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4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外,还严禁僧道娶妻蓄妾、禁止私生子,禁止寺观从事经济产业,出租、放贷、抵押这些都严禁从事。
更不许僧道违法乱纪,一有违法行为,必须交由朝廷官府依照律法处置。
每家寺观之中,都必须有朝廷派驻的僧道观驻寺进行管理。
对于朝廷规定寺观数量之外的寺观,改为他用。
如有敢私建寺观者,必诛。所建寺观,必毁,并且还要罪及修建寺观的工匠、工人,律法严格无比。
各所保留的寺院,所有的产业都须登记造册,报备官府,然后由官府发下契约。但须纳百分之十的契税,如无税,则没入官中。且规定每僧道限额二十亩地,已有的田产中超过限额,全都没官。
原来寺观中放贷的,一律转归官府,官府减租免息,寺观以后一律禁止从事抵押、放贷、出租等经济商业行为。
此外僧道们的服色,以及庙宇的规模规格,也全都受到严格规定,不准造斗拱和彩画栋梁,佛像只许用泥和木,不许用铜,更不许用金、铁等。
在保留的寺观之中,也禁止蓄奴,所有寺观奴隶,一律放免为良。
此外,寺观拥有的田产,也须按朝廷的税率严格纳税,租庸调可折算为纳钱。
寺观如果要办法会、讲经等活动,也必须提前一个月向官府申报,须得到官府批准方许。
总之,在如今佛寺声誉一天不如一天的情况之下,朝廷对佛寺的管理,无比的严苛。
巨大的京城长安,也不过只能保存三寺三庵,各寺庵都只能保留五十名僧、尼。
原来占地整个坊,占地半坊的许多佛寺都被取缔没官,改为他用。保留的几所,超过规格的也被拆毁,寺庵面积缩小,人数减少,奴隶被放免,田产也被收走超额,财产也被没收许多。
但在朝廷的强制和民间舆论下,佛寺的僧尼们也没有办法。
大量的僧尼一起参加朝廷主持的考试,只有合格者才能录取,而且还有规定的人数限制,合格中者只取极少部份。然后这些录取的僧尼,还得缴纳很多钱财,取得度碟,再由朝廷来分配到天下各州县中保留的佛寺之中。
而不是一县留一寺,选中哪寺就整寺留下。
一县中所保留的一所寺庙,限制的十名僧人,不再是原来的僧人,而是由朝廷从考试合格的僧人中,分配十人到寺。
这样完全打破了过去的寺中情况,一群互不相识的和尚,更难以对抗朝廷了。
由于不断爆光的各种恶僧,还有寺庙各种藏污纳垢,贪婪不法等行为,导致现在往寺里捐钱的信众都少了许多。
寺院的财产又被没收许多,特别是田地、存粮大大减少,连给他们干活的奴隶也被放免了,大量的没被录取的僧尼被勒令还俗,并直接被朝廷送往边疆拓荒,甚至为僧尼们婚配。
留下的僧人,日子也并没以前好过。
他们一面念经修行,一面还得自己劳作耕地种菜。
和尚们现在不能放贷不能办质库,香油钱又大减,和尚们便也开始寻找其它的方法。比如说如今长安城里,保留的三家佛寺,寺里的僧人就每天一大早走街串户的报时。
和尚们大早的报晓,用念佛的嗓音,大声的向坊里深处报告时辰。
报晓,是教人省睡,起来念佛,勿失时间。他们主动的来给大家报时,甚至报天气预告,只为了能挽回点佛寺在百姓心中的名声,甚至以求在过年过节的时候,能够上门讨要一点斋饭斋钱,毕竟如今不同往日了,光坐在佛寺里念经礼佛,可是要饿肚子的。
他们也得去耕田种菜,还要去走待串户的报时,甚至去给有喜事的人家俗讲这些,只为化一点斋钱。
晨起报晓,再到报告当天气象,和尚们也与时俱进,懂得了加强服务。
晴时报天色晴明,阴天则报天色阴晦。
和尚们上街报晓报天气,庵里的尼姑们则开始纺布刺绣,把自己刺绣的物件拿到市场出售。
和尚们穿着木屐戴着斗笠行走在晨中街巷里报晓之时,一个个卖报的少儿,也背着满包的报纸,在长安街上叫卖吆喝。
长安的各个城门打开,无数商贩,挑着盐担、挑着蔬菜、挑着柴薪,从城门外涌进城来。
牛车、马车、骡子、驴子,骆驼,载着粮食、煤炭,一队队的进入长安城!
