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世纪初-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苹果8手机因为没充电器,只能作为纪念品收藏,等到苹果充电器出来,这手机能不能用还得两说。U盘里面的东西,李正一看不出名堂,前世用电脑试过,插上去会自动读取,同时弹出一个全屏窗口。李正一瞧着有点像密码输入界面,但他不敢试,类似的小说电影看得不少,担心输错会有诸如几次错误自动销毁之类的设定。

  李正一隐隐有一种莫名的预感,如果自己能够提取U盘中被秘密封存的资料,极有可能帮助他走上这一世的人世巅峰。只可惜自己的个人能力与现有财力,都不足以支持他破解U盘的秘密。目前只能封存,等到以后再看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破解,如果自己真的破解无望,就把他上交国家,反正拿着没有用处。

  当然,真要上交国家,必须秘密进行,如果明目张胆地交上去,恐怕会把自己陷进去。

  李正一思维越想越远,越想越偏,从现代社会想到远古文明,从热武器想到冷兵器,从地球想到宇宙,最后一睁眼,天已大亮。

  李正一赶紧起床洗漱,完事后远远地看到李父坐着矮凳,正把从屋里挪出来的废品散开,好趁着冬日里奢侈的阳光多晒晒。

  李正一赶过去,在父亲身边蹲下,边帮忙分晒,边问:“爹,妈在哪?”

  李父说:“后山菜园。”

  “去摘菜?”

  “不是,早上你妈去摘菜,回来说菜园里杂草太多,要去清理才行。这不刚吃完早饭,就去弄了。早饭在锅里,我们都吃好了,你自己去吃点。”

  “好咧。”

  李正一答应着,快速帮李父清晒完,然后从厨房锅里端出李母为他准备的稀饭,又蹲在父亲身边,边吃边问:“爹,最近家里废品好像不多,是废品难收还是其他原因?”

  李父卷着手头的旱烟,瞧儿子一眼,说:“你妈这几天身体一直不适,我让她别出去收废品,不差一两天的收入。她不听,一直在外跑,可身体毕竟不行了,碰到重一点的贵重金属之类的废品,她都不敢收,怕弄不回来。这两天每天就出去半天,周边附近没跑太远,废品数量自然就不多。”

  李正一听得鼻子一酸,再一次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也迫切感受到改善家庭境况的紧迫性。父母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长年的劳损,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再不赶紧想办法,只怕又会有前世之憾。

  哧溜几口扒完稀饭,李正一说:“妈天天这样出去,靠自己一个人凭借脚力收购废品,不是好法子,再说妈身体不好,整天跑,容易累垮。我想着,我们家是不是可以找个地方,租个房子,开一个废品收购站。爹,你看怎么样?”

  “废品收购站?”李父点着旱烟,啪嗒吸几口,想了一会,又问,“就是我们整理出来后,拿到街边去卖的那种地方?”

  “差不多类似,不过我不知道莫公乡街边开的收购站是不是办了营业执照。如果没有,那只能算私下里收购的个体户,一旦被发现,很容易被工商查封。”

  “要很多本钱吧?家里钱不够。”

  李正一说:“要点本钱,主要是租场地、购置设备、收购成本以及其他杂项资金,其他如办证之类的费用不多。场地不要大,但要找位置好一点的,上一次从襄宁市回来,路过城乡结合部一带,发现空置的房子很多,路段也不错,租一间费用应该高不到哪里去。”

  “购置设备主要包括电子秤、杆秤和磅秤,还有拖车、平板车等,另外就是新租的房子,生活设施肯定不全,这些可能需要一定的费用。”

  “收购成本是大头,也就是流动资金。这要根据前来收购站出售废品的散户数量的多寡来衡量,同时要看积压的废品能不能及时周转出去。周转快,资金回笼就快,相对所需的流动资金就会少很多。不过周转是可控的,关键还是散户数量,这是硬实力,没钱人家就不会卖给你。”

  “综合估计一下,三块大头加起来,起始资金两万左右差不多就可以启动。昨天拿回的彩礼不是有一万九吗?差不多就可以,中途万一资金紧张,再想办法。其实资金紧张,说明生意好,真要如此那是好事。”


第十七章 议定

  李父见李正一说得条条是道,知道他做过功课,看来确实开始改变自己,心里很欣慰,便问:“你怎么突然想到开废品收购站?”

