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智能工业帝国-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
曲道奎同样毫不委婉地拒绝了邓兰青的要求。
或许,九一研究院能够提供比国家实验室更好的研究条件,更多研究经费以及更多的研究人员,但是他却不愿意为私人老人服务。即使要离开研究所,也应该自己创业,而不是去给私人老板打工。
给私人老板打工,自己的一切成果,都不会属于自己!
“为什么?”邓兰青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师兄会这样干脆地拒绝自己。
最终,邓兰青也没有得到为什么会被拒绝的原因。
曾经,他是暗恋着这个在机器人研究上面非常投入的师兄的,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再一次见面。
这样的见面,却还不如不见,至少,能够留下一些念想。
“师傅,他拒绝了来蓉城!”回到蓉城的邓兰青,面对着已经白发苍苍的咋国家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里面的导师艾德荫,委曲地说道。
老爷子叹了口子,拍了拍邓兰青的肩膀,没有说什么。
“他根本就不知道,咱们的进展有多大,甚至,不愿意听我介绍情况,就直接拒绝了……”
“没事,连老板都没有搞定,你又能够如何?他不愿意来这边,有他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够强求。在这方面,你是幸运的。因为当年你的单纯,被云非那小子给忽悠到了九一研究院。不然,在这条路上,你也不可能走多远……”直到退休之后,接到孙麟跟司徒贺云两人的联合邀请,再加上自己这个带了数年的学生的请求,他才抱着试试的心态来九一研究院。
一直到了九一研究院才发现,这家私人研究院,在很多领域的研究,已经走到了整个国家的前面。
对于云非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旗下很多产业都能够走到国内同行的前面,短短几年时间就快速崛起,很多来过九一研究院的人都没有丝毫的意外。
就这样一家研究人数不足千人的研究所,每年投入的研究资金好几亿,这是任何国家的研究院所都不能比拟的。而且,只要在里面搞研究,根本就不用考虑任何东西,一切,都有专门的人为他们服务。
搞研究的。只是负责搞研究。
这样的研究院所,才是能够出成果的地方。
也只有这样的研究院所,才是真正搞研究的地方。
“可是如果长时间无法拿出成果,我很担心老板把咱们项目的研究资金给掐断……”本来就是因为机器人的研究被云非给忽悠来的。
以前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放在数控设备的控制以及多轴联动的协调等项目上面,所幸,数控设备跟机器人,在很多的技术上面都是互通的。
数控设备的生产与控制技术,在很多方面,比机器人更加复杂。
目前,整个世界使用的机器人。都只需要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
不像数控设备,运行程序发生改变,就得有不同的运动……
“不会的。他比我们更清楚哪些项目更加重要!孙麟他们一直在搞的那个无人化的柔性制造系统,核心不也是机器人嘛!”艾德荫笑了笑。
这丫头研究机器人简直魔障了。
在九一研究院新建成的自动化研究中心,四台数控车中间围绕着一台三级连接而成的机器人整齐地摆放着。
这台机器人。是九一研究院机器人研究项目为研究院的柔性化制造系统研制出来的最新的机器人,机械手有两个可调节大小的半圆卡子制成。
而围绕在四周的四台数控车。都是还处于试验阶段的全液压的高档自动数控车。每台的造价超过四十万软妹币。
如果九一研究院这个项目研究成功,那些大批量的小型零件的生产,甚至不再需要操作工人!
一台能够万向旋转的机器人,就能够代替普通的操作工人,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加工零件的装夹与拆卸。只要运行过程中不出现任何的故障。整个制造系统的效率,能够达到设计的最高。
机器人,不会像操作工人那样,有着起伏的状态。
同样。机器人,也不需要吃饭喝水休息……
“老孙,司徒,怎么样了?”艾德荫都在正在几台设备外面的孙麟以及司徒贺云几人问道。
今天进行第一次生产试验,肯定不会直接成功,这是谁都知道的。
但是究竟能够发现多少毛病与问题,才是众人关心的。
这个项目,到目前,已经耗费了研究院超过四千万的研究资金,现在才拿出第一套样品。
“喂,那个谁,不要把料堆那么高,机器人又不是人,他可不看不到你把材料给它堆那么高!”艾德荫见到正在给自动送料机上面对方物料的工人如同普通车间生产那样,把物料车给堆得满满的,不由有点郁闷。
这可是第一次实验!