第631章 李大帝
晨鼓一响,李世民就醒来了。
天气转凉,早上最好睡,可李世民却不能多睡,他让内侍每天五更一到,立即叫醒他。风雨不动,长孙皇后心疼他,可李世民只能摇头苦笑。
“朕如何不想多睡一会,可天下担于朕肩,朕不敢有丝毫懈怠啊。”
起床洗漱,然后李世民会去骑一会马。李世民喜欢马,好名马,他收集了不少的名马。可现在却没有什么时间骑马,更别他说他喜好的打马球了。他听说如今长安城的马球联赛越办越热闹,许多在京的勋戚公侯们都组建了自己的马球队,参加马球联赛。
每逢休沐之时,长安的各个马球场上必定是人满为患,无数百姓会挤去看热闹,一张球票也不贵。抽一天时间,买张球票,可以在球场上看上一整天的马球比赛,若是运气好,看到几支优秀的球队,那真是值了。
看比赛,还能顺便下几注,小赌一下怡情。渴了饿了,球场上都还有提供茶饮和饭食,方便的很。
李世民一直很想也去看看,可惜就是没时间。
遛会马,再练练枪剑,匆匆冲个澡更过衣。
这个时候,内侍会把早茶和点心送上。
若是恰逢当天有半月谈,则会把报纸也摆好。
今天李世民冲过澡过来,一坐下,就发现桌上又摆上了半月谈。
“嗯,今天不是发行的日子啊?”李世民有些惊讶。
“回陛下,半月谈改版了,现在改为五天一期。”
“五天一期?他们倒是越来越快了。”
一开始是半月一期,再后来十天一期,现在都已经五天一期了。可再看面前的这份报纸,却似乎更厚了一点。
拿起,翻开,好像字还小了点。
那就是内容还更多了。
“好像也更大了点!”
“是的陛下,新版的半月谈比以往内容更多,版面更多,而且每版也变大了,字体还变小了些,实际上每版的字数比原来增加了一半,现在一页有五百个字。一共是二百页,还不包含那些夹页广告。”
李世民听到这个数字,吓一跳。原来一期的半月谈,大约一百来页,总共是不到五万字的内容。
可是现在,居然增加到了二百页,而且每页变大了,字小了,字数更多了。一页五百字标准内容,二百页,那就是十万字啊,内容增加了一半。
而且还变成了五天一期。
“半月谈步子迈这么大,他们跟的上吗?”
王内侍对这些早做过了解,“现在半月谈完全采用的是活字印刷,他们采用的是铜活字,有自己的专门的一个印刷厂,排版的人也多。速度很快!”
“活字印刷看来已经越来越完善了,一期十万字,厉害。”李世民赞叹着道,“现在半月谈一期发行多少本?”
“半月谈那边禀报说,这期是改版后的第一期,他们发行一万本,以后可能会固定在五六千本。”
“一万本?他们卖的掉吗?”
“一万本不止是在长安卖的,天下十七道三百余州一千余县都能看到的。”王内侍回道。
实际上,搭上了朝廷的车,半月谈已经不只是一份普通的报纸,他还有一个官方邸报的身份,借助着官方的驿站系统,半月谈发往天下各地。
尤其是半月谈的办报模式,是相当新奇的,这不是普通的办报纸卖报纸的模式,而是采用的第三方付费模式。就是报社办报纸,士民百姓看报,而由广告商付费的这么一种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虽然半月谈报纸的内容多,版面大,可每期厚厚的一本书一样的半月谈,售价却极低,现在只售每本十文钱,基本上和白送一样。
甚至还有大量是赠读,比如各个衙门等。
在这个模式下,如果靠卖报纸的钱来办报,半月谈早就破产了。但在李超这种让多数人看不明白的办报模式下,却让报纸的销量达到了一个奇迹,一期上五千本的发行量,还在不停的往上涨。
但如果真算起来,天下一千多县,差不多摊下来,也就一县五本的销量而已。而且,这里面好多是不卖钱的赠读。
可这么大的销量上去后,却形成了天下闻名的影响力。虽然说每期五千本左右的发行量,但实际上,半月谈的影响力却绝不止五千人的,许多衙门、茶楼、酒店、驿站里都有报纸,一份报纸可不止一人看,经过估算,半月谈一本报纸的阅读量,实际上能达到一百人左右。
有的人不认识字,可有别人读报传播,就如京城现在的大点的酒楼饭店里,都有专门的读报人。
也就是说,现在半月谈的实际影响力大的多,他的内容起码被数十万人知道。
这样的影响力,那是无比巨大的,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平台。
报社就利用这个平台的影响力,卖广告,尤其是优质广告准入机制,杜绝虚假广告,让报纸的信誉更好。
商人投放广告,获得巨大的广告有效应,而报社也收得不菲的广告费,读者们获得优质的新闻等内容,一个极好的循环,复杂但又成功的模式。
李世民翻看改版后的第一期半月谈,纸张不错,好像采用了新的纸张,但并没有质量下降,反而比以前的还要好些。
页面很干净,字迹清晰,墨迹很好,浓黑,好像墨也改进了。
这个半月谈真是了得啊。
李世民暗暗赞叹,这又不得不赞叹李超,短短时间,居然把一份报纸办到了这份规模,当初他都没有想到,这报纸还能办成这样。
现在这报纸,甚至已经成为许多官员士人们必读之物了,其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就如这次朝廷的佛道寺观清理整顿,可以说半月谈居功至伟。
翻开第一篇。
头版头条。
一般这头版头条,就是每期半月谈精选的一个话题,都是由一些相当厉害的人所写的文。
李世民扫了几行,就不觉皱眉,怎么这期的文章这么幼稚的感觉?
