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工-第5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的,这又是一只标准型元青花瓷器,跟之前那个几乎一模一样,两个瓷瓶,显然是成对的!

    两只成对的瓷瓶带给人的震撼感,远不是单一只能比的。

    周围人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它们上面,内心的激动,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了。

    苏进继续往下登记。

    这份文物的名单是他列的,爱德华只是照着他的要求去寻找这些文物然后设法做工作而已。所以这172件文物里有什么,他其实是很清楚的。

    然而,看见接下来这几箱文物上面的标签,苏进的心脏仍然怦然而动,手按在上面,一时间竟然不敢动手。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手来,打开了箱盖。

    这个箱子跟别的不太一样,相对扁平阔大,里面被分隔成了一层一层的,每层之间由透明的防紫外线遮光板隔开。

    可以看见,箱子里放着的是一幅幅黄色的绢画,上面基本上都是人物画,佛像、观音、飞天……色彩艳丽,形态柔润,线条飘逸,别具一格。

    镜头从绢画上扫过,遥远的彼方,电视机前有老者订完票,又重新回到屏幕前紧盯着它看。

    这时,好几个人同时呼吸急促,忍不住叫出声来。

    他们的声音与苏进的混合在了一起,清晰地说明了这些绢画的来历。“敦煌绢画——共20幅!”

    敦煌绢画,相对敦煌壁画来说,名气比较小一点,但更为人所痛心。

    唐代佛教盛行,敦煌的画师们除了在洞窟石壁上作画以外,也把他们的信仰与虔诚寄托在了素绢之上,绘制成画,藏于敦煌藏经洞。

    约在11世纪,西夏统治敦煌时期,莫高窟的僧众预感到战争灾难的降临,将寺院历代保存下来的经卷、文书、档案以及佛画等全部封存于藏经洞中,将其封闭,然后在外面重筑墙壁,绘制壁画以掩人耳目。

    之后,元代统治者统领了这里,僧人们逃难未归,莫高窟就此颓废,洞窟通道被风沙淤塞,从此幽闭,一消失就是800年。

    800年后,1900年,莫高窟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藏经洞,于是率人将其开掘疏通,藏经洞因此重现世间。

    在这里,出土了敦煌遗书中最大宗的文献,还有大量的佛画绢像。

    这个消息不久之后就传到了路过的英国人斯坦因耳中,他因此来到了莫高窟。

    他与王道士接触,利用他的信仰,诱骗他打开了藏经洞。

    斯坦因自称是玄奘信徒,是从印度翻越雪山前来取经的外国和尚。玄奘的在天之灵让他看守藏经洞,就是为了等待这位外国和尚,取经功德无量。

    王道士为此打开了藏经洞,因为想要换点钱来整修洞窟,用40碇马蹄银的价格,卖出了一大批破旧的经书与绢画。

    王道士留了个心眼,专门选了一些更破旧的卖给斯坦因,但是,对于文物来说,破旧就代表着画卷更古老、更有价值。

    他给斯坦因的破旧绢画大多是唐代的,是敦煌绢画中的精髓。

    这样的行动一共进行了三次,斯坦因一共获得了30多箱经卷文书以及绢画,一共数千件,将它们运回了英国。

    斯坦因因此在英国名声大噪,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吸收为成员,并被授予了爵士勋章。

    大英博物馆从此也多了一个“斯坦因密室”,里面装的全部都是来自中国敦煌的文物。

    除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吉美博物馆、俄罗斯的圣彼德堡博物馆也保存有大量来自敦煌藏经洞的文物,日本、美国也有少量保存,相比较而言,在它的发源地中国,反倒没有了绢画的保存了……

    如今这20幅绢画虽然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但是能够回来,也是极为难得、极具意义的事情了!

    斯坦因算是个名人,在英国是,在华夏也是——只是在两边的名声,就完全不同了。

    此时,当苏进打开放置绢画的箱子,把它展示在镜头前面,同时证明它的来历的时候,电视机以及网络跟前,也有无数长者在向后辈提及当年的那段历史。

    紧接着,新闻媒体及时跟上,开始正式普及敦煌绢画的来龙去脉。

    无数人听见这段历史,都安静了下来,有些人的眼眶甚至有些发热。

    与此同时,更多的人感到了遗憾。

    这批文物,包括敦煌绢画在内,只是临时回国展出。按照约定,展出完毕之后就要离开华夏运送回英国了。

    可是,这明明是我们的宝物!如果能留下来的话就好了……

    不过,就算只是展出,能在华夏大地上看见它的回归,也实在太难得了。

    这次文交会必须要去,一定要去!

