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韩警官-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争取到上级支持就是“大能人”,韦支队越想越有意思,哈哈笑道:“小韩,要对自己有信心,反正我对你有信心。”8



第三百零八章 “科学行政管理”

  从九月份开始,市局领导和单位编制开始密集调整,陈局由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变成了市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

  职务越高,责任越大。

  工作比之前忙了不知道多少倍,局党委成员向局长汇报工作要排队。

  孟局调任司法局长,走得很匆忙,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汤副局长成为常务副局长,协助陈局负责全面工作。董主任调任开发区分局局长,在局党委成员中的排名比之前高了。治安支队白支队长接任政治部主任……

  政治处变成政治部,刑侦支队变成刑警支队,升格为副处级机构,据说接下来还要作调整,变化有些大,显得有些乱。

  向支队长和政委汇报完工作去政治部,没有人什么事都干不成,必须赶在12月前确定刑警支队和三个分局刑警大队需要招录多少公务员。县局人事归县里管,再着急也没用,只能等消息。

  白主任很忙,干脆先去科技处,直到下午两点才有机会向他汇报。

  汇报完去技术大楼了解内装修进展,一天时间就这么没了,回到家李晓蕾已做好一桌丰盛的晚餐,正同一位“不速之客”及一位“房客”翘首以盼。

  老卢太会享受生活,嫌儿子家挤,见这边风景好、房间多,李晓蕾说了一句客气话第二天就搬来了。

  不过住不了几天,他老伴马上从女婿家回来,一回来他就要回思岗。

  李佳琪是李晓蕾强烈要求搬过来的,年龄差不多大,学历全本科,有共同语言,搬过来说说话,星期天一起出去逛逛街,这样两个人都不寂寞。

  提出来时李佳琪真不好意思,她天天开车去接,三天两头帮介绍对象,关系越来越近,跟亲姐妹似的,就这么稀里糊涂搬过来了。反正房间多,楼下随便住。

  请老卢吃饭做什么菜无所谓,绝不能没有酒。一天两顿酒,一顿不能少,搬过来三天已经喝掉一箱。

  “小韩,我一直以为刑侦副支队长应该整天破案,搞到最后原来不是。天天坐办公室算什么警察,早知道这样你应该听我的,调入党政部门。现在还来得及,找侯书记,他肯定会帮忙。你不好意思说,我去帮你说。”

  老卢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又用一口思岗普通话发表起高论。

  他能搬过来是没把自己和丈夫当外人,李晓蕾很高兴能与这位个性十足的“老头”成为忘年交,帮他斟满酒,放下酒瓶笑道:“卢书记,不破案至少不会有危险。党政部门事太多,我感觉现在这样挺好。”

  这家人真很特别。

  英雄模范没哪怕一点“英雄气概”,整天面带笑容,说话慢条斯理,文质彬彬,看上去像个教师不像警察 。

  “三八红旗手”同样不是很强势,整个一童心未泯的小女人,古灵精怪,嘻嘻哈哈,不像女企业家,不像女强人。

  这个正式退休不久的老干部更有意思,退休前已经退居二线很长时间,居然到现在仍有人打电话向他汇报工作,而他居然没一点退休觉悟,仍跟没退休一样给乡镇领导乃至县领导打电话。

  李佳琪性格内向,本就比较腼腆,自然不会在这个场合发表意见,小口吃着饭,笑而不语。

  “卢书记,我可没天天坐办公室。”

  韩博放下筷子,微笑着解释道:“我不是不喜欢破案,是有更重要的工作,我现在主要做科学行政管理,先要解决技术大队和各区县技术中队的人员编制和经费,然后再组织业务培训、搞制度建设,落实各种规范。等一切走上正轨,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具体案件。”

  老卢不知道什么是“科学行政管理”,对他正在干得事理解很透彻,一针见血地笑道:“现在是当官,不是当警察。”

  韩博苦笑道:“您可以这么认为。”

  “反正是当官,在哪儿不是当,压根就不应该回来。”

  “我喜欢当警察,只会当警察,就算当官也是穿警服的官。”

  韩博跟妻子对视了一眼,接着道:“更重要的是,去其它地方没现在这么大舞台。我们公安的工作性质您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个小小的副支队长已经不需要再负责具体案件,上级公安机关更不需要,负责具体案件的始终在区县一级公安局。”

  谁不希望自己提拔的干部更有前途,老卢端起杯子,没好气说:“这算什么舞台,又不让你当公安局长。不当一把手,能干什么事?”

