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间绫绮殿,内部结构式李忱亲自设计,样式是很普通,不过里面应有尽有,虽然只有两层,不过里面厨房、浴室、会议室、餐厅、寝室,什么都有了。而且规模还不小。基本上容纳几十个人开会、用餐都没问题。

  设计支出,李忱有打算像玄宗得花萼争辉楼一般,就当成了自己的活动范围,这样就不必到处跑,要上朝、要开会,作什么都很方便。

  接下来,一群人鱼贯得进入会议室,会议室得样式,跟后世得会议室差不多,一个长椭圆桌,还有一张张得皮椅,这皮椅底下还有轮子喔,几乎跟现代社会差不多了。

  不过呢,想要什么投影机、液晶显示器就别想了,连麦克风都没有,最先进得大概就是一张挂在最前面得黑板吧。

  众人进来以后,自己找了位置坐,也没多少人,大家都靠得比较近,远了的话,连说话都听不清楚了。李忱有点挠头,虽然没表现出来,应该让人准备一张小桌得,没麦克风,这么大的会议室,没什么意义。

  坐定后,讨论开始了。几个侍卫把守门外,不准闲杂人等靠近,自己也离得很远,这是为了保密,不过,李忱在设计之出就考虑过隔音得问题,不管是门,还是墙壁,都不会有声音外泄。

  ‘继续讨论科举得改革吧。’,李忱首先发言道,‘李相,明年得科举,由你来主持吧。’,此话一出,众人都楞了,让李德裕负责科举?一个荫官出身的宰相,负责科举?

第四百一十六章 科举改革

  唐代的牛李党争,争得是什么?不就是科举吗?宪宗元和年间,牛僧孺和李宗闵,在科举的时候,抨击朝政,与当时宰相李吉甫,李德裕他老爹结怨。之后就开始了可以算是两代人绵延数十年得斗争。

  当然,背景其实没那么简单,有人说是没落得门阀世族对上新兴得庶族地主。牛党代表了进士出身得官僚,而李党则是山东门阀世族。也有人说是对待藩镇不同的态度上,是主张强硬或妥协。

  这一场党争,前后进行了数十年,李吉甫过世后,又牵扯到了李德裕。最终,随着当事人得纷纷过世,这件事情才有了一个落幕。

  牛僧孺和李宗闵两人,都已谢世。李宗闵早死了几年,牛僧孺是去年。李德裕要不是他插手,在崖州那样瘴疠之地,大概也撑不了几年。

  文宗曾说过,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不过李忱知道,其实这党争,一度有平息得机会。两造间并不是非此即彼。李忱记得,当年曾经看过资料,当年李德裕本来有个主持科举的机会,这是弭平党争得一个机会。可是后来这事黄了,为什么黄了,李忱不知道,不过,这不妨碍他把这事重演一遍。

  ‘这…臣尊旨’,李德裕稍一犹豫,见没人反对,答应了。不是没人反对,白敏中似乎打算开口,被李忱一瞪,他就安静了。

  其实在李忱看来,李德裕,他并不小气。不是后世一些反对他的人说,李德裕心胸狭窄什么。在李忱看来,真正小心眼的人,是牛党。

  李忱曾经就当年党争,问过杨二。当年万骑虽然流落海外,不过他们还是很关心本土的事情,在力所能吉的范围内,关注大唐的动向。

  据杨二说,李忱说得这件事情,确实是曾经发生过。在文宗太和六年,李德裕入朝担任兵部尚书,时任京兆尹的杜悰,曾经像向李宗闵,建议,‘李德裕很有才华,文章诗句都做得不错,如果由他主持科举,必然喜出望外。’

  结果李宗闵没答应。杜悰又建议由李宗闵出面,推荐李德裕担任御史大夫,双方藉此和解。

  本来双方都谈好了,李德裕答应,李宗闵也认为可以。可是最后黄了,被牛党中人阻止,结果,隔年李德裕拜相,牛党一干人物纷纷被降职。

  除了这些事迹外,李德裕其实并没有太过针对牛党。像是武宗时期,李德裕拜相,杨嗣复和李钰被罢免,因为他们是另外一派得支持者,但也被认为是牛党中人。

  李德裕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反而劝武宗从轻发落。武宗本来几乎都要杀了他们,是李德裕一力劝阻,才让他们捡回一条命得。还有,同是牛党得白敏中,其实是被李德裕提拔上来得。结果后来怎么样,大家都知道了。

  而之前,害得李德裕被贬到崖舟得吴湘案。是李绅为了讨好李德裕做的,跟李德裕没太大干系,只不过,做的都做了,李德裕还能驳了他吗?再者,认真来说,李绅这么做,是不是真的为了李德裕,还让人怀疑。

  说当年吴湘之叔父,吴武陵得罪过李吉甫,所以李绅找到机会后,趁机把吴湘给作死,藉着小案,把吴湘给杀了。

  先不说这还不是亲子,侄子而已。再者,一个小小的县尉,李德裕要捏死他还不容易。吴湘是江都县县尉,李德裕也当过淮南节度使,要捏死他报仇,自己不动手?要等李绅?

