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他还嘴硬,陶侃他那人还想说什么,有人出来调解了,‘好了,好了,那些大官想什么,我们怎么能猜到,谁知道是不是有他用,我们作我们的事情就好了。’

  ‘还有,宣布件事情。’,那人调解完,继续说道。而听到他这么说,所有人都从原本懒散得休息状态,端坐起来,听这人说话

  ‘因为我们进度超过预期,后方水泥板来不及赶制,所以下午可以放半天假。’‘耶,好阿’‘放假了,可以放假了。我要去踢球,几天没踢了。’,话音刚落,就想起一阵欢呼,多得了半天假,所有人都想好好玩玩。

  ‘别高兴的太早了。因为我们人数多,所以进度提前,部份百姓会被调到后方去制作水泥板,负责管理的人,也要跟着去。’,这有什么,少了些人,工作量也还比之前轻松,没关系的。

  ‘然后,下午也不是光给你们玩了,吃完午饭,每个人去给我洗澡,下午要检查内务。’,话音刚落,哀鸿一片,听到要检查内务,所有人都惨叫出来。

  ‘我宁可不放这假了,根本是为了检查内务才放假得吧。’,这是所有人得心声。

  这是一只工程队,可以叫他们厢兵。这些人都是叛军,当初有份围攻绫绮殿得士兵。

  他们投降以后,既不能杀了,也不好都放了,首先让他门充当劳力,修复绫绮殿。绫绮殿修完,他们也累积了大量水泥施工经验。李忱干脆把他们全部划成了宋代那种厢兵,负责工程建设。

  他已经明令,废止了徭役,不论是地方或朝廷,都不能再无偿征用百姓。可是工程还是有人要做得,李忱干脆让他们来修路了。不过,这其中混入了不少百姓。

  一部分百姓是被工钱吸引,每人每月一贯。这工钱算比较多得。而且不用离家太远,虽然与惯例,应该要给米不符,不过朝廷给的新钱,目前很受欢迎,所以不少人来。

  唐代雇人薪资,至少朝廷雇人薪资,有纪录,岁九百六十钱,还有米七斛两斗。不过,这是带有徭役性质,一月一替得薪资。现在废除了徭役,只能照故人去比较偏远的地方,去发放。岁一千两百六十钱,但是有米十四石四斗。而又因为都发给钱得缘故,所以每人月给一贯。

  本来呢,是这样的。不过,最近有了些变化。因为李忱提出得以工代赈,部份因为灾荒逃难得百姓,被加入了这只队伍里面。

  工部很欢迎,因为这样支出就少了一半。通常灾民加上,每个人每月只给八十钱。差太多了?不,也不是工部虐待这些灾民。不过既然是以工代赈。剩余得部份就是给与粮食。

  朝廷虽然现在尽量收钱币,可是实际上实物税还是不少。如果全部用灾民,钱币加上粮食,大概一月给八百五十文。看似只是少了一点,还很麻烦,要运粮食过去。

  可是,修路嘛,运点粮食还不简单,你连粮食都运不过去,这路修了也没什么意义。况且,雇用百姓,钱全部要工部出。用灾民,一部分可以用上原本预计越来赈灾的粮食,帐面上的开销更少了一些。

  所以了,工部很高兴的把百姓,换成灾民。而李忱知道以后,还称赞了工部一番,不过他还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或者说折腾办法。

  因为本来施工的就是就是一只军队,李忱让工部,把灾民编入,以户为单位。然后实施军事化管制。

  听起来好像很夸张,一只灾民队伍,要军事化管制。其实没那么复杂。主要就是会有严格得纪律约束。比方说,内务条例。

  也不是说非要作到军队那种程度。比方说台湾军教电影里面可以看到的,折个被子,都要折成豆腐块。白色得棉被,要叠得整整齐齐。一边我们折被子,四脚都是塌得。军中就要求,连菱角都要弄出来,这样才整齐美观。

  军队,集合又很赶。早上吹起床号,马上要起床,然后刷牙洗脸只有几分钟。如果在家里,也许不难完成。但是在军队,你起床要叠被子,还要跟人家抢洗手台位置,最后还要着装,这就麻烦了。

  所以了,很多人干脆被子也不盖。就把它小心得挪到一边。起床就不用费心整理,摆好就可以了。

  李忱当然没有这样要求,而是要求干净,内务检查,检查每个人是否干净,帐篷里面是否凌乱、肮脏,诸如此类的要求。这只是一个方面,所谓军事化管理,就是严格而已,还会有处罚。

