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希望与图腾-第4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理麦笑着对戴总说道:

    “戴总,我赞同官总说的这两点。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就是,一定要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改变。”

    “田总,你这是把我这个做景区建设多年的,想扁了。”戴总说道。

    “戴总,没别的意思,我也算是一种提醒。”田理麦说道。

    四人来到了水系统工程的现场。由于池堰、喷泉等都还在建设之中,田理麦边走边说道:

    “戴总,水系统工程可以说是我从晨溪大寨的又一亮点工程,将水引进山寨,弯弯绕绕,增加山寨灵气,让山寨‘流动’起来,所以,在建设中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别搞得池堰漏水、浸水,堰渠裂口,那我们要说的话就多了。”

    “田总,我现在用不着向你打保证,有验收这一关,平时有监理。”戴总说道。

    由于水系统工程还没有引水进来,也发现不了什么问题。田理麦对覃邓六说道:

    “覃主任,我们一路走来,家家户户都在进行房屋外观改造和整修,有的还在进行内部装修,你难道就没有什么说的?”

    “田总,我们镇里一直把民居改造工程拿在手上的抓,谭副镇长和程站长三天两头又来了,质量和进度都是他们负责。”覃邓六说道。

    “覃主任,我看这个进度,顶多还有五个月民居改造就结束了。”田理麦说道。

    “田总,谭书记和王镇长说的是九月底必须完成。”覃邓六说道。

    戴总看了一下时间,问道:

    “田总,刚长去看龙河上的风雨凉桥不?”

    “戴总,时间还早,我们就去看看,雯雯去街上接人肯定要晚点回来!”田理麦说道。

    四人来到龙河边上,龙河上一共四座风雨凉桥尽收眼底。

    “戴总,你面对我们做四座风雨凉桥,有何感想?”田理麦问道。

    “田总,有段时间,我是几乎天天守在这里,有怕有一点闪失,要说感想,就一个字:累!”戴总说道。

    “戴总,我不是说的别的,我说的是――”

    戴总打断田理麦的话说道:

    “我知道,田总,你还是把你说的感想写进导游词里去吧!”

    四人走上一座风雨凉桥,四理麦趴在桥栏杆上说道:

    “人这一生,要走的路很长,要过的桥也多。你所走过的,或许是摇曳着温馨童年的外婆桥,或许是许仙白素贞重逢的西湖断桥,又或许,是那车水马龙下曲折蜿蜒的现代水泥立交桥。然而,土家人的生命里最亲最近的还是那一座座古朴的木质风雨凉桥。火龙坪龙河上屹立的,便是这样有着浓浓民族韵味的多座风雨凉桥。”

    “田总,怎么说是多座?不就是四座吗?”官军平问道。

    “这龙河还需要更进一步策划,到时候肯定不会只是四座。最起码也要有七座。”田理麦说道。

    “那怎么要七座?有什么意思吗?”官军平又问道。

    “农历七月七日,鹊桥相会,最起码七位仙女,每人有一座。”田理麦说道。

    “田总,我记得是牛郎织女在银河上‘鹊桥相会’。”覃邓六此时说道。

    “覃主任,旅游不是历史,更不是考古,它只是人们的一种体验,不需要多么严谨,只要靠得上就行。”田理麦说道。

    覃邓六点点头,说道:

    “田总,我们火龙坪上接川渝下通两湖,过往客商,移货易物,连通于此。火龙坪在以往是商贾云集的一座古镇,这龙河上如果要统计的话,真还不知道有多少座风雨凉。”

    田理麦又感叹道:

    “初夏,是风雨凉桥最美的季节。从一座风雨桥向另外的桓亘在龙河上的几座风雨桥望去,风雨凉桥似乎是平躺在潺潺绿水上,青山、龙河石、风雨凉桥倒影随波光浮动。真是一幅山水画呀!”

    四座风雨凉桥桥面亭廊均为木梁式结构,上面三层楼阁式廊顶错落有致。

    第一层为人行通道,第二层廊顶的两端两条昂首欲飞的青龙仰望,龙嘴里含着红色的宝珠。廊亭正中是一座宝塔式的亭阁,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玲珑有致。

    登上石阶,走上桥廊,均匀隔开的十二间桥廊两侧各设有坐凳,坐凳全为木质材料,供人休憩。阁楼正中间横梁上有‘某年某月修建’的字样,桥端两头有文人墨客龙飞凤舞的题词,桥之文化厚重浓郁可见一斑。

    田理麦四人在桥上遇见了一位七旬老人,那位老人也是晨溪大寨的,都与田理麦等四人认识,那老人坐在桥上,见了田理麦他们站起来说道:

    “这龙河上以往也有一座大型的风雨凉桥,凉桥有七个大型石头桥墩落于龙河之中。”