  ‘好,接着继续讨论科举得改革吧。’,把白敏中按下,李德裕接旨,李忱继续说道。

  他们讨论了几天得事情,就是关于科举改革。其实,让李德裕主持科举,不光是为了弭平党争。李德裕在武宗朝时期,虽然没主持过科举,但是也进行过一些科举方面得改革,这也让他和牛党的人结怨。

  其实李德裕本人,对科举不屑,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贬低,有一点没错。李德裕不是不屑科举,而是对科举乱象不屑。李党中,也有好几位进士出身得,李德裕也没把人家怎么。

  主要是大唐得科举,延续前隋。可是,其实还属创建阶段。真正要比较成熟,还要等到宋朝,大成到明朝了。

  大唐科举,除了选拔文才,更多的都是权贵角力场。选出来得人,为必有真才实学。但是都属于比较会钻营得。后世科举多少防舞弊得措施,糊名,为了避免认出字迹,还要腾抄过。就这样还弄出了不少弊端。

  更何况什么都没有得唐代。完全就看会不会走门路,有没有名气。固然科举拔擢出很多人才。但是,更多得都是滥竽充数。甚至,严重到普遍是滥竽,而是好竽充数了。

  李德裕做的,就是提拔寒门,提拔那些真正有才学得,打击座师、行卷等行为。还有就是,严格复核考过科举得。

  先是在会昌二年四月,武宗下敕未经两考,不许奏职。这是为了矫正,进士不熟悉民情,长久伏案苦读,不问世事,骤然当官,根本处理不来政务。

  会昌三年进一步限制科考录取人数,“礼部所放进士及第人数,自今已后,但据才堪即与,不要限人数,每年止于二十五人”,每年止于二十五人,这是上限,最多二十五人。据才堪即与,不要限人数。其实是说,有才能得不够二十五人,也不强迫取满。之后几年,还加强了严格得复试,淘汰那些才学不够得。

  这大概是他跟牛党交恶得真正原因了,很多牛党中人都滥用座师权利,结党营私。李德裕则反对这种作法,甚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他连曲江宴都罢了。

  其实就这件事情看来,李德裕作的是对国家有贡献得。如果他真的要结党,完全没必要这么做,仗着自己宰像的权利,完全可以拉拢更多人,只是那样朝政会更加败坏。

  ‘臣有奏。’,李德裕首先开口了,‘不用这么客气,有化就说,要是这里还弄那些繁文缛节,还不如去紫辰殿。’,李忱首先解释这里规矩,‘不准人身攻击,以证据说是,不要打断人家的话但是发言者也请长话短说。李相说吧’

  ‘臣以为,科举不宜擅动,不过,如博学鸿词科等,可以改。’,李德裕简短得把话说完,说完以后,其他几人面面相觑,尤其是白敏中,更是想骂人。这还不是换汤不换药吗?

  这话虽然是李德裕说的,但等于李忱说得,大臣心里都清楚,这事他们也常做了。他们虽然宰相,可是很多事情都要先跟李忱讨论过,然后在与其他宰相议事时,由他们嘴中说出,算是他们得建议。

  这样的好处是,几个负责得心里有数,知道皇帝要什么效果,执行的时候,可以视情况,作些变通。李忱很讨厌那种,猜来猜去,上位者故作高深,下位者猜来猜去,一门心思都放在揣摩上意了,这样还要不要作事了。

  再者,假如要政策有问题,要反驳、修正,找宰相渣总比找李忱得要好,皇帝要维持权威,老是被人找喳,这权威就削弱了。恩?你说负责的人,曲意逢迎,皇帝说什么都说好。那也没差,主要还是看你办得怎么样,光会说好,最后事情办砸了,就收拾你。

  ‘如何?李相说得怎么样,科举不动。就动那些博学鸿词和书判拔萃科了。’,李忱问几个宰相意见。

  再说明一次,唐代科举考试,考上了还要再考,才有官作,这不光是李德裕时期这么做,很早就有这个惯例了。

  这几个科,都是哪一部们有缺员,依照自己需求,举办考试,名额少,考核严格,因为能参加得不多,监督也严厉,所以这些科考,考出来得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马上也能当官。

  李忱跟这些宰相卢了几天,是因为,李忱想要把科举来次大手术。,一次就把科举得弊端给改了。什么糊名、腾卷、禁止行卷,都要用出来。结果遭到群臣反对,李德裕赞成,但是遭到很多人反对,闹得朝中沸沸洋洋。

