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醒细无声-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说没节假日休息什么的,洪涛更不在意了。一周就上一天半的班,还休什么周末啊,自己家里就孤零零一个人,最怕的就是过节。

    “每班两个人,单位给配一辆车,可以自己开回家,单位担负上下班路程的油票和修车费用。”别看这个吴主管笑眯眯的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是他察言观色的本事可不小,洪涛刚一咧嘴,他就又补充上一条。

    “我没车本!”洪涛真有点动心了,九六年啊!能有一辆一半儿属于自己支配的小汽车,哪怕是辆二一二吉普也成啊。这个年代私家车不是没有,但也不多,开着车上下班这得多拉风啊?逼格瞬间就高了。

    “马路对面就是驾校,可以半脱产学习,报名费单位报销。”吴主管笑意更浓了。

    最终洪涛也没抗住这个巨大的诱惑,连具体工作是什么都没仔细问,就糊里糊涂的答应两天之后来上班了。这位吴主管确实没骗人,上班第一天就带着他去马路对面的驾校报了名,而且还是快班,报名费三千多,没用洪涛掏一分钱,直接拿着单位的支票就给交了。

    简短节说吧,这个卫星公司的工作性质很特殊,尤其是洪涛所在的运营部,工作性质就更特殊了。这个工作不坐班,就按照每周上班三十六个小时执行,一个班两个人,具体工作就是盯着地面发射站的设备,保证微波功放的波束经过导波管之后正常送入发射天线,并以合适的角度发射到卫星的接收器上去。

    这就要求地面值班人员要熟悉微波发射设备的基本参数,不光要每隔两小时记录一次,还得在异常天气的时候,能手动调节微波功放的发射功率,以便抵消掉大气层中水蒸气、雨滴、冰雪对微波的消耗。

    卫星那个玩意没有提高功率的本事,它只能转发,说白了就是一面镜子,你打上去的功率大,它转发下来的功率就相应的大,你发射的功率不足,它转发下来的信号也就微弱。

    一旦发现监测信号功率过低,就得手动增加发射功率。增加多少呢?有几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来,加少了没用,加多了微波功放里的微波管损耗就大。那玩意贼贵,国内还生产不了,要从美国和德国进口,哪家都不便宜,一根就上万美元。三台互为备份的微波功放里六根微波管,使用寿命是按小时计算的,而且它们的寿命曲线不是线性的,一旦超过正常值,立马就直线下降。大功率发射一小时,等于在标准功率下损耗发射管工作寿命的十几倍还多。

    这时候就得靠地面站值班人员来掌控这个度了,既不能让发射信号过弱,还得尽可能的省着用微波管,手一哆嗦就是几十个小时的使用寿命没了。这恐怕也是地面站值班人员待遇好的原因之一,你要是整天扣扣索索的,值班人员心里一郁闷,说不定几百上千美元就损耗掉了。虽然有值班记录,还是两个人一起签字确认,但这种事儿根本无法避免。

    除了加大发射功率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省钱的办法,就是调整发射天线的角度去对准卫星的接收器。角度对的越准,功率接收的就越高,通常不是太极端的天气,用这个办法就能弥补功率消耗,不用去加大微波功放的发射功率。

    不过这套程序执行起来难度也高,一旦把天线角度转偏了,信号瞬间就会丢失。光是电视信号的转播也倒没什么,大不了就是电视画面突然停顿一下,或者是白屏一会儿。但股市的数据传输可受不了这个,那些数据都是很重要的东西,还是有时限性的,你这边哆嗦几秒钟,人家那边就抓瞎了。

    更可怕的就是碰上国家层面有什么重大的政治活动,比如说在某些重要的日子里重要的领导人讲话啥的。这些电视信号是要向全世界转播的,领导人身边那么多智囊、笔杆子废了半个月时间才弄出几分钟的讲演稿,每个字都是有其重要含义。你给停几秒钟?这可就不是工作失误问题了,这是标准的政治事件,从部里开始查,连部长都得挨批评。

    光嘴上说重要没用,洪涛第一次上站参观完之后,立马就明白这种其貌不扬的小公司为啥还要政审了。这个地面站居然是建在一个大军营里,整个一个小山的山头都被削平了,从山脚进大门再到卫星站工作面,要经过三道围墙四道岗。站岗的可不是武警,都是荷枪实弹牵着大狼狗的军人。
………………………………