  “舞台大了,我现在能干很多事,并且现在就是一把手,全市刑事技术战线一把手!”

  “技术战线一把手,哈哈哈,这算什么一把手。”

  老卢哈哈大笑,李晓蕾笑得前仰后合,连李佳琪都控制不住笑了。

  “我不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韩博不认为这有什么好笑的,很认真地说:“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刑事科学技术发展却严重滞后,也就是说缺乏证据意识,甚至缺乏法制意识。佳琪正好在,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前段时间我在南州分局看到两份尸检报告,法医病理检验结论本身没问题,这一点我相信同志们的专业素养,但检验过程和检验报告存在太多问题。

  首先,分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不具备尸检鉴定法定资质,却解剖尸体进行检验,并出具鉴定意见。如果遇到一个较真的律师,人家问你哪里来的这股蔑视法律的勇气。”

  司法鉴定资质归司法局管,一些基层单位不当回事,一直没申请,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李佳琪没想到这会引起法律问题,下意识放下碗筷,想知道现在的技术鉴定还存在哪些问题。

  “其次,没通过死者近亲属辨认,没提取生物样本进行dna鉴定就确认死者身份,检察院这是没退回要求补充确认死者身份证据材料的,要是退回要求补充,尸体已经火化了,到时候怎么办?”

  管理不规范,存在太多问题。

  韩博非常担心,一脸严肃说:“事前不依法告知当事人鉴定人员名单,不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直接剥夺了当事人的回避权 。解剖时不通知死者家属到场,解剖后不履行必要的家属签名手续。如果死者死因有争议,这官司怎么打我们怎么输!

  又比如法医剖验应在具有一定条件和设备的解剖室进行,南州区殡仪馆明显不符合相应场所的行业标准。在殡仪馆解剖还算好的,没推行殡葬改革前,甚至发生过去墓地开棺验尸,割一点器官拿去检验的事情。

  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不仅区县公安局,我们技术大队同样如此。无“尸体”便无“检材”,无检材就不可能进行尸体检验鉴定。我们技术大队很牛,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不接触尸体,不亲自解剖检验,坐在办公室就能出具尸检报告。”

  人命关天,不检验怎么出尸检报告。

  李晓蕾大吃一惊,忍不住问:“佳琪,韩博没开玩笑吧?”

  上司不是危言耸听,李佳琪苦笑着确认道:“这种情况有,但不是很多,主要是交警队和区县公安局委托的。有时候发生交通事故,交警直接让殡仪馆拉走尸体,后来想起不能没尸检报告,就拿照片过来让我们出。

  分局和县局主要是一些对死亡原因有争议的案子,委托我们复检,可是尸体已经火化了,我们只能看照片,看书面材料,出具法医病理鉴定意见。这不符合程序规范,领导要求,我们能怎么办。”

  “不是不符合法医病理鉴定程序和专业规范,是整个程序严重违法!”

  韩博深吸了一口,继续说道:“还有现场勘查,有没有按照规定找见证人。一些现场找不到见证人,有没有把整个勘查过程拍摄下来?我们是执法人员,不能知法犯法,所以说制度建设、规范落实与单位建设同等重要。

  累死累活干那么多工作,却得不到群众理解,警民关系越来越紧张,这是怎么造成的,因为什么导致的,就因为我们平时不注重这些。其它工作我管不着,作为刑警副支队长兼技术大队长,刑事技术这一块我必须要管而且要管好。”

  听上去似乎很有意义,老卢好奇地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准备怎么打开局面?”

  “齐头并进,先想方设法解决人员编制和经费,把区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和市局刑事技术中心搞起来。领导很重视也非常支持,人员编制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接下来主要落实经费,把硬件搞起来。”

  展望起未来,韩博信心十足。

  先看看妻子,再回头笑道:“佳琪,‘科技强警和科技强检’不是口号,我们未来的刑事技术中心是高标准、高起点,将要设置技术管理、法医检验、dna检验、痕迹检验、理化检验、文件检验、影像技术、电子证据、心理测试和警犬鉴别等十几个专业。

  你是法医室骨干,有时间好好想想法医该如何建设。等我从bj回来,会跟大家伙坐下来好好聊聊,集思广益,一起制定目标,确定发展方向。”

  大队开过会,教导员和陈大传达过他的“精神”。

  什么“dna鉴定让骨肉得以团圆”,“痕迹、指纹勘验使犯罪分子无处遁形”,要把刚确定编制名称为“刑事技术中心”三大队建成“国家级的司法鉴定机构”,要让三大队成为“刑事侦查的秘密武器”,要让三大队成为“罪恶的现形地”。

  总结起来十六个字:科技强警,科技强检;服务全警,支撑办案。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没那么简单,建一个像样的技术中心要投入多少经费,局里舍得吗?