“唉,老艾,看来这个物流运输车也得设计成自动的才行,不然工人堆放起来没有个标准,或者不够整齐,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就出问题……”
“是哈,这是个问题。小邓,把物料车的缺陷先记录下来。”艾德荫听到司徒贺云的话,深以为然。
等到工人把四台数控车旁边的物料车都装好,并且放到固定的位置上面之后,艾德荫带着邓兰青亲自再检查一番之后,才走到一边的控制电脑边,对着电脑前面的年轻工程师点了点头。
“都退到黄线以外去,自动生产试验马上开始……”旁边的安全员手中举起手中的红旗对着正围绕着这个柔性单元四周的工程师们吼道。
即使外面有着防护网的阻挡,也依然得执行安全制度。
机器人的机械臂运行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得进入防护网的范围,并且还得退到离防护网有着几米范围的黄线区域之外。
机器人的运行轨迹,都又安装在防护网四处的高清摄像头记录下来。
随着控制电脑前的年轻工程师手指在键盘上面轻轻一敲,原本静静矗立在四台数控车中间区域的机器人,开始缓慢地移动起来。
而编号为一的数控车的防护门,在程序的控制下,快速退到了数控车导轨的尾部。
“小冯,把速度调到最慢,控制程序单段运行……”技术在之前交代了无数次,艾德荫等人依然担心冯宝记不住。
就眼前这四台数控车跟中间那个看起来简单无比的独臂机器人,以及配套的专用物料车,自动转运车等,总造价都超过了三百万,要是一开始就因为操作失误或者装配之后单独运行之后没有发现的缺陷而使得报废,这损失就有点大了。
金钱上的损失,不是什么问题,即使机械臂撞断,修修,也花不了多少钱,时间上的损失,才是最大的损失。
“慢一点,把摄像头对准机械手,小冯,你那里慢一点,对,对,这下能够看到机械手的动作了……”由于是试验,控制电脑跟追踪监控电脑挨得很近。
监控电脑的画面中,机械手缓慢而又机械的张开了两只半圆卡钳,向着物料车上整齐码放着的直径为20毫米,长度为80毫米普通钢棒伸去。
“慢点,电脑是实行手手动控制,三号摄像头主意数控车液压卡盘的动作,二号监控位置主意一号机的各项参数,一旦发现不对,马上安急停……”几个老头子都是七十好几的人了,年轻的邓兰青成了总指挥。
第一次试验,所有人的心,都崩得紧紧的。
本来只有应该有一个控制台的制造系统,为了取得详细的资料,以及做到更加详细的监控,一共设计了四个控制台,其中一个用于重控制,一个用于总体监控,其余两个一个控制两台机。
这一切,都是为了试验。
为了进步!
四个控制台,每个上面都有一个急停按钮,只要处于监控中的四个人,任何一个发现了问题,按下上面的急停,不管是数控车,还是机器人,都会停止运行。
也就是说,在由几个老一辈的中科院院士以及邓兰青联合设计的这个柔性系统,四台本来应该属于独立的数控车以及中间的机器人,甚至转运的物料车等,都是一个联动的整体。
不然的话,数控车出了问题,还不是什么大事,只会有一台受到损伤,而机器人如果出了问题,四台数控车,甚至有可能全部被因为出问题而不受控制的机器人给全部搞坏。
这样的事情,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未完待续。。)
600 机器人试验(二)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于中国的机械工程师们来说。
也是目前机械自动化说能够达到的巅峰领域。目前,德国、美国、日本这三大工业强国,正在加紧研制这样的全自动化生产系统。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正在加大。
如果这不是跟高档数控设备中的多轴联动精密设备有着很大的关联,云非绝对不会闲的蛋痛往这里面投入。
甚至,他都没有想过要把这个形成产业化。
对于他来说,机器人的研制,仅仅是数控设备研发过程的衍生技术。
现在,他发现,自己错了。
错得很是离谱。
“我来晚了?”云非到试验车间的时候,见到一群人要么围在四个监控操作台紧张的盯着监控视频,要么就在防护网外面观察中间那机器人的以及数控设备的动作。
“这刚刚开始呢!”艾德荫几人对着云非点了点头。
几个正在控制台监控机器人移动的工程师没有跟云非这个老板打招呼,生怕一不留神就出了问题。
监控画面中,夹持这代加工零件的机器人的机械手缓缓地把零件往数控车那已经张开卡爪的自动液压卡盘中间装去,在液压卡盘还没有完全合拢夹紧工件的时候,机械手就已经松开了工件毛坯……
“急停!”看到这里,总指挥的邓兰青果断地下达了停止运行的命令。
