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江相-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道该如何一步步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势。

    除此之外,户部尚书换上了成化十七年辛丑科进士,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的老臣孙交,此人于经济一道十分熟悉,管理户部可谓是得心应手了。

    兵部尚书依旧是彭泽未动,而刑部尚书则换成了成化十四年的进士,同为四朝老臣的林俊,此人刚直敢谏,廉正忠诚,嫉恶如仇,爱才如渴,以礼进退,始终一节。可以说,让他担任刑部尚书,与之前犟驴子一般的彭子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毕竟两人的性格和处事方法都是一样的嘛!

    至于工部尚书,则换成了同为成化十七年辛丑科的进士,四朝老臣陶琰。虽然说同是四朝的老臣,但年纪高下还是有区别的,这一任的内阁和九卿年纪都在六十左右,而陶琰此人,却已经是七十四岁的高龄了。

    “老臣呐,果然都是老臣。”魏水看着这份名单,和名单后面贴附的资料,不禁如此感叹,“都这么一大把的年纪了,整天忙于朝政,就真的不会觉得太累吗?”

    墨大在旁接了这么一句,“有权力在手,谁会觉得累啊?依属下看,这些人怕是巴不得干上一辈子呢!”

    “谁说有权力在手就不会觉得累?”魏水看了他一眼,放下手中的名单和资料,轻轻揉着太阳穴,说道,“我就觉得累。整天算计这个,算计那个的,如果我有吃有喝有地方住,肯定不会去过他们那样的日子。劳碌命,累死鬼!”

 244 ·加封

    魏水说握着权力不放的人,都是劳碌命,累死鬼。

    但朱厚熜显然不这样认为,热衷权势,并且沉醉其中。

    在杨一清入阁之后,内阁显然不再如往日是铁板一块。有这位允文允武的老臣支持,嘉靖皇帝做什么事情,都觉得少了束手束脚的羁绊,舒坦了不少。

    一放松就要出乱子,魏水早就猜到朱厚熜不会甘于寂寞,只是没有想到,这一次的风波中心,竟然被朱厚熜引向了他。

    文渊阁。

    位于紫禁城东部的这片最不起眼的房子,从内阁设立开始,经历了无数的雪雨风霜,一直熬到如今,权柄的方向由内争夺到外,又由外争夺到内。宫闱之中,朝野之上,争权夺利的阴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而此时此刻,摆在个阁臣们面前的,就又是一件不好解决的事情。

    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对于杨廷和来说,这件事情很棘手。但如果坐在这里的人是他的儿子杨慎,那么久一点儿都不棘手了。

    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是无数当代人的性格加成,才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首辅,这个万万不能答应啊!”提出异议的是刚刚荣任内阁次辅的大学士蒋冕。

    可坐在首位的杨廷和却皱起了眉头,眼神始终没有离开过桌上的那份刚刚送到内阁的圣旨。

    圣旨上,朱厚熜显然表现出了一副论功行赏的样子,只不过他赏赐的仅仅是几个人而已。这些人中,大部分人的名字都很奇怪,而且有几个杨廷和还从未听说过。他感到熟悉的大概也就只有位列首位的魏水了。

    赏赐他们的原因千奇百怪,这并不是内阁纠结的理由。而位列在魏水名字后面的人,都被荫封了锦衣卫,锦衣卫向来是皇家的亲军,朱厚熜想怎么折腾都无所谓,也不是矛盾点所在。真正矛盾的地方,就在于对于魏水封赏上了。

    借口比后面那几个的借口还要牵强,而且,不仅仅是除去了魏水的罪籍,这个奇思妙想的陛下竟然还准备封他做致一真人,命他统辖京师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还赏赐给他紫衣玉带及金、玉、银、象牙印章各一枚。

    这样的封赏,让内阁群臣全部懵逼。但如果冯晓晓此时在这儿,就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他们,这样的封赏在历史上根本不是给魏水的,而是给嘉靖朝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士的,那人出身龙虎山,师从正一道,名字叫做“邵元节”。

    或许是因为魏水在兴王府的时候,就穿着一身的道袍见了嘉靖皇帝。又或许是因为魏水头头是道的给嘉靖皇帝讲起烧饼歌,后来又一次次的帮助嘉靖和朝臣打擂台。让身孤影只、左右无依无靠,且从小就迷恋道教的嘉靖皇帝,将魏水当做了是真的懂道教的事情,甚至是个什么真人。

    但这些都是旁人的猜测,嘉靖皇帝真正的想法,却是要将朝臣们的视线集中在魏水的身上。

    魏水现在太不引人注目了。

    他一心想要躲在后面,避开朝廷的争斗,虽然有人将他看做可以劝服朱厚熜的人选,但他的重要程度在朱厚熜的眼中还是不够的。不足以吸引到更多的目光,不足以帮他在朝廷上与群臣做对。

    没有这样的人,朱厚熜拿什么来跟群臣打擂?

