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官路商途-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往北京想着在北京大造声势转移李远湖的注意力。此次北京之行偶然与易馨、姚文盛等人相遇。
姚文盛在夜店初与张恪见面时并不晓得张恪的身份——却晓得姚坚、赵鹏是爱达电子的中层管理人员——当时他急于摆脱部委沉暮的氛围碍于家庭的阻力无法任意妄为却又在与周兴东争联信集团总经理助理的位子时受挫,意志也有些消沉。
锦湖最终选择是爱达集团的名义在北京大造声势,不仅仅吸引了媒体与公众的目光,也吸引了北京官僚阶层的注意,特别是爱达集团引起媒体对民营经济地位的大讨论,更是吸引了高层人物地注意,也包括退居到幕后却时刻关注国内政治、经济局势的前高层人物,姚文盛也是其中之一,顾家老爷子顾长庚也是其中之一。
紧接下来。陈信生以爱达集团的名义宣布技术扩张向消费电子市场全面进军的计划并正式启动科技园项目,与东海省内的警惕、迟钝不同,其他人一开始就对爱达集团的科技园项目起了很大地兴趣——毕竟没有张恪手里吃过憋,而爱达集团这段时间大造声势,使科技园项目看起来十分的真实可信,大家都相信爱达集团在碟机业务九六年一年赚了十个亿。只要资金不分散,九七年的营利也足以支撑科技园项目,没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对暮气沉沉的邮电部以及国内以国有企业主导的电子产业有着深深失望的姚文盛却似给注入一针兴奋剂,让他意识到或许民营经济才是引导国内通信电子产业走向腾飞的关键;他最初的意愿甚至想直接加入爱达集团。
他地这个念头却在他老子顾兴禹面前给泼了一盆冷水,虽然国内官场充塞着平庸的人物,但是能在官场绽放风彩也无不是精英,顾家并不希望他因为一时的受挫就此掐断自己在政治上的前途,而且顾家需要在政坛上有后继之人。
国内的政治体制毕竟与国外不同。你要在仕途上发展,就必须在这个体制内成长,哪怕进入国有企业里折腾也行。
姚文盛与家庭争执之下,最终的妥协方案是满足他之前的意愿同意他调去地方任职。顾家也不会将姚文盛丢到某个山沟沟里自生自灭,再说姚文盛一个副处级地官员,并不需要动用多强的力量就能随便在某个城市安插下去,最好的方案当然是去有人能照顾到的城市任职。
不过姚文盛依然对爱达集团不死心。爱达集团的这次忽悠让他看到国内电子产业崛起的希望——爱达集团的忽悠与他长久以来萌生的想法暗合,他并没有意识到爱达集团早就对移动通讯产品动了心思,也没有意识到赵济东副总理会铁了心要将邮电部分拆、将电信部门与电子工业部等重组成信息产业部并在一年之后成为现实,他不离开邮电部也会与爱达集团发生交集——姚文盛心里想:国内主要城市都在搞高新技术产业园,爱达集团如此大规模的科技园项目必须依托大城市的技术人才资源,最终落户武汉、杭州、成都或者建邺这些城市中地某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那几乎是能肯定的事情,他原打算等爱达集团的科技园项目确定城市之后,他再有针对性的选择去地方任职。当他将自己的打算跟顾家老爷子顾长庚商量时,顾长庚直接说道:“去建邺。幌子扯得再多,忽悠再厉害,最后还是在建邺……”
那时,张恪还正与李远湖处于僵持期、李远湖还没有到海州考察作出让步。
在老一辈人当中,许多人对国内非公有制经济体的崛起颇有微辞,生怕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会对国内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国家体制形成威胁,但是顾长庚却非保守的一派,自从爱达集团在北京大造声势、特别是以此为源头在媒体上引起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大讨论时,他就开始关注爱达集团、关注锦湖,也关注到张恪这个堪称拥有奇迹之手地年轻得过分的青年。
姚文盛还是从他家老爷子那里才知道张恪的真实身份。倒也愈发坚定与之结交、与爱达集团搭上线的心思,他还不晓得张恪早就对邮电部的关系网动了心思,眼下只是按兵不动而已——虽然曾在夜店相遇,但是双方都瞒住真正地身份不提,短期内期待下次地邂逅是不现实的。都不晓得张恪过多久会再次到北京——他还需要一个真正意义上地引荐人。
顾长庚了解到徐学平调离东海省的始末与东海省官场势力分布之后。便能猜到爱达集团在北京的这番作为其实有给李远湖施加压力的意思;地方上的企业还是习惯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成事,然后在爱达集团此次搅出来的动静完全看不到地方政府的作为。
顾长庚看到李远湖与锦湖之间的僵持。有人能替他们斡旋缓和双方的关系那自然会受到方面的重视,便对姚文盛说:“与其日后锦上添花,还不如此时去雪中送碳!”