    七旬老人边说边用手指向遗留在龙河的桥墩。

    七旬老人告诉田理等,当时谭、覃、王、罗四大家族带头造龙河风雨凉桥时,方圆十里的百姓都纷纷赶来支援以完成这座属于他们的幸福之桥。连大岩垭口那边的人也来了。

    但是,在落后的建造条件下,造桥显然是一项浩大而危险的工程。

    村民们在上游开山凿石造桥墩,再借助水力运至修桥的地方,那时没有水泥,人们就只能用石灰和桐油,还有糯米浆子等和泥建桥。

    简陋方式造出的桥墩在百年后的今天,依旧巍然不动,稳扎在江中,虽然桥已被一场大水冲走。

    当地人说,用石灰、桐油和糯米桨和泥建桥,是修桥师傅‘封镇’过的,不会有问题。

    所谓的“封镇”,就是当地的一种习俗,用以祭拜赋予当地人以智慧和意志的神灵!

    千百年来,土家人就是用他们独特的聪慧与坚韧进行着与自然的通汇!

    七旬老人说,原先的风雨凉桥亭廊中段,有一个木质的神龛摆放在一侧木柱间,据说是用来供神的。

    古老的风雨凉桥承载着当地居民对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祈盼。

    然而,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有人砸坏了神像,空留一木盒摆放在此,愿望通达神灵的路口因此被暂时阻断……

    七旬老人还依稀记得他们儿时随大人前来祭拜的情形:

    居民们端着猪头腊肉,烧香纸,撒酒于龙河,庆丰收,祈雨顺。

    说来也怪,自从有了这座桥,龙河许多来都没发过大水。

    “后来,也就是神像被砸那年,一场洪水淹没了龙河两岸不少的田地,一王氏人家全家被洪水卷走,风雨凉桥消失了,只留下了桥墩……”老人的眼里似有泪珠。

    听了老人的回忆,田理麦的眼中仿佛看见:

    桥上倚栏而立,抚摸木柱上斑驳的纹路,多少路途,世代的土家人这样深深地走来;

    空气中素淡而遥远的气息,历史的剪影滑过眼前:

    头包棉布帕子的老农叫卖着自产的大米,饱满的米粒从指缝间珍珠般落在竹制米斗里;

    姑娘、小伙子们身着精致的西兰卡普,在易货背后演绎着含蓄浪漫的纯真爱情;

    马儿蹄铃,山货满载,叫卖声中人挨人、背篓蹭背篓,热闹非凡……

    虽然山里春夏晴雨无常,风雨凉桥却给当时的人们提供了最佳的易货场所。

    老人说,以前这里是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凡是来往的人群都要在龙河上“打一杵”(意即休息一下。)。

    沧海桑田,风雨桥默默承受了太多太多夏季阵雨过后,而如今那古老的风雨凉桥而成老人的记忆。横亘在龙河上的一下子有了四座风雨凉桥。

    龙河的水面飘起一层雾气,笼罩在雾气之中的风雨桥犹如处在仙境一般。
………………………………

第五五三章 与宋勤勤醉酒(一)

    清爽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波光粼粼的河水中,仿佛看见游人或嬉戏于桥下,或凭舟与水亲近,爽朗的笑声回荡在青山悠悠、绿水波光中,是繁华都市里无论如何也寻求不到的人间仙境。

    田理麦想及此,心中会心一笑:游客们你们就醉心于此,将灵魂的窗口向大自然敞开哪怕一刻吧!

    老人最后说,这四座风雨凉桥修成后,老人每天都要来桥上坐一坐,看看龙河里的水,他说只可惜原来风雨凉桥上的一幅由清时武庠秦钟岳作的对联现在没有了,那对联是:上联:岸转涪江,倒流西北三千里;下联:桥通楚塞,横锁东南十万峰。

    田理麦对戴总三人说道:

    “有水的地方,山总是特别漂亮,水因山的呵护变得妩媚空灵,娇柔多姿,或如缎带般缠绕,或似轻烟般缥缈,或如碎玉般飞溅,或似明镜般清幽;

    “山也因水的滋润而生机勃勃,草木欣欣,在整肃庄重之中,凭空在天地间撑出阳刚之气。

    “那风中摇晃的是险峻刺激的悬索桥,千军万马将独木桥踏破,撑着油纸伞的美丽姑娘从江南小巧的石板桥上路过……唯独龙河上那婷婷蛰伏于群山秀水中的风雨桥,又将从此见证着土家人民坚韧淳朴的风雨情怀,千年不变。”

    “田总,你刚才的话一定要写进导游词里去,很具有诗意。”戴总说道。

    “戴总,我这几句话写不写进去,倒是其次的,刚才那位七旬老人讲给我们的和那已经被水冲走的古老风雨凉桥倒是应该写进导游词里。”田理麦说道。

    “田总,这次新修了四座风雨凉桥,如果在下次统一策划龙河时,把那座被冲走的旧风雨桥重建拿进来!”戴总说道。

    “原来修这四座桥时,就有人提出来过,但后来却没有拿进来,这是一个失误。”田理麦说道。

    “田总,这古桥不恢复它,将桥墩留在这里,也是留存了一个古老的故事。”戴总说道。

    “当初反对复建的就是你这个意见。”田理麦说道。

    四人边说边走出风雨桥,田理麦说道:

    “这四座风雨桥的对联,当初也是费了一番心思,幸好有乐正和他们还在坚守古诗词楹联的写作,不然真难凑齐。”

    到了桥头田理麦抬头向姚国瑞作上联乐正和作下联的对联看去,说道:

    “这上联:挹翠涵波,多少骚人鸣上下;下联:悬桥避世,无穷烟雨任东西。虽然是由两人作的,但两人都在一个意境里。”

    戴总说道:

    “桥那头由乐正和作的:风雨好留千里客,吟怀遥寄一江情。写得也非常有韵味。”

    四人一起来到风雨二凉桥,抬头见是熊民生的对联:防雨遮风电闪雷鸣无须惧;乘凉避暑鱼游鸟跃正好观。

    田理麦问戴总:

    “戴总,熊老师的这副怎么样?”

    戴总笑道:

    “有身临其境之感。”

    走过二桥,另一头是姚国瑞的对联:跨水遮阳还避雨,依山赏景可乘风。

    田理麦说道:

    “这也是一幅好联。”

    田理麦与戴总、官军平、覃邓六一起又看了风雨三凉桥和风雨四凉桥。

    天色渐渐晚了,覃邓六说道:

    “田总,我们回吧,我右客的饭怕是快熟了,再说,蒋董事长去接人也快回来了吧!”

    “覃主任,雯雯她们怕是还没有回来,先前我们回去喝茶时,她都还没有走。”田理麦说道。

    “田总,你与蒋董事长联系一下,看看她们的情况如何?”覃邓六问道。

    田理麦掏出手机拨通了蒋雯雯的电话。

    蒋雯雯在电话中说,她们至少还要半小时才能到晨溪大寨。

    覃邓六说道:

    “田总,只要半小时了,我们回吧。天也快黑了。”

    “戴总,今天我们看了半天,总体来说,我去州城这几天,你们没有丝毫的松懈,很好,今天晚上你把你的好酒拿出来,我们畅饮几杯。”田理麦说道。

    “田总,还有几处你没有去看,比如卫生间。”官军平说道。

    “没事,明天镇里的谭书记和王镇长要来,我们一起去看。”田理麦说道。

    四人回到覃邓六的吊脚楼房里时,天就已经黑了,不过初夏时季,即使天黑,也有一定的能见度。

    田理麦他们刚刚坐下来喝茶,蒋雯雯、覃红蓉、金玉她们三人便回来了。

    原来到火龙坪镇上去的时候,蒋雯雯叫上了金玉。

    田理麦、罗思思、蒋雯雯、朱丽雯、金玉、李梅梅和秦国正一起将覃红蓉的行礼箱搬进了秦国正早已经收拾好了的覃红蓉的房间里。

    当田理麦与覃红蓉见面的时候,两人的手象征性地握了握。

    覃红蓉的嘴巴动了动,田理麦清晰地听见了她叫出的“理麦哥哥”。

    田理麦发现,覃红蓉看他的眼睛好亮,眼神里好象有道光芒。

    田理麦不敢看覃红蓉的眼睛,也不敢称她“红蓉妹妹”,而是待她的东西收拾好之后,他说道:

    “覃部长,等会儿我们一起去吃晚饭。”

    除了蒋雯雯、金玉、田理麦以外,来帮忙覃红蓉收拾东西的其他人都已经在公司食堂里吃过晚饭了。

    覃红蓉见了朱丽雯说道:“朱部长,你走了之后,汪银娥当了营销中心经理,最近听说要竞争分管副总。”

    “汪银娥有她的优势,她的执行力是没有说的。”朱丽雯说道。

    在旁的田理麦说道:“覃红蓉,以往的朱部长现在成了我们的朱副总经理了。”

    覃红蓉笑笑:“先前在车上,蒋董事长告诉过我,没有想到,我一见朱部——朱副总经理把这事忘了,刚才又差点叫错了。”

    “覃红蓉,以往我们是搭档做姊妹,随你怎么叫都行!当时要是你不去人力资源部当那什么部长的话,或许我也不会走,我们说不定会在雷倩倩的领导下干出一番大业绩来!只可惜——雷总她现在……”朱丽雯没有说完想说的话。

    “田总,雷总她到底怎么样了?”覃红蓉转身问田理麦。

    “覃红蓉,刚才已经饿了,覃主任他们一家人还等着的,你刚来,有些事是不可能一下子全了解的。”田理麦说道。

    “田总,覃主任?哪个覃主任?”覃红蓉问道。

    在从火龙坪来晨溪大寨的车上,蒋雯雯将公司中层以上的干部都大致向覃红蓉作了介绍,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