    没有这样的人,朱厚熜做什么都还是会束手束脚。

    原本,朱厚熜有一个张阳可以用,但现如今张阳被调去了南京做刑部主事,朝中再没有这样的人。朱厚熜才会想到,没有这样的人,我自己弄一个不行吗?

    只有将魏水从幕后推到台前,让他成为群臣进攻的靶子。朱厚熜才能稳稳地坐在自己的龙椅上,一边护住魏水,不让他被朝臣们弄死。一边用魏水提出自己所有可能不为内阁所容的想法。如果成了,他当然获得了他想要的结果,而如果没有成,那也只需要把魏水扔出去,任朝臣们出气罢了。

    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呐!

    杨廷和等人没有考虑到那个方向,反而认为此次的事情,会不会是魏水向朱厚熜进的谗言?

    毛纪分析道:“如果仅仅是加几个锦衣卫的荫封,亦或是将魏水的罪籍除去,这都没有什么。但加封真人这种事情,到底是为的什么?甚至陛下在后面还提了,要送给魏水一座宅子做‘真人府’,这不是胡闹吗?宠幸奸佞小人,远离群臣君子,这是亡国之道啊!”

    “不至于吧?”提出反对意见的自然是被朱厚熜捧进内阁的杨一清,他已经很大年纪了,但再次入阁却让他重新萌生了更进一步的想法。和杨廷和意见一致,只能使他成为杨廷和的附庸。而唯有让自己与杨廷和对立,也就是站在陛下的一边,这样,才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机会。也是因此,他现在必须按照朱厚熜的意思捧起魏水,让自己在朝臣之中多少有一个显眼的同党,那样日子无疑会好过一些,“魏水此人,诸位也多有接触了。他想要的无非就是一个虚名,一点小利而已。给了他,他便会为我们说话,为我们办事,就像之前一样,他能劝服陛下一次两次,就有三次四次。而一旦和他作对……这一点,首辅打人应该多有感触吧?这个人没有那么好除去,一招不能打在他的七寸上,让他缓过劲儿来,就要出大乱子!诸位,该何去何从,还是细细思量一番的为好啊!”

    杨廷和担心的,其实也正是这样的事情。

    魏水虽然说不算是睚眦必报,但他的心眼儿看起来确实是不大,否则,也决不会出现之前被杨慎得罪了一下,紧接着就反压了内阁一把的事情。

    那……就这么同意了?杨廷和又不甘心。

    这时候,蒋冕突然出口道:“致一?致一……这致一二字,乍一读起来,似乎是很像‘缁衣’的谐音啊!诸位,可曾由此想到了什么?”

 245 ·小人得志

致一……缁衣……

    如果不是魏水抢注了这个尊号,而是将它物归原主,给邵元节加上,那绝对不会有什么关于‘致一’、‘缁衣’的讨论。但现如今,这个‘致一真人’的尊号,就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这样的。。。

  

    。

 246 ·廷对(4000字大章)

    “草民谢陛下隆恩。”殿内,魏水收敛了刚刚在街上的那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一本正经的对着朱厚熜叩头谢恩。

    虽然表情上是一副端严肃穆的样子,但眼神里,却流漏出了诸如:欣喜、惊讶等等多重的情绪,而这些情绪,正被朱厚熜看得真切。

    “免了。”朱厚熜满意地抬手笑道,“若说扶持朕登基继位,魏先生才是当居首功。如今,不过是一些薄赐罢了。待他日,玉宇清明之后,朕必然另有封赏。”

    玉宇清明?是说杨廷和团队瓦解,你独握大权之后吗?

    有人说,眼神是最可怕的东西,他可以轻而易举的出卖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但如果在真实的眼神显现出来之前,就由自己加以掩饰、改变呢?眼神就也成了可以欺骗对方的手段,而且,这种手段,往往好用的很。

    魏水一点儿都不想被拴在朝堂上,尤其不想伺候这样一个大智近妖的皇帝。但是,他需要一个契机,一个可以脱身离开的契机。

    感恩戴德的谢了朱厚熜数次,朱厚熜终于对于魏水的态度表示出满意来,又问起了他最关心的事情。

    “魏先生,朝堂内阁及六部九卿的变动,你应该已经知道了吧?如今朝堂的局势趋于稳定,不知道,魏先生有没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呢?”