爱达集团在北京大造声势时,叶臻民出面摇旗呐喊,叶家与锦湖的关系一目了然,顾长庚没有找叶臻民打交道,而是直接将多年朋友叶祖范请到北京。
有些事,张恪没有跟叶家老爷子明说,不过爱达集团在外面大忽悠,同样瞒不过叶祖范的眼睛,叶祖范当然能更确认张恪此举其实是与李远湖在暗中较量。
政治眼光大概就是指选中一条符合发展趋势的道路,并紧随不舍。
既然顾长庚与姚兴盛有这个眼光,叶祖范当然愿意锦上添花,何况两家关系数十年来都是援为助力的那种密切。倒是没有想到李远湖随后就到海州考察主动做出让步,但是科技园项目已经悬而未决,顾长庚就想到李远湖与锦湖之间的僵持关系并没有真正的破冰,自然也就有了顾家表现的余地。
之后就运作姚文盛调往建邺的事情,3月28日,嘉信实业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公布增发并购方案,姚文盛30日才办理完借调手续赶到建邺。
姚文盛人到建邺之后,张恪人一直滞留在香港,姚文盛便粘上叶建斌;叶祖范在中央任职时,叶建斌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北京居住,虽然比姚文盛年长三岁,长大后虽然来往不密切,但也算有发小情谊,加上是老爷子交待下来的事情,这两天空闲时间便与姚文盛粘在一起,关系也就重新热络起来;等着张恪到建邺再引荐不迟。这次的确也是姚文盛从易馨同事那里知道张恪与许思乘东航的飞机抵达建邺。
姚文盛有选择的倾述了他这一个多月来的心路历程,张恪听了心里微微一叹:当你追逐机会时,别人也帮你当成机会在追逐。张恪的确需要一个人来缓和与李远湖之间的关系,让科技园项目正式浮出湖面,姚文盛只是副处级的借调人员,但是他背后的顾家却是有这个资格的。
第六篇 技术野心 第五百五十三章 科技园计划
狮子园别墅区,凌晨发白的月牙悬在铅蓝色的夜空中,仿佛浅金色的挂件,狮子山露出狰狞的黑影,江水涛声穸簌传来,张恪、叶建斌、姚文盛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将两瓶红瓶喝完,咖啡也饮了两三壶,叶建斌跑到厨房又煮了一壶咖啡过来给张恪、姚文盛还有自己各添了一杯。看着外面的天色,似乎是月色里渗着晨光了,不知不觉在客厅里坐了有五个小时。
“……中央发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针,各地响应纷纷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园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姚文盛侃侃而谈,他要将自己的见识与想法展现出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脱胎于企业孵化器这一概念,87年引入国内,次年纳入国家火炬计划,为初创期的企业提供低租金办公场地、基础办公设施与基本办公服务,在融资与企业咨询方面提供帮助来培育这些初创期、还处于卵阶段的企业快速成长;当这些企业成熟之后,就将其丢到高新产业园区或其他场所扩大发展规模……寻常意义上,创业中心是以企业孵化为目的,但是也可以以培育技术项目为目的;寻常意义上,企业孵化器是通过上市、控股、转让技术、出售企业的形式来获得利益的,但是也可以专门孵化自身能吸引的技术项目。爱达集团为全面进军消费电子市场,要联合成立的科研室太多,还不如都整合到一家科技园里去。爱达集团设立的科技园应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孵化器,准确的说应该是技术项目孵化器……”
张恪放下手里的咖啡杯,姚文盛今夜所言虽然与自己心里所想有一些差距,但是在九七年,他的见识算得上卓尔不凡,一个多月前在酒吧钓到北外的学生妹就去夜店唱歌的姚文盛身上流露出高干子弟不羁放纵的纨绔气息,有着些许地颓废,此时的姚文盛却锐意进取、锋芒毕露。从北京邮电学院研究生毕业的他,在他迈入三十岁之前的一个年头,身体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觉醒。
张恪仿佛看到这个年龄的自己,当然,自己可没有背景这么深远的家庭支撑,心境地相仿吧。难怪叶建斌与姚文盛近年来没有什么联系,甫见面就把他往狮子园领,也是气味相投的缘故吧?