  如果只是普通工程队,当然没这必要,没必要这么严格。可是李忱,对这只队伍,有很深得期许。

  众所周知,宋朝经常把灾民编成厢军,然后让他们从事一些工程建设。平常用不上的时候,就半死不活的吊着。

  李忱也是这么打算。把灾民都编成厢军。不过他不会像宋朝那样,浪费。光顾着把灾民编成厢军了,却没想过如何解散。

  其实宋朝的想法挺不错的,把灾民编成厢军,不让他们变成流寇,半死不活的养着。人只有有个希望,通常不会造反。

  李忱也是这么打算。不过宋朝光顾着养人,却没想到如何解散他们。就这么一直吊着。最后成为财政得承重负担。李忱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

  会让厢军有严格得卫生条例,内务条例只是其一。还有平常得生活,比方说绝不能喝生水,排泄物要项军队那样,挖坑掩埋了。这些,都是李忱为了厢军得将来作准备的。

  他知道,目前大唐,不要说对外扩张了。基本上,现在很多地方都没有完全开发出来。主要是南方。南方现在很多后世得膏腴之地,现在都还是一片蛮荒。比方说湘、徽,这些地方,都还有带开发。

  这些地方得开发,都要等到宋朝以后了。或者说,至少要等到五代十国,又一次的百姓南迁,才会逐步开发。完全开发,要等到南宋时期。

  李忱打得主义就是,现在北方,人口稠密得地区,发生灾荒,就把人编成厢军,往南迁。先修路,边修路边迁移。路修到哪,百姓就差不多迁移到哪。首先供他们吃喝,把一各地区大概整理完毕,就当场把他们就地编户。

  这样,既解决灾民问题,不让他们流离失所,又达到开发新地区得目的,一举数得。李忱给自己点个赞。所以了,那个小兵说得也没错,他们觉得麻烦的东西,背后考虑真的很多。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告诉大家别多管闲事,或是胡乱插手别人的事,而是很多时候,坐上那个位置,才能了解到很多下位者,想像不到,看不到的事情。

  ‘这么说,我大唐连一个劝农得机构都没有?’,当这些小兵辛苦修路,为凭空多得得半天假高兴时,百里外的长安,大明宫,李忱正在…嗯?头晕?

第四百二十六章 没有?

  对于,厢军得问题,李忱考虑过很多。据说,宋朝不是没有考虑过,把这些厢军迁徙到某处,就地解编。可是,失败了。

  为什么会失败呢?直接迁过去,不就解决了吗?其原因是,故土难离。有了这么一口饭吃,宁可平常忍饥受冻,吃不饱也饿不死得这样活着,也不愿意迁徙到另外一个,可能会生活得比这里好得地方。中国人眷恋乡土,可不是说假的。

  此外,宋朝大概也考虑到,骤然间把一群人迁移到他们从没见过得地方,气候不适应,水土不服,就算厢军愿意去,恐怕也会死伤惨重。

  可以想见得那些未开发地方,都是蛮荒之地,卫生条件一定很差。这样迁徙过去,能活一半人就不错了。

  这些呢,李忱都考虑过了。慢慢的修路过去,有了平坦的路,才好交流。可以方便运输各种物资,可以更好得支援开发。有足够得后勤,也可以减少伤亡。

  其次,慢慢修路修过去,也可以让百姓逐渐适应要去的地方得气候。减少水土不服的伤害。

  最重要得一点是,我一开始不说我准备移民你们,而是招募你们修路,一边修,一边慢慢远离。等修到了目的地,然后什么都整理好了,才说愿意留下得可以留下。恐怕绝大部分百姓,都会留下。

  不愿意去,除了故土难离,好死不如赖活得思想作祟外。一部分原因,李忱以己度人,大概是对未知得害怕吧。生怕环境改变了,连那么一口半饱不饥得饭,都没得吃了。全家人只能饿死。所以,宁可就这么耗着。也不愿意寻求更好得生活。

  李忱把他们慢慢修路,慢慢迁徙过去,减少他们的抗拒心态。等到了目的地,让他们亲眼看看当地环境。至少可以减少一部分,对未知得恐惧,让他们知道,他们得生活可以更好。能作到这些,整个移民大概就成功了吧。

  而用军法管制得目的就是,让百姓不至于因为一些可以预防得疾病之类,大量得减员。这样就不是移民,简直是害民了。在这个年代固然医术落后,可是如果用后世的很多预防观念,还是可以避免很多传染病得发生。这些都需要军法管制。

  甚至,更极端一点得。万一新开荒的地方,要面临土著得侵扰。军法管制,比起一般得移民更有效果。可以组织当地青壮,就地进行防御。有组织,总比散乱的百姓,任由对方鱼肉为好。

  箱兵的事情,他考虑了很多,可是很多事情它就考虑不到了。比方说,他今天找来了几个农业相关的官员,问些问题,却得到一个让他很傻眼得答案,‘你说,我大唐就没有一个督促农业生产得机构?’