“邓总,这个只是控制步调不协调,调整一下参数就没有问题了,不需要急停吧?”总控制台前面的冯宝虽然果断地提出按下了急停,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会儿,才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就停止,即使解决了,下一次又得从头开始,这样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而这样的问题,也不过是造成零件的加工尺寸超差。
“发现问题,就必须马上解决!”一头短发的邓兰青坚决的说道。
对于冯宝这个野路子出身的年轻人,邓兰青也非常重视,但是这是原则问题。
搞研发,绝对不能因为造成的后果小,不严重。而让设备继续运行下去,否则,这些小失误,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先不忙试验整体控制,检查一下反馈装置以及神经单元。还是先分开进行单体控制试验吧!”艾德荫是这个项目的技术指导,或许。他在自动控制领域以及机器人的研制技术上面无法跟邓兰青这样的年轻人相比。但是在这方面的经验,可不是年轻工程师们所能够比拟的。
“小云,咱们是不是先降低这个目标?这样一上来,就开始进行整个系统的集成……”在这上面的难度有多大,艾德荫比任何人都清楚。
九一集团从柔性制造系统项目成立开始,就开始了机器人的研制。同时还跟国家机器人研究中心合作,到现在,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理论设计。
要想整个系统都完全无人化操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取得成果。
“艾老,我知道您担心什么,放手研究吧。要是缺钱,我来想办法,但是我们的全自动化,必须要不断地进行下去。这是整个集团公司的重点发展战略。”云非明白艾德荫的意思。
这个项目,不仅仅是来自国家机器人研究中心的权威艾德荫反对,就连司徒贺云这个以及孙麟这两个为九一重工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师,同样在反对这样干,他们认为云非这样是好高骛远。
“不仅要完成自动装夹拆卸,物料自动转运,加工自动完成等的研究,咱们还得在设备上面想办法,在刀具磨损之后,完成自动换刀片、自动对刀的动作……”
几个头发早就花白的老院士都郁闷了。
没想到,他们不过是劝说云非把这个项目的目标缩小一下,尽早地推向市场,收回投资。
哪曾想,云非不仅没有同意,反而要求把这个制造系统的目标提高。
仅仅目前的这个程度,要想实现产业化,推向客户,起码都得五六年的时间,要是再加上自动物料运输系统以及加工刀具更换的自动化,也不知道十年能不能完成。
云非要想的,是打造完全无人化的生产车间!
这一点,从事这个项目研究的研究人员都知道!
没有谁能够想明白,云非为什么要这样干。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但是他们不知道,再要不了五年的时间,中国这个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就会开始大量缺乏有着熟练技能,丰富经验的技术工人。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规模,每年培训出世界最大规模的技术工人队伍。
然而,这些技术工人,真正干这一行的,却非常少。
云非原来认识一个跟他年龄差不多的数控车工技师,据那家伙说,他们学校在他们那一届的数控专业一个六个班,每个班九十多人,数控专业加起来超过五百人。
然而,毕业的时候,选择这个行业作为工作的人,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等到一年之后学校调查,他们这一届,还在从事这个行业的,已经不足百分之十,而从事这个的,大部分的人,已经转向了管理、技术等岗位。
那家伙有个同学,技术超牛b,在考到技师资格证之后,就果断放弃了这个行业,转而去摆地摊了……
由此,可以想象在未来中国的机械制造行业会有多缺人了。
甚至,很多的机械厂,出现设备大规模限制,加工业务堆积如山的情况。造成这样原因的,就是中国机械技术工人大规模地流失。
这里面有着多大的市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