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1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公无私”、“大义灭亲”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但是真要这么做了,那做这件事的人,虽然深受舆论的广为赞扬,但也意味着他将失去所有亲人朋友、师长领导、同窗同僚的信任。

  虽然远东公司的内部员工来自现代社会,但是同样也不例外,在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内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既然无法回避,就只能正确的面对,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疏导。千万不要试图彻底改变这些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那样做实在是太天真。

  其实公司一个个圈子的组成,很多都不是刻意组建的,有的甚至是不经意间,大家就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个山头和团体,即便你不去承认,别人也不会相信。

  这些年下来,公司内部一个个团体也逐渐成型,虽然算不上俱荣俱损,可一旦团体某个人除了问题,绝对会影响到这个团体的很多人的命运,这个过程甚至是被动的,但谁也不能去刻意阻止,那会越描越黑。

  就拿李明来说吧,就算他不想搞圈子,可依然会有主动靠拢过来的员工,团结在李明的身边组成一个团体。

  公司各地的内部员工,都在春节前期赶回了北京参加远东公司在建国前最后一次股东大会。所以在这段时间,内部员工的各类聚会非常频繁。

  现在正值远东公司建国前夕,远东公司在各方面都会有巨大的改变,每个团体都要聚在一起,研究讨论如何适应公司未来的诸多变化。

  而且很多团体,都是圈子套着圈子,很多关系错综复杂,从而形成几个由诸多小圈子构成的大的团体,比如军委会的兵痞团体、专家科技人员的技术流团体、工业部门的实干派团体、民委会的体制派团体等等。

  在远东公司建国前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公司各个圈子、团体当然也会聚在一起研究如何应对未来新形势下的各种变化。

  尤其是各个团体在即将成立的中华共和国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将要处于什么地位,争取那些利益。为了达成各自的目的,各个圈子之间、团体之间当然也要进行广泛的交流,相互之间以各种方式进行交易,通过的谈判的形式为各自的团体争取利益。

  公司董事局居委会的各位常委,对这样的情况,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制度的框架下,做一些没有超出游戏规则的交易和妥协,只要不影响大局,就不会进行干涉。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盐政

的春节就快到了,远东公司各个控制区都沉浸在即将过节的喜庆气氛里。? 尤其是中原各地更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从打崇祯大旱开始,近十年的时间里,中原北方各地经历了一场历史上都罕见的人间浩劫。万里赤地,千里饿殍,无数人因为连年的自然灾害,而被迫离开家园成为流民。

  更多的人被活活饿死在逃荒的路上,老弱妇孺先熬不住相继死去,剩下的大都是青壮男子,他们挖光了草根,啃光了树皮,甚至很多人都是是靠吃掉死人尸体才最后活了下来。

  虽然近几年的年景逐渐恢复,但是小冰河尾声依然没有过去,受极端天气的影响,耕地里的农作物产量一直不见起色。

  再加上各地士绅地主和官府胥吏的盘剥,日子过得也很凄惨,大多数底层的农民,辛辛苦苦的忙碌一年,交完了地租和税赋,剩下的粮食全家人只能对付个半饱。

  好在新朝入主中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各地的底层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尤其是远东实际控制区的广大农户,生活更是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秋收打下的粮食,除了缴纳赋税和归还贷款,剩下的粮食管够了吃。

  去年秋天新朝还在各地办起了农贸市场,周围的农户可以去那里用粮食兑换各种生活用品,比如精盐白糖、布匹铺盖、菜籽秧苗、鸡崽猪仔等等各种东西,都非常受各地农户的欢迎。

  远东公司各个基层大队和支队,都有基层农业技术员,他们平时的工作,就是走家窜户,深入到农户家的田间地头,手把手的教授农户们各种农业知识。

  其中包括新型农作物、蔬菜的种植方法,各类家禽家畜的养殖知识,制作土法有机肥的方法、制作青储饲料的方式,都是现代社会总结的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和这个时代的农业技术相比,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经过各地基层农业技术员的教授,现在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养着一些家禽家畜,房前屋后的院子里都种满了各类蔬菜。

  农户们用粮食从农贸市场换回鸡崽、猪崽,然后抱回家按照农业技术员传授的知识,农户们像照顾孩子似的把它们精心养大。

  鸡鸭等家禽平时下的蛋,不仅可以直接炒制食用,也可以按照基层农业技术员教授的方式,腌制成咸鸭蛋、松花蛋。若是攒起来,还能去农贸市场换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