005章 破坏者

    据吴导说,哦,对了,这个吴导就是给洪涛面试的吴道澄,单位里的人都简称他为吴导,洪涛也就跟着一起叫了。他说这里原本是航天部的一个火箭发动机实验基地,不光是保密单位,还是个危险单位。因为火箭发动机喷出来的烟雾有剧毒,虽然停止实验已经好多年了,但是附近的果树依旧不能正常结果,结出来的苹果都和沙果那么大点儿,吃起来也不好吃。那都是因为这里的土地已经被火箭发动机的燃料污染了。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正常化,有一大批进口设备运了进来,其中就有大口径天线和微波功放。当初尼克松访华的时候,还带来一口直径二十四米的卫星天线,就装在了这里,于是这里也就慢慢成了一个卫星地面站综合体,不光有民用的,还有军用的,甚至火箭发射时的地面遥感天线这里也有,只是不在同一个院子里,站在卫星公司的天线架上就能看到。

    神秘、刺激,这是洪涛第一次上站时的感觉,他有点喜欢这个工作,或者说他的新鲜劲儿又上来了。只要是他喜欢的东西,学起来就非常快,这也是父亲一直鼓励他好好学习,将来去搞学术研究的原因。按照父亲的说法,像洪涛这种神经病一样的智商,最适合专门研究某个具体项目,那些研究课题光靠刻苦努力也不太管用,就需要这种抽疯一般忽有忽没的感觉,说不准哪一次就碰上了呢。

    可惜洪涛比父亲更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智商是不低,但缺乏一种非常关键的品质,那就是耐心。自己是个很没耐心、恒心的人,更没什么坚定的信念,人一旦缺少了这个东西,别说当科学家了,能把早点摊弄好了都不容易。总不能说自己兴趣一过就换个新项目吧,除非中科院是自己家开的,总理还得是自己小舅舅才有可能。

    不过他这种神经刀般的智商用在一些小事儿上倒是非常管用的,在岗前培训的时候,他比另外二名应聘者学的都快,这里有他无线电基础知识过硬的原因,也有他本身理解能力强的因素。反正那两位还每天在六里桥的公司里刻苦学习呢,他就已经通过了实操考试,正式可以上站值班了。而且还没耽误他学车,正式上站值班的第一天,就是他开着车带着吴导去的。

    要说这种大部委里的人就是胆子大,自己都没车本,吴导就敢让自己开,不光不害怕,还开导自己说:挂着航天部、中央电视台颁发的运营证的车辆交通警一般不拦,这是特殊通行证,就是为了保证卫星地面站运转正常的。只要别撞人,刮刮蹭蹭的小事故都不用停车,对方就是找到车牌子了,也只能和航天部的公安处交涉,结果就是啥事没有,标准的仗势欺人。

    洪涛喜欢这种特权,做为一个老百姓,平时光骂有特权的人了,但是特权突然掉到了自己脑袋上,哪怕不全属于自己,只是蹭点边,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权利这个玩意,就是如此诱人,摸过之后更诱人,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抛家舍业、不顾性命的去追逐。

    属于卫星公司的院子挺大,一座二十四米直径的大锅端端正正的戳在院子中间,大锅下面就是设备间。里面倒是冬暖夏凉,但是人别进去,一进屋两只耳朵就啥也听不见了。三台微波功放加上三台五匹空调发出的响动就有一亿只绿豆蝇似的。但还不能不进,每隔两个小时,值班人员就得拿着工作日志跑进来,把几十个参数仔仔细细记录一遍,没半个小时绝对完不了事儿。要是赶上有些参数不正常,还得用内部电话和值班室的监控设备相互对照,不把参数搞明白就别想离开。

    回到值班室之后事儿也不少,一个小时记录一遍监控设备参数,还得时不时盯着三十多台大电视,观察接收信号的实际表现。一旦出现雪花、花屏了,还得马上和电视台相关部门联系,找到问题原因并及时解决。

    最操蛋的还要算宿舍隔壁那一屋子不间断电源,整整四个大衣柜的体积,这是专门给值班室里的监控设备准备的,能坚持十四个小时。设备间的电源是三路供电,来自三个不同的电网,只要BJ城不是全面停电它就没事儿。这些不间断电源只要开机就会发出低频噪声,这种声音平时好像听不太出来,但你别躺下,刚一闭眼,耳边就传来嗡嗡嗡的低吟,凡是在这里值班的人,无不对这种声音恨之入骨,真是睡不着啊。

    这也是一个大部委下属的半保密单位为啥要面向社会招聘运营人员的根本原因,干这个工作容易得神经紊乱,好几个老职工都神经衰弱了,拒绝再上站值班。他们都是航天部的正式编制,家里的人都在部里,没法强制他们去值班。但社会招聘的就容易多了,你不干有人干,手续上没那么麻烦。而且这种低频损害是缓慢的,不干上几年你根本感觉不出来。从这一点上讲,他们已经违反了劳动法,没有事先告知这些潜在的危害。但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劳动法还不那么健全,你就算想告也没地方告去。