    170多个箱子一一检查完毕,终于来到最后一个。

    苏进闭了闭眼睛,名单上的字样清晰地浮现在他的面前。

    这172件文物全部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件他都记得滚瓜烂熟。

    编号标注着172的这件文物他也一样清楚,他睁开眼睛,打开箱子。

    防震箱里出现的是一套小瓷杯,一个个排列得非常整齐。

    苏进取出一个验看,那是一个小巧的白瓷杯,撇口、深腹、浅圈足,胎体乳白,器薄如纸,对着光看过去,光线仿佛能透过瓷体映过来,晶莹剔透,精巧绝伦。

    杯子的外壁上一边用五彩颜料绘制着花卉,另一边则题着相应的诗句,每个杯子上画着的花卉不同,诗句也不同。

    这套杯子一共十二只,通称“十二花神杯”,每只杯子上的花卉,指代的都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女性,意味着花神。

    把杯子倒过来,在底部可以看见“大清康熙年制”六个字,说明着它的来历。

    这是康熙二十五年,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制的一套生活用杯。康熙皇帝非常喜爱它,几次南巡都把它带在身边。

    防震箱一共两层,上层装着六只,苏进一个个清查完毕,打开中间隔层,露出了下面一层。

    下面的杯子同样六只,十二只花神杯非常齐全。

    然而,苏进看着下面这六只,手突然顿住了。

    他的表情一瞬间变得非常古怪,片刻之后才伸出手,取出其中一只,看了很久很久。

    “苏进?”

    可能是安静的时间太久了,旁边周离有些疑惑,转头问他。

    苏进闭了闭眼睛,把那只杯子放回去,抬头朗声道:“第一百七十二件,清朝康熙十二月花卉纹杯!十二只一套!”

    说完,他再次低下头,深深地看了其中一只一眼。

 0797 人数

    “文物全部都在这里了,现已全部清点完毕,我们会马上把它们装箱,运往文交会华夏馆。”

    周离利落地汇报,把刚刚签完字的文件递给周老爷子。

    上面写的是运输及安全要则,所有文物的名称及件数全部列在上面。

    这些文物一共172种,有些不止一件,譬如那对至正型元青花云龙纹瓷瓶,虽然是两个一对,也装了两箱,但还是算成了一种。

    敦煌绢画也是如此,一共20幅,装了五个箱子,但仍然只算成一种。

    文物的名称和类似这样的细节全部都列在了这份文件上,周老爷子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从周离手中取过笔,也在末尾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苏进看见这个举动,怔了一怔,下意识地跟周离对视了一眼。

    原本的环节里,并没有这一项,也就是说不需要周老爷子签字。

    然而毫无疑问,签字代表的就是负责。周老爷子刚才连电视台出镜都不愿意,显然不是为了争功,那就是为了承担一份责任。

    他签了字,就表明,无论文物出什么问题,安全也好,外交也好,全部都跟他有关。

    以他的身份,做出这样的举动,相当于就是给苏进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旁边谈先生看见他的举动,微微一笑,也接过文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到他们这种层次,谁不是心思颖悟,对别人的意图一看即明?

    他签下自己的名字,代表他看出了周老爷子的用意,也愿意跟他同样担任。

    他刚刚写完自己的名字,文件又被一个人接去,同时被接走的还有那支笔。

    最后,文件在所有人手上全部流转了一遍,最后交还到苏进手上的时候,它的末尾已经签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

    今天这支车队的所有关键人物全部签名,这172件文物的份量,他们也全部承担了下来!

    苏进看着手里的文件,看着写在自己和周离后面的那些名字,心情实在难以言喻。

    最后,他抬头笑了起来,挥手道:“小心装车!”

    刚才苏进清点文物的时候,周围一片安静,几乎没人说话。

    爱德华也停止了跟这些大人物们的交流,站到一片阴影里,旁观着所有人的表情。

    过了一会儿,周景洋也走到了他身边,跟他肩并肩地看着。

    最后,当看见包括周老爷子在内的所有人全部签名时,爱德华的目光微微一动,问道:“景洋,你们……”

    他的问题才起了个头,又停了下来,没再继续下去。周景洋疑惑地问他:“你说什么?”

    爱德华停顿了一下,转而问道:“对了,这次文化交流会,你们一共会有多少人参观?”