  李正一坦然说道:“我想自己找点事做,不想整天这样无所事事。去外地打工,一是不想去,家里就您两老;二是我文化水平低,好点的工作我干不来,差的还不如在家找活干。思来想去,不如自己琢磨点小生意做做,一开始我能想到的生意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支持,一时半会没法做。其他成本投入低的小生意,我暂时又想不到。”

  叹口气,接着又说:“现在想想很遗憾,书读得少,会的也不多,很多事情其实我都能想到,但不会做。后来看到你们两老收拾废品,我就想着做啥都是做,与其做生不如做熟,废品收购这一块,你们两老有经验,可以在家坐镇把关回收散户,我有力气,可以在外跑。做得好,不比其他生意来钱慢,等钱多起来,就可以考虑做其他大点的生意。”

  李父瞥他一样,说:“现在知道书读的少了。”

  李正一苦笑说:“是啊,混得越久,越能感受到知识的重要。”

  这话听起来有点违和,二十岁的人,刚刚高中毕业没多久,就有这种仿佛几十年阅历的感慨。但对于李正一来讲,却是实实在在的体会,早几天傍晚,一支笔一张纸,想了半天纸面干干净净。虽然有前世入狱导致无事可写的因素,但更大的因素还是肚子里没货,稍微有点东西,他也概括不出来,只能憋在心里。如果前世读书够多,不至于重生后睁眼瞎一般。

  想了好几晚,李正一给自己总结出一条路,首先积累原始资金。然后有机会就开一个小网吧,慢慢做大。等再有钱一些,就囤房子,既解决与改善家里的住房需求,又可以升值、收租。继续积累资金,还可以投资商铺。都说一铺养三代,后世也知道房地产和商铺赚钱,就认准这一条路,走到黑。

  这就是李正一简单规划的路线,在始终想不出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积累原始资本后,李正一就知道自己虽然重生,本质上跟一般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也就多做了十几年混混,多见过十几年世面。唯一比常人有优势的地方,就在于不会行差踏错,比如他认准的这条发展路线,是一条经过验证绝对不会亏本,且能让常人活得比大多数人都要好的光明之路。

  所以,李正一跟父亲说起开废品收购站,这是他目前唯一能够想到且具有可行性的生意。

  李父沉默很久没说话,抽完手头的旱烟才说:“等会你妈回来,一起合计合计。”

  李母在后山菜园忙了个把小时才回,李正一远远地看到她挑着一副担子,一步一步从坡上往下挪。他赶紧跑上去,接过李母肩上的担子,一股劲就往坡下跑,李母就在后喊慢点慢点。

  李正一今天特别勤快,没地方去且没事干,就一个劲帮着李父李母干这干那,两老这几日尽管知道自己儿子变好,但看到儿子勤快地奔走,倍感欣慰之余又有一种不真实之感。

  找个空档,李正一又说起跟父亲说过的事。李母认为可行,她本身也感觉到身体越来越差,再整天在外面奔走收购废品,愈发力不从心。

  李母就担心一点,说本钱恐怕不够。

  李父便把李正一跟他说的那一套说辞告诉李母,听得李母直发愣,半晌才说:“以前咋没见你想事情这么厉害,今天咋啦?”

  李父讪讪一笑:“这是正儿说的,我就是跟着吆喝。”

  一听是儿子的主意,李母立刻眉开眼笑地说好,李父就在旁泼冷水说:“中间万一钱不够,咋弄?要不要现在多准备一点,免得到时候没处去借。”

  李母无条件支持儿子的主意,说:“先弄再说,没钱的可能性不大。真要没钱,到时候再去你舅舅家,看他们能不能先周转一下?”

  李父抬眼看李母,不说话,李正一知道父亲的意思,就说:“大舅家恐怕借不到,小舅家又没钱,估计没戏。不过这都是还没发生的事,到时再说吧。”

  其实说到借钱,李父李母都不怎么情愿,因为对于李家这种贫困家庭而言,借钱难度太大。一旦开口借钱,碰到心情好的,只会呵呵拒绝;万一碰到心情不好,被话里话外埋汰一番,那就很闹心。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都是一个穷字给闹的。

  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老祖宗的话就是完美而经典的阐释。穷人可以有朋友有亲戚,但对象一般也是穷人,要么差距不会过大。亲戚之间,一旦穷富差距过大,那亲情是否疏远,就要看隐藏其中的人性发挥的作用有多大。

  刚刚说到李正一外婆家,情况大抵也是如此。

  李正一外婆家有两个舅舅一个小姨,外公已过世,外婆还健在。大舅家这几年日子开始慢慢变好,但还没好到差距过大的地步,不过大舅妈为人吝啬,不怎么愿意帮亲,所以借不到钱。

  这是人性。

  李正一小姨命好,嫁了个好老公,最初两家都不富裕时还能互通往来。后来小姨家慢慢发达,两家差距越来越大,走动就越来越少。一方面是李家不愿意在人前落面子,另一方面是小姨家慢慢地不待见李家,怕贫困的李家会开口借钱。

