。

    不,他们的确没有这个本事。

    换了再高级一点的文修专业还好说,毕竟他们的人数和信誉度摆在那里。而他们文修社团?怎么可能有这个效率!

    这个天工社团……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最令人感到好奇的还是他们跟京师大学文修专业的关系。

    就像地榜群一样,很快有人反驳了“分兵”的想法。随着更多人开始打听,天工社团成立的原因很快被八了出来。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不仅是没有关系,甚至两边还有矛盾!

    京师大学文修专业一直对这个新社团不满,想要打压他们!

    这就更让人掀桌了,一个只有六个新手、毫无背景、四段指导老师还被远远调走的社团,凭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拿到这样的成绩?

    所有的“内幕”全部扒出来之后,群里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沉默。

    很快有人笑了起来:“说起来,这件事也没什么不好的嘛。又有新人加入,还是这么有实力的新人,我们应该欢迎啊!”

    两三个“老好人”在群里表态,得到了一些附和声。

    但更多的人还是沉默着,又过了一会儿,一句话出现了,是匿名发言——

    “不是我想打压新人,我就是觉得有问题。六个人的新社团,没有背景,两个星期拿248分,谁信啊?”

    “我也觉得,太离谱了。还有这个什么特殊加分规则,什么鬼玩意儿?我们在万物生上申请了这么多年文物,从来没见过这个规则,这社团一出现就来了?明摆着就是作弊啊!”

    “嗯……我仔细看了看鉴定说明,我是觉得,如果真的是这种修复水平的话,会给附加分也很正常。”

    “屁!如果真能修到这样,我也认了。才入门的新手有这水平,你信不信啊?”

    “你问下大三角,他们刚入门的时候,有没有这个本事?!”

    这句话一出,即使是匿名也暂时沉默了。

    所谓的大三角,不是指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而是指的个人榜排名最前的三个人:千秋雪,紫气东来,楚天阔。

    这三个人的个人分数全部都在一千分以上——楚天阔本来还略差一点的,最近修了一件三级文物,拿到了42分,刚刚好越过一千分的门槛。

    这三人的分数高高在上,就像金字塔最上面的那个尖角一样,被大家这样称呼了起来。

    这三个人都是正经文修专业出身,在全国的高校范围内也算得上是光彩夺目,但谁能记得起来他们刚刚出现时是什么样的情况?

    至少,绝不是这种才一出现,就技惊四座的惊人情景!

    做文物修复的,谁不是从底层到高层,一点点累积经验,一点点获得信任,一点点接触更多更好文物的过程?

    这六个……不,五个新人,凭什么能拿到这样的成绩?

    天榜群分析了半天,注意力现在主要集中在贺家等五个人的身上。

    很明显,天工42号社团所有被修复的文物,全部都是这五个人修出来的。列在社长之位,那个叫“玉八刀”的,一件文物也没修,一分也没得。

    这种情况在其他社团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毕竟大家都是学生社团,有些人就是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或者特别擅长管理,所以站到了社长或者副社长的位置上,但其实文物修复本身的能力,远不如其他社员。

    他们理所当然地觉得天工42号社团也是这种情况,下意识地就忽略了苏进这个人。

    同时也在地榜群挂了名的几个人,看到过“玉八刀”在地榜群的发言,隐约有点感觉,这个人可能不是那么简单。

    但是,他的名下没有文物、没有分数总是真的。再加上,回想起他随口提出的那个建议,身跨两群的几个人不约而同地保持了沉默,把这件事瞒了下来。

    不管是不是误解,似乎并没有解释的必要啊……

   

 0190 社团第二

    天榜群里,匿名对话还在继续,语气越来越酸。

    到现在为止,文修专业的学生还没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