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工-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篇论文,初审的修复师给的批复意见是“内容浅显,毫无新意,不予录用”。而二审过后,二审的修复师给出的批复意见依旧是“同意,不予录用”。

    按理说,两次审核不能通过,它就应该被打回去,扔进垃圾箱或者彻底删除。

    但是现在,它却被打印出来,还打印了好几份,放在了编辑部所有重要人物的面前!

    这里面,包括编辑部的大主任和一位副主任,以及两位驻编辑部最高级别——六段的修复师。

    副主任姓李,他正皱着眉头翻看面前的稿件,翻到最后,看着同样被打印出来的两行批复意见,道:“两位四段修复师做出了同样的批复,小屈,还有问题吗?”

    _________________

    感谢fatfox911、书中半日闲、北天冥河的天天支持!!

   

 0261 敲门砖

    坐在四人对面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他戴着黑框眼镜,骨架非常大,所以看上去骨节突出,非常削瘦。

    他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手边放着一杯茶,可他却碰也没碰。他目光灼灼地盯着面前论文封面上的名字,重重地敲了一敲,问道:“当然有问题!这两个名字,主任你们不记得了吗?”

    李副主任皱眉道:“什么名字?这不就是京师大学的两个学生吗?不过两个初涉文物修复的新手而已……”

    他说到一半,就被大主任打断了。大主任姓岑,他眯着眼睛盯着前面那个名字,思索道:“好像是有点熟悉……”

    《考古》编辑部内部关系不错,大主任虽然这样说了,但李副主任还是很直接地说:“熟悉又怎么样,两个大学生,屈晖,值当你大周末地把我们都叫过来吗?还麻烦了两位大师!”

    两位六段坐在一边,听见李副主任的话,笑了一笑,连声说不要紧,工作为重。

    六段修复师在编辑部里还是比较珍贵的,他们担任的主要是顾问的职务,平时不需要坐班,有事情的时候,再临时叫他们过来。

    但事实上,需要惊动他们的时候并不算太多。

    屈晖也跟着向两位六段致歉:“大周末请你们过来,实在太麻烦了。不过,这件事情的确很重要。”他从旁边拿过一本期刊,满含期盼地递到几个人面前:“你们看这个!”

    “嗯?”李副主任一看,立刻发出了奇怪的声音。

    这本期刊的封面他再熟悉不过了,黑色的底色,上面有一口青金色的铜鼎,在光线下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泽。黑色中,隐隐约约有一些略浅的符号,正是鼎上的古老金文。

    这个设计是他们讨论了很多次最后才定下来的,正是上一期《考古》期刊的封面!

    李副主任皱眉道:“你……”

    话还没说出口,屈晖已经把它翻开,翻到了最前面那篇文章上。

    这篇文章大家也很熟悉,它由屈晖亲笔撰写,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由文安组的兄弟部门提供的。这篇论文被视为考古期刊的转型之作,发出去之后,在业内引起了很热烈的反响。

    这样一篇文章,当然是在场的几个人全部过目过的。

    屈晖摊开到某一页,手指重重在纸上戳了一下:“你们看这里!”

    几个人同时低头,李副主任马上想起来,那篇论文的作者名是从哪里看到的了——正是这篇论文的事件里!

    这篇论文主要分析的就是马王堆现在实用的那份方案,制作那份方案的人,据说是京师大学的一个社团,这个社团的社长,正是这篇《常见文物材质判断方式及清洗用剂探讨》的第一作者!

    对了,李副主任依稀记起来,《考古》上这篇论文里虽然没写,但他拿到的资料上是有的。京师大学那个天工社团一共六个人,其中一个学生的名字,好像的确就是徐英,《材质与清洗》一文的第二作者!

    李副主任轻“咦”了一声,意识到了:“你的意思是,这篇《材质与清洗》又是这个社团搞出来的?”

    屈晖点头,道:“除非京师大学有两对同名同姓,还一起从事文物修复的学生。是的,这篇论文的作者,绝对就是马王堆方案的主创!”

    他推了推眼镜,补充道,“其实也可以想像,如果不是同一组人,普通年轻学生,怎么会知道我们内部邮箱的地址?”

    李副主任眉头未解:“唔,马王堆方案的确做得很出色……但是,就算是同一组人,我们也不可能因为这个给他们开绿灯啊。已经有两个修复师给予了批复意见,这篇综述论文内容太浅显,没到发表的标准!”