    魏水明白,朱厚熜这样的问法,看似是在问他对朝堂上这次人事变动之后趋势的预测,实际上,却是想要打破如今已经看似十分平稳的局势,找到摧毁杨廷和集团的机会。

    虽然在突然被推出去当靶子之后,魏水已经很不情愿为朱厚熜献策,但为了自己,他还是不得不这样做。

    稍加犹豫,魏水说道:“回禀陛下,朝堂人事的变动,草民略知一二。至于朝堂形势趋于稳定……草民却与陛下所见不同!如今的朝堂,虽然表面无波无澜,但实际上,底下依旧是暗流涌动。正德爷在位的时候,朝政糜烂。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概就是形容前朝之景象。而陛下接手了这个烂摊子,想要收拾,必须变革。对于内阁来说,也是一样,想要维持内阁的权力,也必须要改革。既然是改革,就必然大刀阔斧,否则,必定难见成效。因此,草民以为,朝堂的局势,绝不会是平稳的。”

    朱厚熜一边听,一边点头,听罢魏水的话,他才又问道:“那依魏先生的看法,到底是朕除旧革新成功的可能性大,还是杨首辅他们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大呢?”

    魏水听罢,不禁在心中冷笑。心道:想听什么你就直说啊,绕这么大圈子干什么?我要是说内阁改革成功的几率大一些,你是不是要以为我有了二心,要当场格杀我啊?

    既然已有定论,魏水也早就料到了朱厚熜的这一问法,此时回答起来,丝毫的不慌不忙。

    “陛下,且听草民给您析解一番。”魏水说道,“草民以为,杨阁老等人是绝不可能改革成功的,而陛下却必定成功。其原因,无非有三,也正是陛下掌权的三个入手点。”

    朱厚熜对别的事情没有什么兴趣,唯独对‘权力’二字,算是沉迷到了骨子里头,因而,赶忙催促道:“魏先生,快快说给朕听听。”

    魏水说:“试问陛下,此次调动之后,无论是内阁,亦或是六部九卿的堂官们,年龄几何?何时得榜中了进士?又是何时入朝为官的?陛下心中可有数?”

    这么简单的问题,朱厚熜心中自然有数,他说道:“朕的大臣,朕自然要把他们的一切都弄弄清楚,这些东西,朕再清楚不过了。魏先生,你要说什么,但说无妨。”

    “是,陛下。”魏水答应一声,说道,“其一,所谓革新,乃革旧立新之义。何为新?何为旧?草民以为,本朝是新,前朝是旧。杨阁老等人,不是四朝元老,就是三朝元老。能够从正德朝稳稳地过渡到本朝,只能说明一点,他们本身,就是旧!革旧立新,必然伤筋动骨。陛下革新,伤的是别人。内阁革新,伤的是自己。因此,草民以为,他们绝对下不去手!”

    朱厚熜对此虽然有些赞同,但并不是很相信内阁下不去手这种事情。毕竟,狼被压腿,尚能断肢求存。人狠起来,很多时候,连畜生都不如。

    魏水看出他的疑虑,解释道:“陛下,姑且以杨阁老为例。也许动整个团体的筋骨,杨阁老是狠得下心的。但对他自己呢?陛下要知道,杨阁老此人的品行其实并不端正。所谓的正德朝的谬政,与杨阁老是撇不清关系的。他为人骨子里软弱,很容易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低头。而外表又刚硬,说白了,欺软怕硬。当年正德皇帝自称大将军的时候,难道就合乎礼数了吗?杨阁老如何呢?杨阁老不敢相争!可现如今,陛下只不过要尽人伦之情,对生身父母尽孝,他就穷追不舍,一字不让!更何况,杨阁老素来喜欢结党,其子侄兄弟,基本上都在朝中位列高官,其子杨慎更是因他而得魁元榜首之位。要革谬政,先除自身,敢问杨阁老真的能够狠得下心吗?”

    如果这么说来……朱厚熜不由得犹豫了。这么个说法的话,杨廷和要动其他人容易,要动自己和自己的亲人,那谈何容易?

    想到这里,朱厚熜点头道:“魏先生说的有道理,这只是其一,其二呢?”

    “其二……”魏水犹豫了一下,问道,“陛下,可知科举因何而兴起?”

    这个问题……朱厚熜想了想道:“应该是魏晋之时,门阀广立。为破除僵化之局势,隋唐开科举,选拔人才,以求破除门阀控制朝堂的局势,让下层士子入朝掌权。”

    “正是如此!”魏水点头道,“这正是草民所说的其二!魏晋门阀,就如同如今的内阁!自太祖皇帝革除丞相,至成祖皇帝设立内阁,再到如今,内阁与天子共掌权柄,不再是咨询之所,而是权力中心。草民要问,内阁的阁臣从何处而来?”

    这一点,朱厚熜再清楚不过了,他说道:“内阁素有非进士不选翰林,非翰林不入台阁之惯例,内阁的阁臣自然都是进士出身喽。”

    魏水说道:“陛下所说的当然是对的,但草民所想的,却更为直接一些。杨阁老也好,内阁的其余几位阁老也罢,绝大多数,都是由进士选庶吉士,再而选翰林,侍东宫,如此一步步入台阁。说他们是朝廷高官,内阁的阁老,不如说他们就是一群迂腐不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