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不是后者。你且耐心着……”孙传庭拍了拍马爌的肩膀,大步走上台去。
孙传庭不住双手虚压,现场气氛缓缓平复下来。众人都是不解,这可是个提振士气的好时候啊,孙传庭干嘛要压抑住?
众人目光都落在孙传庭的身上,但孙传庭却转身一让,缓缓逃出手中一张黄帛,道:“我大明将士请看!两月前,也就是崇祯十六年十月的时候,我大明皇太子殿下已然率领皇家近卫军团攻克建奴盛京!诸位,我大明攻克了建奴盛京啊!而今,皇太子殿下已然率军回国,不日就能驰援。区区民贼,何惧之?”
“此事,已然传遍蒙古了!”祁廷谏高声说着:“天佑大明啊!”
马爌、欧阳衮、姚世儒以及林日瑞等人纷纷恍然大悟。
祁廷谏当然不是眼下漠南蒙古一边的,他们不是跟着清国的铁杆。故而,对于四个月前清廷的坏消息自然是十分感兴趣。
甘肃固然是大明的飞地,但对于同文同种的蒙古人而言,传递一个四个月前震动天地的新闻却是十分正常。毕竟,漠西蒙古与漠南蒙古都是一片草原。
知道了皇家近卫军团的强悍,甘青河湟地区土司们突然飙升的忠诚度也就顺理成章了。
连建奴的大军都打得过还能攻克盛京,区区几个造反的民贼,又算得什么?
这个时候不做一笔政治投资,更待何时?
祁廷谏此刻前所未有的坚定。
马爌更是泪流满面:“天佑大明啊!如此大胜,光耀千古。我大明,万胜!”
“天佑大明,大明万胜!”林日瑞赶紧丢了一个眼神给欧阳衮、姚世儒等人。
“天佑大明,大明万胜!”欧阳衮、姚世儒等纷纷高呼。
“天佑大明,大明万胜!”
场内,无数士卒高呼。
士气,彻底高涨无忧!
有了攻克盛京这种提振士气之举,又有了甘青河湟土司之助。谁还对接下来的胜利心存疑虑呢?
……
说起南熏坊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方,但换个名字叫:王府井大街,大家就明白这地方有多金贵。
同样,在大明,南熏坊亦是一处许多文臣高官居住的地方。
而今,位于南熏坊内一条名作王礼部巷的路上,一顶十分寻常的小轿子落在了王礼部巷的一处偏僻只容一个扁担大小的侧门里。
王礼部巷的名儿历经变幻,是这两年里才新近唤起的名字。缘由也简单,就是这里住着礼部尚书王铎。
王铎的宅院在京中官员里算起来算小的,两进的院落,在南熏坊里并不起眼。可来访的这一位趁着小轿子来的显然不是为了欣赏建筑的,他明白网络居家颇小是颇有生存智慧的。
许是幼年贫寒,为官时又是清贵文臣路子的缘故,王铎居家方面在京颇为低调,素有清名,故而礼部尚书的位置经历了新皇登基也未有动摇的迹象。
故而,王铎也就成了一盏明灯,成了不少人视线里的中心。
比如,今日来的这一位。
王铎自知新皇登基权力更迭之时颇为敏感,故而一向闭门不纳客。但今日此人来了,他却怎么也要见上一面。
因为,此人正是教育与文化大臣黄道周。
黄道周名声极大,更是清流之中少有的顶梁柱,当年为还只是太子时的朱慈烺就颇有冲突。可皇太子监国南京后,依旧请动黄道周办学,任职南京内阁的教育与文化大臣。
眼下新皇登记,南京内阁进入北京,俨然就是新的内阁,新的宰辅了。而且,王铎为礼部尚书,黄道周又为教育与文化大臣,与北京礼部职权多有重叠,到时候说不定就是王铎的上司了。
如此一人亲自来了王铎府上,王铎岂能不见?
小轿子落在侧门,轿子上的帘布还未掀开,侧门已然打开,一身道袍的王铎亲自迎接,掀开帷幕,低声道:“石斋先生亲自上门,未能远迎,还望海涵。”
“王部堂这话见外了,客套话不用多提。先进去吧。”黄道周眼下已经六十一岁了。但这位老者却没有多少暮气,一见王铎,就招呼着入内。
一路穿廊过巷,入了书房,两相落座,王铎率先道:“石斋先生今日前来,敢问是有何要事?”