    屈晖又推了推眼镜,老实说:“对,我也是留意到他们的名字,才把这篇论文从垃圾箱里重新翻出来的。”

    屈晖有一个习惯,就是没事翻翻内部邮箱的垃圾箱,看看里面被驳回去的论文。

    他倒不是想跟批审的修复师唱对台戏——事实上,大部分情况下,这些修复师的眼光都是不错的。他们驳回去的论文,的确都有无法发表的原因。

    他只是觉得,即使是这样的论文里,也未必完全没有闪光点。没准能看见投稿者的灵光一现呢,也许对自己的工作还能有些触发。

    他第一遍看完《材质与清洗》这篇论文时,想法跟批审的修复师一模一样——这么浅显的新手论文,怎么也会投到内部邮箱来?难道内部邮箱的地址外泄了?得好好追查一下才行……

    他正准备关上窗口,突然留意到了这篇论文的作者名。

    上期考古上那篇论文是他亲手撰写的,原始资料他不知道看过多少次,对能写出那种方案的年轻学生,他是打从心底里佩服……

    所以,苏进和天工社团其余五个人的名字,他早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这时一看论文首页,马上对号入座,联系了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样东西的判断,会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

    同样一件平庸甚至是垃圾的东西,如果是无名小卒做出来的,可能马上就会被扔到一边。但如果出自牛逼大师之手,人们就会下意识地去想:也许这东西也有什么我没看出来的、牛逼的好处?

    屈晖现在就是这样。他起初看这篇论文的时候,只觉得浅显平庸,没有太多亮点。

    但是,当他意识到这篇论文的作者曾经完成过那样一篇让他惊叹的方案时,他顿时换了个眼光,心想:也许这篇论文里也有什么妙处,我没看出来?

    于是,他又重新把论文翻到第一页,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两遍、三遍。

    他终于发现这篇论文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它看上去的确浅显,只是新手入门。但屈晖每一遍看,都能发现头一遍看时没有留意到的东西。

    这样一遍两遍三遍地看下去,明明很浅显的东西,屈晖却百看不厌,每看都有新收获。

    最后,他终于恍然大悟,明白苏进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篇论文了!

    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他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心里对苏进的佩服,简直五体投地,连一句赞美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不愧是苏进,不愧是马王堆方案的撰写者!

    他也顾不上现在是周末了,当时就拿起电话,一个个通知了主任、副主任以及两位六段顾问,请他们赶紧到编辑部办公室来。

    现在,屈晖把自己发现这篇论文的经过讲了一遍,难掩激动地道:“我一开始怎么就没看出来,这篇论文跟马王堆方案是一个人写的呢?简直愚蠢!它们明明就是一脉相承!”

    “一脉相承?”岑主任的眼睛本来就不大,这一眯就更小了。但是他眯起的眼睛里,隐隐有精光闪过,“你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屈晖斩钉截铁地道,“主任,副主任,两位顾问老师,我们之前不是打算把考古转型,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门路吗?”他的手指再次重重戳在了那薄薄的几张纸上,大声道,“这篇论文,就是契合我们的转型思路的。拿它当敲门砖,再好不过了!”

    这样一篇浅显的、被两位修复师判定为不予刊登的论文,屈晖却给了这么高的评价?

    两位主任对视一眼,同时拿起了面前的论文。

    两个主任里,岑主任是懂行的,他是正经老牌历史系硕士出身,对文物考古也有一定的认识,底蕴相当深厚。李主任却是纯粹事务性的,对这方面的了解非常粗浅。

    李主任在编辑部里主要负责的是行政后勤之类的工作,向来不会特别去关注刊物上的论文——他也看不懂。但这一次,他拿起苏进的论文,一看就看进去了。

    这篇论文果然写得非常浅显,非常适合新手阅读。它虽然写的是“常见文物材质”,事实上,却涉及文物的全部十个门类,非常齐全。

    同时,它写到了文物与文物之类的关系,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物之间的差别,不同环境下文物受到的污损情况,每次污损情况的前因后果以及应对办法……

    看上去只是简单的列举,但却列举得非常齐全!

    李主任看得入了神,看着看着,他突然有了一种想法——看完这篇论文,他也能判断这些文物的材质,以及它们的污损情况了!也许还不能上手修复,但至少也有了个通盘的了解!

    身为一个外行人,他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他忍不住抬起头来,道:“果然是写给新手的啊……写得挺好的,看着挺轻松……不过的确有点浅显……”

    他自言自语说了半天,发现主任也好,两个六段顾问也好,都没有接他的话。他这个新手都把论文看完了,这三个实力强大、底蕴深厚的老手却仍然沉浸在里面,迟迟没有拔出来!