第632章 得意的笑
头版头条的文章,应当是由那种眼光独到、文笔犀利的大手来官。可现在,李世民却觉得这改版后的头版头条文笔好幼稚啊。
看惯了以往那些犀利文章的李世民,都有点读不下去了。
“这期半月谈怎么内容质量下降这么多!”李世民忍不住放下报纸,端起茶杯,喝了口奶茶。
王内侍早就已经看过一遍报纸了,他初看之时也是相当惊讶,但后来才发现,原来这篇头条居然是太子殿下所写的,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细细的读了好几遍,最后觉得其实除了文笔还稚嫩了一些,其实还不错的。文章的立意就不错,就的是善和孝,百善孝为先,大唐以孝治天下,这孝可是相当重要的啊。再看太子文章里,讲的那个王老厨子的事,真是感人至深。虽然文笔稚嫩,可细思之下,太子毕竟才七岁,如果太子的文章,是那种无比老练的,反而让人奇怪了。
正是这种稍显稚嫩的文章,才更符合太子的年纪。
稍显稚嫩的文笔,可文章立意却又如何的高,年少的太子却已经知道善与孝,多么难能可得啊。
“陛下,这篇头条,作者才七岁!”王内侍小声提醒。
李世民听了,惊讶一声。“才七岁?”
才七岁,就能给半月谈写头版头条了?
李世民带着好奇心,放下茶杯,又拿起了厚厚的半月谈,再次翻开,重新打开头版头条。
“作者李承乾,指导李超。”
李世民怔住,七岁的作者,就是太子?
李超在搞什么鬼,怎么让太子到半月谈上写头版头条,这也太不靠谱了。太子才七岁,他有那个文笔吗,他知道如何写一篇好文章吗?如果写不好,强行让他去写,这报纸发行上万份,天下数十万人能读到,那岂不是要让天下人都嘲笑太子?
李世民脸色不好看,黑了。
王内侍一直打量着皇帝,看到皇帝的样子,连忙小声在一边提醒,“陛下,这篇文章老奴也看过,文笔稍显稚嫩,但对于才七岁的太子来说,这其实已经相当难得了,用词简单,但条理清晰,直白却又通俗易懂。更难得的是,这文字显简洁,但立意却很高,陛下不妨读完。”
“哦,有你说的这么好?”李世民自语,接着往下看。
文章不长,不比以往的头版头条,估计只有三千字左右。内容与往期评论性不同,这期的更像是一篇人物小传。
很客观的去描述一个商州的老厨子,一个九世善人一般的善者。
看着看着,李世民就看进去了,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犀利的笔锋,可直白简单的字,却真的通俗易懂,并不会影响阅读感受。
很快,李世民就看完了这篇文章。
身子后靠,李世民闭上了眼睛,脑子里一个大善老厨子的形像浮现,他那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一生也一一闪过。
几十年间,收养上百弃婴孤儿,把他们养育成人,还教导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厨子。
文章写的是一个厨子的个人小传,充分的刻画了善和孝。
再睁开眼,李世民的眼里有了笑意。
“这个李三,要写文章自己写就好嘛,干嘛还要拉着太子。太子才七岁呢!”
王内侍在一边笑道,“可太子的文章写的也确实是好啊,再过几年,肯定能才高八斗。李相国不愧是本朝名士文豪,太子殿下跟他学习不久,可这进步真可谓一日千里啊。半月谈啊,往期能在上面写头条的,哪个不是名重一时之名士啊,咱们太子殿下才七岁,文章就已经上了头条了!”
“哼,若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