  这也是人性。

  李正一小舅年纪跟哥哥姐姐相差较大,比李正一大不了多少岁,是最小的一个,跟李母很亲近,但成家较晚,还没孩子也没钱。目前来说,反而是李家借到钱最有把握的一家,这跟李正一小舅两口子性格和家境都有关系。

  这同样是人性。

  说来说去归结为一句,去李母娘家借到钱的可能性不大。至于李父这边,就只能看大伯有没有余钱,否则也够呛。姑妈李玉兰是个牙尖嘴利的性子,从小跟李父就不和,李父右脚有疾,跟李玉兰都有很大关系。这次李正一爷爷过世,李正一这不孝孙子居然没来,李父被自己的妹妹奚落得颜面扫地,所以才有刚重生回家就被罚跪堂屋的那一夜。

  李父抽完烟,一锤定音地说:“那就这样,先弄起来,我们自己慢慢来。只要齐心,日子总会好的。”


第十八章 初雪

  接下来几天,李正一开始跟着李母收废品,熟悉废品种类和用途,包括废品回收价值、回收价格、计量方法等,为后续成立废品收购站做准备。

  最初李母不让李正一跟去,她知道自己儿子从小就好面子,认为收购废品是贱业。初中高中时,从不在同学面前谈论母亲的职业,甚至以自己母亲收购废品为耻。

  不过李母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早就变得不再一样。经历过前世家庭的巨变和十几年的混混生涯,早就看透所谓的尊严和面子,无非是金钱装饰起来的脸面。

  最后李母拗不过,只好同意。母子俩一同出去,一个教得细心,一个学得用心。这样不到半个月功夫,李正一就把常见的废品种类用途价值价格等摸了个七七八八。

  这半个月时间,李正一就只做两件事,第一就是收废品,第二就是看书。

  李正一看书很杂,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没法再去学校经历一次高中和大学,想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只能靠自学。看书之所以很杂,一方面是因为李正一不知道看什么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书的来源只有一个途径,收废品收回来的。每次收到书籍类废品,他都要一本一本过滤,碰到认为行的,就留下来,其余的全当废纸卖。

  最近几天,气温开始转冷,这天收完废品回家,半路变天下起毛毛雨。等到家,冬日里的细雨开始飘飘洒洒绵延不绝。一眼望去,远近各处山山水水,屋墙瓦舍,一并遮掩在这朦胧的画卷里。

  夜里气温骤降,细雨夹杂着雪粒,下了半夜。第二天早上,又飘飘扬扬下起鹅毛大雪,不到半小时,天地一片素白。

  2000年12月初,终于下了本年度的第一场雪。

  如此大雪,已经没法出去收购废品。李父就提议说,要不去李正一大伯家走一趟,很久没去,应该走动走动。

  李母见风雪太大不想去,父子俩便顶着风雪出门,在茫茫雪地里沿着村中小道往大伯家赶去。沿途碰到门口看雪的邻居,心情大好的李父都会主动打个招呼,偶尔站屋檐下聊上两句,李正一都会一改往日的做派,热情地跟邻里熟人交谈。

  李正一大伯家不远,父子俩冒着风雪走了半个小时不到,就到了地头。受天气影响,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懒得串门,所以一进门,就看到李正一大伯和伯母正围在方桌边,中间架个煤火炉在烤火。

  李正一有一个堂姐一个堂弟。堂姐大学毕业,工作后在省城长水市安家立业,有一个小孩,逢年过节才会回来。堂弟在读初中,寄宿在校。所以大伯家平常只有老两口,只有到假期,姐弟都回到家,才会热闹一些。上次爷爷过世,李正一只看到堂姐李丹,却没有发现堂弟。

  李大伯见自家弟弟和侄儿来串门,就让婆娘去拿水果花生点心等物招待。互相一阵寒暄后,李大伯对李正一说:“你小子真让人不省心,你爷爷过世,居然赶不上出殡送葬,村里邻人都在议论纷纷,说长孙不戴孝,哪见过如此不孝之人?读书学的孝道去了哪?我且问你,最近有没有去山上跪过孝?”

  李正一自知混账,无从辩驳,这事人见人骂都不为过。所以被自家大伯训,只能低头受教,末了回说:“早两天去过祖坟山。”

  李大伯叹气说:“你爷爷一辈子有很强的封建思想,二代重长子,三代重长孙。我跟你爹两人,你爷爷重我,你跟我家小子,你爷爷重你。可惜你不争气,让你爷爷临死都看不到你一眼,你让他在九泉之下如何安宁。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像以前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