  结果可想而知,谁也没当真。

  不过现在,李佳琪发现这应该不是开玩笑,因为能感受到他真想干一番事业。

很纠结,求建议

  关于“韩打击”的职务,这些天书评区有争议,许多书友觉得“韩打击”应该晋升,很难接受部下升职他却才混了个正科。

  写得好不好,情节这么安排是否合理?正如“1949”书友所说:看订阅变化最实在,不是你说好就好,也不是你说不好就不好。

  事实证明写得不好,情节安排不合理,至少不合网文的理,订阅这几天急剧下降,许多曾支持鼓励牧闲的书友不再订阅了,很失落,很难受,很遗憾,很纠结。

  开个单章,跟大家说几句发自肺腑的话,聊聊从开始到现在的写作思路。

  众所周知,之前我扑过好几本,新书上传时真没奢望能有两万收藏,更不敢想象能进精品,甚至做好这是最后一搏,如果成绩不好就不再写作的心理准备。结果出人意料,各位兄弟姐妹鼓励支持,成绩好的难以置信。

  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真分析,看各位读者的书评。

  总结起来只有一点,说好听点是“接地气”,其实就是比较贴近现实。于是认准方向,按这个思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写,尽可能贴近现实,尽可能符合逻辑。

  网文不同于其它文学作品,可以与读者互动,知道读者喜欢什么内容,能够及时调整写着思路乃至方向。写网文也是为赚钱补贴家用,毕竟光靠兴趣很难坚持下去的。

  “韩打击”打出“东华税案”之后,面临一个立功受奖的问题。

  部下晋升,他不晋升,读者会不高兴,而且总写派出所那些鸡毛蒜皮的杂事琐事,许多读者感觉反味,于是第一次调整思路,按原来大纲在派出所长这个位置上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写的。

  怎么晋,怎么升?

  24岁能当多大官,只能让“韩打击”去进修,去上学,为今后的发展打打基础。

  期间又遇到一个问题,许多读者强烈反感“韩打击”再过问4。19案,再管程文明的事。

  这里有一个前提,4。19案情况特殊,管辖权不明确,“韩打击”主要是担心自己不管之后两个县局就真不管了。在原来的大纲中是一个大情节,结果一样,破案的经过要比这曲折多了,有书友不喜欢,再调整。

  一个人成长需要过程,本来打算好好写写“韩打击”的求学经历,为此咨询过许多业内人士,准备了许多能写的素材,有书友感觉更乏味,再调整,一下子跨过近四年。

  现在又面临一个问题,“韩打击”怎么还正科?

  有好兄弟善意的提醒: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韩打击”可以再进步进步。我很纠结,怎么进步,28岁的刑警副支队长兼技术大队长已经很高了,难道还能当县区公安局长?

  可能有书友会说为什么不留在上级机关,书错书错兄弟刚在书评区回复了另一位兄弟的书评,留在上级机关真没回南港有前途!

  我们有不少公安书友,他们非常清楚,真正办案的是基层,省厅和部里不办案的,省厅能有多少人,部里又有多少人,警力主要在基层,难道让“韩打击”坐办公室写材料,那更乏味,更没得写。

  总之,很纠结。

  今天再检讨一下写着思路,恳请各位书友给点宝贵意见。

第三百零九章 同学帮忙

  琅山镇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但终究不是市区。

  滨江小区附近农田被征用了,民房仍在。西边有一个很大的村子,全是二层或三层小洋楼,许多在市区打工的人来此租房,属于外来人口的城乡结合部。

  吃完晚餐,收拾好碗筷,外面传来一阵喧嚣的锣鼓声。

  村里前段时间死了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正在办丧事,今天可能是“六七”。不知道是年龄大了对丧事比较敏感,还是真对南港农村的丧葬习俗感兴趣,老卢想去看看。

  办丧事有什么好看的,李佳琪似乎知道他俩不愿意去,主动要求陪老卢去凑热闹。

  “老公,这么晚,他们没事吧?”韩博来到三楼书房打开电脑,正准备拟一份材料,李晓蕾端着一玻璃碗水果走了进来。

  “又不远,能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