  李忱今天找了谁呢?有户部得两个正副头脑,户部尚书,户部侍郎,原先户部司得郎中和员外郎,还有九寺之一,司农寺的几个头脑人物。

  他今天的目的是,要改善大唐农业方面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今天要推广、改进农业技术要找那个单位。没想到却得到另他傻眼得答案,没有。

  ‘都没有?那么平常促进农耕,都是谁做的?’,李忱惊讶得问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社会。田间事,永远是个大问题。

  据李忱所知,历朝历代,应该都有这样得一个官,或者说单位,负责促进农耕。汉代好像就是司农寺。倒了明清,好像也有所谓的劝农官。唯独唐代,他没留意过这方面得问题,直到今天想起来,结果,竟然是没有。

  ‘圣人,督促地方农耕之事,一般都是地方官作得。’,户部尚书见李忱不善得目光看来,连忙回答道,‘司农寺呢?司农,不是应该就是负责农事吗?’

  倒楣的崔元式,面露难色,不得不向李忱解释,谁让他是李忱今天招来得几个,跟唐代几个跟农有关得职司或部门得首脑呢,,心里哀叹,这官越来越难做了。

  一般来说,唐代没有什么促进农耕得单位,一般都是地方官要作。毕竟不耕种,没税收,还会造成饥荒,不要说之后会发生什么更严重的事情,光这些就够地方官丢乌纱帽了。

  传统的那些单位呢,到了唐代,都变了样。比方说司农寺,在秦汉时期,叫做治粟内吏。倒了汉武帝,改称大司农。其目的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一个农业生产相关得单位。

  可是到了唐代呢?司农寺完全就变成一个负责粮食储存得部门。隶属于户部管辖,旗下设有四个署,上林、钩盾、导官和太仓。没有一个和农业有关系。上林,掌诸园囿池沼种植蔬果及藏冰等事。

  钩盾,怪名字,光听到名字,李忱完全无法想像这各部门得职务是什么,崔元式解释,这是职掌薪炭鹅鸭薮泽之物,以供祭飨。导官是,掌舂碾米面油烛,以供宫廷及各官署之用。太仓,这个就好懂了,储存粮食得。

  基本上,这司农寺废了,没什么司农的功用。完全就是供应京师一切用度所用。比方说太仓署,虽然是储存和发放粮食得,可是那只限于京师百官所用。除此之外得,天底下得,都归属于户部得仓部司。

  司农寺没有什么单位是去促进和改良农业生产得。户部倒有一个,户部司,原先得职能中,有一条,掌管农田政令。但是也没有让他主动去促进和改良农业生产得职能。

  ‘一个都没了?’,李忱想骂人,农业头等大事,哪怕到了现代,到了21世纪,也是一国的大事。美国人,每年出口得可不只有军火和高科技。还有大量的农产品。在中国,十八亿亩,是说假的吗?可是怎么到了唐朝,就完全没有这方面得职能了。

  ‘有是有一个。’,崔元式说道,‘劝农使,这个职务有劝农得功用’‘那挺好得,先把人找来吧。’‘这个。’,崔元式尴尬说道,‘目前没有。’,没有?被裁员啦?李忱想到,会昌年间李德裕有大动作,裁汰了很多人,这劝农使被裁员啦?

  这怎么可以,这劝农使是多重要的官阿,如果彻了,还是先重新设立起来吧。可没等他念头转完,崔元式又说道,‘这劝农使,本来就不是常职了。’

  原来,这劝农使,是玄宗时期才设立得。听得李忱好生失望,原来,唐代针没这方面的打算。又是一个临时得使职,根本没人去想过,要去推广和发展农业。

  玄宗因为要开边,要钱。宇文融,就是之前那个傻得动了唐朝官员职田得那个官员,他被玄宗任命为首任劝农使。职责是捡括逃户,促进开荒。劝农使就他一个,由他一个巡行天下,不过他再各道设立了劝农判官,来负责推行。

  之后,宇文融得罪太多人,被人举发他贪污,罢免后。这个官职就变得可有可无,有时候设置,有时候没有。

  ‘既然如此,就在司农寺下,设立一个新的司农署吧。’,听完以后,李忱决定,干脆自己设立一个好了,‘朝廷设置司农署,地方设置司农判官。’

  ‘圣人,这司农署得职责是?’,崔元式觉得,李忱根本就是太闲了,没事搞这各作什么,劝农的事情,交给地方官就好了,何必设立又设立一个这样的官职呢,不过多个署,又多了几个位置,要设就设吧。

  李忱大概可以猜到崔元是在想什么,冷笑道,‘你是不是以为这个署没用,多余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