  猪崽养肥了以后,过节的时候杀一头,可以让家里人在过节的时候打打牙祭,吃不了的还能制成腊肉咸肉储存起来,平时做饭的时候切一点,让家里人解解馋。

  农户们换回各种的菜籽和秧苗,然后按照农业技术员传授的知识,在前后院开出一些菜园,种上茄子、辣椒、油菜、番茄、南瓜、甘蓝、菠菜、黄瓜、韭菜等等各种蔬菜。平时不但可以丰富广大农户的副食结构,秋天的时候,还能晒成干菜、腌制咸菜、制成泡菜。

  现在正值春节前夕,远东公司在中原实际控制区的各个农贸市场,也变得非常热闹。四面八方的农户拉着自家的粮食,或是平时积攒的鸡蛋鸭蛋,纷纷赶到了农贸市场。

  如今的农贸市场,已经不是单纯农户们用粮食换取各类商品的场所,很多农户都把自家的特产拿到这里摆起了小摊儿,与其他人相互以物易物,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逐步形成了最初始的市场经济。

  现在农户们地摊上摆放的商品,已经不是粮食、鸡蛋等简单的几种了,很多会篾匠手艺的农户会编些簸萁、筐篓的草竹制品,或是闲暇时靠渔猎弄来一些山货河鲜,也有心灵手巧的妇女缝制鞋布鞋、香包等手工艺品,反正乡下人需要的东西,这里几乎都能换到。

  来农贸市场的人,如今已经不光是远东控制区的农户,很多附近的自耕农、地主家的佃户,甚至是很多地主都经常光顾这里,换取一些他们需要的农贸商品。

  远东公司在农贸市场里设有市场管理所,还开有日杂商店、农贸商店,平时主要经营各地农户所需的各种生活用品。

  比如像精盐,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国家财政的一大进项,同时也是百姓日常生活必需的产品,关系国计民生。在以农立国、工业不甚达的古代,历来都是官府专营。

  随着明末统治集团的日益**,士绅官僚、藩王贵戚、勋贵军头等各级封建统治阶层,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牟利。

  这也使得大明各地一斤盐的价格,通常要达到四五十文,而偏远地区更是高大六七十文,普通的底层穷苦百姓哪里能消费得起。

  而且这个时代官营盐场出的都是粗糙的海盐,甚至里面还掺了很多沙子泥土,不但口感很差还非常不卫生。

  远东公司入主中原北方以后,对大明北方沿海的各个盐场进行一番狠狠的整顿。将各个盐场的灶户重新进行了统一整编,剔除了其中的嘎杂流痞和胥吏衙役,还对各个盐场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

  “灶户”一词始现于五代时期,古称盐民,灶户和军户、匠户一样,属于灶籍,不许脱籍,世代煮盐维生。由官府拨给山林之地,供其收获煮盐所用的柴草,并给铁锅、牢盘等作为煮盐所用,有时也会给按产盐引数规定的工本米或工本钞,以保证灶户一家的口粮供给。

  虽然听着好像待遇不错,但是灶户和军户、匠户一样,而且比他们还苦逼,一年到头在盐场胥吏的逼迫下,不但要忍受着海风的侵袭、太阳的曝晒而且还要忍受着海水的腐蚀、灶火的蒸烤,身心都处于这样严酷的环境之中,其悲惨生活可想而知。

  灶丁长期生活在灶火蒸烤的环境下,眼睛干涩,视力严重下降,以至于灶丁的多有失明之疾;晒盐的灶丁整修盐滩,腿脚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之中,被海水腐蚀,多有残疾。更有甚的是盐户生产的食盐几乎全部被官府剥夺,丰产之年勉维温饱,歉产之年更是饥饿连连。

  8



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地狱种植园


 代的大明灶户,除了要承受恶劣自然环境而带来的**上的折磨外,同时他们还要承受由于天灾**而带来的大量伤亡。 

  明末天灾战乱不断,社会生产力也受到极大破坏,原本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灶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其低下,海潮、水、旱、风、虫、雪皆能成灾,一旦逢灾必然会家破人亡,简直惨不忍睹。