    “你是说游客吗?这个数据我还不太清楚,得问问周离。”周景洋说。

    这时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在苏进的监督下对文物进行重新包装已经装车,周景洋招手叫周离,周离似乎有点不太情愿,但还是走了过来。

    “一个星期前,文交会已经开始对外售票。文交会一共七天,平均每天的售票人数在20万左右。”周离简短地说。

    “20万?”爱德华吃了一惊,确认道,“每天?”

    “对,每天。”周离非常肯定地说。

    “那7天就有140万了?”爱德华似乎有点不太敢相信。

    “准确地说,是158万。”周离说。

    “这么多人对文交会感兴趣?”爱德华问道。

    “你问这么多什么意思?觉得华夏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关心这件事?”周景洋听得有点不耐烦了,直接打断了他。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爱德华试图解释,但谁都看得出来,他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他不得不承认,道,“我只是有些奇怪……你知道吗?大英博物馆一年的接待人数,是700万。那可是大英博物馆,世界最顶级的博物馆,接待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700万,这是一整年的数据,你们的158万,只有7天!”

    不过很快,他就有点释怀一样地笑了起来,自以为找到了理由:“不过想一想,苏进点的这些,全部都是大英博物馆的珍藏,就算是在伦敦,也未必会全年拿出来展示。现在能到华夏来,难怪……”

    “喂喂喂,你怎么一个人说个没完了。”周景洋不等他说完,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跟你说两件事。第一,这些文物是我们华夏的,就算游客是为它们而来的,他们想看的也不是什么大英博物馆的珍藏,而是我们华夏本身的珍宝!第二,苏进之前就跟我说了,文物到港之前,文交会主办方没法正式确定,根本就没往外发过通告。这158万人,没一个是冲着这批文物来的!”

    接着,他又“哼”了一声,道,“不过现在华夏电视台和天空电视台同时放出了消息,新购票的人数也许会有为这个来的吧。”

    这时,一个人走到周景洋身边,说道:“周先生,周老请您过去一趟。”

    周景洋还准备再说,这时他的话突然卡在了喉咙里,条件反射般地看向周老爷子的方面,仿佛有些不敢确认一样地问道:“他找我过去?”

    那人的表情天生的严肃,点头道:“是。”

    周景洋清了清嗓子,又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服,向着周老爷子的方向过去了。

    当初他离开华夏,有一半是自愿,另一半则是周老爷子发了话。

    这次回来,就算带回了苏进的消息,周老爷子也从来没一点好脸色给他看。

    现在,他竟然主动要跟自己谈话?

    是因为这批文物吗……

    周景洋一边走一边胡思乱想,往苏进的方向看了一眼。

    他先前以为自己跑去欧洲一趟,是在帮苏进的忙。其实,也是在帮自己的忙吗……

    这172件文物实在太珍贵,就连苏进也非常小心。

    工作人员装车的时候,他一直紧紧监督着,惟恐出现一点问题。

    终于,172件文物全部妥善装上平天机械派来的车辆,马上准备出发了。

    文物的安全工作全部由周离带队亲自负责,苏进转头在人群中找他。

    这一看,他就注意到了另一边的周老爷子和周景洋,这父子俩正在说话。

    周景洋比周老爷子高一点,平时总是摆出一副傲慢得要上天的样子,这时在老爸面前却明显矮了一头。

    周老爷子正在训话,他低着头,老老实实地听着,偶尔还点一下头。

    最后,周老爷子伸出手,用力敲了一下他的头顶,像是教训一个孩子一样。

    周景洋吃了一惊,猛地抬头,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

    接着,不知道周老爷子说了什么,周景洋呆呆地注视着他,最后眼圈红了起来,露出了一个笑容。

    “都准备好了吧……你在看什么呢?”一个声音突然在苏进身后不远处响起,周离走了过来,好奇地顺着苏进的目光往那边看。

    苏进摇头说:“没什么……”

    他说没什么,周离却又盯着那边看了半天。最后,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说,“爷爷这还是原谅那家伙了啊。”

    那家伙指的当然是周景洋,做儿子的这样称呼自己老爸有点不太像话,但放在这对父子身上又很合适。

    “果然还是父子,那家伙做对一件事情,爷爷就原谅他了。”周离说着,仿佛有些不太高兴,但似乎又有些轻松。

    他又盯着那边看了一会儿,最后突然转过头来问苏进,“你呢,你什么时候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