“是为国事。圣上要御驾亲征了……”黄道周缓缓摇头,表情悲观。
第三章: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这四个字里透着的力量让人迷醉。
对于除去开国年间外,大明但凡每一次御驾亲征,都意味着连篇累牍的非议。除开明太祖,明成祖这两位马上打下天下的主儿,后来的御驾亲征几乎没一个有善果的。
比如英宗皇帝五十万大军远征瓦剌,结果土木堡之变惨败而归,皇帝被掳,成为大明兴衰转折点。明武宗荒唐出宫,嬉戏玩乐与边关大战蒙古小王子,纵然取得应州大捷,一样被文官竭力压制。于是后世传扬,颇多以荒淫无道之昏君形象。
再联想朱慈烺初起之时就是出宫隐姓埋名造就的功业,也无怪黄道周提起此事就不由感觉悲观了。
“阁老……不看好圣上御驾亲征?”王铎凝眉沉思:“纵然是大敌如瘟疫,圣上一样旬月之间克复。为何阁老……”
谈起公事,王铎悄然间转换了称呼。内心之中,王铎更是迅速评估起了朝中的舆情变幻。要知道,黄道周毕竟可是新内阁的人啊。
黄道周站起身,背着双手,道:“这非是看好不看好的问题。瘟疫之难,那是因为已经逼近京畿,退无可退了。但御驾亲征,却绝非必要之举。圣上端坐皇位,遥控文武便可,何必御驾亲征呢?”
王铎眯起了眼睛:“还请阁老赐教。毕竟今上乃雄主,一路扫平强敌,创立新制,无不是雄才大略之人。”
黄道周继续道:“正是因为吾皇是雄才大略的中兴之主,这才更不能草率啊。沙场之上,刀剑无眼。胜败之中,难以庙算。对付一区区民贼,何须圣上御驾亲征?尤其而今东面尚有吴三桂等反叛之徒虎视眈眈,建奴虽败,犹有余力。强如英宗,嬉如武宗,都是前车之鉴!”
王铎缓缓点头:“阁老所言,的确有理。然则……”
“嗯?”黄道周转过身,看着王铎。
王铎有些担忧道:“以圣上之心性,这些理由不会说服圣上的。”
黄道周道:“所以,如此正理,我必须说服众大臣。不能退缩,不能畏首畏尾。为天下计,必须为圣上安危着想!圣上安危无误,我大明社稷中兴之路才有望!”
王铎闻言,也跟着站了起来,左右踱着步子,想着朱慈烺打下的一系列胜利,顿时道:“如此,言之有理!阁老,如此国家大事,我晓得了。明日朝会,必面圣道个明白!”
“好!”黄道周顿时点头:“既然如此,那我就去寻下一家了……”
……
内阁群辅、范府。
“你我同在内阁,此次我也就不多废话了。圣上御驾亲征,吾等不能不顾。”黄道周道:“圣上可以不顾危险,但我等身为人臣,却要为圣上着想……”
“阁部不看好圣上此次出征?”范景文轻叹一声:“吾等,是要力劝圣上三司。”
……
方岳贡、吴�
黄道周一腔正气,一个个走去,到了深夜,这才终于拖着疲倦的身躯回了家里。眼见一个个大臣都认为要保守行事,不能让皇帝置身险恶之地,他终于放松了一点,认为自己并没有辜负这位新皇的信重&;
京师,紫禁城,乾清宫。
西元1644年,大明二七六年四月六日。
紫禁城内的大明文武高官们满满当当地齐聚此地。
南京内阁首席大臣李邦华、财政与经济大臣傅淑训、教育与文化大臣黄道周、廉政大臣史可法、国防大臣高名衡、教育总署署长朱之瑜、关税总署署长常志朗。
另外单独出列的则是内阁首辅黄景昉、次辅吴约叭焊ǚ毒拔摹⒎皆拦薄3送饩褪橇烤徘涞戎肮倭恕@癫可惺橥躅臁⑿滩可惺檎判谩⒗舨可惺槔钣鲋⒔┦鲋耙恢泵蛔叩匿钤俗芏郊姹渴汤烧殴V劣诹科溆嗉父觯闶歉凳缪导嫒瘟嘶Р可惺椋毒拔募嫒瘟斯げ可惺椋房煞ḿ嫒瘟硕疾煸鹤蠖加芬约案呙饧嫒瘟吮可惺椤�
此前任职兵部尚书的是陈新甲,此人在建奴入寇京畿的时候分守通州身受重伤。朱慈烺给了个体面的职司让他去了新开的枢密院任职枢密副使,不过陈新甲倒是知趣,领了职司十分低调,一直托病不出,偶尔开口,亦是对李邦华、倪元璐为首的枢密院工作十分配合。
除了这些核心文官,还有的就是皇家近卫军团的将官了。
军团长当然是朱慈烺,倪元璐兼任了军团枢密处的首席军师。朱慈烺思来想去,终究是觉得军机处是满清的东西,换了个枢密处的称呼。
除此外来的武将里还有第一团朗将虎大威、第二团郎将陈永福、第三团朗将傅如圭。以及各部校尉如徐彦琦、猛如虎、刘胜、虎子臣、柳泉、徐鸿、刘振以及一些非战斗军官如胡波、徐鸿。最是让人惊讶的是,这里头竟然还有一个女子:红娘子。
红娘子身着戎装,英武不凡,站立大殿之上,引起无数议论,惹得列班御史不断出言弹压。
很快,众人就无心议论了。
伴随着众人陆续的进入,朱慈烺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给诸位大臣落座。”
朱慈烺话音刚落,一个个椅子被搬了出来。配合着椅子的,是一个个书桌。
一个个太监搬着椅子与书桌入内,众人的议论焦点徒然变换了个个儿。
君前议事竟然有座位了!