  远东公司入主中原以后,对大明北方沿海的长芦、莱州湾、江苏等地的众多盐场进行了大力整顿,关闭了一些规模比较小的盐场,集中资源整合几个大的盐业基地。

  为此,公司工委专门重组了远东盐业集团公司,将远东在辽东湾等地的几大盐场和大明沿海盐场进行了资源重组。

  并对各个盐场的大批灶户进行甄别筛选,从中优胜劣汰选拔出一批青壮,做为公司未来沿海几大盐场的职工。被淘汰下来的那些灶户,则是直接移民到公司在海外的各个控制区安置。

  公司对这拔出来的灶户,进行集中整编、培训,大幅度提高灶户待遇,为他们配备了齐全的劳动保护用品,包括防腐蚀的帽子、手套、口罩、长靴和连体工作服,极大的改善了灶户们的

  利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投入大量的资源,利用现代先进科技,采用了塑料薄膜苫盖结晶池的等新技术,并投入了大批蒸汽动力机械,盐场在收盐、集运、堆坨等主要操作工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并采用现代科技改进了制盐工艺,利用蒸汽动力机械,采用真空蒸、离心机脱水、沸腾床干燥、皮带机输送和机械包装。几大盐区的主要盐场都使用了大型联合采盐机、船和水力管道输送。

  中原北方的几大盐场改造投产以后,因为采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术,改造后的几大盐场的年产量都提高了几倍,而且质量和以前相比,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这还是因为几大盐场刚刚改造完毕,设备需要不断的磨合调试,大批新培训的产业工人实际操作不熟的关系。

  而且这也仅仅是几大盐场的第一期扩建改造,未来几大盐场的规模将会是目前的数倍之多,精盐的年产量和质量,也将迎来一次飞跃式的增长。

  产量的大幅度提升,再加上采用现代社会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具有大批机械化生产设备,使得远东盐业集团公司生产的精盐等盐类商品,成本低得令人指。

  现在远东盐业集团公司生产的精盐,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占据了中原北方地区,以及辽东、中南半岛、印度、南洋、波斯、中亚等公司所有的控制区。

  现在远东盐业集团公司生产的精盐、粗海盐,在公司实际控制区的各个农贸市场里,都属于最紧俏的商品。

  先是价格极其低廉,数量也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而且无论是精盐还是粗海盐的质量,和以往大明的盐相比,绝对是天地之差。

  所以各地的农贸市场刚刚成立之初,远东中原控制区的农户,每家都购买了大批的各类粗海盐和精盐。不但是远东控制区的农户,其他地区的自耕农、士绅地主和佃户,也纷纷赶来购买了很多。

  因为盐是所有人家必备的商品,现在这些盐的质量如此之好,价格又如此划算,所以他们都多买一些以备不时之需。而且远东盐业集团公司生产的盐类商品,都采用双层塑料编织袋统一的包装,非常便于储存。

  除了盐类商品,还有糖类商品的销量也非常大。远东公司的糖类商品,主要来自印度、吕宋和中南半岛的海外开公司的甘蔗种植园,未来海外开公司还将在巴西大肆开种植园。

  这些年远东海外开公司在印度、南洋和中南半岛各个地区,建成了大批各类种植园,其中甘蔗林也占据了相当的规模。

  为了进一步降低不必要的物流成本,远东开公司专门成立了糖业公司,几乎垄断了远东公司各个控制区的糖类市场。而远东公司没有生产企业,只有负责经营的糖业销售公司。

  远东海外开公司,在各地甘蔗林种植园集中的地区,都配属一个制糖企业,每年生产的蔗糖用船运往远东各个控制区进行销售。

  后世的历史,很多历史学家把这些甘蔗种植园,称作“地狱种植园”。在种植园内的劳工,都是来自各个海外控制区的当地老百姓。

  包括印度、中南半岛、东欧、波斯和南洋等海外控制区,这些劳工被送进种植园以后,每年都以极快的度迅的消耗着,有些种植园每年劳工消耗高达四至五成。

  远东开公司在各个海外控制区,拥有大批的种植园、矿坑、林场,在极为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只有两顿猪食一样的饭菜。

  为了节约成本,远东海外开公司连起码的劳保用品都没有,别说工作服了,就连手套都不给,更别说医疗什么的了。

  有时候一个工棚里,只要现有人患病,整个工棚的劳工直接就会处理掉,然后扔进附近的万人坑。每年都有大批的各国劳工被送进这些地方,绝大多数人都被活活的折磨死了。

  后来因为这些地方消耗的人数太多,使得控制区的劳工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海外开公司又从非洲运过来大批的黑人劳工。

  远东海外开公司每年的蔗糖产量非常大,再加上各方面成本低得令人指,使得远东公司各个控制区各种糖类商品价格非常低。

  所以远东公司各地的各种糖类食品,就连中原控制区的普通底层农户,狠狠心也能消费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