“锦湖设立科技园的初衷的确要孵化我们进军消费电子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技术,这算是自我孵化,也可以说是技术孵化。不需要等到十年、二十年后再来后悔,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食物裢中,国内电子企业若是不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核心元件技术。最终只能处在这条食物裢的末端,成为上游厂商地食物源。科技园的技术孵化就是要深度挖掘建邺市的技术资源并获得全球范围的技术专利产权为目的,也将依托锦湖设于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市的前沿技术开发实验基地,实现高级人才与前沿技术的双向交流,最终使得科技园成为锦湖进入消费电子市场地技术后盾……”
有叶家老爷子为引荐人,张恪也不再藏着掖着,姚文盛的出现。张恪是有意外之喜的,他的身份、他的阅历与专业素养简直就是为锦湖此时的宏大计划所量身定制,更为难得的是大家性情还相投,他也毫不掩饰科技园的目标地就是建邺市,“再衍生一层,科技园可以孵化锦湖所需要的配套企业,锦湖旗下目前以新光纸业与爱达电子为主体,关联的企业还包括香雪海电器……”张恪看了叶建斌一眼,“要是叶哥愿意,我也可以将盛鑫电器考虑进去……配套企业将数以百计。有些配套企业做得相当好并逐步成长,但是有些配套服务,我们还找不到满意地,都可以有计划的培育出来;除此之外,当然,锦湖并不排斥帮助有详细商业计划的团队或个人在科技园里孵化自己的电子信息企业……国内的企业孵化器还只是提供初阶段的创业服务,然而国内中小高新企业创业阶段最缺乏的却是资金,科技园还将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为了资格进入科技园的项目提供一定的风险投资……”
国外的创业培育早已经形成企业孵化与风险投资融为一体地模式,国内各个城市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也努力要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是实际情况却又是如何?据姚文盛了解建邺市政府前后三次为创业中心划出的创业基金总共才六百万元,要是锦湖的科技园项目提供企业孵化服务并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将是国内首家私营企业孵化器与首家风险投资基金,意义非同凡响。
锦湖之前以爱达集团向昆腾在线注资,也应该属于风险投资的范畴,只是那属于个例。还没有形成统一地风投基金管理模式。
姚文盛问道:“创业投资基金地规模大约有多大?”
“六三一分成。科技园前期计划投入十个亿,用于锦湖自身技术孵化的资金占六成。创业投资基金占三成……”
“三个亿!”张恪话还没有说完,叶建斌紧张地抓住张恪的胳膊,“要不是让盛鑫也进入科技园孵化孵化?”
“锦湖现在不能分心做别的,”张恪知道盛鑫缺乏资金扩张,他只能抱歉的再度拒绝叶建斌,“科技园还计划与国家有关部委联合组织一个鼓励高校学生课外学术发明创造与创业计划的赛事,剩下的一个亿资金,将用于赛事的组织、宣传、奖励甚至可以向获奖的创业计划与发明提供一定的创业投资……”
“等等,”叶建斌听出些不对劲来,“十个亿,你都一分不差的都有了安排,科技园的基建投资呢,是从六个亿里划出来,还是从三个亿里划出来?”
“世纪锦湖成立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为餐饮娱乐公司开发商业地产?”张恪问叶建斌,邵至刚组建世纪锦湖时,经张恪的介绍,将叶家也拉了进去——叶建斌本身对地产开发就很难兴趣,“科技园所需要的基地,难道不是世纪锦湖应该纳入的业务范畴吗?世纪锦湖开发完成,锦湖承租就可以了。”
“科技园应该要算工业建筑吧?”叶建斌迟疑的问。
“要最大限度的贴近建邺市的高校与科研机构,我会将科技园摆到江北的新浦高新产业园区去吗?我也没有说科技园就一定是死板的工业建筑,”张恪说道,“我希望在燕归湖畔出现一座大学校园式的科技园……”
这才是锦湖科技园项目计划的全貌吧?姚文盛还没有深入的接触到锦湖体系的深处去,即使不晓得爱达电子的辉煌成就,科技园项目计划也是一项让人叹为观止的宏大计划,姚文盛看着眼前的张恪,仿佛是个梦想家,而这个看起来遥远的梦远,却又那样的触手可得。
锦湖的科技园项目分成三大部分,耗资最多、利用建邺技术资源进行自身技术孵化看起来影响最小。三个亿的创业投资基金或许会挑选消费电子相关领域的创业者,但是如此规模的风险基金,对于缺乏资金就如同好几年没有吸到人血的吸血鬼一样的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大概会有很多人蜂拥到建邺来寻找机会。还有那个大学生创业与学术发明赛事计划,听起来也是那么的诱人心动,姚文盛早就听说科协、教育高教司有意举办这样的活动,却一直因为经费的问题没能正式提到日程上来,要是爱达集团能提供一个亿的资金协办,那实现的可能性就极度上升,要是能成功能实施的话,对爱达集团、对科技园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科技术园项目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不需要政府介入,第二部分,政府要起引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