要知道,官家这碗饭自大有国家起待遇就越来越不好了。不说先秦时期那种士卿时代,就说有皇帝之后。秦汉那会儿君臣之间还是跪坐着议事,毕竟那会儿没椅子,大家虽然是跪姿,但好歹还是坐姿。
有了胡床,也就是椅子后,隋唐时期大臣也就是正经都是坐着了。
可惜,好日子没多久。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忽然间就将群臣的椅子撤了,全体大臣议事都得站着。宋朝的乌纱帽之所以弄那么长,据传也是有为了防止私聊的缘故。
再往后,到了元朝的时候,大臣们与皇帝议事连站着的权利都没有了,直接就得跪着。这还不是跪坐,而是跪拜的跪,脊梁就这么又弯了下来。
大臣们尽皆都是些饱读诗书,熟读史册的。这些变化自然胸中了然,可万万没想到,这一位新皇登基,竟然给了一干大臣们发了椅子,能坐下来了!
顿时,一阵嗡嗡闹闹的议论出来。
还是黄景昉反应得快,当即引领群臣,山呼万岁:“臣等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邦华紧随其后:“臣等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等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文武群臣山呼万岁,这一次,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这空洞的口号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人群里,黄道周感受着好不容易有的椅子,心怀熨贴,前所未有的坚定起了自己的信念:“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吾皇深陷险地!”
……
一番嘈杂的声音响起,群臣们文武纷纷落座。朱慈烺端坐上首,在龙椅上看着群臣,忽然间有些想笑。
朱慈烺对家具的审美是颇为“超前”的,这一回的椅子更是特地打造的。为此,朱慈烺就照着记忆之中中学生的座椅弄了一套。
如此一来,堂堂帝国中心,君臣议事的乾清宫内,一个个大臣们纷纷坐着后世中学生坐的椅子上。也不知是谁开了个头,双手放在桌子上,甚至还有几个把玩起了纸笔。
笔是鹅毛笔,纸是一本记事本。
这是朱慈烺的小礼物。
私底下的小动作知道侍班御史喊上了几个给事中同僚一起上来这才将殿内的气氛重归严肃。
唯有朱慈烺压抑着内心的笑容,觉得这仿佛是一堂考试。
仔细一想,朱慈烺的这个想法并没有错误。
这的确是一堂考试,朱慈烺既是考官,又是被历史所检验的考生。作为皇帝,朱慈烺直面的敌人已经渐渐减少。但作为一个立志要改变这个帝国,中兴这个文明的国家领袖,朱慈烺的敌人又太多,多到他们难以用直接的指向去挑明。
众人各安其座,内阁首辅黄景昉与李邦华各自开始开口议事。
黄景昉回忆着在保定府时的场景,道:“圣上,京师至保定的公路已然修缮完毕……”
李邦华道:“通过内阁大学士督师各处,京畿域内瘟疫渐渐平定,业已对今年免税免征免摊派之政完成督办……”
“圣上……”这时,杨文岳出列。
黄道周胸膛一挺,见此,王铎等朝中官员纷纷凝神看过去。
朱慈烺笑着颔首,看向杨文岳。
见此,杨文岳沉声道:“臣请吾皇御驾亲征,讨伐叛匪李自成!为此,枢密院、我军各部都已经整戈待发,随时准备出击!”
殿内,气氛徒然一变。
朱慈烺是皇帝,作为皇帝,那当然就不能单打独斗。朱慈烺要御驾亲征,可放出风声后却不代表朱慈烺会亲自撩起胳膊上前与群臣文武辩论。真到了那一地步,那才说明朱慈烺是成了孤家寡人,而不是富有四海,麾下文武无数的大明皇帝。
也正是如此,黄道周才会想着联络群臣。他们当然不至于将矛头对准皇帝,但将提议的大臣压下去,辩驳下去,就足以达到反对朱慈烺御驾亲征之举的目的。
这一次,代朱慈烺提出口号的就是杨文岳。而今大明枢密院枢密使杨文岳。
杨文岳刚一开口,殿内的礼部尚书王铎沉声道:“圣上!西府之举,臣不赞同!”
杨文岳顿时凝眉。
但他一样没有着急开口,王铎虽然为礼部尚书,但与杨文岳的身份可不对等。
倪元璐站了出来,作为副手,更作为此次计划的策划者,他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