    除了这些之外,一到冬天还有比较苦比较危险的活儿,那就是去天线上扫雪。如果天线上有积雪,就会影响发射功率,这时还不能把天线立起来让雪自己掉落,就得靠人工拿着长扫把、绑着安全绳、顺着检修通道钻到天线抛物面上去手动扫。

    寒冬腊月的天气,迎着刺骨的西北风,在光滑呈几十度角的天线平面上攀爬,还得扫雪,这个滋味是啥光琢磨琢磨就够了。而且你还不能太靠近天线中间的部位,那地方微波辐射非常强,就和微波炉一个道理,对人体损害很大。身上还得穿着几十斤重的防护服,身体素质稍微差一点的都爬不上去,更别说攀爬扫雪了。

    不过在洪涛眼里,这些苦好像也没啥。他从小就有一个本事,能让自己不爱听的声音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再加上他干了几年调音师的工作,对噪声有了比较强的适应能力。旁边发着迪曲照样是吃得饱睡得着,毫不在意。而且他还发明了一个躲避不间断电源低频噪声的方法,那就是把床铺搬到值班室里睡觉,由于隔着两个屋子,值班室里基本听不到那些低频噪声,可以安然入睡。

    难道这么简单的办法别人都没想到吗?想到肯定是想到了,但一直没人敢这么做。因为值班室有规定,不能抽烟、不能住宿、不能长时间开门,这是为了保证值班室里的空气洁净度,以免影响那些比较金贵的进口监控设备。对于那些循规蹈矩的职工来讲,他们可以和领导脸对脸发牢骚甚至骂娘,但绝对不会去违反这些明文规定,这是在大单位里混日子的第一要素。不能破坏规矩,否则会成为众矢之的。

    可洪涛可不管这一套,他也没打算玩命钻营去大部委里过旱涝保收的日子,他来上班的主要原因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些规定对他而言就是个屁,老子就不遵守!第一天值班就在值班室里抽烟,和他同班的那位老职工小心的提醒了他一次,在得到否定回答之后也就不吭声了。几次之后,哪位老职工也开始在值班室门口抽烟,不再去楼道里的厕所,再然后就和洪涛同流合污了,一起在值班室里抽。人就是这样,他们干啥事儿都需要一个带头的,好像有了带头的之后他们本身就没责任一样。

    这种情况吴导很快就知道了,因为他不抽烟,只要一上站进屋就能闻出来。不过他也没吱声,假装不知道。运营值班的工作性质他比谁都清楚,让会抽烟的人在这里一待就是一天半,每次抽烟都得去楼道里的厕所站着抽,夏天热冬天冷还有蚊子咬,确实有点为难。

    那些电子设备到底会不会因为抽烟损坏他也清楚,它们其实就是几台计算机,只是更专业而已。烟油确实对它们有一些损害,但达不到影响使用的程度。两害相较取其轻的道理他也懂,只要能把地面站运营工作做好,他就已经足额完成任务了,至于说这些设备能用十五年还是十六年,管他屁事儿!又不是他们自己家花钱更换,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儿去得罪员工。要是因为抽烟赶跑了洪涛,他还得再去找其他人来值班,这不是给自己添麻烦嘛。

    抽烟只是洪涛试探领导工作方式的一个小试验,在得到吴导的准确回应之后,他心里就有底了,这位直属上司是个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领导,也是洪涛最喜欢的那种上司。我给你玩了命的干活儿,保证你在工作上不掉链子。然后呢,在工作纪律方面你也就别太严格了,咱不求升官发财,只求稍微自在点。
………………………………

006章 祸害活千年

    面对吴导的变相纵容,洪涛也就变本加厉了起来,上班没三个月,春天刚到,他就把渔具背上了山,利用上班时间开始绑钩捋线,准备大干一场。这座山离青龙湖不远,开车绕个圈就到湖边了。不是两个人一起值班吗,洪涛已经和自己的搭档讲好了,头二十个小时他爱干啥干啥,全由自己盯着。后面这十多个小时就得他自己盯着了,也别管自己去干啥。他能干啥啊,带着渔具开车下山到青龙湖钓鱼去呗,整整钓大半宿,还带着睡袋,连睡觉带钓鱼两不耽误,第二天午饭之前准时返回,吃完了午饭收拾收拾就下山。

    一般来讲,洪涛每次都能带回来几条鱼,谁愿意要给谁,没人要就拿到军营的伙房里去给那些站岗的士兵们打打牙祭。有时候运气好还能带回来几十条二三斤往上的草鱼、鲤鱼,那炊事班里可就热闹了,连长指导员还会邀请洪涛一起喝点。几次之后这些当兵的也摸到了洪涛的规律,每次到他上站值班的时候都提前准备好炊具和作料,多多少少也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