  后来李沉痛定思痛,跟李德裕商量了许久,决定,好,我不碰科举。直接动那些复核考试得。反正这些考试本来就严格,我现在在严格一点,你们应该没意见吧。

  ‘这个…。’,白敏中不知道该说什么,表面上不动科举,可是实际上皇帝打什么主义,他们都清楚。不动科举,没关系,以后我连科举都不举办,完全用那些各部单独得科考,取代科举。

  ‘以后,举人也可以考这些考试了。这样不错吧,我可是把门路都放宽了。’,李忱笑眯眯,白敏中还想做最后一驳,‘圣人,如此一来,可能会造成良莠不齐得情况,不如放宽进士科,再由进士科选拔。’

  ‘这点你们不用担心,李相,继续说吧。’,李忱示意李德裕继续,‘以后,翰林院也会改革。’,李德裕拿起小抄,错了,笏板继续说道。

第四百一十七章 科举大改革

  李忱这次要对科举动真格了。去年那场,他还在韬光养晦,马。元贽,照惯例办了。今年这场科举,才是真正义意上的李忱登基后,第一场。不过注定要给世人来各大震惊。现在外人还不知道,等公布以后,在外人看来,皇帝的三把火,这把才是最大得。

  李忱效仿后世公务员考试,把考试分成了几等地。初等、中等和高等,还扩大了范围,把全大唐所有官、吏都囊括了进去。

  以后所有官吏,一应都要考试。所有,不管是几等官,都要考。初等考试,对应县级,中等对应道级,高等则直接是朝廷几各部门得缺。

  初等考试,在几个节度使治所考。中等以上,就是在洛阳,高等才是在长安。会这么选择,主要是减轻负担,洛阳交通方便,长安就差了些。

  然后,不管是什么考试,为了保证公平性。除了严格考场规范,禁止一窃夹带,革除一切弊端。

  在李忱看来,不要说中国得考试制度有什么弊端,说读死书,说什么僵化。但是你就是没有更好、更公平得选拔办法,这就是最好,最公平得。这是超过世界几百近一千年得公平办法。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是人才还是庸才,考就是了。扛不住压力得,那就是废物。后世联考,什么给孩子减压,什么多元化,都是没录用得改革,出社会,你哪样不用跟人家争?

  联招,你还有家人支持,就是要你读书、考试而已。这样都撑不住,未来怎么跟人家竞争?

  不过唐代的科举,说实话,太操蛋,虽然具备了一定得公平性,但是实在还太差了,比方说,舞弊盛行。

  唐代虽然已有搜检衣服的做法,但因为考试有在天气相当冷的时候,日以继夜地举行,所以又允许携带餐具、木炭、蜡烛等入场,于是搜检就难以严格。

  此外,因为没有图像得关系,枪手得现象也很普遍,像著名的大诗人温庭筠就是一个大枪手,经常在考试中“为邻生假手”。

  此外,像什么行卷,努力哗众取宠,博个好名声,没什么真才实学,或者干脆报大腿,抱对了,就上了,这样的情况太普遍了。所以李忱老说,唐代科举就是各方势力角力场,经常某某人说,谁得文章不错,他就必取了。不管某某人是真的认为他好,或者根本收了好处,只要这个某某人,有地位或是名声就行了。

  这些,全部被李忱改了。糊名、腾抄、白天考试,此外所有携入考场的东西都要严格搜检。

  至于找枪手得情况,李忱打算模仿后世,每个人都要有大头照。当然,这各年代没有,不过可以让每个人都划上一张素描,就是那种详细有你五官及特征得素描。

  这张素描,甚至会伴随你一生。只要你考过了,就会成为你的档案。报名画上一张,就会成为你得标记,伴随你所有得考试。

  不过这方案,能不能成还是个问题,目前谁会画素描阿?除了李忱教导得那些孩子,哪有几个人懂什么叫素描,暂时窒碍难行,所以这方法被群臣反对后,暂时搁置。

  不过搁置了素描,只是这届搁置,李忱已经加紧培训素描人才,此外也不会这样放松督察。他改用后世防科考舞弊的方法,几个士子互保。必须有人担保,你是本人。假如后来查到不是,舞弊士子连保人那可不是取消资格就算了,直接会被判刑。

  被判刑,还是重判。李忱让宰相研拟条例,会严格取缔,不光是那些考试得要有保人,连那些考场得工作人员,也有保人,假如被发现协助夹带,或是故意放水,本人连保人都会被下狱。这个互保条例,让反对者暗暗叫苦,这也太严了。本来想松绑一下,没想到只是加重了防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