    李副主任疑惑地看向屈晖,结果发现,屈晖也盯着手上的那十来页纸,翻来覆去地看个没完。

    他先前明明说过,他已经反复看过很多遍的,还没有看够吗……

    这篇论文,尤其有什么样的奇妙之处?

   

 0262 新设备

    《考古》编辑部集体埋首于苏进的论文中时,帝都的另一边,也有一批人正在为苏进送来的东西感到惊讶。

    那是一群穿着蓝色工装的人,他们有的皮肤粗砺,像是长年站在工作一线的人。有的肤色苍白,戴着眼镜,仿佛经年埋首在实验室或者设计桌旁边的研究员。

    而现在,他们对着一大卷、足有十几张的图纸,激烈地讨论着。

    蓝色工装的背后,写着清清楚楚的四个大字——“平天机械”。

    乐新征站在这些人旁边,解释道:“麻烦各位老师了。这是一个修复师突如奇想,提出的想法,可能没啥实用性。你们先看看,不行的话直接跟我说就行了,不用勉强……”

    “勉强个什么?”

    站在人群最中间的一个是中年人,跟屈晖一样戴着黑框眼镜,但身材可比屈晖雄伟多了。他微妙地融合了身边两种人的特色,肤色苍白,长相却有些粗犷,两只手的手指粗短,指腹掌心满是厚厚的、去不掉的茧子。他似乎是一个曾经长年工作的老工人,后来转行做了设计师,却始终没有脱离一线。

    乐新征看着他的表情非常尊敬,叫道:“徐老师……”

    姓徐的中年人的眼中散发着灼热的光芒,目光瞬也不瞬地盯着面前的图纸,大声道:“好,真是太好了!”

    乐新征一怔,疑惑地问道:“真的这么好?”

    姓徐的中年设计师猛地抬头,问道:“设计这个的,一定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文物修复师吧?是几段的大师?七段?八段?”他深深吸了口气,不可置信地道,“不会是九段吗?对,还真有可能!”

    乐新征被他的话惊到了,连忙摆手说:“不不不,不是,是一个修复师设计的没错,但经验应该不算太丰富吧,很年轻,还没有入段呢。”

    “什么?!”姓徐的中年设计师惊讶地看向乐新征,表情古怪地说,“这个挺关键的,你不要唬弄我啊……”

    乐新征说:“当然没有!这是谈董的朋友,谈董挺重视的,要求我们满足他的一切需求……怎么,真的是很厉害的修复师?”

    “对!非常厉害!”姓徐的中年设计师道,“这些设备……”他表情古怪地摇着头,“没错,可以这样用,就应该这样用!”

    他直起身体,没理会乐新征,跟周围的人激烈讨论了起来。

    乐新征在自家公司里早就习惯了这种待遇了。他无奈地摇摇头,正想打断他们,追问一些细节,突然电话响起,他拿起手机看了一眼,顿时乐了起来,道:“说人人到……”

    姓徐的设计师正在跟旁边的人说话,不知怎么着却第一时间听见了乐新征的话,同时领会了他的意思。他大喜问道:“是画出这图纸的大师打来的?”

    乐新征不顾解释“大师”什么的谬误,点点头,接起电话,跟对面的人说了两句话,突然轻“咦”一声,疑惑地问道:“要得这么急?”

    “……”

    “哦……正好我们的设计师在这里,我让他直接跟你聊聊?”

    乐新征话还没说完,手突然一紧,电话已经被人抢走了——当然就是这位姓徐的设计师干的。

    姓徐的设计师握紧乐新征的手机,迫不及待地对电话那边说:“大师您好,我叫徐启明,是平天机械的总设计师……”

    一个清朗而温和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清晰地传进了徐启明的耳朵里:“徐老师您好,久仰大名,有件事情想请教您一下。”

    听见这个声音,徐启明就是一愣。这个声音……有点过分年轻啊?

    他抬头看向乐新征,指了指手机,又指了指桌上的图纸。乐新征无比肯定地点了点头,徐启明表情更奇怪了。

    真的就是图纸的设计者?这么年轻?

    严格来说,这图纸一点也不规范,只是简单地提出了需求,数据上只有个大概,可以说错谬百出。但徐启明什么经验,他一眼就看出来了,画出这些图纸的那位设计者,对文物修复有着极深入、极深厚的经验!

    只有这样的人,才知道自己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